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650|回复: 3
收起左侧

"试探"与"试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12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井中蛙 于 2020-5-12 08:54 编辑

长时间以来,我想得脑子生疼,也理不出“试探”与“试炼”的区别来,只知道试探是撒旦的作孽,试炼是神的考验,但落实到具体一个事件上,就不知道这件事是撒旦的作孽呢还是神的试炼?

对于不理解的事,就象肉中刺一样,常常卡在心里,总让人感觉不大舒服。于是,我就搜索有关文章看,特别翻看圣经有关注释的书,也将“试探”与“试炼”的经文分别找出来,“试探”有41段经文,“试炼” 有13段经文,然后我就看完“试探”看“试炼”,看完“试炼”看“试探”,神终于指点迷津,我悟出来了。

原来呢,“试探”与“试炼”,从具体事件上看,就是一码事!

也就是说,“试探”是这件事,“试炼”也是这件事,同一件事,同一个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不同的是,站在这件事情背后的角色不一样,一个是撒旦,一个是上帝。两者的动机与目的相反,撒旦是想让你在这件事情上陷入罪恶,因为他本身是恶者,从他本身的愿望出发,他希望你成为他的同类他的知心朋友,也就是成为他一党的人;上帝是想让你在这件事情上战胜罪恶,弃恶从善,因为他是善的,从他本身的愿望出发,他也希望你成为他的同类他的知心朋友。

于是,当一件事情出现了,撒旦与上帝都在瞪着大大的眼睛,屏气敛息的看着你,看看你倒向哪一边?

比如,你是单位一名负责人,接待外地一行客人聚餐之后结账,花费2000元,酒店有关人员会询问:“你要几多餐票?”有的人连问都不问你,直接将5000元餐票撕到你手中。你要5000元餐票,那么报账之后,你就可以将3000元收进自己的腰包。你是要5000元餐票呢?还是要2000元餐票?

撒旦与上帝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这样的事情实在是太平常了,俯拾即是,要占这样的便宜也太方便了,不用偷不用抢,只要一句话,甚至连话都不用说,默认就是了,3000块钱就到手了,又没有任何漏洞,安全糸数最高,谁也不会举报你,举报也没用,反而引火烧身,因为餐馆人员会一口咬定是花费5000元,举报者还被反诉为诬告呢。

如果你说:“那就开5000元餐票吧,”或者服务员将5000元餐票撕到你手中,你只瞥一眼,一声不吭地收进口袋去了,过后也确实按5000元报账,自己从中获取3000元,那么这件事就是撒旦的试探。

所以神说:“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他也不试探人。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雅1:13~14)

如果你说:“实事求是,开2000元餐票吧。”或是将服务员塞到手里的5000元餐票坚决地退还3000元,那么,你所遇见的就是上帝的试炼了。

这样,神会高兴地说:“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他之人的。”(雅1:12)

在圣经里,受最大的试探与试炼是约伯,约伯倒向了神,撒旦的试探落空了,神的试炼成功了。

“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他因那摆在前头的喜乐,就轻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难,便坐在神宝座的右边。” (来12:1~2)


https://mp.weixin.qq.com/s/KIIL1WkM5p_c-GAD7uUhJA
发表于 2020-5-13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12~18
试炼的来源
一12 雅各用了古代文学中常用的「论福」形式,犹太文学尤其爱用:「那……的人是何等有福」。痛苦被视为试探,提供人犯罪的机会。不过,译为「试炼」(NASB、TEV;参 NIV)或「考验」的字,不一定具「试探」(KJV、NRSV)的现代含义;考验者可能是要测试受苦之人的坚忍度,而不是要他失败。饥荒、贫穷和逼迫是考验中的其中几个项目。

