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4-28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兵败艾城
兵败艾城
约书亚记第六章记载的耶利哥之役让我们看到,得胜不在乎人的优势,而在乎人是否听从神的话。昨天我们也说过,耶利哥战役可以说是经典之战,是一场凭信心和完全顺服的战役。但我们千万要注意,神给我们立下了这个版本,并不表示以后所有的攻城战都要如此。其实,神教我们的是一个原则,要凭信心和完全的顺服,在地上活出基督的生命,这样我们才得安息。
在以后的南征北伐中,我们再没有看到耶利哥式的攻城战,以色列人用的都是刀枪和各样的战略。但只要他们信靠神,顺服神的带领,他们就能逢战必胜;若是他们心高气傲,做事不求问耶和华,以为脚快就一定跑赢,力大就一定战胜的时候,他们就尝到苦头。今天的艾城之战就是他们尝到的第一个败仗。
在进攻耶利哥的时候,神己经很严肃地告诫了以色列人:“这城和其中所有的,都要在耶和华面前毁灭。……你们务要谨慎,不可取那当灭的物,恐怕你们取了那当灭的物,就连累以色列的全营,使全营受咒诅。惟有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都要归耶和华为圣。必入耶和华的库中。”(6:17-19)
这些话说得够清楚了,整个耶利哥都要献给耶和华,当作当地初熟的果子,因此以色列人不能为自己拿取任何物件。以色列人若是照着神的吩咐去行,他们的得胜就必定可以维持到底。然而,以色列人中还是有人将这警告当作耳边风,违反了神的命令,为自己带来了艾城失败的苦果。
“以色列人在当灭的物上犯了罪,因为犹大支派中,谢拉的曾孙、撒底的孙子、迦米的儿子亚干取了当灭的物,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1节)
第七章的第一句话总括了以下将发生的事,为接着而来的失败作了总结,明确指出失败的原因,便是亚干的罪——“以色列人在当灭的物上犯了罪”。昨天我们说过,“当灭之物”是指一切要“毁灭”并献给神之物。第六章十七节强调了这一点:这城要完全毁灭,城和城中的一切都归耶和华。无论是哪一个人拿了应当献给神的东西,就要被毁灭,因为拿了当毁灭的东西,便是和那些要献上加以毁灭的东西认同。
可惜百姓中有人还是忽视了这警告,没有按神的命令将应予毁灭的东西完全毁灭。前面我们说过的,神视以色列人为一个整体,因此这就不是某个人或某些人犯罪,而是整个以色列都犯了罪,“耶和华的怒气,就向以色列人发作”。
因为犯罪者把神和以色列人立约中的彼此信赖破坏了,整个以色列人都遭受神的怒气。在某种程度上,这正说明了我们所熟悉的一句话“没有人能离群独立”,我们所作所为,常会牵连到别人,而我们当时没有留意到,事后知道了却已是后悔莫及。
亚干取了一些献给神的东西,为他自己带来了灭亡,也给整个以色列带来灭亡的威胁。尽管不忠的只是一人,所有以色列人却同样有责任;因着一个人的罪,所有以色列人都受到刑罚。这个归算的原则正是圣经中罪藉着亚当临到全人类的概念,也是义藉着基督给与一切相信之人的概念。
“当下,约书亚从耶利哥打发人往伯特利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去,吩咐他们说:‘你们上去窥探那地。’他们就上去窥探艾城。他们回到约书亚那里,对他说:‘众民不必都上去,只要二三千人上去,就能攻取艾城;不必劳累众民都去,因为那里的人少。’”(2-3节)
以色列人首战告捷,征服了耶利哥之后,继续向西推进,下一次的战役和艾城有关。艾城在哪里?“艾”原文是废墟的意思,它是一个山城,离耶利哥西北约十六公里,在伯特利的东边约两三公里。从吉甲出发,要上一个长长的斜坡,才上到艾城。
约书亚为什么要打艾城?因为这是进攻内地的必经之地。以色列人初来乍到,约书亚必须先找到一个稳定的基地,再从那里展开攻击,夺取迦南。如果约书亚要寻找一个战略地位,那么留在约旦河谷没有什么好处,很容易受到攻击,山地则是相对安全的地方,而且那里还没有迦南人的坚固城,迦南人的马车在那里也派不上用场,因此是最佳选择。
与攻打耶利哥时的情况一样,约书亚先派探子去查看敌人的情况——“你们上去窥探那地”;侦查地形是一般军事将领在攻击一个地方之前都会做的事。然而窥探的人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只窥探到当地的居民很少,人口约一万两千人(8:25),能作战的男人估计只有两三千人,却没有侦查到那边的地形是如何险峻。因此探子回来的时候,他们的报告是:艾城比耶利哥小得多,是个不堪一击的小地方,不足为惧。从军事的角度来看,他们似乎轻视了敌方的实力。
探子的回报表达出根据人判断的军情,其中没有提到神的应许,只是按敌人的力量评估作战得胜的可能性。探子提议以色列只需要差派二千或三千人去攻取艾城即可。只差派少数人去攻打艾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文中所说的“不必劳累众民都去”,他们认为以色列人非常强,一座小城算不得什么;既已胜过耶利哥,就能轻取艾城!
