|

楼主 |
发表于 2020-5-31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句戏言引发的冲突
一句戏言引发的冲突
昨天的经文讲到,扫罗死后,大卫在希伯伦受膏,成为了犹大支派的王。但扫罗的后人还在,扫罗最小的儿子伊施波设接替了他父亲的位分,在玛哈念登基,作了以色列其余十一个支派的王。俗话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个国家不可能有两个君王,因此扫罗家和大卫家仍是敌对关系,双方不断斗争对峙。
“尼珥的儿子押尼珥和扫罗的儿子伊施波设的仆人,从玛哈念出来,往基遍去。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和大卫的仆人也出来,在基遍池旁与他们相遇。一班坐在池这边,一班坐在池那边。押尼珥对约押说:‘让少年人起来,在我们面前戏耍吧!’约押说:‘可以。’就按着定数起来:属扫罗儿子伊施波设的便雅悯人过去十二名,大卫的仆人也过去十二名。彼此揪头,用刀刺肋,一同仆倒。所以那地叫作希利甲哈素林,就在基遍。”(12-16节)
大卫家和扫罗家分立之后,有一天,扫罗家的元帅押尼珥带着一些随从,从约但河东跑到了约但河西。而刚好大卫家的约押也带着他手下的一些壮士出去,他们在基遍这个地方相遇了,约押与押尼珥两批人在基遍水池的两边对坐。
基遍在哪里?它在耶路撒冷西北约九公里的地方,是亚雅伦谷和伯和伦谷往中央山脉地区的主要隘口起点,城址在一小高原上,地势险要,是一个工业和军事重镇。而基遍池是当时很庞大的一个供水工程,直径约三十多米,池深约二十五米,从地面有螺旋形阶梯,直达池子。
为何押尼珥的仆人和约押的仆人都同时来到基遍的池旁呢?圣经没有告诉我们。本来大家是敌对关系,见了面,若是你不理睬我,我不理睬你,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就什么事也没有了。但这时候押尼珥提出了一个意见,他说:“约押啊,既然我们相遇了,不如你选出一些人来,我也选出一些人来,让他们戏耍。”什么是“戏耍”?就是彼此打斗,用刀互刺,最后存活人数较多的一方为胜。这有点像我国古代打仗时双方要先派一员武功高的大将出来单挑,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双方全面战争,造成众多伤亡。
既然押尼珥主动挑衅,约押就说:“好啊,打就打!”于是他们双方就各挑选出十二个人来,在那里打起来。双方的打斗十分惨烈,圣经形容说“彼此揪头,用刀刺肋,一同仆倒”。这一役双方的二十四个勇士都战死了,所以没有一方能宣称得胜。既没有结果,厮杀就得继续下去,结果演变成猛烈的战斗。
“那日的战事凶猛,押尼珥和以色列人败在大卫的仆人面前。在那里有洗鲁雅的三个儿子:约押,亚比筛,亚撒黑。亚撒黑脚快如野鹿一般。亚撒黑追赶押尼珥,直追赶他不偏左右。押尼珥回头说:‘你是亚撒黑吗?’回答说:‘是。’押尼珥对他说:‘你或转向左,转向右,拿住一个少年人,剥去他的战衣。’亚撒黑却不肯转开不追赶他。押尼珥又对亚撒黑说:‘你转开不追赶我吧!我何必杀你呢?若杀你,有什么脸见你哥哥约押呢?’亚撒黑仍不肯转开,故此押尼珥就用枪鐏刺入他的肚腹,甚至枪从背后透出。亚撒黑就在那里仆倒而死。众人赶到亚撒黑仆倒而死的地方,就都站住。”(17-23节)
这次争战的结果,扫罗家不敌大卫家,就逃跑了,要跑回河东那边去,约押就领着手下的人去追赶。押尼珥逃走了,但约押的兄弟亚撒黑身壮力健,跑得很快,他一直追赶押尼珥。亚撒黑知道,押尼珥是扫罗家反抗大卫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一次能除掉押尼珥,伊施波设的政权就会崩溃,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就指日可待了。因此亚撒黑坚持紧追押尼珥的脚跟,一直追到日落的时候。
这时候押尼珥就对亚撒黑说:“你不要再追我了,你们打赢了,我认输了,你可以回去了!”第二十一节押尼珥说:“你或转向左,转向右,拿住一个少年人,剥去他的战衣。”意思是你杀死我手下一个普通战士回去领功就好了,不要再追赶我了。但亚撒黑不听,仍是继续追赶。
押尼珥见他顽冥不灵,就再一次警告他说:“都叫你不要追了,你不是我的对手,你何必逼我杀了你呢?我若杀了你,有什么脸见你的哥哥约押呢?”押尼珥不想因为杀了亚撒黑而与约押结下血仇,因为亚撒黑是约押的兄弟。但亚撒黑还是没有理会,结果押尼珥就把亚撒黑给杀死了。
这场争战原本就师出无名,本应立即休兵。但亚撒黑不肯罢休,穷追押尼珥不舍,终至被押尼珥的枪鐏所刺透,倒毙路旁。等到后面约押等人追到那个地方的时候,亚撒黑已经死了。就这样,这一天的战事就结束了。
从规模来看,这只是一场小战事。但圣经把这件事记录下来,有什么目的呢?今天这段经文的主要内容是亚撒黑被杀,我们来思想,亚撒黑为什么要拼命追赶押尼珥呢?有两个原因:
第一,亚撒黑是大卫三十位勇士其中的一位,他是一个打仗很厉害的人。虽然押尼珥你是元帅,但我的本领也不弱,因此他不认为自己打不过押尼珥,反而一心要除掉押尼珥而立大功。第二个原因就是刚才我讲过的,亚撒黑知道押尼珥是扫罗家反抗大卫的中坚力量,如果这一次能除掉押尼珥,伊施波设的政权就会崩溃,大卫作全以色列的王就指日可待了。
然而,结果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发展,押尼珥作为扫罗军队的元帅,并非浪得虚名,押尼珥是有真本事的。由于亚撒黑求胜心切,不知押尼珥的厉害,因此押尼珥虽多次劝他,但他都不接纳,结果自己就被押尼珥杀死了,就这样毫无价值地牺牲了,他的死加深了约押和押尼珥之间的仇怨。亚撒黑的固执不仅丧失了自己的生命,也使大卫的军队在以后多年陷于苦境。亚撒黑如此丧生,实在是死得不值!