一13~16 按圣经和后期犹太文学的记载,神显然会「考验」人(创二十二1;申八2,十三3;士二22),但祂从来不会用这里所暗示的意思来考验他们:要他们失败,不是要他们坚忍。犹太典籍区分神考验人的动机(在爱中、为他们的益处)和 * 撒但考验人的动机(使他们跌倒)。在大部分犹太典籍中,撒但(也称为比列和马斯提玛)担任试探者的角色。虽然雅各没有否认撒但间接的角色(四7),不过他在这里强调人屈服于试探的要素。他将「欲望」(NIV、NRSV、TEV)或「私欲」(KJV、NASB)拟人化,来诱惑人,然后怀了私生子「罪」,至终生产了「死」;犹太教师偶尔会用 * 修辞学的拟人化技巧来指人人都有的「恶欲」。
  * 旧约也清楚记载,百姓会「试探」神(民十四22;诗七十八18、41、56,九十五9;玛三15),但是这些例子的意思也是指他们想考验祂,而不是他们要使祂屈服于试探。雅各可能借用了希腊哲学的概念,即神不能被人的行动影响或改变,祂也不是世上恶事的肇因。不过,雅各更可能只是在用「考验」一词的另一个含义;在旧约里,神显然是审判的直接原因(如:摩四6~11),同时祂也垂听人的祈求(创十八23~32;出三十二10~13)。因此,这里的意思和德训篇十五11~12和20一样:犯罪是出于人的选择,而人们不敢说神要为他们对考验的响应负责(希腊文学则相反,许多人抗议,说试探太厉害,令他们无法拒绝)。

一17 神并不是要以试炼来摧毁人(一12~16),而是要赐下美好的恩赐,包括创造与重生(18节)。神是各样美事的创造者,这说法常见于犹太和希腊的智慧文学中。古代的人一般相信,在天上一切都是完美的,而犹太作者有时用「从上头」来意指「从神」。

《圣经背景注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3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雅一12】「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

    〔原文直译〕「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既通过了试验,就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

    〔原文字义〕「忍受」坚持,停留在下面(原文与一2『忍耐』同一字根);「试探」试炼,试验,察验,考验,验证;「有福的」蒙福的,幸福的;「试验」考验及格,蒙悦纳,被称许,被接受;「冠冕」花圈,花冠;「应许」宣告,承诺。

    〔文意注解〕「忍受试探的人是有福的,」『试探』在此宜译为『试炼(参2节);『忍受试探』意指在试炼中能站立得稳,经过试验之后,仍能保存信心的。

          「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经过试验以后』原文为完成式,指通过考验,被证明合格;『必得』指将来必要领受;『生命的冠冕』指永不衰残的冠冕(参彼前五4;林前九25),是为那不肯变节的得胜者保留的(参启二10)。

          「这是主应许给那些爱祂之人的,」『主应许』指在神永远的计划中,特为得胜者预备了的奖赏(参提后四8);『爱祂之人』指忍耐到底、胜过试炼的人。

    〔话中之光〕(一)人生『有福』与否,不是凭其环境遭遇来评定,乃是根据其如何应付环境遭遇的情况而定规。

          (二)基督徒拥有世人所没有的喜乐;惟有真正爱主的基督徒才懂得欣赏那生命的奖赏,生命本身就如一永恒的筵席,喜乐满溢。

          (三)『生命的冠冕』乃是生命长大成熟,达于『成全完备』(参4节)的地步,所彰显出来的生命的荣耀,成为其在永世里的享受。

          (四)信徒若将眼目定睛于将来要得的荣耀上,就能在试炼中找着支持及力量,而不会介意现在所受的苦楚(罗八18;林后四17)。



【雅一13】「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

    〔原文直译〕「人被试诱,不可说,我所受的试诱是从神来的,因为神不被邪恶试诱,祂也不试诱人。」

    〔原文字义〕「试探」(本节三次)试验,试诱,引诱;「恶」邪恶;「不能」未受,不受,不被,不曾,不可能。

    〔文意注解〕「人被试探,」『试探』本节的试探原文均与试炼同字,但根据上下文,此处翻作『试探』或试诱乃是正确的;『试探』意指其动机为要叫人显出恶与错来。

          「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不可说』意指不可推诿失败的责任;『我是被神试探』意指我的失败乃是神使然。

          「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因为』指出人不可说的理由;『神不能被恶试探』按被动而言,神的本性使祂不可能被试探去行恶事;『祂也不试探人』按主动而言,神绝对不用恶去试探人。

    〔话中之光〕(一)那试探人的(太四3;帖前三5),是魔鬼,不是神。

          (二)神绝不怀恶意来『试』人;一切临到我们身上的,都有神的美意。

          (三)神不试探人,因为试探会摧毁信心,试炼则会建立信心。



【雅一14】「但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

    〔原文直译〕「但各人被试诱,乃是被自己的私欲所勾引诱惑的。」

    〔原文字义〕「试探」试验,试诱,引诱;「私欲」情欲,欲望,愿望;「牵引」拉,拖向前;「诱惑」饵诱,用网罗捕捉。

    〔文意注解〕「但各人被试探,」这里表明人遭遇试探,乃是存在的事实。

          「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原文无『私』字,乃中文翻译时加上去的,它指人里面的欲望或欲念,并非完全邪恶,例如正常的食欲和性欲等,乃是天赋的欲望,但若食欲或性欲不受控制,任其错用或过度发展,便会成为贪恋和邪欲;『牵引诱惑』意指人不知不觉上了欲念的当,而作出错误的选择,这就是人被试探的由来。

    〔话中之光〕(一)人的私欲乃是鱼饵和网罗,而所捕获的竟是人自己(参诗七15)!

