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边缘化的教会
按教义说,教会是光,也是一盏灯,主耶稣曾教导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太5:14~15)。也就是说,教会在地上应该成为一个主导的角色,就这世界而言,教会理应在主流社会中占有它应有的地位,成为撼动的力量。当初耶和华的军队(教会)在埃及时,被藐视,被挤压,被奴役,被杀害。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这支顽强的军队所焕发的来自神的力量!在它们逃离埃及地去往迦南的路途中,听从耶和华藉着摩西所指示的路径,不走捷径的道,也没走安逸的路,却是走了一条蜿蜒曲折、崎岖难行的道路。出埃及他们没有迟疑;行旷野他们没有迷失;过红海他们没有被淹没;踏约旦河他们没有胆怯。及至他们到达迦南美地,也没有被四围险恶的环境和凶恶的族类所吓阻,艰难却又顽强的在那应许之地生存下来,成为了耶和华在全地的见证!
反观我们中国的教会,时至今日,不知是慑于法老王的淫威,还是贪恋埃及地的肉锅,始终没有向旷野里挪步,即或看似挪步了,也是扭扭捏捏、若即若离。它唱着优美的赞歌,却一直在埃及地流离转悠,它用它那委婉的歌声试图竭力的表现和证明它的存在,然而在埃及地的喧嚣声中它又显得那么嘶哑和无足轻重。它的微妙的存在似乎也被埃及地认可,却只是游走在埃及的边缘地带,成为了埃及地的一种不入主流的附庸文化。哀哉,一个本可去影响埃及并从埃及地出来的“神的军队”,却沦落成了埃及社会可有可无、又无关痛痒的边缘化的社会细胞,叫人情何以堪?
这就是当今中国教会可怜的光景,“卫道士”们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事实就摆在眼前!
二, 涣散的宗教组织
前已言之,基督教信仰在中国很大程度上只是一门文化。很多时候的聚会与其说是在敬拜上帝,倒不如说是在例行宗教活动。根深蒂固的本土宗教意念以及潜意识里强烈的人本主义意识使热衷于聚会的信徒习惯的把神当作慈善家来利用,而不乐意、也不习惯以神为中心并将其视作敬拜的对象(尽管你良心上似乎并不承认)。这在本质上与信仰的真谛是背道而驰的。有人把这种现象归结于是因与世界联合造成的信仰的滑坡,以至于只知需要信仰,不知信仰为何物。像“以法莲与列帮人掺杂”,是“没有翻过的饼”一样(何7:8)。
不尽然!我要说的是,如果说以法莲是一块饼,那么中国教会还处在和面状态!只是这面团里有太多的杂质,以至于始终未能抟成饼。所以不但谈不上翻没翻过饼,更是因异物掺杂而难以调和,涣散如泥又乱像纵生,且弥漫着酸腐之气!
不知是中国人的民族性格有裂缝,还是中国的文化情结有漏洞,反正中国人似乎天生就缺乏一种凝聚的能力,从娘胎里就带出来的涣散的秉性似乎已经成为大中华醒目的标签。这种涣散的秉性反映在信仰的层面尤为扎眼,而反映在基督教领域那更是眼花缭乱!看官若有兴趣,不妨拿个小板凳依旁而坐,听俺逐一画解其中景色:
1, 各自为政的林立山头
教会存在不同的神学观点和对教义的不同解释是很正常的,因此而产生的门派各异的思想和不同的敬拜形式也是信仰的文化性衍生出来的正常产物,就宗教现象而言并没有什么可过多责究的。
但是这个问题在中国却是另一番景象,我们知道中国人自古就有占山为王的豪情,它是中国人从帝王到庶民都认可和追崇的森林法则的最高境界。难堪的是,这份豪情同样也不可避免的在中国基督教会的血液里蔓延。所以在中国的教会里有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就是非常喜欢追逐信仰之外的人文游戏。为了表明自己教会的正统性及存在的合理性,便都郑重其事的给自己的门楣上贴上个标签,而且其标签的名号越大就越觉得有气势有脸面。于是争先恐后,争相标榜。这个宣称自己是亚伯拉罕的后裔,那个强调自己是大卫王的嫡传。个个号称自己基因优良、血统纯正。什么加尔文的、阿米念的、改革宗的、福音派的、信义宗的、长老会的、正统的、非正统的、正门的、偏门的、有名号的、无名号的、有出处的、无出处的~~~~~ ,苍茫大地门派林立,漫山遍野旗号纷呈。尽皆打出广告标榜自己是(基督教)嫡系血脉、独一真传。门类之繁多,名号之炫目,不一而足,热闹非凡!(看官若有雅兴不妨参见笔者的拙作《牛奶与神学》里的详细介绍,见《惟真杂志》第2~9期,或《金戈博客》)。
有人说这是哥林多教会现象,我不承认!哥林多教会的纷争乃属于信仰层面的摩擦,而中国教会的纷争很多时候却只是学问层面的较量。两者现象相似,本质却不同!为什么?因为中国教会的信仰普遍的建立在文化和泛宗教意识上,对信仰本身并没有多大兴趣,却对学问十分的敏感!于是,拉大旗作虎皮的剧目处处上演,不同宗派不同学派的绞杀声此起彼落。各霸山头各自为政,彼此圈地为王、隔山相骂。水火不容更兼老死不相往来!
哀哉,这是中国教会的这抟面长久以来一直和不到一块的原因所在,也是纯真的信仰在中国的一道难以解开的死结!
更可怕的是,在中国还有那么一些散兵游勇式的“民间教会”更是乱象丛生!它们散落在各个山间田野、大街小巷。它们那杂乱无序的型态像一个个小乱石堆一样以随机的方式存在。它们对信仰的真谛和教义不清不楚,更谈不上有什么明确的神学思想。处于一种懵懵懂懂、莽莽撞撞、模模糊糊、随随便便的状态。滑稽的是,它们与周边类似的小乱石堆同样是互相藐视,互相排斥。井底之蛙的性情加上无知者无畏的精神使它们显露出莫名的自大和自傲。肆意大胆的论断毁谤以及冒然莽撞的出格行为更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它们像野地里的杂草一样随风生长,又自生自灭。
这些随机性的小团体大都是由一些精力旺盛且又无所事事的社会闲散人员组成。其建立“教会”的目的并不真正出于敬虔的信仰意识,而是出于菜市场心态的附庸意识。把“教会”当作一个社交平台、一种宣泄剩余精力和情绪的媒介,进而从中获得某种快感.
别小看这些松散型的“教会”并不怎么起眼,其产生的毒素和危害有时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主流教会的层面。因为无真敬虔和无真知识,便很自然的成了伪宗教、假信仰、极端做派甚至是异端邪教的温床。笔者有幸曾正面接触过这类小作坊式的所谓“家庭教会”,其无序的“敬拜”形式和混乱的聚会状态是它们最具招牌性的特征。它们那经常出现的莫名的膨胀行为和丑态百出的作派常常令人侧目和作呕(比如极端灵恩派的假方言、假见证、假灵舞等等的癫狂行为等)。而假若你童心大发又正儿八经要跟它们交流的话,即刻你就会发现你的童心既幼稚也非常没趣,因为你面对的是一坨粪坑边的泥堆--------又迂又腐,又臭又硬!
这种不成体系又自成一体的小山头式的顽梗不化的“家庭教会”遍地都有,其危害同样不可小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