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井中蛙 于 2019-2-17 12:51 编辑
流浪地球,你是上帝恩宠的创造
作者 :元斌
今年春节最热门、话题度最高的电影莫过于那部短短几天就票房突破30亿,位列中国影史前五的《流浪地球》了。
在全网狂热的安利下,我满怀期待的去影院看了这部现象级的大片,自以为能跟大家产生一样的共鸣。
然而,当剧场IMAX巨幕渐渐暗下,片尾曲响起,随着视觉感官体验的抽离,技术手段带来的沉浸感荡然无存,留给我的感受,似乎就只剩3D观影后的强烈眩晕。影片讲述的就是在流浪途中,地球误入木星轨道,在即将发生碰撞的千钧一发之际,人类如何力挽狂澜,拯救地球的故事。或者说,是“祖孙三代拯救地球”的故事。
当我们赖以生存的太阳越来越衰老,地球唯有寻找新的家园。虽然前途未卜、虽然危机四伏,但存一线未知的希望总好过等着灭亡,这个蓝色小星球,开始它奔向希望的流浪之旅。
01不管在微博还是朋友圈,“中国首部科幻硬核电影”、“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这部电影被人们打上了太多的标签,“大爱”、“中国”、“开创”等词裹挟着大众的评价导向。
在众多的声音中,你是否想过,倘若剥离推动地球离开危险的太阳系这一设定之外,《流浪地球》在你心里还回荡着什么?是担当吗?是牺牲吗?还是那句“北京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呢?
无可厚非,整部影片特技效果做的确实是国产科幻片里超级咖位的,不仅是特技效果,应该说这部电影也是国产科幻片的里程碑,媲美美国大片,一点也不含糊。但纵观影片细节的合理性,却稍显牵强。
整个地球的科学家团队都没算出有效解决方案,就这样简单被一个愣头小青年给言中了?空间站里人工智能已经那么发达,就没有个发射系统、无人驾驶之类的?非得搭上条命,自己驾着飞船去当点火索?前面不是明明说一根火柴,就能唰的一下点燃?怎么后面又一直强调要几万吨的燃料?这一些的逻辑漏洞,我以为看到的是伏笔,后来才发现是无解……
科幻作品,除了电影特效的展现,也当有正确的价值引导。那些经典的科幻片,《星际穿越》、《银翼杀手》、《回到未来》等等,它们所呈现的可不只是一个瑰丽的世界,或一套全新的技术...... 《星际穿越》借助星系间的穿越的冒险,讲述时间无法回转,唯有爱才能永存的旋律;《银翼杀手》假借人造人的设定,探讨灵魂和自我意识的议题;《回到未来》透过时间旅行,讲述了“子女对于父母世界的好奇”。
而《流浪地球》所带出的价值却有点不知所以。
在这种末世氛围下,人类社会有哪些思潮?“刹车时代”牺牲35亿人的伦理问题如何解决?由此带来的群体心理创伤会如何显现?抽签进入地下城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地下城的社会形态、治理结构有哪些特点?
