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精神疾病中遇见基督-评《心灵诊所》
作者: 吴光显 [信仰之门/www.GODoor.net]
执笔写作此文当天,我接受医院十五年资深职员表扬,回想过往在马偕精神科的训练及工作中,因为医院中有增长小组、查经、祷告会、礼拜,得以与院牧部一起合作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基督化精神医学(Christian Psychiatry),一直是我心所向往,也就是医学与信仰之整合。就读医学院期间,自己曾有情绪困扰的问题,却在愈多接触基督教信仰之下,得到耶稣完全的医治,这也是我选择精神科的理由之一。当年住院医师期间,林信男教授曾是马偕精神科兼任医师,我也跟过其门诊,从他那里获益良多、学习不少。
但基本上他是国内著名的精神药理学专家,当时并未感觉出其信仰在临床工作上有何着力处。事过境迁,林教授从一九九五年九月开始,利用晚上时间,到台北双连教会修读台湾神学院信徒神学系的课程,这是因为他从教会生活里,体会到精神科医生若能与神职人员一起来关心信徒的心灵健康,应该会比各做各的更为理想。
日前友人送我一本林信男教授所著的《心灵诊所》,我手不释卷,一口气彻夜读完,非常感动,并且久久不能自己。这是林教授专业与信仰体会的融合,台湾乃至于所有华人社会,都太需要这种书,我忍不住介绍许多人去阅读。书中林教授用了三十二个案例,简要地说明精神医学的内容,更适时地点出基督信仰在每个病症的份量,他提到引起精神障碍的原因很多,像遗传的体质因素、细菌或病毒感染、食物中毒、贺尔蒙不平衡、脑血管疾病、脑瘤等都可能引发精神疾病。而这些原因不管信仰是否纯正,或是否有邪灵干扰,都可能发生在基督徒身上。信仰的进深及祷告对治疗绝对是有帮助的,但因此而拒绝求助于现代精神医学治疗的态度则不可取;基督徒要最伟大的医生耶稣,也需要现代医学的医生或药物,毕竟现代医学也是上帝的恩典。
在焦虑症中提到,人处于不确定的情境,最容易引发焦虑。生活中不免面临各种不确定的情境,但对那些愿意跟随耶稣脚步的基督徒而言,人生的终极目标十分确定,这种确定感可降低各种波折所引发的压力。正如诗篇四十二篇5节说:「我的心哪!你为何忧闷,为何在我里面烦燥。应当仰望上帝,因祂用笑脸帮助我。」
在恐慌症中提到,耶稣在十字架上最后一幕的情景,耶稣大声喊说:「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道成肉身的神,耶稣经历了人类最大的恐慌,对一位被恐慌所困的人而言,耶稣不会高高在上,冷漠地让你孤单哀叫,衪深刻了解这种痛苦。所以当恐慌来袭时,可祈求主耶稣陪伴。
在恐惧症中提到,当以色列人在旷野中缺乏食物时,向摩西和亚伦抱怨说:「在埃及,我们至少可以坐下来吃肉…,但是你们把我们带到旷野,要我们在这里饿死啊!」(出埃及记十五:3),脱离奴隶之路是要付出代价的,人们容易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这种心态在恐惧症的行为治疗过程中常常可见。林教授文中提到《一九九五闰八月》一书及其预言击垮了不少教会及信徒,不少基督徒比别人跑得还快,赶着移民。在此祈求上帝带领台湾基督徒走出心灵被奴役之地,就如台神邓开福老师所说:「出埃及记对今天台湾基督徒的时代意义乃是,台湾才是迦南地,基督徒应该留在台湾。」是的,除非我们移民至上帝的国度,否则移民至何处,终究会生活在恐惧中。求主赐给我们多一点对台湾的爱,少一点对中共、治安…的恐惧。诚如约翰一书四章18节所说:「有了爱就没有恐惧,完全的爱驱除一切的恐惧。因此,那里有恐惧的,就没有完全的爱。」
