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058|回复: 0
收起左侧

胜过苦难的平安(约16:16-3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7 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斗弟兄 于 2017-2-18 00:13 编辑

主耶稣最后晚餐的讲论已经接近尾声,在大祭司的祷告后,主就要走进客西马尼园被捉拿。即使有千言万语,一时也难以说尽。此时门徒最关心的事情,还是围绕在切身的安全,与将来的前途。这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未知数。主却清楚看到了一切,祂借着安慰与应许,稳定门徒的心。虽然苦难是免不了的,但是不要担忧,苦难将会过去,主会从死里复活,再回到他们当中。那时苦难将会被转化为喜乐。这些关乎神拯救计划将如何实现,门徒似乎并不清楚。主赐下宝贵的应许,门徒可以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必蒙天父应允。主并命令门徒放心,主里的平安胜过世上的逆境。以上是本段经文将提到的内容。让我们来看这段主对门徒的勉励。

从忧愁转为喜乐
「16「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17有几个门徒就彼此说:「他对我们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又说:『因我往父那里去。』这是什么意思呢?」18门徒彼此说:「他说『等不多时』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不明白他所说的话。」19耶稣看出他们要问他,就说:「我说『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你们为这话彼此相问吗?20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你们将要忧愁,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21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22你们现在也是忧愁,但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

本段紧接着前面一段耶稣对门徒的吩咐。祂告诉门徒:「等不多时,你们就不得见我;再等不多时,你们还要见我。」这句话中出现两次「等不多时」,也出现两次「见我」。分别是预先告诉门徒不久后将发生的事。第一个「不得见我」是使用否定现在式,表示门徒不再能继续看见耶稣,指的就是耶稣即将被钉十字架,门徒一时不再能见到主。但是后面一句说到「还要见我」使用的是未来式,表示再过一段不多的时间,门徒又能见到祂了。这就是指耶稣将会从死里复活,与门徒相见。这里的「等不多时」在约翰福音中出现多次,都是描述耶稣与门徒相聚的时间已经剩下不多了。这些经文包括:「我还有不多的时候和你们同在。」(约7:33)、「光在你们中间、还有不多的时候。应当趁着有光行走。」(约12 :35)、「我还有不多的时候、与你们同在。」(约13:33)、「还有不多的时候、世人不再看见我。」(约14:19)每一句都表示时间的紧迫性,要求门徒对将要来的患难心里有所准备。
门徒不明白主的话,彼此对问。可见虽然主耶稣对门徒讲过多次,祂将要受死。门徒对于究竟会发生何事,还是不清楚。这也是为何耶稣不再告诉他们更多信息,因为他们此刻无法承受过多启示。人在前途不明的状态,心中必然会忐忑不安。主耶稣知悉他们心里的疑惑,就询问他们:「你们为这话彼此相问吗?」并主动告知这句话的意思。主耶稣以很诚恳的话语起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说出不多几时将要发生在祂身上的事。主说:「你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倒要喜乐;」对于门徒来说,这话同样让他们迷惑。他们将要痛哭、哀号;世人却将要欢喜。这句话对比他们与世人,会出现两种极为相反的情绪。他们为何而痛哭、哀号?必然是因着主的受死,因为这两个字通常是与亲近之人死亡联系在一起。世人为何又会喜乐呢?这里讲的世人就是与基督敌对,排斥祂的反对人士。这些人认为耶稣声称自己是弥赛亚,却又不符合他们对弥赛亚的期待,因此将耶稣定罪为亵渎神,判祂死罪,将祂送上十字架上杀了。他们自以为所做所为是服事神,当他们愿望达成,自然为所做的事感到欢喜。这正是世界对主耶稣的态度。他们没有料到主耶稣不被死亡拘禁。人想用杀害这手段,将主耶稣从这世上除掉。然而,神却用大能让主从死里复活。

门徒的反应则与世人相反,起初因着主的被杀而痛苦哀伤。最终却因神施展大能,让主耶稣从死里复活,他们的心里就转为欢喜。 20节后半句提到:「然而你们的忧愁要变为喜乐。」这是个戏剧性的转换,完全相反的情绪在顷刻间发生。原来陷在痛哭哀号中,却被神转化成喜乐。这不是苦中作乐、也不是哭乐不分。而是神转化的能力临及痛苦之人,让本来痛苦之事被转变成喜乐之事。遭遇的事情仍然存在,可是重新赋予新的意义,不再令人忧伤痛苦,而是心中得到从神来的安慰,感受到属天的满足。在喜乐来临之前,必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这似乎是人间常见之事,神转化的大能,让所有现在痛苦之中的人,有个盼望,等待神大能来转化现今困难的情势。

