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878|回复: 0
收起左侧

面对抵挡的环境(罗12:14-2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4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抵挡的环境
在今天的世代基督徒还会面对抵挡的环境吗?似乎我们过得都很顺,没有什么遇到什么反对。事实上,如果我们坚持圣经中的一些原则,必然会遇到与这个世界的主流思想抵触的地方。因为信仰的内容影响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进一步对社会的诸多议题也会有不同的想法。基督徒如何面对这些观念的冲突呢?又要如何与这时代的不同信仰的人相处呢?本段经文就是保罗针对这个问题所作的教导。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讲过的经文,在罗马书十二章开始就告诉我们,一个献上自己成为活祭的人该有什么生活态度。紧接着他在3-8节告诉我们,在教会里中运用恩赐的原则。更进一步在9-13节提到在神的家中应当如何彼此真诚相爱。最后进入本段经文14-21节,我们活在大部分的人都不信的时代中,如何面对敌对的环境,与他人和谐相处。保罗训诲的对像是罗马教会的弟兄姊妹,他们正面对着外在环境的逼迫。罗马书写成的年代是在公元57年初,那时整体的外邦社会对基督徒是不友善的。在这种环境下,基督徒当如何面对?

化咒诅为祝福
「14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15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本段经文提到两个命令语气的动词,祝福与咒诅。对像是逼迫你们的人。保罗要求他们只要祝福、不可咒诅。这是与我们的本性相反的作法。在遭受伤害的时候,许多负面的情感会自然涌现:痛苦、无助、担忧、愤怒、惧怕、憎恨、埋怨。在这种情感的影响下,我们对于逼迫我们的人,会发出咒诅,用恶毒的话语攻击、咒骂。但是保罗却要我们不但不要咒诅,反而要祝福他们。这里所有的命令句的时态都是用现在式,这种否定词加上现在式命令语气,是指对现在进行的行为作出禁止的命令。也就是说他们中可能有这种咒诅仇敌的行为发生,保罗要他们不要再继续下去,反要把咒诅的怒气转为祝福。

要实现这教训谈何容易?以恨报恨、以怨还怨,这是人之常情。要把怨恨的心压下来本身就是极为困难的事,如果还要在被欺负之后,还对欺负的人祝福。按我们的本性,就是做不到。如果照着去做,更可能还会被人笑是傻子、是懦弱。我们要知道保罗之所以这样教训他们,绝不是保罗懦弱。他自己曾经面对多少逼迫、陷害,多次被苦待、几乎死亡。他仍然勇敢地走向险恶的环境,继续传扬基督的福音。他不只忍受辱骂和逼迫,还给逼迫他的人祝福。保罗写道:「并且劳苦,亲手作工。被人咒骂,我们就祝福﹔被人逼迫,我们就忍受。被人毁谤﹐我们就善劝。」(林前4:12-13) 他要基督徒不要咒诅、只要祝福。是出于基督对世人宽容的爱。他知道陷在罪中的人都被罪所蒙蔽,他们需要福音的拯救。在他们还没听到福音之时,因为罪性的影响对基督徒所作的逼迫,是出于无知。如果以咒诅来回报,只能把自己降到与逼迫的人犯一样的错误当中。我们既然不愿遭到恶待,也不该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保罗这里的教训与主耶稣的教训完全相合。主耶稣曾经在登山宝训中教训门徒:「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样就可以作你们天父的儿子。」(马太5:43-44)主耶稣自己活出了他所教导的,他经过的逼迫比我们遭遇的更大。但是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甚至在十字架上还为害死他的人求赦免:「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这不是演戏、不是假惺惺。他已经被极大的逼迫苦待,剩下最后一口气了,还有什么好虚假的。他之所以如此做,是出于何等大的怜悯与慈爱。这爱在主耶稣的心中源源不绝流出,即使受尽冤屈、忍受极端痛苦也一直不变。我们觉得困难,是因为我么们的爱不够。除非我们有了主耶稣的生命,有主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在我们心中,不断涌出爱来。否则我们决不可能做到这个教训。