          (二)我们若不全力拒绝『欲望』的诱惑,就会不知不觉地上钩,终致无法逃离它大力的牵引。



【雅一15】「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

    〔原文直译〕「然后,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但罪若长成了,就产生死来。」

    〔原文字义〕「私欲」情欲,欲望,愿望;「怀了胎」怀孕,捉拿;「生出」(第一个字)生产,生育(to give birth);「长成」全部完成,成熟,健全;「生出」(第二个字)产出,致生(to bring forth)。

    〔文意注解〕「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怀了胎』形容人被欲念所控制,欲念在人的决策上发挥作用;『就生出罪来』指犯罪乃其自然的结果。

          「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长成』按原文是被动式,指罪并非自己长大成熟,乃是因为人放任它而造成的;『就生出死来』指罪的结局乃是死。

                本节说出人堕落的四个过程:(1)私欲怀胎;(2)生出罪来;(3)罪恶长成;(4)生出死来。

    〔话中之光〕(一)欲望本身不是罪,但若我们对于欲望不加设防,反而与其合作,罪就产生了。

          (二)人生来就有犯罪的倾向,如果人特意加以卫护、助长,那么这私欲便会渐长,直至成熟时便不可控制,从而生出罪来──这也就是通往死亡的途径。

基督徒文摘解经系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5-13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试炼的益处(1:2-12)

试炼和试探,在原文虽然是同一个字peirasmos,但二者之间是有些分别的。除了可以按圣经上下文的记载判别以外,它们还有两点最大的不同,就是来源和目的之不同。试探的来源是出于魔鬼,目的是要陷害人犯罪;试炼的来源是出于神,目的要叫人得益处。一般来说,试探较多是属情欲的事,叫人肉体方面感觉舒适;试炼却是较多使人在肉身或精神方面受损失或痛苦;但也有许多时候,它们是同一件事的两方面,在魔鬼是要藉着某事试探人,在神却是要藉着魔鬼这样的试探来试验人。例如,魔鬼要利用灾祸试探约伯,神却利用它来试验约伯(伯1:6-2:10)。

在此雅各首先讲到试炼的益处,勉励那些在试炼中的信徒。虽然在我们的感觉上常常觉得试炼是痛苦的,但它却常为我们带来各种属灵的福气,使我们学习到各种属灵的功课。

7.学习接受冠冕的资格(1:12)

12 这“试探”与上文2节试炼同字。雅各在这里说,忍受试炼的人是有福的,因为他们可以有资格得着生命的冠冕。在此有四点我们要注意∶

A.不要把试炼当作是大不幸,应该当作是福分;因为这是神准备我们得冠冕的一种方法。

B.这里不是说,遇见试炼的人有福;而是说,忍受试炼的人有福。

C.“爱祂”,就是我们能胜过试炼的力量。主曾查问彼得的爱心说∶“你爱我比这些更深么?”这样查问的结果,使彼得以后全心爱主,胜过许多试炼和痛苦。

D.这宝贵的、可得冠冕的应许,是赐给那些“爱祂”(爱主)之人的。爱主的人,未必是在教会大有名声的人,但他们既经过百般的试炼还是“爱祂”,就显明是真爱祂了,这些人虽然不一定是人所知道的,却一定是神所知道的(林前8:3);所以圣经里面有许多福分都是为爱主的人所预备的(参罗8:28;林前2:9;雅2:5)。

三.试探的认识(1:13-18)

1:13 的“试探”虽然与12节的试探在原文是同一个字,但12节的试探却应该指试炼而说,因为它一开头就说“忍受……”的人是有福的,可见,这“忍受”显然是指试炼而说的。信徒对于试炼要忍受,对试探却要抵挡拒绝,“因为他经过试验以后,必得生命的冠冕”──这是指着那些忍受试炼且在试炼中得胜的人,而绝不是指着那些接受试探,或被试探所胜的人说的。从这一段的开头,1:13所说的∶“人被试探,不可说,我是被神试探;因为神不能被恶试探,祂也不试探人。”已经十分明显的让我们看见,以下所讲的,指的是试探而不是试炼。这几节论到我们对试探应有的认识,和胜过试探的方法,约有下列几点∶