主耶稣用妇人生产前的阵痛来类比门徒遭遇的困境。 「妇人生产的时候就忧愁,因为她的时候到了;既生了孩子,就不再记念那苦楚,因为欢喜世上生了一个人。」当妇人在分娩的时刻,痛不欲生,然而这段过程将会过去,当婴孩生下来,痛苦转眼消逝,取而代之的是得到一个婴孩的快乐。痛苦与喜乐的转变点就在于孩子诞生的那一刻。此刻门徒所要面对的困难,就如同生产前的阵痛一样。他们会经历主被捉拿、杀害的惊恐,会遭到世人的逼迫与厌弃,似乎变成了世间不该存在的人一样。但是这痛苦会过去,等到主再来时,他们见到复活的主,心中就会重新燃起盼望。因为知道主已经复活,以大能显明是天父的儿子,有天地间最高的权柄。这权柄超过世上一切权势,门徒虽然暂时会忍受痛苦,但是患难将会过去,那时他们的痛苦将转变为喜乐,因为得到了一个更大的满足,就是主与他们同在,并赐给他们安慰。这喜乐让门徒忘却以前的痛苦,并且超越眼前的困境,即使难处仍然存在,也没有人能夺去主赐给我们内心的平安。所以主说:「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

世间所有的喜乐都是建立在物质的丰富,或外在的满足。这些身外之物都是容易被人夺去的。什么事物是别人夺不去的?是存在心中的喜乐。这是无法借着人为方法强加,也无法装假的。我们常以为最大的喜乐就是得到功成名就、吃喝玩乐的享受、升官发财。其实这些外在的事物最容易被人夺去。我们看到身居高位、不可一世的高官,转眼成了阶下囚。家财万贯的富豪,转眼身败名裂、一文不名。如果我们的喜乐要靠来自于外来的供应,一旦失去这些凭借,喜乐顿时被夺走,任凭人意如何挽留,也一点都无法保存。喜乐的源头来自内心,唯有从心中涌出源源不绝的活水,人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能够转化我们内心的唯有主耶稣。当我们看到祂从死里复活,他向我们说的预言都确实地应验,我们还担心什么?祂既然复活,也要赐给我们复活的生命。靠着这复活的生命,我们能以胜过罪恶的辖制,脱离灭亡的命运,活在神的同在中,这才是人生中永恒的喜乐,也是世间一切权势夺不走的。

我们今日的门徒是否也同样经历这样的过程呢?当我们为了信仰,面对世间反对的势力抵挡的时候。最让我们心中担忧的就是,会不会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会不会从此断了将来功成名就之路?会不会活在世间被人看不起,当作是顽固迷信的傻瓜?其实这都是多虑,基督徒经历外在的难处,都只不过是暂时的磨难,如云烟转眼即消逝。当我们看到主同在的应许,与祂次我们永生的盼望,这些今生的难处又算得了什么呢?对比之下就不足介意了。正如同保罗在哥林多后书说的:「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在患难中,让我们能够忍耐下去的力量来源,就是主与我们同在,赐给我们永生的盼望。这是真实无比,也是我们内心喜乐的泉源。

奉主名求必得神应允
「23到那日,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24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25「这些事,我是用比喻对你们说的;时候将到,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地告诉你们。26到那日,你们要奉我的名祈求;我并不对你们说,我要为你们求父。27父自己爱你们;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28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