然而他们忘记了一件事情,探子的这个建议乃是根据一个假设:耶利哥城是以色列军队击败的。而事实上,以色列人本身跟那次胜利几乎毫无关系。他们绕城走,呼喊了,就只有这样。攻取耶利哥是他们的大元帅耶和华所作的,是他把城交在以色列人手中,并不出于以色列人自己的力量。
但以色列人忽视这个事实,认为胜利是出于他们自己的一些因素,仿佛使耶利哥城倾倒是他们的本事;所以他们推测,自己必能像征服耶利哥城一样,征服艾城。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最危险的时刻是我们陶醉在新的胜利的时刻,因为继之而来便是向自我能力与才干歌功颂德的试探,以致于不见一人,只见自己。
“于是,民中约有三千人上那里去,竟在艾城人面前逃跑了。艾城的人击杀了他们三十六人,从城门前追赶他们,直到示巴琳,在下坡杀败他们。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4-5节)
约书亚根据探子的话,只派了少量的兵力去攻打,但接着而来的事情使以色列人吓呆了。当那三千以色列人接近艾城时,艾城的人起来对抗他们,以色列人不得不逃离那城。艾城的人乘胜追赶他们下山,而山路崎岖不平,又有很多裂缝的石矿场,逃跑变得更加困难。“示巴琳”大概是指在艾城废墟东边的采石场,这里正是下坡的地方,以色列人就是在这边被杀败的。
根据经文的描述,由吉甲通往艾城只有一条狭小的山谷路(8:11),艾城的人只要派几个人封锁重要关口,就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现在以色列人和敌方的人数是一对一,敌人又在山顶居高临下,占了地形的优势,加上在山谷上抛石头,以色列人只能在艾城人面前逃跑,结果就有三十六人阵亡了。
由于原先派去作窥探的人没有尽到责任,太过于轻敌,以致吃了大亏,兵败艾城,还死了三十六人,简直是出乎意料之外。特别是耶利哥那场神迹般的胜利还在脑海中,怪不得他们“心就消化如水”。
自从在加低斯再次起行进迦南时起,他们还没有吃过败仗。他们击杀了河东地的二王,又击败了全米甸人,他们并没有折损一人。他们渡过约旦河,又攻取了耶利哥,每一次的军事行动,他们都稳稳得胜。所以这一次的失败,对他们的打击非常大。
“众民的心就消化如水”这句话原本是用来指敌挡以色列人(就是神的仇敌),在经历或听到神的大能时,便惊心丧胆了的意思。现在却反过来用在以色列人的身上,表明以色列人破坏了与神立约的相互信赖关系,已成为神的仇敌了。
耶和华不是应许约书亚要与他同在的吗?耶和华不是显现在约书亚面前,作耶和华军队的元帅吗?既然如此,何以会兵败艾城呢?到底出了什么差错?发生的事叫约书亚很困惑。这事件的背后,给我们一个教训,就是约书亚在此正如第九章十四节所说的“没有求问耶和华”,而仅信人的话,以致有这“心就消化如水”的惊扰!