1.我们若被试探不可说是被神试探(1:13)

13 虽然神会试炼我们,或利用魔鬼的试探试验我们,但却绝不会对我们存着任何恶意,利用任何事物把我们陷在罪里面的,并且祂自己既不能被人的任何“恶”所试探,当然也就不会用“恶”试探人了;所以我们绝不可因自己在试探中失败或受苦而诿过于神,以为神既然允许我们受这样的试探,就必须要为我们的罪过或失败负一部份的责任。

这节圣经很容易叫我们想起,以色列人在旷野的行程中,一再试探神的事(来3:8,9)。他们一方面试着冒犯神的诫命,一方面却又观看神是否施惩罚,且在惩罚真正来到的时候,才又在那里埋怨神,例如∶

民11章∶贪食之欲;
民13章;14章∶窥探迦南后大发怨言;
民16章∶受惩治后的悖逆;
民20章∶米利巴水的争闹等等。

2.受诱惑应归罪自己(1:14)

14 按太4:3说,魔鬼就是“那试探人的”。它利用各种物质、虚荣试探人,圣经在这里又告诉我们,自己的私欲也是使自己被试探的原因,可见,人被试探往往是由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即

A.魔鬼,
B.属世界或属罪恶的事物,
C.自己的私欲。

这里特别注重自己私欲的“牵引诱惑”,因为这是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内在的因素,和其他两个外来的因素不同;自己若是不放纵私欲,外面的试探是不够叫我们陷在罪里的。

如果我们要胜过试探,必须先承认自己所以会受诱惑,不是由于任何第三者的错失,而是自己的错失∶“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如果我们还一直想法子把自己失败的原因归罪给别人,就证明我们还没有真正知罪罪,还不认识到自己里面的败坏;这样的人,连胜过试探的起码条件都没有,是编不会下决心被付肉体,也不会专心倚靠主的。

3.试探怎么成为罪(1:15)

15 可见试探并不就是罪,但试探若被人的私欲所接受,孕育在心中,像怀了胎一样,就成为罪了。人人都会常常受到试探,但遇见试探并不就是犯罪,就像主耶稣也曾在凡事上受过试探,却未犯罪(来4:15)一样。可见犯罪与否,要看我们是否接受了那个试探而定。例如∶魔鬼给我们一个意念去偷别人的手表,我们虽然有了这个意念,却没有接受,并且拒绝了它,那么这意念只是魔鬼的试探,我们并没有犯了偷手表的罪;但是魔鬼却可能一再的把这意念送来,如果我一再的拒绝,就还是没有犯罪;但是若我们一接受了这个意念,虽然还没有偷,却已经想去偷,那时我们就是犯了罪了。所以圣经叫我们要“逃避……私欲”(提后2:22),“不可给魔鬼留地步”(弗4:27),使魔鬼的试探不能停留在我们心中,它就没有机会跟我们的私欲结合了。

“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这死包括身体的和灵性的死。什么时候我们犯了罪,什么时候就服在死权之下(来2:14,15),与神的交通隔绝(参创3:9,10)。

4.要认定一切美好的恩赐都是从神那来的(1:16-17上)

16-17上 “看错”,原文Planasthe,是迷惘,走入迷途的意思。英文N.A.S.B.译本作deceived(受骗),Williams译本作misled(误导),K.J.V.译作err(错误),与和译本的意思相同。

我们要胜过试探,必先认清楚魔鬼的诡计,不要被它引入迷途,以为它还会有什么好的给我们,把它的诡计当作“好意”,以致接受它的试探。其实一切美善的恩赐(注意17节开头的“各样”原文是每一样),都是从上头来的;魔鬼只能给我们地上的好处,至于天上的美好的恩赐,它自己尚且都得不到,怎能给人?信徒所以会给魔鬼留下地步,受它的试探,就是由于怀疑神的恩典是否可靠,是否比世界眼前的福乐确然更好?而没有认定,神是我们众光之父,是每一样属光明的福乐的唯一来源。可见,一个人若想在神以外得着什么好处,不理会神,一心求自己欲望的满足,这样的结果,是常常会落在魔鬼的试探里面的。

陈终道《新约书信读经讲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6 15: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