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被废弃的王
被废弃的王
昨天的经文讲到,神第二次试验扫罗,给扫罗机会抹除从前的失败和过失,让他可以重拾已经丧失的福祉。然而可惜的是,扫罗并没有从上一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在第二次试验中仍然没有遵守神的命令,还推卸责任给百姓。
神给他机会悔改,但他却没有好好珍惜这个悔改的机会,反而多方狡辩。事实证明他作为一国之君并不称职,所以神决定放弃他,耶和华藉着撒母耳向他宣告说:“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王。”(23节)
“扫罗对撒母耳说:‘我有罪了!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他们的话,就违背了耶和华的命令和你的言语。’”(24节)
在撒母耳宣告神弃绝扫罗为王之前,扫罗固执地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而当他知道王位已经不保时,他才认罪说“我有罪了!”一直到这时候,他才肯承认自己违背了神的命令。换句话讲,当他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他才假装悔改。为什么说他是“假装悔改”呢?因为他的认罪并不真诚,也不彻底。
我们看到他是一面认罪,一面又将犯罪的责任推给别人说:“我因惧怕百姓,听从了他们的话,所以才违背耶和华的命令。”正如亚当将犯罪的责任推给夏娃,而夏娃又把犯罪的责任推给蛇一样,扫罗的“悔改”只为了尽可能保住他国王的地位,而不是说他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扫罗的顽梗表现在他的狡辩上尤为明显。对于神的吩咐,他以为遵守一部分就可以了,而他不遵守的部分,他认为只要不是作恶的,就无所谓了。反正留下牛羊是百姓自发的,目的是为了献祭给神,何乐而不为!其实他作为一个王,没有他的同意,百姓怎敢留下牛羊,因此扫罗的罪是无可推诿的。
“‘现在求你赦免我的罪,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撒母耳对扫罗说:‘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25-26节)
扫罗假惺惺地对撒母耳说:“求你赦免我的罪”,扫罗究竟是得罪了撒母耳还是耶和华呢?他连这一点都没搞清楚。其实他违背的是神的命令,而不是撒母耳的命令;他得罪的是神,而不是撒母耳。如果他真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这时候的反应就应该像第七章的时候才对——“我们得罪了耶和华。”(7:6)
那在这里扫罗为什么甘愿低声下气地向撒母耳赔罪?其实他的目的是后面那句话“同我回去”。扫罗在这次考验中失败后,竟然没有真诚的悔意,他关心的仍然是他在百姓面前的地位、面子;他不希望百姓和长老察觉到有什么异样,他不想百姓知道自己的王位已名存实亡。
扫罗关心别人对他的看法过于他与神的关系,所以他求撒母耳陪他回去,以公开表示撒母耳仍然支持他;因为百姓都信服撒母耳,以撒母耳为先知。如果撒母耳不和他同去,百姓就会对扫罗失去信心,而扫罗在民众面前也会很没有面子,所以他想要藉着撒母耳来抬举他。至于他说“我好敬拜耶和华”,那只不过是他挽留撒母耳的一个借口而已。
撒母耳是何等人,他当然知道扫罗心里在打什么算盘,所以撒母耳断然拒绝扫罗的请求:“我不同你回去,因为你厌弃耶和华的命令,耶和华也厌弃你作以色列的王。”撒母耳意识到神已经厌弃了扫罗,因此他不想与这个对神的作为认识模糊的人再有任何关系了。
作为神的代表,作为神的先知,撒母耳的态度必须反映出神的态度,这是一种表态。如果耶和华已经决定不与扫罗进一步的交往了,作为先知的撒母耳也不能与扫罗有进一步的交往,免得这种交往会被解释为神悦纳扫罗的证据。
不但撒母耳需要作出表态,我们基督徒也常常需要作出表态。我们读约翰贰书的时候,那里就讲到:“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因为问他安的,就在他的恶行上有分。”(约贰1:10-11)
尽管拒绝别人似乎是很不礼貌的事,但是忠于神比礼待人重要得多。我们若是接待了异端,就等于是默许他们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便是在他们的邪恶工作上有份。所以使徒约翰提醒我们:“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不要尊重人过于尊重神!
