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9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参孙与隐哈歌利
参孙与隐哈歌利
在昨天的经文里,我们看到参孙第一桩婚姻的结果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开始了没完没了的冤冤相报。从外表上来看,这好像是参孙的个人的恩怨,但实质上,却是耶和华神所安排,要用参孙来对付非利士人。参孙杀了非利士人后,因惧怕非利士人报复,就逃到以坦盘的洞穴里躲藏起来。
“非利士人上去安营在犹大,布散在利希。犹大人说:‘你们为何上来攻击我们呢?’他们说:‘我们上来是要捆绑参孙,他向我们怎样行,我们也要向他怎样行!’”(9-10节)
非利士人开始正面与参孙对抗,到处搜捕参孙。一大队非利士人在犹大的利希附近安营,他们威胁犹大支派的人,要他们交出参孙。非利士人向犹大人兴师问罪说:“我们上来是要捆绑参孙;他向我们怎样行,我们也要向他怎样行。”
“于是,有三千犹大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内,对参孙说:‘非利士人辖制我们,你不知道吗?你向我们行的是什么事呢?’他回答说:‘他们向我怎样行,我也要向他们怎样行!’犹大人对他说:‘我们下来是要捆绑你,将你交在非利士人手中。’参孙说:‘你们要向我起誓,应承你们自己不害死我。’他们说:‘我们断不杀你,只要将你捆绑,交在非利士人手中。’于是用两条新绳捆绑参孙,将他从以坦磐带上去。”(11-13节)
犹太人因非利士人的行动受到骚扰和威胁,就惊慌起来。由于参孙是属于但支派的人,犹大支派觉得他们没有责任要保护参孙,于是就派遣三千人走到参孙躲藏的洞穴去见参孙,向参孙表达他们因参孙跟非利士人冲突而有的惊慌,他们害怕参孙躲在这里会引发非利士人变本加厉加害他们。
因为参孙激怒了非利士人,犹大人因此决定把参孙交给非利士人。他们要以参孙来向非利士人进贡,避免非利士人的逼害。按理说,以色列人应该支持参孙履行他的责任,救他们的同胞;但是,犹大人反而提醒参孙说:“非利士人辖制我们,你不知道么?”这句话显然是责怪参孙干扰他们平安被奴役的现状,反映了以色列当时的情况:以色列人被非利士人控制,所以害怕参孙会带给他们麻烦。
非利士人对参孙无情,我们还可推说这是种族问题,或说因为他们信没有神;但是今天的经文又给我们看见,犹大人对参孙也是无情。他们甚至为此动用了三千人,下到以坦磐的穴内来捉拿参孙,要交给非利士人。他们宁愿聚众捆绑参孙,也不肯团结支援参孙。可见士师时代真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世代!
犹大人忘记非利士人使他们受苦,是他们的敌人。他们不敢与非利士人对抗,而捉拿自己人却可动用三千人。他们为何不动用这三千人去和非利士人打仗,却用来对付自己人,把他交给敌人呢?犹大人这样做是为了息事宁人,还是贪生怕死?可见当时的以色列人已经被非利士人欺压到何等地步,他们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过去神所兴起的士师,如基甸,耶弗他……都只是暂时把以色列从敌人的欺压中释放出来。经过了几轮“行恶-奴役-呼救-拯救”的循环,以色列人可说“本性难移”,仍然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整个以色列是一盘散沙,群龙无首,支派各走各路,真难想象约书亚时代战无不胜的以色列,竟然落到如此衰败的光景。
参孙虽有勇力抗拒这三千犹大人,但他不却愿用他的勇力来对付同族;参孙杀非利士人可以毫无忌惮,但却不愿杀害自己同胞。参孙要以色列人应承,不会杀害他。参孙这样要求,不是出于惧怕,而是为他们设想。如果他们要害参孙,参孙会为保护自己而大开杀戒,杀死很多犹大人。
当犹大人起誓不会去伤害他之后,参孙便容让他们捆绑。犹大人用两条新绳捆绑了参孙,并把他带到利希交给非利士人。看来犹大人并不知道参孙是“大力士”,更不知道他是神所兴起的士师,才会将参孙交给非利士人。参孙也知道自己的气力,绳子对他是起不了作用的。
