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0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约拿单大败非利士人
约拿单大败非利士人
昨天的经文讲到,在非利士人的长年欺压下,以色列人处于劣势。非利士人垄断了冶铁的技术,而且保守秘密,以致以色列人不能制造兵器。所以当非利士人大军压境的时候,以色列人只能困守;有些悲观的人,早就躲藏在洞穴中保命;而扫罗的三千常备军也严重逃亡流失,只剩下区区六百人。
那时以色列人武器装备全无,士气下沉,而扫罗则战战兢兢,一筹莫展;除了有意外之事发生叫非利士人自动撤退外,他再没有什么制敌的上策了。第十四章,就讲到有奇妙的事发生了,把整个沉闷的局面改变过来。
“有一日,扫罗的儿子约拿单对拿他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那边,到非利士人的防营那里去。’但他没有告诉父亲。(1节)
我们不知道两军对峙有多久,可能因为扫罗一直按兵不动,他的儿子约拿单沉不住气了。约拿单显然不以为困守是善策,拖延日久士兵难免厌战,他认为应该寻求突破,所以打算跟身边替他拿兵器的少年人从迦巴过到非利士人在密抹的防营进行突袭。
“过到那边”就是向前进,约拿单撇弃了看似安全的躲藏之路,选择了依靠神向前冲,尽管这看起来有些危险。同样的道理,属灵得胜的秘诀,在于用坚强的信心抵挡魔鬼,魔鬼就必离开我们逃跑了。
约拿单有意往敌军那边去突袭,“但他没有告诉父亲”。知父莫若子,约拿单很清楚他父亲的性格;约拿单知道,如果把这事告诉扫罗,扫罗一定是反对的,他必定用许多理由来劝阻约拿单,结果一定去不成。
在新约里,保罗也深知这个危险,当他要答应神的呼召时,他“就没有与属血气的人商量”(加1:16)。因为属灵的事,从属血气的人看来,总是以为愚拙的。
“扫罗在基比亚的尽边,坐在米矶仑的石榴树下,跟随他的约有六百人。在那里有亚希突的儿子亚希亚,穿着以弗得。(亚希突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儿子,以利的孙子。以利从前在示罗作耶和华的祭司。)约拿单去了,百姓却不知道。”(2-3节)
这两节经文描写以色列军的阵容。这里“米矶仑”的位置不能确定,若按以赛亚书十章二十八节所记,米矶仑与基比亚相距甚远,扫罗不可能既在基比亚又在米矶仑。因此有学者认为这里的“米矶仑”应该为“打禾场”,通常打禾场设在露天的小丘上,扫罗坐在那里可以俯瞰周围,提防敌人突袭。
经文接着说到,另外还有一个人和扫罗在一起,他是一位祭司,是亚希突的儿子,叫作亚希亚,他在扫罗朝中担任大祭司。看来扫罗失去撒母耳的支持之后,似乎转向了以利家族的大祭司寻求神的指引。
关于亚希亚这个人我们要留意一下,圣经介绍说他是以迦博的哥哥、非尼哈的儿子、以利的孙子。然而早在二十多年前,神就已经宣告,以利的子孙以后在祭司的职份上不会再被使用,神已经废弃了这个家族。
为什么扫罗的身边会有一位已经被神废弃的祭司?因为前面撒母耳曾责备扫罗说:“你为什么自己献祭?为什么你不让祭司献祭?”也许就是因为这事,扫罗就找了一位祭司带在身边;只是这祭司是神所废弃的,神已经不再用他了,他在扫罗那里只能装装门面而已。弟兄姊妹,我们看见扫罗的光景就是如此,他只作装门面的事,一点也不注重内在的生命。
“约拿单要从隘口过到非利士防营那里去。这隘口两边各有一个山峰:一名播薛,一名西尼;一峰向北,与密抹相对,一峰向南,与迦巴相对。约拿单对拿兵器的少年人说:‘我们不如过到未受割礼人的防营那里去,或者耶和华为我们施展能力,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拿兵器的对他说:‘随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4-7节)
从约但河边有一个长达十二里的山谷,延伸向巴勒斯坦中部的山丘,一直到达地中海沿岸。迦巴和密抹隔着山谷遥遥相对,以色列人所在的迦巴在山谷的南边,非利士人所在的密抹在山谷的北边;北边地势较高,非利士人可以从那里监视山谷南边迦巴的动静。
非利士人的营房和以色列人之间有隘口,这个隘口两边有两个山峰,岩壁非常陡峭,环境很险峻。约拿单想从隘口过到非利士防营那里去,你可以想象约拿单他们要爬过怎样艰险的峭壁。
约拿单独自潜入到北边的敌营去,没有让其他人知道。约拿单似乎对胶着的战况感到不耐烦,希望有些突破,于是他选择孤身冒险深入敌营。这是很不简单的事情,你要知道他们只有两个人,而非利士人有多少?在十三章那里说,当非利士人来到的时候,有海边的沙那么多,还有许多战车、马兵。从人的眼光来看,约拿单这么做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然而,约拿单却用“未受割礼人”来形容这些非利士人,这是一种轻视的称呼。非利士人虽然强大,人数众多,又拥有先进的武器;而相对之下,以色列人兵力不够,武器装备全无,大家都害怕,但约拿单没有自卑感。当他用“未受割礼人”这形容词,就表示他以神的眼光来看自己,也以神的眼光来看敌人。
面对如此众多的敌人,他们两个人凭什么去?从约拿单说的话:“因为耶和华使人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我们可以肯定,约拿单是完全信靠神打这一场仗。约拿单没有像他父亲扫罗那样,把目光的焦点放在像海边的沙那么多的非利士人身上,约拿单所看的是神究竟与不与我在一起;如果神与我在一起,海边的沙又算得了什么!