“撒母耳转身要走,扫罗就扯住他外袍的衣襟,衣襟就撕断了。撒母耳对他说:‘如此,今日耶和华使以色列国与你断绝,将这国赐与比你更好的人。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27-29节)
撒母耳拒绝了扫罗的邀请,这让扫罗觉得很难堪。你可以想象得到,当时他心里面一定很气:“撒母耳你为什么不留一点情面给我,好歹我仍是以色列的王!”我猜想,那时他如果有条件可以杀死撒母耳,他一定要杀了撒母耳。
但撒母耳是神的先知,百姓都信服他,所以扫罗不敢下手。一位活在肉体里的人,终究还是死要面子。虽然扫罗气在心里,但表面上他不能发作,还要表现得好像很委屈的样子说:“撒母耳呀,你还是再抬举我一次吧,免得我难为情!”
撒母耳不理他,他就抓着撒母耳的衣服,结果把撒母耳的衣襟都撕断了。正好撒母耳就藉着这件事情再一次宣告:“神今天就把你跟以色列国分开了!你看这个衣襟是怎样的裂开,你跟以色列这个国家也同样的分开。神要把这个国赐给比你更好的人,神不会后悔!”
撒母耳的这个宣告为后面大卫的登场铺了路。虽然大卫的受膏和加冕还在将来,但这件事神说出来的时候就好像已经发生一样。扫罗无可挽回地丧失了作为国王的资格,并且神废弃他的决定是不可撤消的,因为神不会像人一样犯错误和改变主意。
在这里我要稍微解释一下有关“神后悔”的话题。前面第十一节和三十五节告诉我们说“神后悔了”,但在第二十九节却说:“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同一章圣经的两处经文,看起来似乎是矛盾的,那么神到底有没有“后悔”?
就结论上来说,神不会后悔,神绝不像人那样后悔。正如圣经上所说的:“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这从神的属性上就能知道:人的后悔是因着无知和无能,而神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因此对神而言,绝对不存在像人那样后悔。
所以当我们读圣经读到关于“神后悔”的字句时,我们不能把“人后悔”的观念加在神身上。在圣经里,神的“后悔”是为了俯就人的思维而写的,以人的语言传达神的心情,让人能够理解神在对待“人对神的不同回应”时的感受。若是圣经不使用这些词句,那么就不能把这样的意思清晰地传给我们这些读圣经的人。
例如,当神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这是在告诉我们,扫罗不跟从神、不遵守神的命令,是神所不喜悦和不认可的。又例如尼尼微城因约拿的信息而悔改,神就“后悔”不降灾祸了,这后悔也是告诉我们,神对尼尼微城的人披麻禁食祷告、离开恶行的回应,是非常喜悦和认可的。
关于“神后悔”的话题,要真详细讲起来,足够写几篇论文的;在这里我只稍微解释几句,让大家心里有个概念,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可以了。
“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30-31节)
尽管撒母耳已经明确宣告,扫罗已失去了作为国王的资格;但是扫罗还是死要面子,他说:“你说得对,我有罪了!但求你在百姓面前抬举我,同我一起回去。”扫罗两次被撒母耳逼得“走投无路”时,他才喊说“我有罪了”,可见他并非真心悔改,这句话只是一个托词而已。对比大卫犯了奸淫罪时的真心悔改(诗篇51篇),两者相比有如天渊之别。
我们再仔细读“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这句话,你就会发现扫罗还是只在意他的王位。神既然膏抹你作以色列的王,难道神不能够让你在以色列民中为大吗?你为什么要撒母耳来抬举你呢?难道神不能够抬举你吗?可见他在乎的不是神,他在乎的还是他这个国王的形象。
我们也注意到,在今天的经文里,扫罗两次提到“我好敬拜耶和华”,从表面看来,好像扫罗是一位很注重敬拜神的人,其实他所谓的“敬拜神”只是在百姓和长老面前做给他们看而已。他并不是藉敬拜来荣耀神,而是利用敬拜来高抬自己。对扫罗来说,敬拜仪式的意义只是在于获得百姓对他的忠诚。
在扫罗看来,人的拥护比神的悦纳更有意义。他之所以两次提到“敬拜神”,目的是为了向百姓表示,他的统治与神的旨意是一致的;为了使百姓相信,跟从他就是在遵行神的旨意。扫罗就是这样利用神作为他达到自己目标的手段。
我们都知道扫罗极力挽留撒母耳,并不是渴望从撒母耳那里得到属灵上的帮助,不过是想利用撒母耳来挽回他自己的面子而已。这一点我们看得出来,撒母耳当然也看得出来。奇怪的是,撒母耳竟然接受扫罗的挽留,转身陪他去。为什么?