“参孙到了利希,非利士人都迎着喧嚷。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他臂上的绳就像火烧的麻一样,他的绑绳都从他手上脱落下来。他见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用以击杀一千人。参孙说:‘我用驴腮骨杀人成堆,用驴腮骨杀了一千人。’说完这话,就把那腮骨从手里抛出去了。那地便叫拉末利希。”(14-17节)
犹大人把参孙带到非利士人那里,非利士人见他们的敌人被捆绑了带来,便高兴喧嚷,因为他们捉到了劲敌为俘虏!不过,非利士人的快乐是短暂的,因为以色列的士师将大大刑罚他们。耶和华的灵临到参孙身上.赐他力量,那两条捆绑他的绳子就像被火烧的麻一样,轻易被参孙弄断了。那些绳子完全不能捆绑他,像变成灰烬一样,从他臂上落下来。
参孙看见地上有一块未干的驴腮骨,就伸手拾起来,把这块驴腮骨当作武器。未干的驴腮骨是新鲜的骨头,坚硬而锋利,参孙拿它去击杀非利士人。经文没记载犹大人的立场,他们是否支持参孙?从经文不交代来看,我们可以推测他们是不支持参孙的。以色列人长年被非利士人欺压统治,已经麻痹了,缺乏敏感神的引导,也缺乏信心,他们不相信神会拯救他们脱离非利士人的压迫。
“耶和华的灵大大感动参孙”由这句话可见这次的交锋也是耶和华所安排的。虽然驴腮骨并不是理想的兵器,但有神的灵同在,参孙大获全胜,杀了一千个非利士人。以色列人的无情,没有害倒参孙,反倒是助他趁机杀退非利士人,为以色列人出了口气。然而这种人情冷暖,无情无义的世态,真叫人窒息、无奈。
参孙以寡敌众,取得了胜利,就自作自唱胜利之歌,总结这一次的战事:“我用驴腮骨杀人成堆,用驴腮骨杀了一千人。”这里的“杀人成堆”可翻译为一堆、或者很多堆。参孙明显追杀很多非利士人,把他们堆成一堆,跟着追杀另一批非利士人,也把他们堆成一堆。这首诗暗示他们搏斗过几次,而不是一次。参孙打完这场仗,把驴腮骨抛掉,并给那地起名为拉末利希,就是“腮骨山”的意思。
“参孙甚觉口渴,就求告耶和华说:‘你既藉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岂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呢?’神就使利希的洼处裂开,有水从其中涌出来。参孙喝了,精神复原,因此那泉名叫隐哈歌利,那泉直到今日还在利希。”(18-19节)
经过一轮搏斗之后,参孙到底是世人,他的耐力有限,久战不免感到口渴;这是圣经记载他第一次呼求耶和华:“你既藉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岂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呢?”因为那时是收割的日子,夏天天气炎热,参孙极度口渴,几乎要死。别以为参孙只是武夫一个,他在最需要的时候,也懂得到耶和华面前求告。
参孙恐怕其他非利士人回来寻仇,自己已筋疲力竭不能再作战;身处险境之中,参孙感到生命受到威胁,他要求神给他水来止渴。神回应了参孙的呼求,使一洼地裂开,就有水从那里涌出来。参孙喝了,精神恢复,活力充足,因此他给那泉起名叫隐哈歌利,意思是“求告者之泉”。这是参孙第一次祈祷蒙允的经验,是在他自己力量衰竭,生命遭到威胁的时候。
在我们的属灵经历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参孙的经验,当认识到自己何等无助、软弱之时,才会全心全意投靠神、求告神。另一方面,我们看见神的恩慈怜悯,人祈求,他就应允,一点也不吝啬,等待耶和华的,不会羞愧。弟兄姊妹,此刻你属灵的生命是否枯干?是否渴慕神如鹿渴慕溪水?你是否身处困境?为何不向慈爱的天父祈求呢?你有没有享受“隐哈歌利”的经历呢?
“当非利士人辖制以色列人的时候,参孙作以色列的士师二十年。”(20节)
十五章最后一节是一个总结,表示参孙治理以色列二十年。参孙作的是什么样的士师呢?难道参孙也会管理以色列吗?参孙的故事当然不会到此结束,杀了区区一千仇敌没有什么了不起,神还要用他击杀更多的仇敌,成就神的旨意。
从这段经文当中,我们看见这个十分血气的参孙,竟成为神手中的工具,用来拯救神的百姓。纵观整卷士师记可以看到,士师们都不是完全人,但神还是拣选了他们,在那个邪恶淫乱、毫无法纪的世代里,从他们的软弱身上,显出了神的大能。
人的软弱不能拦阻神的大能彰显,神定意要做的事必定成就,而神的慈爱远超过人能测度,只要我们愿意寻求他的帮助,他乐意回应。但愿参孙的例子成为我们的鉴戒和提醒。阿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