有一位苗族的王志明牧师,是一位为信仰殉道的仆人。他生前忠心牧养教会。在云南北部武定县洒普山地区积极传扬福音,建立教会,成为当地苗族总堂会长。解放后,外国传教士被驱逐出中国,王志明继续负责当地教会。他虽然忠于国家,但拒绝参加当地的批斗地主活动。不久,教堂被关闭,尽管聚会被禁止,他仍带领信徒秘密聚会。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环境下,聚会很快被取缔,王志明被逮捕。文革开始后,1969年,包括王志明牧师在内的当地21名基督教领袖因反对信徒参加「三忠于」活动被逮捕,在狱中遭受非人的虐待。 1973年12月29日,66岁的王志明被判处死刑,在当地万人批斗会上被枪决,枪决时舌头已被刺刀绞碎。

当他被带到刑场时,面色红光,极其的喜乐;他面带微笑,面对众人。这样的一位爱主的仆人。为何能够从容就义,不对逼迫的人发泄他心中的仇恨。因为他知道主的教训。主从不叫我们咒诅那些敌对我们的人,而是以祝福代替咒诅。

改变的力量不是出自从自己心中发出的咒诅,而是从神来的祝福。王志明虽然死了,害死他的四人帮在三年后倒台,七年后政府公开给他平反,宣布他的死是冤假错案。在英国西敏寺教堂里西边门上,矗立了十个廿世纪殉道人物的雕像,其中唯一的一位中国人就是他。

这世上还有许多像他一样在迫害的环境中从容就义的基督徒,带着平安的心接受主所预备的一切。圣经的话给我们极大的安慰:「只要祝福,不可咒诅」。求主给我们力量顺服他的命令。

保罗接着教训信徒们:「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这句话使用两个不定词来表示命令的语气。特别是与前面的命令句连在一起用,有加强的意思。这句话与「不可咒诅、只要祝福」有何关系?当我们愿意顺服主的命令去祝福别人时,自然对于别人的喜乐的事,不至于心生嫉妒,对于别人遭受的痛苦,不至于幸灾乐祸。当我们心中存着仇恨,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同情心。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快乐,心中就会生出醋意。见到他们遭受不幸,就心中暗喜。有一位布袋戏里的人物叫黑白郎君,此人变化无常、阴阳怪气。他有句有名的口头禅:「别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乐啦!」接下来就是一阵狂笑。我们对这种人的评价是什么?可能受了什么刺激,心理变态。如果我们也是与他一样的做法,岂不是成了另一个黑白郎君了吗?

圣经中对我们的要求,不单要我们消极的作到,对别人的成功不嫉妒,对别人的痛苦不冷漠。更进一步要我们积极的「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保罗这里提到的人并不限于我们的朋友,还包括活在我们周围的一般人。这人与我非亲非故,我怎么可能做得到与他们同乐、与他们同悲呢?这完全要我们有一颗为别人设想的同情心。把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痛苦,当成感同身受。

在今天的社会这种同情心已经很少见了,我们被这社会冷酷无情的现实教导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见到别人受害时,千万不要多管闲事,免得好心没好报,被人反咬一口。」这几年,整个社会风气已经渐渐演变成,对受苦者麻木不仁。一年前广东发生了一件小悦悦事件,两岁的小女孩小悦悦被卡车撞倒,过路的人没人伸出援手,不一会儿又被另一部车碾过,在七分钟内18个人经过,竟然都视而不见,没人帮助。直到一位拾荒的阿姨上前伸出援手,才送去医院。但是已经太晚,几天之后就回天乏术了。从这个事件,我们看见了人的冷漠无情。因怕惹麻烦而不敢见义勇为。这种事一再发生,层出不穷。这风气不是一天形成的,已经变成整个社会的共同习惯了。如果我们不纠正这种风气,最后有一天当我们遇到了紧急需要,就会见到大家都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与此同情心相反的行为是冷眼旁观、甚至幸灾乐祸。当见到人遭灾的时候,我们有时心中暗喜。这种想法是从何而来?因为我们心中都有种与人争竞的心态,总想胜过别人,把别人都比下去。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快乐不起来,看到别人失败了,无形中就自我感觉胜人一筹。这种你输我嬴、你死我活的斗争心态,让我们活在一种自我折磨当中。把自己放在一个永无止境的斗争当中,把自己与人的竞争成败来评价自己的价值,这真是最愚蠢的想法。圣经中的教训就是要把破这种与人斗争的心态,能够从别人的快乐中,为他高兴。在别人的痛苦中,与他同担重担。与人感同身受的同情心就是这段经文所教导的。

