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一段经文描述了属世圣所的不足,并期待命定振兴的时候来到,也就是神所设立更美的大祭司来临后,这一切无法达到完全的旧礼仪将会被更新。本段就是描述基督所成就新约的救赎。
基督的献祭高过旧约的献祭
「11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作了将来美事的大祭司,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乎这世界的;12并且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乃用自己的血,只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1-12)
首先我们来看句子的结构。 11与12节原文是一句话,主要动词是12节的「进入」圣所。头句话「但现在基督已经来到」是个分词片语,表示原因。因着基督已经显出,成为已来临美事的大祭司。将来美事,原文是已经来临的美事,就是指基督「一次进入圣所,成了永远赎罪的事」,这是已经成就的事。耶稣成为大祭司是在这个意义上显出来的。
接着有三个介系词片语,描述基督进入圣所的方式:
(1)「经过那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主耶稣进入天上的圣所,不单单是经过而已,而是「借着」进入天上的圣所,完成赎罪的祭。本句话后半段进一步指出,基督借着献祭的是更大更全备的帐幕,这帐幕非人手所搭建,如旧约的会幕一样;也非属于这世界的被造物。凸显出天上的帐幕是属天的圣所,与地上的会幕有别,对比与旧约献祭的会幕,我们有了新的方法得以朝见神,是基督为我们打开的通路。
(2)「不用山羊和牛犊的血」:这句话先讲基督献祭不是靠着旧约时代的牛羊牲畜所流的血,那些只不过是属肉体的礼仪而已。
(3)「乃用自己的血」:基督流出自己的血,其功效是真的代替了我们当受的刑罚,赎了我们的罪。我们不必再为自己犯的罪接受神的惩罚。基督的代赎已经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是真实有效的。
基督进入圣所献上赎罪祭是一次成就,无需重复。因为祂献上自己赎罪的果效是完全充足的。献祭的结果是「成了永远赎罪的事」,这一次成全的赎罪祭,足以赦免所有世人的罪孽。然而,我们知道真实得到赦罪果效者,仅有信靠基督的人。
基督的血更能洗净人心污秽
「13若山羊和公牛的血,并母牛犊的灰,洒在不洁的人身上,尚且叫人成圣,身体洁净,14何况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他的血岂不更能洗净你们的心(原文是良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吗?」(来9:13-14)
本段13到14节是一句话,一开始有个「因为」,用来解释前一段基督进入圣所,能够成就永远赎罪的原因。本句话对比旧约赎罪的礼仪,与基督宝血洁净的功效。根据利未记16章14-15节的记载:「也要取些公牛的血、用指头弹在施恩座的东面、又在施恩座的前面、弹血七次。随后他要宰那为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把羊的血带入幔子内、弹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好像弹公牛的血一样。」靠着的公山羊与公牛的血,可以在施恩座前为人赎罪。又根据民数记19章1-9这记载,凡是沾染了不洁,只要将母牛犊的灰调成洁净水,洒在不洁者的身上,就能使他重新成为洁净。这对比了律法中洁净的礼仪,以及基督的血赎罪的果效。旧约时代因为基督的救赎尚未来临,神赐人律法的礼仪,让人借此仰往神的拯救,祈求免除良心上的亏欠。但是洁净礼仪只能除去肉体上的污秽,被洁净的人只是礼仪上的圣洁,但无法除去心中天良的污秽,让人内在得到洁净。但是基督的宝血功效却不同。
14节说,基督「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这赎罪的果效是真实而有效的。本节经文就是使用修辞上的轻重对比,凸显出论据,既然血与灰都可以带来礼仪上的洁净,免除人的罪咎。那基督的血在洗净罪孽、洁净内心的作用必然是更大的。为何基督宝血洁净的作用超过洁净的礼仪?以下三点值得注意:(1)因为基督是甘心情愿,自主地决定将自己献上,不像旧约献祭的牲畜是被动,不情愿地被献为祭。 (2)基督所献的是无暇无疵,全然圣洁的祭物,表示基督活出道德上的完全,没有犯任何罪,胜过旧约祭物,只是身体上的无残疾。 (3)祂「借着永远的灵」献上自己为赎罪祭。此处永远的灵应该指圣灵。以赛亚书42章1节仆人之歌提到,神指着仆人对众人说:「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扶持、所拣选、心里所喜悦的,我已将我的灵赐给祂。」最后53章10节则提到「耶和华以祂为赎罪祭。」耶稣正是神所差前,为人赎罪的受苦仆人,从神来的圣灵充满祂来完成这赎罪之功,祂流出的宝血足够洗净所有的罪孽。
最后我们看到基督赎罪的能力,「洗净你们的心,除去你们的死行,使你们事奉那永生神。」首先是免除我们良心上的罪咎,当我们罪得赦免,我们就不需要在为自己的罪,担忧神愤怒的审判,我们也无需背负罪咎,基督全然为我们担去。其次是除去我们的死行,也就是引致灭亡的犯罪行为。我们陷在罪中时,不由自主地想要犯罪,没有力量胜过罪。如今靠着基督赐下的新生命,我们有力量抵挡罪的引诱。当我们罪得赦免后,行为上转变所需的能力也是来自基督。最后,基督赎罪的目的是让我们事奉永生神。事奉的意思是广泛地指所有生活上,按照神的旨意,讨神喜悦的态度。这是基督拯救我们所要到达成的目的。我们这些得蒙救赎之人当顺从基督的心意去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