在忧郁症中提到,约伯记三章描写约伯在极度忧郁下,开口咒诅自己的生日:「上帝啊,愿你咒诅我出生的那一天。」「为什么我不胎死母腹?或一出母胎便断了气?」「我以叹息代替食物,我无休止地呻吟。」「我没有平安,得不到安息;我的烦恼没有止境。」诗篇的作者在四十二篇3节说:「我昼夜以眼泪当饮食,人不住的对我说:『你的上帝在那里呢?』」。上述经节很能说出忧郁症患者的痛苦与绝望之情,基督徒若凭自己是无法承担的。而自责、自贬、罪恶感,及对各种活动失去动机与兴趣亦是常见的症状。基督徒得忧郁症时,也会无法读经、祷告或参加聚会。此时若再碰到家人、会友或牧师以其为信心倒退,那就更雪上加霜。基督徒,特别是神职人员必须清楚忧郁症是一种病,要赶快就医,借着医药及爱的关怀与支持,必能复原。就如诗篇八十四篇所说:「他们经过流泪谷,叫这谷变为泉源之地。」临床上常见,有些基督徒以为服用药物是对主耶稣信心不足,反而因此多受了许多不必要的苦楚。
在躁症中提到,基督徒躁症发作时,也一样会受症状影响而做出一些被认为不检点、不谦卑,甚至亵渎上帝的言行,等症状消失后,病患常会因发病时的所做所为而羞愧自责,甚至觉得无颜见人而不敢聚会。约翰福音九章有关瞎眼者得医治的故事中,记载耶稣回答门徒:「他瞎眼跟他自己或他父母的罪都没有关系,而是要在他身上彰显上帝的能力。」要协助有此种情况的基督徒,需让其了解那些行为是发病的症状,与信仰的好坏及人品无关,鼓励其回到教会的团契生活。使耶稣医治的手,藉现代医疗科技及爱心,在病患身上彰显上帝的能力。教会若不能接纳这些心灵受苦的一群,又有那里可以接纳他们呢?但愿更多基督徒能在这一群人身上,看到自己的责任,借着我们有形的关怀与爱心,来彰显上帝无形的大爱。
在精神分裂症案例中,病程的后段呈现类似台湾民间所流传的鬼附现象,医学上称之为附身症候群(possession syndome)。病患及其家人常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以为是鬼附而不是病,以致延误就医时间;但也有不少精神科工作人员以为科学昌明后不再有鬼附情形,其实唯物、唯心或唯灵都一样有失偏颇,唯有在圣灵带领下,与有经验的同工透过详细病史、属灵史,才能分辨。在身心灵群(bio-socio-psycho-spiritual)全人医治的模式下,相辅相成地带出完全的自由,就如约翰福音八章32节所说:「你们会认识真理,真理会使你们得到自由。」
在酒瘾、药瘾方面提到,对于急性戒断期虽然有很好且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对成瘾者在急性戒断期后,如何面对酒、药之引诱,则仍然没有良好对策。到目前为止,借助宗教信仰力量所进行的长期复健,是最成功的方法,基督教戒毒村的工作就是很好的例子。约翰福音四章叙述耶稣和撒玛利亚妇人在井边的对话,耶稣说:「喝了这水的人还要再渴,但是,谁喝了我所给的水,就永远不再渴。我给的水要在他里面成为泉源,不断地涌出活水,使他得到永恒的生命。」耶稣所赐的生命会从根本治疗人性的脆弱,使人脱离困境。像晨曦会的刘民和牧师曾是成瘾者,因遇上耶稣,不但自己重生,也成为其它成瘾者的帮助,乃福音大能的最好诠释。
在痴呆症方面提到,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的身体负起照顾的责任,做自己身体的好管家。诗篇七十一篇8节描述一个老年人的祷告:「现在我老了,求神不要丢弃我;我衰弱了,求神不要撇下我。」面对整个社会人口的老化、痴呆症患者的增加,对基督徒而言,是社会及家庭所需背负的十字架;大家彼此分担,担子就格外轻省。就如罗马书十四章7~8节说:「没有人只为自己活…,我们活着,是为主活…。所以,活也好,死也好,我们都是属主的人。」基督徒既是属主的人,是为主而活,就要实践耶稣所吩咐的,「照顾那最需要人照顾的最弱…的弟兄」,做到马太福音廿五章35节所说:「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无家可归,你们接待我。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我病了,你们看顾我。我在监里,你们来探望我。」
在产后精神障碍症候群中提到,撇开医学问题,单就生命的诞生与忧郁连结在一起的现象,对基督徒而言,是否在信仰上有可学习的功课呢?耶稣的诞生,给人类带来希望,然而圣诞节却因受难节及复活节才显出「代罪羔羊」福音的意义。
(作者为台湾马偕医院精神料主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