化高傲为谦卑
「16要彼此同心;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人:或译事)。不要自以为聪明。」

要彼此同心的意思就是,也就是彼此间对待的方式,就是要关心相同的事。许多英语译本ESV、NIV、NLT都翻成Live in harmony with one another,也就是要和谐地彼此相对待。按这样的翻译,「彼此」这个字所指的对象,比较可能是指基督徒与社会大众之间。我们如何来对待众人,这里叫我们以合一的心态来面对众人。这里并不是叫我们在思想上、意见上与这个社会统一。尤其是在这个信仰与价值观与我们相异的社会,思想统一是不可能的。这里的意思不是在思想上与社会大众合一,而是基督徒内部该有中合一的心态来对待其他的人,不管他的种族、社会地位、阶级如何。这就是与众人和谐相处的意思。

让我们不能合一最大的障碍就是骄傲,保罗接着警告我们,既然要彼此合一,就要对付骄傲的问题。人的弱点就是常会自视过高,总以为我自己永远是对的,别人的意见都是错的。这种态度破坏了教会的合一。如果我们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众人,更会引起整个社会对基督徒的反感。
保罗教导罗马教会的基督徒说:「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可见首先我们要明白「志气高大」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原来的意思就是:不要思想高傲的事。其实就是不要把自己想得过高。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更加清楚。 「不要志气高大」的相反就是「要俯就卑微的人」。要改正我们骄傲的态度,就要进入卑微的人中,感受他们所感受的、关心他们所关心的。这才能让我们从象牙塔里出来,真确地理解卑微的人所经历的痛苦。我们所持守的伦理准则才能落实在实际生活中,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彼得前书也说:「神抵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彼前5:5)与这段经文相合。谦卑的人愿意接近地位比我们低的人。人的本性喜欢攀附权贵,因为与富贵的人交往,可能会有好处可得。如果与低贱的人在一起,别人可能会把你当成与他们一样低贱。但是主耶稣在世的日子,从不去结交达官贵人,反而就是与社会上看不起的人在一起,与他们一同吃饭。按照犹太人的习惯,一起吃饭就是互相接纳的意思。主耶稣愿意与罪人、税吏同坐席。我们是否能效法主耶稣,接纳知识水平、社会地位比我们低的人。用他们能懂的话来传福音给他们听。还是心中有种优越感,觉得他们与自己的地位不相称,最好不要在自己的面前出现?愿主赐给我他的爱,像他一样走进卑微的人群,握住每一只伸出的手。不管是洁白细致的手,还是粗燥污黑的手。主耶稣能不拒绝他们,我为什么不能呢?

接着保罗说:「不要自以为聪明」意思就是:不要出于欺骗之心以为自己聪明。骄傲的想法就是自己以为高人一等,别人都不行、自己比人更聪明。真正有智慧的人,会将自己的智慧归功于神,在人前表现得谦卑。自认聪明而洋洋自得的人,实际上是自欺。这种人交不到真正的朋友,没有人会真心对他心悦臣服。基督徒活在这世上的目的,是为主作见证。我们是自以为聪明,把人排拒于千里之外;还是谦卑的俯就人、接纳人,以主耶稣的爱将人刚硬的心融化?