本来撒母耳是决定不要理他了,现在给他这么一恳求,好像又回心转意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读下去就知道了,撒母耳这么做并不是要给扫罗面子,撒母耳乃是去把扫罗没有完成的任务把它完成——杀死亚玛力的王亚甲,使神的旨意成就。
“撒母耳说:‘要把亚玛力王亚甲带到我这里来。’亚甲就欢欢喜喜地来到他面前,心里说:‘死亡的苦难必定过去了。’撒母耳说:‘你既用刀使妇人丧子,这样,你母亲在妇人中也必丧子。’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32-33节)
扫罗虽然打赢了这场战役,却未完成神的旨意,因为扫罗竟爱惜亚玛力人的财物,也怜惜被擒获的亚玛力王亚甲,而没有将亚甲杀死。至于亚玛力人,因扫罗和百姓急忙掳掠财物,没有将亚玛力人灭绝净尽,以至给仇敌漏网的机会,使得亚玛力人仍然在南地骚扰以色列(撒上30:1)。
最讽刺的是,扫罗自己是被一个逃脱的亚玛力人所杀(撒下1:5-8)。他留下亚玛力人的牛羊,已经是自招亏损;而没有将仇敌尽行灭绝,亏损就更大了。
撒母耳是属灵的人,他知道神的旨意和目的,所以他跟扫罗一来到吉甲,立刻命令把亚甲带到他那里,于是撒母耳在吉甲耶和华面前“将亚甲杀死”。生性残酷的亚甲王在耶和华的祭坛前被杀,神对付他的仇敌,不是怜惜,乃是杀尽。
“撒母耳回了拉玛。扫罗上他所住的基比亚,回自己的家去了。撒母耳直到死的日子,再没有见扫罗,但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因耶和华后悔立他为以色列的王。”(34-35节)
撒母耳和扫罗本来是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为扫罗作王是神藉着撒母耳的手所膏的。撒母耳一直带领着扫罗,建立了以色列国。第三十五节说,撒母耳为扫罗悲伤,可见他对扫罗有深厚的感情。现在却因着扫罗一而再的悖逆,不肯接受撒母耳的指引,从此二人就完全分开了。
撒母耳曾经为扫罗终夜哀求神,大概他不想对扫罗太绝情;但撒母耳作为神的仆人,他不能徇私,不可以姑息罪恶,一定要照着神的吩咐做事。所以他在杀死亚玛力王亚甲之后,彻底告别了扫罗,并且直到死的日子,两人再也没有见面。这不是撒母耳忍心或没有人情味,而是扫罗违背神,悖逆及顽梗的后果,怨不得别人。
撒母耳和扫罗的关系完全破裂,同时表明了扫罗与神之间属灵的交通也中断了。悖逆与顺服本是背道而驰,属肉体与属灵也是无法相通,这是多么严重的鉴戒!我们需要常常留心省察自己是否陷在罪中而不自觉,免得我们与神的关系出现破裂,想要挽回就难了。
撒母耳为扫罗悲伤,是他真心牵挂扫罗的证据。然而,就算撒母耳为扫罗代求,神的心意已定,扫罗已被弃绝,另一个合神心意的王将要被立。神曾给扫罗机会,让扫罗去证实他自己是一位值得尊崇的王,但因他自己的一再失败,神才“后悔”,从他身上挪走王权。扫罗空有一身本事,也有最好的机会,但他却没有把握住,从此被神废弃在一边,何等可惜!
弟兄姊妹,将来有一天,我们众人都要站在基督的审判台前,将自己所做的向神陈明。今天我们可有好好珍惜神给我们遵行他旨意的机会?会不会有一天,我们也像扫罗一样,想要后悔的时候,却发觉为时已晚?求主怜悯我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