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8-10-12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苦水变甜
苦水变甜
以色列人看见神使海水分开,引导他们安然经过了红海;又使海水复合,把埃及人埋葬在海中。这样伟大的神迹,使人毕生难忘。昨天我们已经读了摩西为庆祝胜利所写歌颂神的诗歌,今天的经文则记叙以色列妇女们的赞美。
埃及人的敬拜习俗是男女分开,跳舞也是这样;以色列人在埃及寄居的漫长岁月里,似乎也接受了这种习俗。所以圣经在记叙完摩西与百姓的赞美之后,才接着记叙以色列妇女们的赞美。
第20节让我们看到,赞美神不只是男人的事情,在摩西的姐姐米利暗的带领下,以色列的妇女也一起唱歌跳舞,歌颂赞美神的大恩。正如第1-18节被称为“摩西的歌”,第21节通常被称为“米利暗之歌”。
红海已经平安过来了,但那只是得救的开始,还有漫长的旷野道路要走,才能承受应许之地。此刻摆在以色列人面前的,是大而可畏的旷野!
圣经记载摩西率领以色列人离开了红海,来到书珥的旷野。这是从埃及东部边境到巴勒斯坦南部边境的荒漠地区,在创世记里先祖的故事中多次提到书珥。以色列人就是从这个旷野的南部经过,沿着红海边朝着东南方向行进。
从经文里我们看到,他们在旷野中一连走了三天,找不到水喝。在干旱的旷野,再没有什么比水源更重要的了。过了红海的以色列人数目那么多,如果没有水可喝,还能再糟吗?难怪有人说:神使红海分开,诚然是大神迹;但比起在旷野四十年,供应二三百万人的起居饮食,相形之下,就是更大的神迹了!
虽然以色列人在皮袋中也携带了一定量的饮用水(当时的人出门行路都会带一些水在身边,现代人也一样),但是走了三天的路,却没有找到补给的水源,这样就给人畜带来极大的痛苦;三天的路程没有水源,差不多也是牛羊所能忍受的极限了。
这时他们来到玛拉这个地方,终于找到了水源。水是有了,却是空欢喜一场,因为那水苦得不能喝。虽然人在非常干渴的时候往往会喝下难以下咽的水,但也是有限度的。阿拉伯沙漠中一些苦井的水,是连牲畜都不喝的。
百姓很自然的反应,就是向摩西发怨言:“我们喝什么呢?”这是以色列人出埃及后第二次的抱怨。上一次是遇到埃及的追兵,现在是第一次经验到缺水喝的痛苦。
从人的角度来看,三天可不是一段短的时间,尤其是在旷野中,缺水三天确实是个很严重的问题,难怪他们会发怨言。只是他们忘记了,困苦是神对他子民的考验,看他们是否倚靠他。水很苦,这是事实;可惜以色列人的感觉胜过了信心,只知道水苦,忘记了仰望神。
发怨言是以色列人在遭遇困难时发泄内心怨恨的常用方式。因为是摩西带他们离开埃及的,而且摩西又是他们的领袖,所以自然就成为百姓埋怨的对象。类似这种怨言在出埃及记和民数记中经常可以看见,对比他们刚出埃及时的喜悦,以及过红海时他们赞美神的歌声,实在是很大的反差。
面对困难,摩西呼求耶和华,耶和华就指示他将一段木头丢在水里。这木头应该是一段枯干了的树,摩西把树丢在水里,水就变甜了。在这里耶和华指示摩西的这棵树,圣经没有说是什么树。重点不在于树,而在于作出这个指示的神。
为何树一丢在水里,水就从苦变为甜?明显不是因为那棵树,乃是因为神的介入。就量而言,是所有的水,二三百万人喝的水都变甜了,这可不是一根木头能做到的。座椅水质的改变是出于神直接的干预,而树只具有象征意义。
这种改变水质的例子在列王记里也有记载。先知以利沙接见耶利哥城的人,得知该城的水造成果树时常发生落果的现象,人和牲畜也时常流产,因此以利沙就用新碗装盐放进水泉里,改善了水质。神是统管万有的神,他不但能医治人的心灵和身体,也能医治环境。
现今很多人将转苦为甜的希望寄托于算命、风水,然而以色列人在玛拉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真理:生活中有时候会遇到苦水,谁都避免不了,但我们的苦境中若有基督的同在,我们若是愿意让基督介入我们的苦境,我们的苦境就会因基督这活水而变得甘甜。
神在医治泉水改变水质、使百姓和牲畜解除了干渴以后,藉着二十六节的一个应许,为他们规定了一个与“苦水变甜”神迹有关的典章:如果神的子民今后肯严格遵守神的诫命,他就会“医治”他们,象他医治泉水一样,“因为我耶和华是医治你的”。