这段经文继续着门徒将从主得到喜乐的主题。他们怎么能够在患难中还保持喜乐?主应许天父必会因主的名的缘故,应允门徒的祈求。 23节起头的介词片语「到那日」,指的就是主所应许不多几日,他们将看到主从死里复活,并升到天父那里去。主耶稣在天父宝座右边,会为门徒代求。在那个时候,我们不需要直接再向主问什么问题。正如当时门徒不明白主说的将要受死、又要复活,到底会怎么实现。当我们心中有疑惑,向能够解答之人发出问题是最直接的反应,既然关乎主的受死复活,自然就是向主发问。主却对门徒说:「你们什么也就不问我了。」这句话的「问」是有疑惑寻求解答之意。一来是因为圣灵保惠师将在主升天后赐下,祂会将一切事教导门徒,让他们的疑惑得到解答。另一方面,主也慎重地告诉门徒,他们可以直接来到天父的面前,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 23节后半段向天父「求」与前面门徒来主耶稣面前问问题,两句的动词相似,却不一样。其实来到主前求问,为求疑惑得到解答,也是带着寻求主帮助之意。原本主还在地上时,门徒自然是什么问题都来问主。如今主要到天父面前,我们祈求的方式就是直接面对天父。主应许:「你们若向父求什么,他必因我的名赐给你们。」奉主的名求,就是因着我们已经信靠主,住在祂里面,与主生命相连。因着这个缘故,天父必会应允我们的祈求。如果我们与主无关,我们不可能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奉主的名表示了我们雨天付了有了新的关系,是在主耶稣的救赎之下而有的,因着主为我们这群信靠他的人付上了赎罪的代价。我们不再因着犯罪的后果,活在天父的震怒中,而是活在与祂和好的新关系中。奉主的名向天父祈求,就表示我们与天父的新关系就是因着主耶稣基督而建立的。天父因着基督的缘故,必然应许我们所求。这是个何等宝贵的应许。当然我们也知道,这应许不是让我们妄求,一切对我们祈求的应允,必然是先要符合神的心意。如果我们逆着神的心意而求,天父会按照祂心意中,真正对我们有利的方式来回应我们,不是我们所认为对自己有利的方式。例如,孩子都希望父母有求必应,喜欢吃对身体不健康的零食,但是爱儿女的父母绝不会有求必应,而是按照对孩子最有利的方式,答应孩子的请求。天父对门徒祈求的应允也是如此。

主耶稣接着说:「向来你们没有奉我的名求什么。」确实如此,当主还在世上的时候,门徒并未得到一个畅然无阻地向天父祈求的管道,也未尝奉主的名祈求。如今,情势已经不同了,主耶稣借着十字架上为门徒牺牲,除去了人与神之间的隔阂,以自己的身体开了一条通往天父面前的路。我们得以坦然无惧面对父神,完全是主耶稣除去了我们的罪,使我们与神之间的隔阂被拆毁。因此,主应许我们:「如今你们求,就必得着。」祈求蒙应允表示我们与父神的关系已经得到改变。从原来的远离,到如今的亲近。我们会有个疑问,难道所有我们向天父求的事都会答应吗?这个应许确实有人拿来滥用,声称只要我们大胆向天父求,无论任何事,没有不答应的,类似于民间信仰的有求必应。不要忘了,这句话是连着下半句的目的,「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也就是主应允我们所求,目的是让门徒得喜乐得到满足。这里喜乐的意义不能脱离上下文,不是我们自己私利得到满足的喜乐,而是前一段主耶稣说的:「我要再见你们,你们的心就喜乐了;这喜乐也没有人能夺去。」我们的喜乐得以满足的意思,是指,因着主复活,让门徒忍受目前遭遇患难的喜乐,也是世人所夺不去的喜乐。在这前后文规范下理解主耶稣的应许,我们就不会滥用在一切自私的妄求之上。而是在经历患难时更加有盼望,对向神祈求必蒙应允的结果,更加有信心。

以上主向门徒所说的事,过去一向是使用隐喻、或寓意化的故事来向他们说。门徒对于主的话语真实的意义,可能理解有限。为何要如此?门徒也曾经问过主。主的回答是:「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见、也不明白。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主的道是为愿意虚心领受的人预备,那些自以为是,心中刚硬,拒绝主话语的人,主就让他们继续听不进去,任凭他们的心地继续刚硬,无法接受。隐喻的话语需要讲解,当门徒不明白主的话,愿意来主面前求问,必会得到解答。从此就分出谁是虚心求问的人,谁是高傲心硬的人。但是,如今时机已经不同了,主耶稣面临受死的时候已经到了,门徒在主前受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主不再使用隐喻,而是直截了当地对门徒教导当知道的事。 「时候将到」这句话是现在式,表示主将要以清楚的话语来教导门徒,这个时机已经来临。主告诉门徒:「我不再用比喻对你们说,乃要将父明明地告诉你们。」这句话的两个动词都是未来式,表示此后主耶稣向门徒教导关乎天父的事,都会使用清楚明白的陈述。他们将会更清楚地认识天父。这会在什么时候实现?就是下一句话开始的「到那日」,也就是主耶稣受死复活后的日子。也就是耶稣在16节说的两个「不多几日。那时候,门徒可以亲自相天父祈求,并得到天父的回应。

在主复活后开启的新时代,门徒祈求的方式已经与过去不同,主耶稣说:「你们要奉我的名祈求;我并不对你们说,我要为你们求父。」门徒不再需要透过主耶稣代替他们向父神祈求,而是直接来到父神面前,奉主的名向父神祈求。为何如此?下一句经文说出了原因。因为父神自己爱门徒。祂爱门徒的原因,是因着门徒已经爱了主耶稣,并且已经相信了主耶稣是从天父那里差来的基督。这就是说,因着门徒信靠基督,罪得赦免,得到生命的改变,父神与门徒的关系也改变了。从过去彼此不和,如今却因主的代赎,成为彼此和好。就是因为如此,我们可以坦然来到父神面前祈求,也深信父必应允我们所求。