在耶利哥战役之前的信心、儆醒、与神的交通,没有在艾城之役中看到。在攻打艾城之前,若约书亚祷告神,他就不致于被探子的话说服,只从兵力方面来考虑。在应许之地被击败是不必要的,它来自我们自己的失败。以色列人没有寻求神明确的带领,就匆忙作出了决定,最终造成失败。
如果约书亚和神一直保持亲密的关系,神的灵必向他指明军队中有邪恶的事发生,这样在进军艾城之前,就应该发现并审判亚干犯的罪。进入迦南的争战长达七年,在这段时间里,以色列人只败过一次,就是这次在艾城逃跑,三十六个人被杀。
弟兄姊妹,在基督徒的生命中没有小事,没有什么小到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就能对付的。离了神,即使是最小的试探也会比一个强敌更厉害。我们是如此软弱,若是离了神,即使在面对最小的敌人争战时,也免不了败退。
“约书亚便撕裂衣服,他和以色列的长老把灰撒在头上,在耶和华的约柜前俯伏在地,直到晚上。约书亚说:‘哀哉!主耶和华啊,你为什么竟领这百姓过约旦河,将我们交在亚摩利人的手中,使我们灭亡呢?我们不如住在约旦河那边倒好。主啊,以色列人既在仇敌面前转背逃跑,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迦南人和这地一切的居民听见了,就必围困我们,将我们的名从地上除灭。那时,你为你的大名要怎样行呢?’”(6-9节)
在被艾城的人打败后,约书亚有什么反应?他马上召集长老开会讨论吗?不是的!他们马上到耶和华神面前祈祷,相信这是约书亚从摩西那里学到的功课。教会从这里也可以学到宝贵的功课:事工出了差错,不要第一件事情就是开会讨论,应该先祷告,明白神的旨意,再来商量。
约书亚极其悲痛,撕裂衣服,和长老一同把灰撒在头上,在耶和华的约柜前俯伏在地,向神祷告,约书亚非常清楚,如果没有神的同在,以色列人根本无法攻取迦南。以色列人常用“撕裂衣服”来表达悲伤和恐惧,但有时也会在极其忿怒时撕裂衣服。与撕裂衣服一样,“把灰撒在头上”也是表达极度悲伤、哀痛和谦卑的记号。
约书亚和众长老,都在羞愧莫名中的向神表达自己的卑微无助。他们的一筹莫展,并不只是一种短暂的感受,而是直到晚上。约书亚非常烦恼,在以往每次争战中,神都伸出手来为他们对付敌人;这一次,神却没有伸手,是什么原因?“哀哉,主耶和华啊……”终于,约书亚开口祷告了。他的祈祷并非埋怨,而只是投诉。前面明明刚刚经历了耶利哥的大胜仗,约书亚不明白为何转眼之间,事情就变成这个结果。
“你为什么竟领这百姓过约旦河,将我们交在亚摩利人的手中,使我们灭亡呢?”约书亚说明领百姓过约旦河进入迦南的是神,现在,他们被敌人打败,是将要灭亡的征兆,这岂是你神的旨意吗?迦南人一旦发现以色列人不堪一击,必联手倾巢而出,围攻以色列人,以色列人又没有退路,只有被迦南人消灭。既然过到约旦河这边来,会遭灭亡,我们岂不是不来更好?
这些话都表明约书亚陷入了混乱与挣扎中,约书亚虽然说了大胆抗议的话,但他仍然相信神既然这样奇妙地把他的子民带过约旦河,进入应许之地,神的心意不可能是要毁灭他们,把他们暴露在得胜了的敌人的嘲笑中。可是他又不明白战败的原因,百思不得其解。
“主啊……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约书亚既是将领,军队是他率领的,探子是他派的,听了探子的报告派少数军兵出战,而没有求告神,又是约书亚所作的决定,约书亚还能说什么呢?他自己认错了。但他求神怜悯。他将这一切都摆在神面前,赤露敞开地投诉。
“迦南人……必围困我们”,当迦南人听见以色列人竟败在小小的艾城人手上时,他们就会勇气大振,认为以色列人并没有那么厉害,他们就会齐心合力来打“落水狗”了。约书亚是个战士,他很清楚迦南人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一旦这个消息传遍迦南地,众迦南人必定会齐来攻击他们。约书亚深怕以色列的名,会从此消失。
第九节说出了约书亚最后的关心:“那时你为你的大名要怎样行呢?”,悲剧既然已经发生,神要怎样去保守他的大名呢?没有了以色列这个敬拜独一真神的民族,神的大名也会从此烟消云散了。这样的思想使我们想起摩西的恐惧,他恐惧其他国家嘲笑以色列,说耶和华不能够把他的子民带进那应许之地,因而在旷野屠杀了他们(申9:28)。
当然,这是约书亚的错想。神虽然拣选了以色列人,但他却不依靠以色列人才能生存,同样他也不依赖以色列的名才能存在,而是以色列要依赖他和他的圣名才能生存。