约拿单深深认识到,得胜不在乎人多人少,得胜乃在乎耶和华,是他的同在使人得胜;他若不同在,人再多也要失败。所以他把自己摆在神的手中,成为神的器皿,他确信神会为他们施展能力。而耶和华也没有使他失望。弟兄姊妹,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不信的大环境中,是否常常觉得自己渺小、软弱、人数稀少?感谢主!今天的经文给了我们许多的鼓励。
不但约拿单对神有信心,替他拿兵器的侍从也跟约拿单同心、顺服他:“随你的心意行吧!你可以上去,我必跟随你,与你同心。”约拿单不是单独一人去争战,乃是和拿兵器的侍从一同去争战。只要有两个人同心,神就使用,不只打败非利士人,也牵动其他以色列人重新振作起来,去攻打敌人。
在新约里,主也说过:“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我又告诉你们: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甚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太18:18-19)同心合意的祷告,是属灵争战得胜不可缺少的因素。
“约拿单说:我们要过到那些人那里去,使他们看见我们。他们若对我们说:‘你们站住,等我们到你们那里去’,我们就站住,不上他们那里去。他们若说:‘你们上到我们这里来’,这话就是我们的证据,我们便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们手里了。”(8-10节)
约拿单既得到拿兵器的侍从同心并同行,他们就决定前往敌营。约拿单说:“我们要过到那些人那里去,使他们看见我们。”信心的行动是艰难的,约拿单他们决定冒险暴露自己,给敌人看见,以敌人的反应作为耶和华要他们行事的凭据,藉此让神的心意向他们显明。
约拿单要到前线向敌人挑战,但他仍是小心谨慎,他要得到一个确实的凭据。他很清楚,神若不将仇敌交在他们手中,他们无论如何努力争战,也是不会获胜的。所以他寻求神引领的预兆,希望藉着非利士防兵所说的话,来判断神是否会赐下胜利:如果非利士人说“你们站住”,那我们就站住;如果非利士人说“你们上到我们这边来”,我们便立刻上去。
在人看来,基甸要求地上有露水、但羊毛上没有露水时,他要求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证据(士6:39)。同样,约拿单也以敌人招呼他们“上来”作为神会为他们争战的证据。在正常的状况下,非利士人应该要求约拿单等人留在原处,而不是让他们接近自己的营地。因此约拿单拿一个反常的状况作为神帮助的证据,如果他们得到这个“不可能得到”的回答,就能证明神已经“将敌人交在我们手里了”。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神没有义务一定要照这样的要求来回应约拿单,但是神还是照约拿单的想法来回应约拿单。因此我们应该把神这样的举动当成是“神的恩典”,而不是“我们的权利”,所以我并不鼓励今天的信徒也以这种方式来寻求神的旨意,这样很容易变成试探神。
旧约时代因为圣经还没有完成,所以用这种方式寻求神的旨意。而现今的情况已大大不同,如今圣经已经完成,神的旨意都写在圣经里;神还把圣灵赐给我们,住在我们里面;只要勤读圣经,多祷告,圣灵自然会把神的心意向你显明。
“二人就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见。非利士人说:‘希伯来人从所藏的洞穴里出来了。’防兵对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说:‘你们上到这里来,我们有一件事指示你们。’约拿单就对拿兵器的人说:‘你跟随我上去,因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以色列人手里了。’约拿单就爬上去,拿兵器的人跟随他。约拿单杀倒非利士人,拿兵器的人也随着杀他们。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起头所杀的,约有二十人,都在一亩地的半犁沟之内。于是在营中、在田野、在众民内,都有战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战兢,地也震动,战兢之势甚大。”(11-15节)
二人就按照计划,使非利士的防兵看见。“希伯来人从所藏的洞穴里出来了”,这是非利士防兵讥讽的话。他们邀请约拿单爬上山:“你们上到这里来,我们有一件事指示你们。”为什么非利士人要这样说,我们实在不知道,但这却是约拿单向神要的凭证!可能非利士人以为这二人是逃兵,想要投奔非利士人;又或者非利士人认为这二人爬上峭壁是难以办到的事,尤其是在带着兵器的情况下,所以成心嘲讽这二人一番。
