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2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约旦河东的产业
约旦河东的产业
昨天的经文讲到,耶和华吩咐约书亚把迦南地用抽签的方式分给以色列各支派。神要约书亚凭着信心接受他完全的应许,尽管当地的迦南人还在,尽管还有许多未得之地,但神应许说他必把这些人赶走,所以约书亚只管按照神的吩咐,把地分给各支派。
圣经接下来开始界定各个支派的疆域。虽然摩西早已对河东之地作出分配,但由于分地是全以色列人的事,故此不能把河东分地的事情撇下不谈。因此圣经首先讲述在约旦河东的分地,有两个半支派——流便、迦得、玛拿西半支派,选择了约旦河东为业。
流便的产业
“摩西按着流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他们的境界是亚嫩谷边的亚罗珥和谷中的城,靠近米底巴的全平原;希实本并属希实本平原的各城,底本、巴末巴力、伯巴力勉、雅杂、基底莫、米法押、基列亭、西比玛、谷中山的细列哈沙辖、伯毘珥、毘斯迦山坡、伯耶西末,平原的各城,并亚摩利王西宏的全国。这西宏曾在希实本作王,摩西把他和米甸的族长以未、利金、苏珥、户珥、利巴击杀了。这都是住那地属西宏为首领的。”(15-21节)
流便的产业,西界为死海,南界是亚嫩谷,东界是亚们人的土地,并伸展到北方,与亚摩利人的城市希实本平行,他的产业包括了东部高原的肥沃地区。
“那时,以色列人在所杀的人中,也用刀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22节)
这个比珥,除知道他是巴兰的父亲之外,我们对他一无所知。至于巴兰的事迹,弟兄姊妹可在民数记二十二至二十四章中看到。
巴兰本来是神的先知,但为了金钱和荣誉而出卖了自己,从先知堕落为术士。他在第一次咒诅以色列人不成回家以后,巴兰为了得到巴勒的奖赏就想出了一条计策。他返回摩押,建议摩押人引诱以色列人拜偶像和行淫乱,并且这条计策成功了。
巴兰因陷害以色列人,就与米甸人一同灭亡了。他的被杀,也记在民数记三十一章八节。巴兰的悲剧警告我们,学会了敬虔的知识而没有敬虔的生命,是十分危险的;在这以金钱为万能的世代中生活的基督徒,务要以巴兰的结局作为鉴戒。
“流便人的境界就是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以上是流便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23节)
这句话是总结流便支派所得的地域。过去这里是属于摩押人的地方,如今按照流便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
迦得的产业
“摩西按着迦得支派的宗族分给他们产业。他们的境界是雅谢和基列的各城,并亚扪人的一半地,直到拉巴前的亚罗珥。从希实本到拉抹米斯巴和比多宁,又从玛哈念到底璧的境界,并谷中的伯亚兰、伯宁拉、疏割、撒分,就是希实本王西宏国中的余地,以及约旦河与靠近约旦河的地,直到基尼烈海的极边,都在约旦河东。以上是迦得人按着宗族所得为业的诸城,并属城的村庄。”(24-28节)
迦得支派也在约旦河东接受了产业,包括了雅谢的各城(有人说雅谢是基列的一座城)。迦得的产业是过去基列地的中央地带,基列的整个地区——雅博河北面和南面的地土,以及亚们人一半的地土,都包括在内。南界是希实本城;西界是约旦河,北界是基尼烈湖的南岸。
东玛拿西的产业
“摩西把产业分给玛拿西半支派,是按着玛拿西半支派的宗族所分的。他们的境界是从玛哈念起,包括巴珊全地,就是巴珊王噩的全国,并在巴珊、睚珥的一切城邑,共六十个。基列的一半,并亚斯他录、以得来,就是属巴珊王噩国的二城,是按着宗族给玛拿西的儿子玛吉的一半子孙。”(29-31节)