化报复为恩待
「17不要以恶报恶;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18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19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译: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20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 」

与第15节经文中的「不要咒诅」相呼应,本段经文中保罗另外说到了两个不要,17节的「不要以恶报恶」,19节的「不要自己申冤」。每一个警告之后马上就有正面的鼓励。我们知道不要做不好的事,那应当要如何呢?咒诅的相反是「要祝福」;以恶报恶的相反是「要留心去做众人以为美的事」;自己申冤的相反是「听凭主怒」。以下让我们一节一节来看。

这里的教训「不要以恶报恶」在马太福音主耶稣的登山宝训中也曾出现「不要与恶人作对」。我们在地上主要的任务是活出主耶稣的生命来,以见证福音在我们身上的大能。以恶报恶是把自己降到不信主时候的报仇心态,你打我一拳、我踢你一脚。不像一个基督徒当活出的生命。与报复相反的是行为是:「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什么是众人以为美的事,美与善关系密切,这里是指在众人的眼中所认为道德上良善的事。虽然人的心被罪所污染,毕竟这个社会还存留神所赐下的普遍启示,也就是存在众人心中的道德感。如果普遍被接纳合乎道德的事,一般不应该是坏事。这种事就是保罗吩咐基督徒所应该留心去行的事。留心的意思是关注、思量,也就是努力去做的意思。

但是在一般性的原则下,保罗还加上了注意事项:「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一件众人以为美的事,到底基督徒能不能行?最后还是要按照福音的真理来检验,并且衡量自己的能力。我们努力的方向是:尽力与众人和睦。但是条件就是自己能力可及,并且是合乎真理可行之事。所以保罗给我们的不是一件强人所难的道德规条,而是鼓励我们尽力去行的目标。我们所把持的原则就是与众人和睦相处,但是这命令却要在每个人能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主自然会给我们智慧来衡量某件事该不该做。保罗不会强人所难,他所要求我们的是尽力。我想这也是主对我们的要求,尽一切的力量主顺从主的命令。

接着保罗向他们发出亲切的呼唤「亲爱的弟兄」。他劝告他们「不要为自己申冤」。这与前面的劝告「不要抱复」类似。这是一件不容易的要求,人在遭遇逼迫之下,最直接的反应就是为自己申冤。这里申冤的意思就是以自己的行动来报复对我们不义之人的罪行,非常类似前面所说的以恶报恶。自己申冤最大的错误就是忽视了申冤的权柄在神,祂有至高的公义标准。我们如果越过了神,凭自己的力量申冤。那就是代替神来行使审判的工作了,这是神所不喜悦的事。

保罗接着说:「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我们不为自己申冤,目的是要让出空间来,让主来伸张正义。审判不义本是神的工作,我们不该抢夺神的位置。在旧约的申命记中,清楚的说明了:「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是神自己吩咐以色列民的命令。信任主,不义的事主必审判,他一定会以公义的标准,报应恶人。难道我们信不过主吗?

有的人会认为听凭主怒的做法太消极,自己就这么忍气吞声,白白让人欺负了。其实神是明察秋毫的,祂有最美好的计划。我们的想法常常是出于一己之私,想要用报复的手段来攻击敌人。但是神却看见全面,祂知道怎么做才能得到最好的结局。既然神会对恶人报应,为何我不能代替神来做呢?因为如果我们想凭自己的力量报复,心中是充满了复仇的恶念。这复仇的意念本身就把我们给捆绑住了。我们在这报复的思想下,心中不可能有平安。况且,这复仇的行动必然引起对方更深的仇恨。冤冤相报何时了。当我们把这件不公义的冤屈交给神,看神如何改变仇敌。如果对方能悔改,不但我们的冤屈得申,冤仇还能从此化解。如果对方执迷不悟,神必会公平报应。出自神的手的惩罚,必是公义圣洁的。我心中也能坦坦荡荡,不必因仇恨而有罪咎。

