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看新冠肺炎病毒和我們的信仰 林慈信 (筆者注:2020.3.15 講於馬來西亞檳城。2020.3.28根據記錄稿增訂。) I. 前所未有的災難? 今天是2020年3月15日。過去一個星期,世界健康組織 (WHO) 終於宣布新冠肺炎是一個大流行,一個席捲全球的大流行 (pandemic)。美國下令禁止從歐洲的旅客不能入境。無論球賽或百老匯的戲劇,都大幅度的取消。過去一個半月,在中國的同胞和弟兄姐妹經歷了空前所沒有的封城。(筆者注:校對文稿時,美國的病患已超過十萬人。3月28日。) 這是前所未有的災難嗎?從某一些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說,新冠肺炎病毒這次的大流行是前所未有的。但也不完全沒有史前的先例。在歷史上有多次的瘟疫,過去二十年就有SARS, MERS(中東肺炎), EBOLA等。 這些的病毒,疫情提醒我們好幾件事。 [1] 我們人類的知識和理解是有限的,雖然在過去五百年(歷史的現代期),在醫學,科技上人類有很大的進步。特別是不能了解病毒的來源。我們可以用基因工程去分析病毒,但是究竟從哪裡來,仍是一個奧秘。現代期和後現代期的人力,可能過分自信,傲慢。我們必須面對我們的有限。 [2] 病毒或其他的流行病也給我們看到,人類的需要和苦難是這麼大幅度的。慈善機構往往提到,捐款的,從事慈善的,會疲倦(fatigue)。 [3] 與這有關的是,我們整個地球的人類都是互相相關的。當然在這個傳媒發達的年代,我們都是互相連接的。這當然是全球化所帶來的一個結果。我們可以即時看到地球另一個角落所發生的事。全球化帶來很多好處,但也帶來不少不公義的現象。 [4] 有病毒,有災難的時候,我們看到很多奇妙的事,我們看到感人的愛心和英雄的犧
牲。特別是醫療,救護人員。不分國族。《聖經》告訴我們,上帝是按祂的形象造人,造男造女的(創1:26-27)。很多人,雖然他們仍然需要耶穌基督,但是因為上帝的形象和上帝的普遍恩典,我們會看到很多人彼此幫助的真善美 (羅2:14-16)。 [5] 災難讓我們看到人的罪是多麼真實。這包括個人的罪,群體的罪,甚至整個社會的
罪(羅3:19)。 [6] 很多時候有大災難就帶來一些倫理上的兩難(dilemma)。有些是令人心痛的,必須要作的選擇。譬如在美國,將來美國就要選擇:誰能夠用一個能偶維持生命的機器 (ventilator)?誰不能用?誰會存活,誰被犧牲掉?(注:筆者在校對筆錄稿時,這種現象已開始在美國的醫院裡發生。2020年3月28日。) [7] 最後,災難往往留下一些我們不懂得如何回答的問題。前所未有的災難嗎?不完全
是。從某一個角度來看, 我們相信《傳道書》所說的:日光之下並沒有新事(傳1:9)。 II. 一些普遍的回應和觀點 現在我們來看,有了病毒之後,人們一些流行的回應和一些觀點角度。 [1] 人們會慌張,慌張的時候就會搶購一些貨品。連如廁的衛生紙!這是什麼心態? [2] 太多的基督徒有這種回應:他們只是專注於自己或親愛的家人的幸福。他們會禱告,但是往往起初階段的禱告,都是為了醫治禱告,或為安全禱告。對很多基督徒來說,求上帝醫治(或讓自己免疫)這種禱告比較容易,可能也是因為,某些教會的教導只限於這點。但若要學習接受苦難這個事實,更藉著禱告活出這種『接納』(順服),對太多基督徒是一個非常難學的功課。甚至沒有想過。 [3] 宿命論和逃避主義。在某些地方,是的,能夠做到的事是非常有限的。有些人就開始絕望了。 [4] 第四種回應是責怪別人,或者責怪政府。 [5] 第五方面,我們看到某些基督徒很直接,很勇敢,也很清晰地傳福音。他們宣講的,是從基督而來的安慰和盼望。我們為這些在這時刻挺身而出,傳福音的同工感謝主。但這些福音信息究竟有沒有包括基督徒如何看待苦難,是可以商討的問題。 上述是一些流行的,普遍的回應和觀點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