我似乎没有看到电影为此做充分的准备,只是在农历新春,闪过地下城里中国式杂乱的市井气息:赌博打麻将、性交易、夫妻为了出轨争吵不休、黑市、串儿店、海草舞……特权阶层可以不摇号而直接拿到“船票”,国人还是要靠贿赂请别人办事,电影中的世界,跟现实中的世界还真没什么两样。 电影制造出一个宏大的场景,一片宽广的世界,唯独少了内核,倒是映照出了这个社会弥漫着的“空心病”。
表面热热闹闹,里面却空虚荒芜,也才有了豆瓣评分一星五星两个极端之间游走的局面,众人纷纷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中。
02要带去流浪的,是怎么样一颗地球? 同一部影片,不同人会感受到不同的东西。影片里浓墨重彩渲染的牺牲与分别,只从我脑海中一闪而过,可偏偏有一个被一带而过的场景,却让我忍不住去想,却又不敢去想。
就是“课堂外投屏的阳光和草地”。因为没有了太阳,所以那些阳光下的美好需要靠投屏来制造,关上电源,一切就归于黑暗。
这真是电影里特别特别小的一个画面,不到一分钟闪过。但我真的深深被触动。当雾霾占据了一年里的大多数日子,蓝天、白云从哪天起,也将成为记忆里才有的画面,我们何尝不是像影片里那样?然而茫茫宇宙中这颗特别的恩宠之星,如今会有这样的光景,这并不是它创造者原本的心意。
《圣经》中第一句话,就讲到了地球的被造:“起初神创造天地”(创1:1)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其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还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的天体,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
人类对于自己所居住的这颗蓝色星球的认识曲折而漫长,近百年来它的面纱才开始被真正揭开,面容才得以呈现在我们眼前。
1946年一组科学家将一个35mm相机绑在V-2火箭上,并将其发射至距离地球表面105公里的高空,成功拍下了第一张地球照片!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科学家使用类似的方法拍摄了数百张地球的照片,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人类才拍摄了第一张从月球拍摄的地球照片——“地出”。这是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从冰冷明亮的月平面上升起。1972年又出现了一张最有影响力照片——阿波罗17号宇航员,在前往月球途中拍摄了一张被称为“蓝色大理石”的地球“证件照”,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图像之一。
浩瀚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星球,但又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星球。与众多其他星球相比,地球在体积和质量上都是微不足道的。但由于地球特殊的环境,诸如适中的位置、适宜的温度、和煦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含氧的大气层、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孕育了形态各异的生命群体,繁衍了有高度智慧的人类,缔造了灿烂辉煌的人类文明。
—— 高中地理(必修一)前言 茫茫宇宙中,有数算不清的星辰,地球不过像一粒散落的微尘,既没有恒星般耀眼的光芒,身边也没有围绕着众多的追随者,它是如此的渺小,但是神却把美好的旨意成全在这颗恩宠之星上。
适宜的温度、和煦的阳光、充足的水分、含氧的大气层、周而复始的季节变化……这么多必要条件在地球上统统得以满足,科学家称其为“金锁链条件”。缺其中的任何一条,生命便难以在其中生存。如此苛刻的条件使它成为了宇宙中所发现的唯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
有人说不过是巧合罢了,可你若留心细细观察,便会发现它的运行是极其精密又复杂。自从造天地以来,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藉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 —— 罗马书 1:20地球最适宜的自转周期,最适中的质量体积,复杂的内部运动,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各个系统有条不紊地相互配合协调,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也不过万分之一。
神几乎把能想到最好的都给了这颗星球,它是顾城笔下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般的自然恬静;它是林徽因笔下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的温暖浪漫;他是舒婷笔下的寒潮、风雷、霹雳、雾霭、流岚、虹霓…… 无法复制的伟大,无与伦比的壮美,包围着你,征服着你又接纳着你。大学里,老师在课上曾说:“对造物者的模仿,是世间的停留”,对此我深以为然。
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人定胜天”这一说法,有人给《流浪地球》打出了“此系不留爷,自有留爷系”的口号,标榜热血。
可军旅诗人吉尔曼却说:“蠢人如我写诗,但只有上帝能造一棵树。” 面对宇宙庄严的被创和秩序的运转,人类开始自己的假想,并期待设定自己的次序。如果我们不能回答“地球从哪里来?”,就更不能妄想要把地球带到哪里去。
人类自己建立“新天新地”的企图,亦是对宇宙秩序创造者权威的挑衅。
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你的作为奇妙,这是我心深知道的。——诗139:14人的受造奇妙可畏,地球的被造,宇宙穹苍的被造更是如此。
03《圣经》中的地球观这是上帝饱含爱意的创造科学家花了上千年,才得以慢慢揭开地球的神秘面纱,而《圣经》却早已将地球真实的奥秘揭示给凡信祂名的人。
1. 地球是个圆球在古人还普遍以为“天圆地方”的时候,《圣经》早在三千年前就已指出大地是圆球形,随后又指出地球的东西两半球都有人居住的事实。
如智者所罗门早在公元前一千年就已在《圣经》上写道:“祂(上帝)在渊面的周围划出圆圈。”(箴8:27)。在圣经原文中,这里翻译为圆圈的字,并非意思说在平面上划一个圆圈。它代表一个弧或圆球,而且真能说出地球的真形。
(引自《真理的圣经》226 页) 先知以赛亚早在公元前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