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3019|回复: 0
收起左侧

家庭中的属灵传承(提后1:1-1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18 0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阿斗弟兄 于 2016-6-18 06:33 编辑

今天是母亲节,让我想起了一些关于母亲的话题。首先我找到了一首余光中写的诗《今生今世》「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 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终;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两次哭声的中间啊!有无穷无尽的笑声;一遍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三十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如果让你回想人生最快乐的日子,如果还记得起来,应当会有许多人说是在妈妈身边的日子。世上找不到任何人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如此无私地向子女付出爱,尽一切能力维护儿女的健康、成长、幸福。母爱是人间爱的最高层次、唯一能与神的爱相似的。

世间有许多歌颂母爱的文章,有一句话说得很好「母爱是慷慨的,她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分给了弃婴,分给了遗孤;而惟独忘了她自己。」母亲的一生几乎就是为了养育儿女成长而奉献自己。为了让儿女能够平安幸福,把自己的青春岁月、精力、个人理想都牺牲掉。有些注重男女平权的人,对于丈夫在家里不积极参与家事,把教养儿女的责任都推到妻子身上,深感不平。这种不公平与其说是传统社会观念,强加于女人身上。不如说是,女人对照顾儿女需要有比男人更为强烈的爱心、与责任感。男人有时把心思全花在事业上面,觉得为家庭生计全力以赴,理所当然应该在照顾儿女、或操持家务上有些优待。说穿了,主要还是受到了传统照顾儿女是母亲的责任这观念的影响,但是真的儿女出问题了,谁最心痛,谁最先受不了让儿女成为没人管的孤儿?自然是妈妈。妈妈有天生的母性,在对儿女感情的牵系上,爸爸来得强。所以有时就纵容了一些以自我为重的爸爸,占尽了不用照顾儿女的便宜,花在家庭以外的事业上、或兴趣的追求上。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社会,纪念父亲节的人比不上纪念母亲节的多,因为母亲在孩子身上付出的心思,远远比父亲来得大。可以说关系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性格成长、人际关系的技巧,为人处事的态度,大部分是母亲塑造的。难怪孩子长大了后遇到最需要的时候还是会来找母亲,而不是父亲。这一点值得身为人父者深切检讨。

信心需要传承给儿女
「奉神旨意,照着在基督耶稣里生命的应许,作基督耶稣使徒的保罗2写信给我亲爱的儿子提摩太。愿恩惠、怜悯、平安从父神和我们主基督耶稣归与你!3我感谢神,就是我接续祖先用清洁的良心所事奉的神。祈祷的时候,不住的想念你,4记念你的眼泪,昼夜切切地想要见你,好叫我满心快乐。 5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妮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6为此我提醒你,使你将神借我按手所给你的恩赐再如火挑旺起来。」 (提后1:1-6)

提摩太是保罗属灵的儿子,保罗常常在祷告的时候提到他。提摩太后书是保罗最后一封书信,是他在罗马第二次被囚,为主殉道之前不久写的。心中充满了对提摩太的殷殷劝勉。他为提摩太祝福,愿神和基督将「恩惠、怜悯、平安」赐给他。又以为父之心为提摩太祷告,想念提摩太,也纪念他在神面前所流的眼泪。提摩太在属灵上的成长,可以说是保罗经常关心的事。

我们先介绍一下保罗是怎么遇见提摩太的。在保罗第一次旅行布道的时候,他来到了路司得,那时保罗福音的信息让一些人悔改归向耶稣。他就组织这群信靠主的人,在当地建立了一个教会。提摩太的外祖母、与母亲应该是在这个时候信主的。约两三年后,当保罗第二次旅行布道时,他又路过路司得,并且遇到了提摩太。使徒行传上说:「保罗来到特庇,又到路司得。在那里有一个门徒,名叫提摩太,是信主之犹太妇人的儿子,他父亲却是希腊人。路司得和以哥念的弟兄都称赞他。保罗要带他同去,只因那些地方的犹太人都知道他父亲是希腊人,就给他行了割礼。」(徒16:1-3)这时候的提摩太已经是个为教会中众人所称赞的基督徒了。为何到那个时候才行割礼?照理讲外邦人与犹太人联姻,只要妻子是犹太人,儿女应该就算是犹太人。如果提摩太父亲同意的话,应该在年幼时就行割礼了。可能是提摩太父亲外邦人的背景,对犹太人的信仰并不热衷,当初没有让提摩太行割礼。提摩太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到底受到何种的家庭教育呢?