这提醒我们一件事,在属灵的争战里,我们不能依靠自己,人若依靠自己,我们已经站在失败的那一边了。希望弟兄姊妹记住:属灵的争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则:第一是要依靠神。大卫能杀掉歌利亚,乃是因为他依靠神,他没有依靠他自己;所以他对歌利亚说,我来打你不是用刀用枪,乃是靠万军之耶和华的名。亚撒黑仗着自己的腿快,一意孤行,以为只要将押尼珥杀死,就能一举成名,长留青史,谁料自己竟死于押尼珥的枪下!
第二是不能脱离同伴的配搭。亚撒黑独自追赶押尼珥,自恃年青力壮,以为凭自己可以搞定一切。他强出头的结果,就是被押尼珥给杀了,再没有机会分享大卫的荣耀了。倘若亚撒黑在追赶押尼珥之前先与两个哥哥商量,他们如果不是劝阻他,就是与他一同追赶,这样就可免去单独行动的失败。今天教会与撒但争战,必须同心合意才能捆绑仇敌,这是不可忽略的原则。若有人以为自己有大恩赐就单独行动,往往是中途失败,更谈不上成就神的旨意了!
“约押和亚比筛追赶押尼珥,日落的时候,到了通基遍旷野的路旁,基亚对面的亚玛山。便雅悯人聚集,跟随押尼珥站在一个山顶上。押尼珥呼叫约押说:‘刀剑岂可永远杀人吗?你岂不知终久必有苦楚吗?你要等何时才叫百姓回去,不追赶弟兄呢?’约押说:‘我指着永生的神起誓,你若不说戏耍的那句话,今日早晨百姓就回去,不追赶弟兄了。’于是约押吹角,众民就站住,不再追赶以色列人,也不再打仗了。”(24-28节)
约押和另一个兄弟亚比筛继续追赶押尼珥和他的手下,到了薄暮时分,追到了基亚对面的亚玛山。在那里,押尼珥站在一个山顶上,请求约押停止这次无谓的内战。前面押尼珥挑起争战,现在又呼吁和平,这一呼吁大部分是受他自己的失败和现在的危险处境推动的,并不是他真诚地希望和平,否则当初他也不会挑起争战了。押尼珥身为军队的统帅,应爱兵如子,怎可以拿士兵的生命作戏耍,以人命当作玩具呢?后来押尼珥得不到善终,不是没有原因的。
约押的回答可以作两方面的理解。第一,他的意思可以是,如果押尼珥没有发出最初的挑战,那些少年人早已平平安安地回家去了。另一个意思可以是,如果押尼珥没有要求停战,那么,那些少年人可能继续追赶他们的弟兄,直到早晨。不管是哪个意思,约押最后同意停战,但他自己的感受在这里仍隐藏起来,直至第三章二十七节才暴露出来。
“刀剑岂可永远杀人吗?”这句话是押尼珥自我冷静地反省后所得的结论。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因一时贪玩,令弟兄彼此杀害,若继续延长战争,不但加添死伤人数,亦加添两主帅的痛苦。幸好他们能及时醒觉,鸣金收兵,结束这次荒唐的争战。生命本同根,相残无怜惜!这类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但愿我们都以父的喜乐为重,从一切争端中出来,定意不再追赶弟兄。
“押尼珥和跟随他的人整夜经过亚拉巴,过约旦河走过毕伦,到了玛哈念。约押追赶押尼珥回来,聚集众民,见大卫的仆人中缺少了十九个人和亚撒黑。但大卫的仆人杀了便雅悯人和跟随押尼珥的人,共三百六十名。众人将亚撒黑送到伯利恒,葬在他父亲的坟墓里。约押和跟随他的人走了一夜,天亮的时候到了希伯仑。”(29-32节)
约押吹角停止了战争,亚撒黑也被安葬于伯利恒了。角声虽是吹响了,可惜来得太迟了!兄弟之间原可不必战争流血的,可因着押尼珥的挑战,双方士兵阵亡。今天的经文让我们看见,一句嬉笑的话带来何等大的灾害。先是二十四位无辜者互相残杀,稍后亚撒黑亦被杀死;最后点算,押尼珥损失三百六十名随从,约押则损失十九人,真是一场无谓的厮杀。约押也承认是那句戏耍的话导致双方损兵折将,虽然双方损失各有轻重之别,但无论哪一方的损失,都是神家的损失,何等可惜!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悲剧都是由于一时的冲动而铸成大错的。在教会中也是如此,原本可以避免的许多纷争,因着某些人“贪图虚浮的荣耀”(腓2:3),为了争意气而打得焦头烂额,两败俱伤,使神的名受到羞辱。这场由押尼珥的一句话所挑起的刀兵,指出了舌头能点燃生命之轮,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雅3:6)。求主使我们警醒,帮助我们,使能勒住自己的舌头,免得我们落在虚伪的虔诚里,欺哄自己的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