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嗐,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
14 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
15 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
16 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
17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雅各书的第六大段落,由四13至五6,我称之为对贪爱世界的人的劝告。
对于陷溺在世务和世界的追求中的人,雅各做了两个措词较为严厉的提醒,分别是不要自恃,和不要借剥削穷人图利。这两个提醒对今天高度资本主义的世界,显得极其格格不入,但也因此非常相关连和有效。
四13~17整个小段的开首是个针对性的叫唤,跟五1是互相平衡的。五1直接提到“你们这些富足人哪!”,这里则没点出一个特殊的类别名称;但从所引的话可以推知,被责备的对象是做生意的人,因而亦属于富足人的类别。两个小段都是针对富足人而说的。
雅各征引了一段估计是商人的话:“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然后作出批判。平情而论,这段说话并没有太多问题,仅是日常的普通说话;雅各的回应却是小题大作的,有点在鸡蛋里挑骨头的意味。
整句话不过是一个人讲述他在未来一两天甚至一年的计划,他要到一个地方,并在那里定居一年,做点买卖。这些话你和我都会说,且是几乎每天都说的,没有人觉得奇怪,更不会感到有不妥当或宗教上不正确的地方。
我今天下午要开一个会,明天晚上有个饭局,复活节假期订了机票跟太太旅行,明年计划举家赴美探亲,三年后正式退休,开始新阶段的生活……,诸如此类。
事实上,圣经记述的故事里也有许多类似的对白。人人都在做计划,人人都得有计划,这是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哩。
但是雅各却指责这段平常话反映了人的自信和自恃。没有人真个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事,没有人可以预计自己什么时候得离开世界;生命脆弱,人生无常。就在我们为自己作这个那个筹算的当儿,上帝也许便要召我们离开人间。
雅各的话让我们联想起耶稣基督的比喻。有个财主努力建造仓库储存他的财富,预备过一个丰足的晚年,孰知上帝当晚便要夺去他的性命。耶稣在比喻里称这个财主为“无知的人”(路十二16~21)。
不过,承认寿数如何我们无法知道,人生无常我们不能控制是一回事;要不要尽自己的能力为未来作筹划却是另一回事。事实上,我们是不能不继续为明天作预备的。耶稣在比喻结束时所给的教训,不是劝导人不再为明天的富足而预备,仅是要求我们得为永生的富足、在上帝面前的富足而预备罢了。我们固然关心永生,却亦得关心在人间的余生;譬如说退休后若仍有三十年寿命才蒙主宠召,那这三十年我该怎样过活呢?
雅各的正面教导却是纠正我们的日常话语:“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同样做计划,不过加上一句:所有计划都不过是提案,拍板权在上帝的手里;惟有祂同意,这些计划才可以兑现。要是祂不准许,则再周全的计划还是会泡汤的。
当然,我们不一定要在每天谈到无论是短程抑或长程的计划时,都加上“主若愿意”一句,否则我们的说话也太冗赘啰唆了。“主若愿意,我与你今天一起午饭。”“好,主若愿意,我们就在中环某餐厅等。”“主若愿意,届时我给你发短讯。”……
但是,我们都得将“主若愿意”变成所有计划背后的潜台词,也作为我们的人生筹划的大前题。这个潜台词和前题反映一个对上帝和生命敬畏的态度,我们知道自己没有掌握生命的主权,我们知道没有什么是可以自恃的。
雅各对一段日常话的批评若不是过激反应,便一定是因为他充分了解受信信徒常常因财富和其他人间的东西而自恃自夸,狂妄骄纵,对上帝毫无敬畏的心。16节因此是对他们最恰当的评断:“现今你们竟以张狂夸口,凡这样夸口都是恶的。”“张狂”就是骄傲和嚣张,跟雅各一直呼吁人要谦卑是相对立的。
我们可以重温一9~11的教导。财富无常,生命无常,人除了要对得失成败看得开外,更重要是对生命之主常怀敬畏。
第17节作为全段的总结,显得格格不入:“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这句话孤立地看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常以为罪是指做了不应该做的恶,甚少看罪同样是没有做应该做的善。我们做了不应该做的事,容易觉醒在犯罪;没有做应该做的事,却甚少会带来罪疚感的。雅各的话成了一个重要的校正。
但这句话跟全段有什么相干呢?抱歉许多学者讨论过,给予有繁有简的建议,却仍没有一个是获普遍接纳的。这里无意卷入复杂的争论里,我们就简单理解为:对上帝常存敬畏,在生活里更多倚赖祂,就从今天开始吧。
思想:
现代人的一个习性是喜欢为自己订定计划,渴望能全盘控制未来,能以各样方法“对冲”生命的无常和变数;你觉得你有没有这个倾向?你如何在各项周详的计划里,表现出你对上帝的敬畏和倚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