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现在我往耶路撒冷去,心什迫切(原文是心被捆绑),不知道在那里要遇见什么事;23但知道圣灵在各城里向我指证,说有捆锁与患难等待我。24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
接着保罗想着以弗所众长老预告自己将前往的道路,他要继续往耶路撒冷去。他去哪里有何目的?从过去他所写的书信,我们可以略窥一二。在前面的19章经文叙述:「保罗心里定意、经过了马其顿亚该亚、就往耶路撒冷去、又说、我到了那里以后、也必须往罗马去看看。」他迫切想回耶路撒冷,是要向众使徒见证外邦的福音工作得到的成果。期待犹太教会清楚向外邦人宣扬福音的方向,正是在完成主交付的使命。以期得到教会支持他继续往更远的地方宣教。他并且带着众教会的捐款要回耶路撒冷赈灾,此捐款显示外邦教会对犹太教会主内灵里相连的爱心。保罗想回耶路撒冷的心什迫切,他看重的是主内教会的合一,无论犹太或外邦教会,应该同心合意继续向外宣教的事工。 22节说心什迫切,原文的意思是我被灵捆绑,此处翻成圣灵更加适合,也就是保罗的心被圣灵催促,似乎有个急迫的驱动力,非得继续前行,前往耶路撒冷。修饰「往前去」的分词「捆绑」使用完成式,表示不是一时的感动,而是早就在他心中产生,并且现今迫切的心仍然没有消失。 22节后半句的分词片语,也是提及保罗前去耶路撒冷的情境,就是前途未明,不知道何事将要发生在他身上。唯一能够知道的是,圣灵向他严重地指出,在前往的城里有捆锁与患难等待着他。
即使在这种情势下,他仍心意坚定地继续往耶路撒冷前行。因为他知道他此次去耶路撒冷的重要性,是为了要完成主吩咐使命的一部分。我们会觉得疑惑,既然回去前途未卜,并且还有患难等待着他,要将他捆锁。为了继续完成使命,应该留在外邦,保留住生命才对啊?保罗却不作如是想。他把回去的行程当成是福音使命的重要一步。在24节前半句,他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一开始有个连接词「却」,对比前面说的保罗感到被圣灵急切地催逼。虽然被圣灵催逼去危险之地,但是自己的生命的安危却不是他所牵挂的事。还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他对生命的态度,对他来说,除了不以生命为念以外,他也不把生命看成是宝贵的。 24节后半句:「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是个不定词片语描述保罗有此心志的目的。保罗不以生命为念,主要支持他的力量就是,他极力想要完成他当行的道路,以及他从主耶稣手中所领受的使命,也就是见证神恩惠的福音。
他一生不畏生死,马不停蹄地往前冲,主要的动力就是,主已经将使命交托给他,而他没有其他选择,唯有心无旁骛地向着标杆直跑。甚至连他身家性命的安危,都可以置之度外。我们看到了十九世纪,正是基督教宣教运动展开的时刻。当时来自于欧美的宣教士,几乎都是放下原本在家乡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偏远的地方,重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学习新的语言,向不认识基督的外国人传福音。其中有一位宣教士戴德生是我们十分熟悉的。他十九岁就立志要来中国,向中国人传讲基督的福音。因此,他在英国时,就操练自己过信心的生活。也就是在极拮据的生活条件下,每个月靠着仰望神的供应过生活。这操练确实在他来到中国后帮助了他。他多次经历困难,来自后方的奉献不足,宣教士们没有工资可发。他坚持不向人募款,等待神的手动工。神确实兴起关心他们的同工,及时将款项寄到,他们最后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平安解决了财务的问题。更让他心碎的是,义和团事件时,他那时正在英国养病,内地会宣教士在动乱中被杀死将近九十名,约占所有殉道者的一半。他心中痛苦如刀割,连向神祷告都说不出话来。然而,他仍然鼓起力气,抱病前往中国探望惊魂甫定的同工。到了中国,他已经病重,仍然前往扬州、浙江去探望同工,为同工打气。湖南是新建立的宣教据点,戴德生沿着长江,再从湘江逆流而上,前往长沙。到达的第二天,他就被主接去。最终埋骨于镇江,他奉献一生宣传福音、拯救灵魂的土地。
宣教士的一生就是如此,自己的生命已经不以为意了。一般的人生命的平安舒适是最为看重的事。但是对于宣教士,在他们出去的一刻,已经抱定埋骨异乡的决心。为何他们能有这般的胆量?不是他们自己有什么雄心壮志要完成,不是他们为要满足宗教狂热。那都是拿属世之心,度属灵人之腹。要功成名就,安享天年,在家里待着不好,还要飘洋过海,被人排斥、被人厌弃。冒着被杀的危险,经历九死一生的生活。原因无它,与保罗一样,为要完成主耶稣交付的福音使命。因此,个人生活舒适、生命安危,早就不以为意。我们今天读到保罗的临别赠言,知道他为宣教心中迫切的原因,正也是激起历代宣教士勇敢走出去力量的来源。宣教的心志是教会历史中传承下来的,是前后一贯的。都是源自于主耶稣的吩咐。就是使徒行传第1章8节说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 」这火今日仍然未熄,仍然在激励我们接下保罗的福音棒子,将福音传向未得之民所在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