玛拿西有半个支派也在约旦河的东边领受了产业。他们的疆界包括了巴珊,这是肥沃及多出产的地区。巴珊是一个宽广及肥沃的高原,非常适宜于牧放牛羊,也有茂密的橡树丛。
玛拿西的西界为基尼烈湖和米伦湖,而南界则靠近雅穆河。总共有六十座城市,包括主要的城市亚斯地录和以得来。
“以上是摩西在约旦河东对着耶利哥的摩押平原所分给他们的产业。”(32节)
这句话是作为约旦河东分地给两支派半的总结的话语。在这里除了指出分地的人是摩西以外,也指出分地的地点,是耶利哥对面的摩押平原。这地点,按照申命记的记述,则是在伯毗珥(申3:29)。
摩西在民数记三十二章里已经把地分给他们,但这两个半支派间似乎没有明确的疆界,而且迦得和流便两个支派的城互相混杂。但在这里,则将原属于迦得支派的底本、亚罗珥和亚他录,改属流便支派所有。这样一来,流便和迦得两支派的领土就十分完整,边界也清楚。
然而在这里我要提醒的是,尽管两个半支派在河东得了产业是既成的事实,他们在河东也做了一些神所要作的事,他们也消灭了亚摩利人,并且杀了比珥的儿子术士巴兰,这些事都是神看为好的,但这一切事都不能把不是应许的事物改变成为神的应许,神从来没有说河东地可以代替迦南地。
昨天已经说过,神应许把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子孙,这迦南地并不包括河东地。亚伯兰当日纵横走遍这地的时候,他没有越过约旦。神给摩西所指明迦南的地界,河东地也不在其中(尽管河东地当时已经落在以色列人手中)。这些都在指出一个原则——即使已经成为事实,也不能使非应许变成应许。
这个原则在圣经其他地方也可以看到,例如亚伯兰娶夏甲生下以实玛利,亚多尼雅抢在所罗门以先自立为王,摩西的孙子在米迦的家里作祭司。这些事都不会因为已经成为事实,神就接受它归入他的应许中。是应许的,永远是应许;不是应许的,永不能成为神的应许。
这两个半支派强求要约旦河东的土地,神虽然同意了,但也只是神的“允许”,不是神的“应许”。不在应许中的,结局都是会带来遗憾的,例如希西家王在神的允许中多得了十五年的寿命,但这十五年对他和他的国家来说,都是祸不是福。
这两个半支派看到河东地方广阔肥沃的时候,就抢着要分地。他们却没想过,既然你会看上这块好土地,别人又不是傻子,当然也会对这块土地虎视眈眈。这地方没有天然屏障,因此住在这里的以色列人不断受到摩押人、迦南人、亚南人、米甸人与其它民族的侵袭;亚述帝国侵略以色列时,首先掳去的就是这两个半支派的人。
两个半支派的灭亡给后世留下了警戒。今天神把这两个半支派的事记在这里,提醒今天读圣经的人,属灵的道路上没有捷径,要拣选神的“应许”,而不要神的“允许”,尽管河东地看起来也蛮好的,但终究不是神的应许。若我们也像这两个半支派一样,执意凭自己的喜好选择,神也会任凭我们,但后果我们必须自己负责!
“只是利未支派,摩西没有把产业分给他们。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他们的产业,正如耶和华所应许他们的。”(33节)
神把荣耀赐给利未人,将他们与其他的人分别出来,有份于敬拜神的事奉。所以神就是他们的产业,意思是利未人要取得神一切的资源、能力和赐福,然后藉着他们再赐给其他的人。
这里再次提到利未支派没有产业。利未人不应该让任何事物,拦阻他们与神的交通、团契,他们只要完全关心于神,不容许任何事物叫他们分心,影响他们的事奉工作,所以利未人没有领受产业。
这一章里两次提到利未支派没有领受产业(14、33节),并且在后面还要再提到。这种重复是为了提醒已经分得土地的十二支派,记住他们对于利未人的责任,供应利未人的生活需要。
同时也是要让利未人记住自己是神的工人,他们是献身事奉神的,神会通过什一奉献和特别的感恩奉献关照他们,他们不必为没有产业而担心生活的来源。弟兄姊妹,你今天看重的是地上的产业,还是天上的产业呢?什么对你更重要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