再举个例子,如果对方欺人太甚,涉及民事、刑事犯罪时,我们难道还默默吃亏吗?当然不是,圣经中所禁止的是:我们凭着私下的力量为自己报私仇。如果对方犯法,我们理所当然可以交在神所授权的法院手中,让对方接受法律公正的审判。政府依法为民申冤也是出自与神的手,所以法院审判所主持的公道,也是主对恶人的报应。

三年前曾经出现在我身上的一件事情,让我心中充满了冤屈。那时我在一间很大的公司担任合约工程师,与我一起进去的一个黑人两个人合作一个计划。这个计划做得很顺利,半年之后就有初步的结果,并且两个礼拜内向全组报告,并向研发副总报告,都得到满意的回应。合约再延八个月。但是事情出在我与那位黑人的同事之间。他有一天突然生气地告诉我,不准我再与他说话,我感到惊讶,并问为什么?他说我歧视他,用一个歧视黑人的话骂他。他说的歧视的话就是Nigger,这个字我从来不会用,甚至连意思都不知道。我向他解释,我从来不知道这个字,况且我与他无冤无仇,不可能骂他。他不接受,拒绝和我说话。我忍着不告诉老板,从此两人交流就凭着email交流。我心中不平,在教会祷告会中,请弟兄姊妹为我祷告。

半年后,这事情并没有平息,有一天,他指着我的鼻子警告我:「你以后在我面前说话要小心,每一句话都要小心。」我心中更加奇怪,我已经不向他说话了。难道连讲电话都会得罪他?我每天都提心吊胆,手机一响起来,我就跑到办公室外面去讲,怕他又听见了什么话,疑神疑鬼。我为了他与我的工作能保住,没有告诉老板。只是交托给主,在祷告会中继续请人代祷。一个礼拜后,冲突终于爆发了,他不准我写email给他,他要求一切工作上的交流透过老板。我拒绝,说明大家合作一个计划,这种沟通的方式是不可能的。他坚持不交流。我当天就告到老板那里,说明这种交流方式我不能接受。老板当天下班前就开始调查,问了许多与我们同做一个计划的同事。每个人都说我不可能歧视别人。有一位白人同事,他的妻子是中国人,他知道中文中有一个字很像Nigger,就是「那个」。那是华人说话时,连接两个句子时,思考时发出的虚词,就像「呃!嗯!」一样,没有意思的。老板知道我没有恶意,就尝试在我们两个之间调解,我向他保证没有任何歧视的想法。他仍不接受。隔天老板将他换个办公室,五天之后下班前。老板派了一个人告诉我,公司停止我的合约,叫我马上离职。我当时感到疑惑,就直接问他,为什么是我?他说这件事人事部门已经介入,公司不愿牵扯任何种族纠纷的事件,只有牺牲我。我问那黑人呢?他说他留下来。我心中更是气愤难平。明明我冤枉的,但是我走,他不走,那公司处理这事可有公平可言?他叹了一口气说,他知道不是我的错,但他帮不了忙。我失望地收拾私人物品走出公司大门。

我写email给大老板、小老板告诉他我的冤屈,没人理我。只有那位妻子是华人的同事,回了我的email,叫我不要寄到公司,email可能都被挡住了。他对这件事很看不惯,他叫我告公司,他愿意为我作证。我左思右想,算了!公司这么大,财力雄厚,请得起名律师与我周旋,对我有利的证据全在公司的电脑里,他们不可能给我。我就说:谢谢你挺身而出,给我很大的心理安慰,至少我不是孤掌难鸣。但是我是基督徒,神有最好的旨意,我选择原谅那位黑人,也不打算告公司。即使心中气愤仍在,我又回到祷告会,请大家为我代祷,求主为我预备前面的道路。两个月后我找到新的工作,三个月后我收到老板的email,告诉我黑人也走了,同样的事情再度发生,他告诉我这件事是希望我觉得好受一点。我只能说一切在神的手中,他知道人的冤屈。我本可以采取激烈的手段,与公司法庭相见。但是我不但没有胜算,可能浪费我许多时间精神,留在愤恨的情绪中。主让我平息下来,在人生漫长的道路中,主带领我走过多少风风雨雨,这点冤屈又算什么呢?从这件事我深知,主是公义的。不需要我为自己申冤,祂自有最高的旨意。我只要信靠祂,祂不误事。

