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aron123123123 于 2019-2-13 12:21 编辑
《警钟长鸣》(许梅骊著2018) 第六章 倪柝声复职(1948)
解放前后的上海地方教会(1948~1951)
1948年,上海局势极度动荡不安。解放军步步紧逼,国军败退转移。8月份金圆券上市之后市场更形紊乱,币值急剧下降,形成囤积居奇和抢购成风的紧张局面。生活必需的粮食价格一日数增。上海的金融紊乱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险象,乃至人心惶惶。有钱人纷纷举家高走远飞,无钱人欢欣鼓舞,亟待其变。
交出来盖新会所
1948年5月全国同工聚会还没有结束,李常受就按照倪柝声在会中所讲信息,在上海鼓动弟兄姐妹交出来,以代替他前不久所提的更新奉献。他连续多天举行特别聚会传达交出来,并且鼓励交出来的人向大家作见证。因此在全国各地还没有推动交出来时,上海就先走了一步。他又将交出来与盖新会所的经济需要联系在一起。于是众人都被发动起来。许多弟兄姐妹,包括几位做大生意的弟兄们,都将财物交出来。不少人写了字条将自己的一切交出来,也有不少人愿意在职业上交出来事奉神。张锡康说:
早在1940~1941年,已经开始为盖新会所奉献了。当时共收到奉献款一万多银元,可买一块较小的地。……由于当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皮,盖新会所的事也就搁置下来。弟兄们把一万银元借给生化药厂,倪弟兄表示如果今后聚会处找到可盖较大的会所之较大的地皮,生化药厂将加倍偿还教会。
1948年上海教会复兴以后,弟兄姐妹交出来的财物,总共有370两黄金。……只够买这块地和房子之用。如要在空地上再盖新会所,还需要370两黄金。有一天倪弟兄交给李弟兄37根金条,每条10两,总共是370两黄金,(那时的市价是一两黄金值五十美元),为盖新会所用。李弟兄问他:「这是从那里来的?」他说:「这是从经营药厂来的」。因此,李弟兄就设计会所图样,托人购买建屋材料,积极准备盖新会所。地皮买下来后,聚会处在1948年下半年就从铜仁路文德里搬到南阳路145号,福音书房门市部也同时迁到南阳路145号门口小屋内。文德里老会所作为福音书房编辑部之用。聚会处迁到南阳路145号以后,原有房屋就作为办公楼和接待外地来沪兄姐住宿之用。[1]
那时候的金融和币值极为波动紊乱,因此常以金子、银元或美钞来核算周转。目前我们很难精确计算出1948年的370两黄金,是否等值于1941年一万多银元的两倍,或许是差不了多少。[2]今列简表见表6:2.
交出来的同工们,大多被安排到福州鼓岭执事之家去接受培训。愿意在职业上事奉神的弟兄姐妹就被安排到倪氏所办的生化药厂去工作,为主赚钱。张锡康说:这时候,差不多全国所有的同工都将自己交出来了。[3]
以后教会购置了南阳路145号的地,占地4.71亩,有一幢现成的两层楼西式洋房,预备再盖一幢能容五千人的会所。[4]这是坐落在一个闹中取静、交通方便的优良地区。1948年夏,李氏设计会所图样,并负责建筑工程。1948年冬,他将这个花园的土地,动工建造新会所。与此同时,他也利用从大门口到建筑工地之间的空地,搭建了一座很大的芦席棚,作为临时聚会场所。1948年下半年,聚会处就赶紧从哈同路文德里搬到了南阳路145号。
表6:2 上海地方教会建会所奉献概况 年份 摘要 收入 支出 1940~1941 教会奉献 一万多银元 借给倪(生化) 一万多银元 1948 教会奉献 370两黄金 买花园洋房及地皮 倪还给李常受 370两黄金 建筑费用 建筑师贪污 100两黄金 倪氏交来 100两黄金 抵贪污损失
1949年秋,南阳路新会所落成。由于时局混乱,经济失控,只能建成一座可容二千四百人聚会的砖木结构单层会所。[5]此后,主日聚会人数很快就增加到二千余人,新会所又很快坐满了人。大专院校的青年弟兄姐妹来参加聚会的明显增加。
在1950年二月,倪柝声在香港说:「现在中国有五百多处的聚会,约有将近七万的弟兄姐妹。……在1928年,中国守圣餐的信徒有四十万,到了1948年不过增加到四十八万。」(倪文61:168-169)这时候地方教会信徒人数约占全国基督徒的七分之一。
[1] 张锡康,《张锡康回忆录》,111-112。
[2] 当年物价飞涨,币值紊乱,币制几经改革。据悉,从1948年8月到1949年5月,物价上涨了6441326倍。1948年4月在同工聚会时的币制是「法币」。同年8月又折价改为「金圆券」。1959年5月上海解放后政府所 流通的是人民币(新币)。人民币与金圆券的比值为1:10000。因此我们不易准确估计当年的币值,但知道倪柝声为了教会的确是花了很多钱。
[3] 张锡康,《张锡康回忆录》,109。
[4] 李常受,<一次交通教会中的报告>,《执事报》,倪文55:12。
[5] 任钟祥,《上海基督徒聚会处简史》,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