神说他是以色列人的医治者,这句话指明以色列人病了,属灵生命出了问题。原来以色列人与埃及人一样,在属灵上都是病入膏肓,需要神的医治。神给我们的药就是他的旨意,我们遵行他的旨意,就是把药吃下去,病才能得医治。
从这里我们看到,不仅我们的生活环境有时是苦的,甚至连我们自己也是苦的(就是病了)。我们在肉身上、心理上、属灵上都病了,需要神来医治我们,才能使苦味变甜。
神带他们走旷野的路,三天没有水喝,又带他们来到玛拉这个只有苦水的地方,不是没有目的的。神要试验以色列人,使他们认识到神是他们的医治者,是他们的倚靠,要他们学习信靠神,藉着遵守他的律例典章,得着身心的医治。
听命才能得到医治,这个原则无论是对于当时的以色列人,还是对于今天的我们,都是同样有效!神切望医治他的子民,而不是把疾病和痛苦加在我们身上。
通过以色列人在玛拉的经历,神给我们看见一个原则:在属灵功课的学习上,他是先给我们有经历,然后再让我们学习他的律例典章。如果我们没有经历,神直接把他的律例典章给我们,我们就会觉得难以接受。
感谢主,在玛拉的功课学过了以后,他们继续往前行,到了一个地方叫做以琳,他们就暂时安营在那里。圣经特别记录了这个地方有十二股水泉,那是一处非常滋润的地方,他们不再干渴,也不再遇见有水喝不得的苦况,他们可以在那地方尽情享用活水的泉源,丰丰满满地得到滋润。
另外那里还有七十棵棕树,应是一处不错的绿洲。弟兄姊妹或许会觉得“七十棵棕树”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就是棕树嘛!但我们别忘了他们是行走在旷野,一直以来他们白天是靠云柱为他们遮阴的,现在有了七十棵棕树,那不仅是遮阴,也有清凉了。
尽管七十棵棕树对于二三百万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但神却是让他们轻轻地尝到了清凉的滋味,叫他们在那里得着安息。以琳成为了以色列人经历三天无水历程到玛拉遇苦水后,和进入更深的旷野遭遇更多的苦难前,稍得愉快畅息的安营地方。
在今天的这段经文里,我们看到神不但把水变甜了,而且带以色列人来到了以琳,使他们能有足够的水源供应。然而,有了水,以色列人是否就不再感到苦?不是的!在往后的经文里,我们可以看见,“苦”的感觉仍如影随形般跟着他们,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的不信。
所以在后面的经文中,我们看到以色列人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又抱怨摩西带他们出埃及来到旷野,使他们的生命遇到危险。然而我们也看到,面对百姓的抱怨,摩西转身就去找神,因为他知道神是他的倚靠,结果神都会解决他们的困难。
虽然我们并不欣赏以色列人一再地抱怨神,但是圣经把他们的行为记录下来,目的是让我们这些读圣经的人学习到:神是我们的医治者,是我们最好的倚靠。
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代里,常常会遇到许多令我们难过、困苦的问题,犹如玛拉的苦水。例如孩子的问题、感情的问题、事业的问题、许许多多的事都会让我们感到烦心、不安、焦虑。
但我们不要忘记,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转向他,呼求他,慈爱的神一定会听我们哀求的声音,一定会帮助我们。他不会袖手不管我们所遇到的苦境,因为他是我们最好的倚靠,也是我们的医治者。只要我们诚心诚意倚靠神,他一定会伸手带领我们走过那艰辛的路途。
正如神在第二十六节所应许的,要想真正使苦水变甜,我们必须听他的话,守他一切的诫命,因为他是“医治你的”。倘若医生给我们的药,我们不吃,病怎可得医治?
无论苦与甜,都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弟兄姊妹,你是否愿意倚靠全能的神,认定他是最好的医生?他给你的功课,你是否愿意学?他所开的药,你是否愿意甘心乐意地吃?用你的行动来回应他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