门徒相信主从父而来,是指信靠他基督的身份而言。主耶稣描述他从父来所要成就的工作。他从父那里被差来,已经进入了世界,为了要成就父神拯救的计划。进入世界使用完成式,表示过去已经进入了,如今还在世上。但是拯救事工完成的时候已到,主正要从世界离开,回到天父那里去。这里动词用的是现在式,表示就要发生了。这里主描述的是祂顺服天父差遣,带着救恩的使命进入世界,当完成使命后,祂被天父接到天上,与父同享天上的荣耀。祂的来与去都是按照天父的心意,完成天父交付的任务。三一神在救恩的工作上,无论是心意、计划、与施行,都是合而为一的。我们信靠基督,就必得天父所爱。祂爱我们,也会因着基督的名垂听我们所求。这正描述了我们因着基督的关系,与父神的关系也得亲近了。这是何等有福之事。

在困难中得平安的盼望
「29门徒说:「如今你是明说,并不用比喻了。30现在我们晓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问你,因此我们信你是从神出来的。」31耶稣说:「现在你们信吗?32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留下我独自一人;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33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

当门徒听到主耶稣在前一段对他们的教训。他们回答主耶稣:「如今你是明说,并不用比喻了。」本句话的「明说」是用现在式,他们以为此刻主对他们的教导,已经是使用清楚明白的话语,他们自以为对将要发生的事已经全然理解。其实门徒所知道的仍然有限。就连主将要受死复活的预言,并主受死后门徒将与保惠师同在的应许,都还不明白。主耶稣不再使用隐喻,而用清楚明白的话来教导门徒,开始发生的时机,应该是在主复活向门徒显现之后。前面第25节说了,「时候将到」是指主面临受死复活这整件事已经来临。而主不用比喻,而是用清楚的话语,动词都使用未来式,表示是在主复活显现之后,才开始这么做。所以门徒声称已经明白主的话,是有些过分乐观。其实仅仅是他们自以为如此。


他们回答:「现在我们晓得你凡事都知道,也不用人问你,因此我们信你是从 神出来的。」本句的「晓得」是完成式,表示出他们自以为已经知道的事。虽然门徒对自己所认知的过分乐观,他们陈述的内容是没有错的,主确实凡事都知道,甚至知道门徒心中的想法。这里的「凡事」当然门徒的意思主要是指将要发生的一切事,也就是关乎主如何成就救恩之事。从他们前面表达对主的认识,激发他们对主的信心。虽然认识可能不完全,但是仍然可以凭着信心接受主的话。主在前面28节说过:「因为你们已经爱我,又信我是从父出来的。」主知道门徒对祂的爱、并对祂的信靠,是已经发生的并且仍然不变的。所以门徒的话:「因此我们信你是从 神出来的。」这句话的心事现在式,表示他们对主持续的信心,正如主所描述的。从这句经文我们看到,即使在对主的认识仍然不完全的时刻,仍然可以凭着信心,接受主耶稣是天父差来的基督这身份。对主的认识将会在主复活显现后,更加清晰;也会在圣灵保惠师赐下后更加深刻。对主认识越深,越增加我们对主的信心。然而,信心的起点就是单纯地接受主,信祂的话语、信祂的身份、信祂应许的必会实现。这不需要等到我们完全明白的那日。事实上,只有我们回到天家,才可能面对面地看见主,那时才可能对主有最终的认识。然而在此刻,我们还是可以保持对主的信心。只要我们有信心如芥菜种,终究会不断成长,经历考验而成为坚忍的信心。主耶稣问了他们一句:「现在你们信吗?」等于是要他们自己反问,确定保有对主真实的信心。