“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起来!你为何这样俯伏在地呢?以色列人犯了罪,违背了我所吩咐他们的约,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又行诡诈,又把那当灭的放在他们的家具里。因此,以色列人在仇敌面前站立不住。他们在仇敌面前转背逃跑,是因成了被咒诅的,你们若不把当灭的物从你们中间除掉,我就不再与你们同在了。”(10-12节)
这时候,神说话了——“你起来!”神在解释和引导之前,首先命令约书亚:“起来!”耶和华对以色列的怒气,可以从他责备约书亚的话语中看到。神告诉约书亚,他在寻答案时找错了地方。神不在他的应许上作工,一定是有原因的;约书亚不应该质问神的信实,他应该在百姓当中找寻罪的原由。
神要约书亚负起领导的责任,而不是只俯伏在那里痛哭流涕。“起来”、“去”这些命令乃是责备及提醒,告诉约书亚从现在起,他要处理这进退两难的境况。约书亚要从他的百姓当中找出战败的原因——“以色列人犯了罪!”如果伤害已成事实,就要采用合适的补救方法去阻止灾害的蔓延。
当神对约书亚说:“起来!你为何这样俯伏在地呢?以色列人犯了罪……”表明此时任何的建议,包括祈祷在内,都于事无补,重要的是先纠正民众的行为表现。正如以赛亚书第一章十至十七节所说,在大堆祭礼与节期上加了祷告也是无效的,必须在神面前先将百姓的犯罪行为除去。
耶和华把以色列民当中有人犯罪的事实告诉约书亚。在进一步解释以色列人的罪时,耶和华说以色列违背了他们的约,偷了当献给神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属于他们。他们把这偷来的东西,放在自己的物件中,好像是他们自己的东西一样。
这就是以色列失败的原因:“耶和华的膀臂并非缩短不能拯救。耳朵,并非发沉不能听见。但你们的罪孽使你们与神隔绝,你们的罪恶使他掩面不听你们。”(赛59:1-2)耶和华曾应许约书亚必与他同在,使他得胜。但是现在以色列人打了败仗,因为在以色列人中间有人违反了神的命令,“取了当灭之物”,以致失去了神的同在,造成战败的结果。
同样的道理,每一次当我们属灵争战失败了,都应该好好地检讨,我们是否有犯罪得罪了神?认罪悔改是我们的本分,我们要常常问两个题:“我在哪里出错?”以及“我应该怎样做?”
以色列人背约,取了当献给神的东西,他们就使自己灭亡了。虽然只有一个以色列人犯罪,但神说:“以色列人犯了罪,取了当灭的物。”然而我们很难接受这样的事实。一个人犯的罪,怎么能使全体受连累?应当是谁犯罪,谁去担当才对啊!
但神在事先已经说过了,我们从来没有谁是“单独一个人”的,任何一个人犯罪都会影响到所有同伴的属灵境况。神是将以色列看作一个立约的整体,所以他以身体的原则来处理以色列。
同样的,神的教会也是一个整体,好的固然影响全体,坏的也一样的影响全体。只有认识了这一点,个人才会愿意受约束。我们不能只看见个人,而看不见整体,因为个人与整体是息息相关的——“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快乐。”(林前12:26)
“又把那当灭的物放在他们的家具里”,人在犯罪时虽然无人看见,但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因此,是谁犯了罪,他怎样犯罪,如何处置犯罪所得之物,神都清清楚楚,无可遁形的。
“以色列人在仇敌面前站立不住……是因成了被咒诅的”,当灭之物之所以当灭,是因它是被咒诅的。现在,以色列人取了当灭之物,物就连累了人,一人就连累至全营都要受咒诅。既然全营成为被咒诅的,他们就不能得胜仇敌,便在仇敌面前逃跑了。
从人来看,艾城失利是以色列人太轻敌的缘故,因为当他们窥探那城,发现是个小城之后,就认定不必用太多人去攻打,只需要二、三千人就足够,结果便失败了。但圣经指出,以色列人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他们轻敌,也不是因为他们估计错误,而是他们犯了罪,偷偷取了那当灭的物,因此失去了神的同在。
圣经在这里指出一项可怕的事实:只要以色列人保有当归给神之物,神就不会去为他们打胜仗;相反的,他保证他们会失败、灭亡。
“你们若不把当灭的物除掉,我就不再与你们同在了”。要知道在整卷约书亚记中,神对约书亚的主要应许乃是神的同在;百姓所祷愿的,也是神与之同在;约书亚之所以能尊大扬名,亦是因神的同在。以色列人之所以能走干地过约旦河,也是有永生之神在他们之间。
而现在,神却说:我就不再与你们同在了。这群百姓现在要面对神的咒诅,而不是他的祝福。难道百姓完全绝望了吗?不是的!因为前面还有个“若”字;你若把当灭的物除掉,当然神也就再与你同在了。
剩下的就是:你选择什么?是要犯罪和从犯罪而得的?还是要神的同在?