以善胜恶
最后保罗告诉罗马信徒:「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一个人不与仇敌作对已经不容易了,保罗在这里还要他们善待仇敌,当他们有需要的时候还要尽力帮助他们。这让我们想到一件事。在对日抗战的时候。中国是战胜国,本可以向日本要求战争赔偿,甚至把战败的日本兵抓起来审判,把战俘留下来当奴隶,以泄杀害同胞之恨。但是当时的政府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在盟军主张瓜分日本土地的时候,力保天皇制度,除了甲午战争割让的台湾、被日本占据东北归还中国外,不贪日本一片领土。并主动的提供交通工具遣送战败的日本兵回乡。事实上这政策背后的思想就是以德报怨。虽然这政策承受了许多人不谅解,并损失了巨额战争赔偿。中国当时对待日本这政策显然是与圣经教导的相合的。许多老一辈的日本兵都知道这是中国人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对战争时杀害中国人的罪行感到后悔的日本兵占多数。如果中国当时采取报复的手段,日本与中国必世世代代为仇,冤冤相报何时已。可惜今日的日本人年轻一代,并未从他们的父辈中学到教训。让先人化解冤屈所作的美事成为枉费,让人痛心。也让许多后辈怀疑当时以德报怨是件愚蠢的政策。圣经中说的:「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这句话按照保罗的本意,应该是应用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仇恨。对于应用在国与国之间不见得适合,因为战争中国与国的伦理关系,不是简单的一句原谅就解决的。

人与人之间可能行出圣经的教导吗?这种事确实曾发生在基督徒当中。悲惨世界故事中那位神父在接待逃犯冉阿让时,给他吃、给他住,没想到冉阿让趁半夜神父睡了,偷走教堂的银杯、银盘。当他在外面被警察抓到时,看到他偷的赃物来自教会,就送去让神父认领,神父竟然说:「冉先生,昨天你走的时候怎么忘了把银烛台也带走了呢?这也是要送你的啊!」冉阿让恶待恩人,恩人却再次保护他,为他脱罪。这种不计前嫌的恩情,让他再也受不了。在神父的面前痛哭流涕,从此改过自新,再也不做偷窃的事。

保罗说:「21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我们是否相信善能胜过恶,不是靠着以恶制恶,而是靠着善。善待仇敌,当他饿了,给他吃;当他渴了,给他喝。这样就如同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这是什么意思?就是让这些仇敌经历了恩待之后,心中为自己的罪生出后悔,就如同炭火堆在头上一样,让他羞愧难当。这就是以善胜恶。让神的手动工,我们如果以恶制恶,双方的冤仇越演越烈,更糟的是,我们自己也成了与仇敌一样的恶人。相信神,让祂动工,不管是报应,或让他悔改,祂自有美意作在仇敌身上。我们只要信靠祂。

结论
今日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互动更加密切,彼此的利益关系紧密相连。基督徒处在当今之世,必然会面临许多观念的冲突。主叫我们不要离开这个世界,在这里为祂做见证,我们无法逃避这个问题,应该有一套与世人相处的原则。保罗在这段经文警惕我们:不要咒诅,只要祝福。不要以恶报恶,要尽心作众人以为美的事。不要自己申冤,反而要善待仇敌。这些教导听起来似乎离我们好远,按着人性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主耶稣自己道成肉身来到这世界,亲身经历了最大的冲突与磨难,祂作到了。祂在圣经中命令我们照着祂的脚踪行。我们没有选择,只有顺从主的命令,行出主命最大的力量来源,是知道主已掌权、他并赐下圣灵与我们同在。信靠主、顺从圣灵,我们将会见到主所赐下的奇迹,发生在我们生命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16 13: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