不管是哪一个原因,既然神已藉着非利士防兵的话显明了他的旨意,约拿单他们就深信耶和华已将非利士人交在以色列人手中了。所以他们两个人就勇敢地爬上去,一下子就杀死了敌人约二十人,这是他们初步的胜利。虽然他们击杀的是极小的数目,但影响力却非常之大:“于是在营中,在田野,在众民内,都有战兢,防兵和掠兵也都战兢,地也震动,战兢之势甚大。”
耶和华将非利士人交在约拿单他们手里,非利士人立时人心惶惶;在极度恐慌之下,他们竟然自相残杀起来。再加上神亲自干预,使地震发生,非利士人顿时战兢大乱,仓皇弃甲遁逃,神用自然的力量来施行拯救。
“在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的守望兵看见非利士的军众溃散,四围乱窜。扫罗就对跟随他的民说:‘你们查点查点,看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是谁?’他们一查点,就知道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没有在这里。那时神的约柜在以色列人那里。扫罗对亚希亚说:‘你将神的约柜运了来。’”(16-18节)
此时在另一边,就是便雅悯的基比亚,扫罗和他的跟随者本来是坐在米矶仑的石榴树下,等候局势的变化。忽然扫罗的守望兵观察到非利士人的营地因受到攻击而发生溃乱。不过从基比亚应该看不到密抹的敌营动态,以色列人应该是用了特殊的情报传递方式来传达信息。
扫罗经过查点才发现,约拿单和拿兵器的人出去了,由此可知敌营的这场骚乱一定是这两人引起的。此时扫罗本该立刻带兵前去杀敌,但扫罗还是迟延不动,要祭司将约柜运来,他要求问耶和华该不该出战。
因为当时神的约柜一直都置放在基列耶琳的亚比拿达的家中,所以扫罗要把约柜运来不太现实,因此圣经学者多采用七十士译本的经文:“那时亚希亚在以色列人前面穿以弗得。扫罗对亚希亚说:‘把以弗得拿过来。’”这里的“约柜”应该是指祭司身上穿的以弗得,上面的胸牌附有乌陵、土明,祭司藉以求问神的旨意。
“扫罗正与祭司说话的时候,非利士营中的喧嚷越发大了。扫罗就对祭司说:‘停手吧!’扫罗和跟随他的人都聚集,来到战场,看见非利士人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惶乱。”(19-20节)
扫罗本来想叫祭司求问耶和华是否可以出战,但扫罗听见敌人混乱的喧嚷声音越来越大,看到非利士人兵败如山倒,他很快就改变了主意,立刻喊停,叫祭司不用再寻求耶和华的旨意了。由此可见扫罗行事反反复复。
当扫罗他们到达了前线,看见非利士人用刀互相击杀,大大惊乱;那时扫罗和他的跟随者,才加入争战的行列。
“从前由四方来跟随非利士军的希伯来人,现在也转过来帮助跟随扫罗和约拿单的以色列人了。那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听说非利士人逃跑,就出来紧紧地追杀他们。那日,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一直战到伯亚文。”(21-23节)
由于扫罗和他的跟随者加入争战,胜负更加明显。那些从前投降非利士人的希伯来士兵,现在看见局面发生了改变,以色列人反占优势,他们也跟着转过来帮助以色列人了。而那躲藏在以法莲山地的以色列人,也鼓起了勇气去参战。可叹战事快将胜利时,人人都想加入战场,但谁愿象约拿单一马当先出战场呢?
最后,圣经说:“那日,耶和华使以色列人得胜,一直战到伯亚文。”伯亚文可能是位于密抹以北伯特利以东的一个地方;非利士人的主要路线应该是向西逃往他们的家乡,但是他们非常混乱,以致四散奔逃。
从表面看,今天的经文并不是讲扫罗,而是讲他的儿子约拿单;但实际上仍是在讲扫罗,只不过是把扫罗和他儿子两个人放在一起作一个比较。约拿单看到他父亲一阵阵的沮丧,激发了他渴望战胜敌人的勇气和决心。当我们思想约拿单的时候,就看见扫罗在神面前的缺欠;因为约拿单在这里所作的,本是扫罗应该作的,但是扫罗没有作,他儿子替他作了。
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就看出扫罗的失职了。他为什么失职?因为他只看环境、看自己。看环境,是因为敌人太强;看自己,因为他手里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去和敌人拼,所以他该作的就没有作,反倒是他儿子替他去作了。
从这一件事上,我们也看到了神的管理,尽管扫罗失职,神仍藉着约拿单把事情带到神想要的那个结果里。影响整个群体的往往是关键的少数,只要有少数的人真正同心,信靠神的大能,就能看见神为我们施行拯救。
愿神今天更多兴起这样的人来,那个人会是你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