“你起来,叫百姓自洁,对他们说:你们要自洁,预备明天,因为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这样说:以色列啊,你们中间有当灭的物。你们若不除掉,在仇敌面前必站立不住。”(13节)
前面耶和华对约书亚讲的第一个“起来!”指出以色列人为何落入这么糟糕的景况中;这里第二个“起来!”说明了以色列要怎样才能解除困境。有关自洁,我们在第三章那里已经讲过。神要约书亚吩咐百姓自洁,也就是每一个以色列家庭都要自己查验,有谁拿了当灭之物。
同时百姓要作好朝见神的准备,明天要在神面前抽签,藉以查出那犯罪背约而私藏当灭之物的人。不然的话,他们会在每一次事件及战争中都失败。
这里给我们一个很清楚的属灵信息,一点点的酵,可以令全团发起来,一点点的罪,可以使整个人受到惩罚,并连累全会众受到咒诅。同样,如果今天我们身上有一点点的罪,我们不把它除掉,不把它连根拔起的话,这个罪就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
“到了早晨,你们要按着支派近前来;耶和华所取的支派,要按着宗族近前来;耶和华所取的宗族,要按着家室近前来;耶和华所取的家室,要按着人丁,一个一个地近前来。被取的人,有当灭的物在他那里,他和他所有的必被火焚烧,因他违背了耶和华的约,又因他在以色列中行了愚妄的事。”(14-15节)
“近前来”这句话显示了找出犯罪的人的方法。他们要走近圣所,让神藉着抽签来裁决。圣经最后一次提到抽签,是在使徒行传一章二十六节,以抽签来确定替补犹大使徒位分之人。随着圣灵的降临和圣经正典的完成,就不再需要抽签了,圣经的六十六卷书有足够能力引导基督徒。
在这里,以色列人要透过一个四层次的抽签过程,按着支派、宗族、家室及人丁,来找出那犯罪的人。首先,各支派的首领近前来决定他所代表的支派有否受牵连;然后是那被抽出来的支派宗族的首领近前来,决定受牵连的宗族;再后是那宗族的各家庭近前来;最后是受牵连的家庭里的男丁近前来。这样便揭发了那犯罪的人。
查出犯人之后,“他和他所有的,必被火焚烧,因他违背了耶和华的约”。神说要把犯者和他全家的人畜,都用火焚烧,使众人知道背约的严重性。以色列通常并不采用焚烧或火葬,但这一次是出于神的命令,显示了耶和华对所犯的罪的厌恶。亚干的罪被指为“愚妄的事”,指故意不去控制自己的脾气、欲望或妄想,表示一个人的放肆。
我们前面已经讲过背约的严重性,以及必将受到严厉的惩罚,这里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犯罪者“所有的”,并不单指他偷窃私藏了的,也不单指他的家具和其余对象,也包含他的儿女和一切的牲畜,都必被火焚烧,原因就在于他的背约。我们从这一件事上,学到很重要的属灵功课——犯罪实属“愚妄的事”。
亚干所作的事,表面上看来,似乎不太严重。但是,这件事若不受对付,以色列人便会竞相效尤,纪律便荡然无存,后果不堪设想,圣经中以“酵”来象征罪恶便是这个意思,因此神吩咐约书亚严厉对付犯罪的人。
亚干的罪影响了整个团体,他们对艾城第一次的进攻失败了。对基督徒而言,艾城的失败乃是讲到罪的危险和破坏力。若有人误以为,和罪恶与试探争战很容易得胜,这个故事就是最有力的提醒。要胜过罪,就像要克服毒瘾一样,不但需要自律,还需要倚靠神的恩典。
亚干的悖逆,就像教会刚成立时,亚拿尼亚和撒非喇的犯罪一样,要立刻辨识出,而且断然处理,以免神的子民落入更大的失败、更多的死亡中。初期教会的力量在于其纯洁,稍一腐化便会失败,所以圣灵不敢稍为放松。这是当时教会的生命线。
弟兄姊妹,今天我们有没有像亚干那样取了“当灭之物”,以致在生活中事事不顺,走了许多冤枉路,活着没有安息?求主帮助我们,除去我们生命中“愚妄的事”。当我们犯罪时,让我们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向神认罪悔改,为要得赦免和平安,作随时的帮助。阿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