有真实信心的门徒,才能胜过以下的考验。就是「看哪,时候将到,且是已经到了,你们要分散,各归自己的地方去。」门徒是否能胜过将来临的激烈逼迫。这里又重复「时候将到」,用现在式表示一个迫在眉睫,正要发生的事件。后面的句子更加清楚:「且是已经到了。」什么是将要发生?就是门徒要面对主被捉拿、被鞭打、被钉死罪、被送上十字架这种凌厉的逼迫。门徒将如同惊弓之鸟,四散奔逃,各自逃命。虽然有彼得私下跟着主到大祭司的院子里,也有约翰跟着主到十字架前。然而,他们都害怕得不敢公开承认主。十字架的苦难,没有人能够与主同担,在客西马尼园主耶稣一个人祷告,汗珠如同血点滴落;在彼拉多的审判台前,祂受尽凌辱被鞭打、嗤笑;在各各他路上,祂经不起十字架的重压跌倒在地;在十字架上,祂痛苦呼号,得不到任何回应。如果有人曾经经历孤单的滋味,主耶稣必定能明了。有首诗歌:「你孤单吗,真孤单吗?耶稣比你更孤单,祂曾孤单在城里面,曾孤单在加略山,祂曾降生成为人子,受尽凌辱和厌弃, 未见一人与祂同情,试想祂心何凄惨。」这首歌正描述主耶稣遭受人世间最大的孤单,就是背负世人的罪孽,在那时刻,连天父也掩面不顾。这是人世间所能遭遇最大的痛苦,这痛苦正加在主耶稣身上。这里主耶稣主要是对比门徒的脆弱、与天父的信实。即使门徒都离祂而去,祂并不孤单。主说:「其实我不是独自一人,因为有父与我同在。」直到主上十字架受死之前,天父都一直与主同在,在客西马尼园里,天父派天使加添主力量,祂虽然没有拿去主所要求撤去的苦杯,但是祂垂听主的祷告,让主明白祂的心意,主耶稣最终也完全顺服。除了主在十字架上背负众罪孽那刻以外,天父都没有离开主。

接着主耶稣告诉门徒,他们将会遭遇何事,目的就是要他们心里有所预备。当事情发生后,他们不会惊慌失措,反而能在基督里保有平安的心。这平安唯有在基督里才可能拥有。门徒只要确定自己在基督里,就不怕外界的狂风巨浪。怎么样才是在基督里呢?在15章主已经清楚告诉门徒,住在主里面,就是与主生命连接在一起,从主里得到维持生命的养分、水分,就如同枝子连于葡萄树一样。一旦我们与主相连,住在祂里面,我们无需害怕外界的困难险阻,主所赐的平安与喜乐,是世人夺不去的。最后主勉励门徒:「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前半句是告诉门徒,苦难是必然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这里的「有苦难」是现在式,这是经常性的事实。后半句开始是个转折语气连接词「但是」,鼓励门徒不用害怕苦难。主耶稣使用现在式的命令句「你们要放心」,要门徒保有继续坚忍的勇气。原因就是主已经胜过世界。这里的胜过是完成式,表示这是一个已经成就的事实。这是期待将要发生的主的受死与复活,主耶稣在十字架已经得胜,这得胜的状态会一直保持下去,不会改变。这是门徒能够不惧外界恶劣情势,心中稳妥的主要原因。主胜过了什么?就是前面说的撒旦破坏神救恩计划的诡计,想要借着十字架消灭耶稣,让人类不能相信耶稣是弥赛亚,得到神的拯救。然而,讽刺的是,撒旦以为的的胜利,却是正是它的失败。主在十字架上牺牲正好给撒旦致命的一击,应验了创世记的话:女人的后裔要伤蛇的头。主耶稣赎罪的宝血流出,救恩在十字架上完成,撒旦从此不能再辖制人。只要人愿意信靠主耶稣,就脱离了撒旦的权势。这就是主耶稣胜过世界的王的作为。我们今天虽然已经罪得救赎,免去灭亡的命运,却仍然在属灵征战当中,与罪的引诱抗争。撒旦魔鬼不会轻易放过我们,它会用各种诡计来打击我们的信心,破坏我们与主的关系。我们需要谨记主对门徒临行前的勉励:「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苦难不能夺走我们,因我们与基督相连,住在祂里面。祂的应许永不落空。这是我们在世上能够平安喜乐最大力量的源头。

结论
在最后晚餐接近尾声,主将说出大祭司祷告前,祂勉励门徒不要惧怕将临的患难。因为主虽然在不久之后会被杀害,却也将会从死里复活。这将临到的痛苦正如生产前的阵痛,必然会过去,当主复活向门徒显现后,他们将得到生产的结果。他们的心将从痛苦转为喜乐,这喜乐是世人无法夺去的。主也应许门徒凡是奉主的名向天父发出的祈求,必然得到应允。这是主应许在祂离去后,门徒将进入祷告的新阶段。最后,主勉励门徒不要为前途担忧,逼迫来临是必然会发生的。然而,主让门徒放心,因为主已经胜过世界,门徒在主里面,必然得到主的保护,他们不会被撒旦夺去。主赐下的平安也必定与他们同在。这是胜过世上患难的平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5 21:0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