在第三节,保罗以他自己接续事奉先祖所事奉的神,以此为榜样,勉励提摩太接下这信仰的棒子,继续传承他外祖母、母亲的信仰,继续事奉她们所事奉的神。保罗在第五节,就勉励提摩太传承两代亲人传下来的信心。他说:「想到你心里无伪之信,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罗以和你母亲友尼基心里的。」信心是可以在家族中传承的。原来这信心是在罗以、与友尼基的身上,她们有着犹太人敬虔的传统,保罗并没有否定这事奉神、爱神的传统。在他的心目中他所事奉的神,就是他祖先所事奉的。基督信仰就是正确接续神向以色列先祖传递的信仰。新约属基督的子民,继承了旧约时对神忠心的神国子民,他们有信仰传承的关系。所以罗以、与友尼基所传下来的信心,不是异教的信心,虽然在福音传给他们以前,她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基督。然而,敬虔犹太人对神的追求,在保罗心中仍然是正统的信仰,他们传递下来给提摩太的对神的态度,仍然算是正确的态度。否则,如果把他们犹太人传统对神的信仰当成错误,这两个女人传下来的信心就成了犹太教异端了。保罗显然没有这么看待,犹太人对神的爱心与敬虔,保罗是肯定的,只不过再加上对福音的正确的认识。新约启示的一切就是接续犹太人对弥赛亚盼望的实现。所以,旧约的内容不能当成是过去无用的,至少对弥赛亚的应许与盼望,神与祂的子民立约的内容,对今天新约时代神的子民还是有传承的关系。这传承不是全盘一成不变照旧约的章法行事,因为基督已经来临,旧约的应许就在基督身上达到成全。我们对旧约的解读应该是用应许成就,信仰的精髓在基督里被传承下来的态度来读。这才能理解提摩太的信心,是接续他外祖母、与母亲的信心。她们因保罗传的福音信靠了耶稣基督,这信仰也进入提摩太心中,正确地揭开了旧约中所学习的应许,知道这一切都成就在基督身上。提摩太心中真诚无伪的信,就是从他外祖母与母亲传下来的。

我们今天怎么看待信仰的传承?父母在有责任将儿女带到神面前,让信仰进到他们心中。基督徒的父母亲通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信靠耶稣基督。我们带领小孩子们从小上教会,上主日学。这只是最基本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自己成为信心的榜样,我们期待孩子对神有信心,我们自己都当追求信心的增长。我们能要求孩子读经,我们自己都当先在孩子面前成为读经的人。我们要求孩子凡事向神祈求,孩子如果看到我们不祷告,他们自然就学会了把祷告当成可有可无。信仰必然是在生活中传承,孩子效法的对象就是父母亲。现今的社会,同侪比父母对小孩的影响力更大,尤其是小孩子到了青少年的时候。所以把握孩子还是幼年时,就带领他们认识主,养成他们爱主的心。这一切都需要从父母自己做起。

我的妻子几乎每一天在家里客厅跪着读经、跪着祷告。小孩从小就看着他这么做。有一天我看见女儿就跪在她妈妈长祷告的沙发前读经,我想到了,是妻子的榜样影响了女儿。她不单自己在灵修上作榜样,她也常常操练孩子祷告,每天睡觉前,我妻子就会邀请孩子一起祷告,慢慢让孩子自己开口祷告。养成他们凡是依靠神、仰望神的习惯。当我看见孩子自己安静下来读经祷告的时候,我心里就对他们的成长更放心了。这个世界充满了引诱,许多坏的风气吸引孩子堕落,当我知道神在他们心中管制着他们,我就不至于为他们品格上的堕落而担忧。

中国人说富不过三代,但是戴德生家族的敬虔超过八代。戴德生出生于一个重视宣教的家族,从他的曾祖父戴雅各在他结婚之日早晨,圣经中的一句话:「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约书亚记24:15)进入他的内心,使他大受感动,生命得到重生。从此以后,下定决心将这句话成为戴家与神所立的约,世世代代一直谨守这约。他的祖父母戴约翰、外祖父母贺德逊牧师夫妇、父戴雅各、母贺雅美都是属灵敬虔、迫切祷告、心系宣教的人。戴德生出身成长在这样一个重视生命属灵传承的家族中,很早就确定了自己献身宣教、广传福音的心志。他在一八五四年,仅二十二岁时,进入中国宣教,自此以后,直到今日,已经连续五代在中国宣教,他们是第一代戴德生、第二代戴存仁、戴存义兄弟、第三代戴永冕、第四代戴绍曾、第五代戴继宗。第六代有三个孩子取名承约、承书、承亚,合起来就是宣称「至于我和我家,我们必定事奉耶和华」的约书亚。

传承的内容是生命之道
「7因为神赐给我们,不是胆怯的心,乃是刚强、仁爱、谨守的心。8你不要以给我们的主作见证为耻,也不要以我这为主被囚的为耻;总要按神的能力,与我为福音同受苦难。9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不是按我们的行为,乃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10但如今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他已经把死废去,借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后1: 7-10)

保罗接下来勉励提摩太传道的责任,提摩太是保罗亲近的同工,保罗常带着提摩太一起传道,甚至在他被囚的时候,吩咐提摩太继续牧养神的羊。保罗经常写信给他,教导他如何牧养神的教会。保罗勉励他不要胆祛,而是要保持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正如摩西对约书亚的鼓励,在进攻迦南地强大的敌人面前,摩西勉励约书亚刚强壮胆。提摩太是个年轻的同工,在治理教会上可能有些经验不足,面对种种困难的问题会心生胆祛。保罗要他把主给他的恩赐挑旺起来,就如同火经过挑动木柴、煽进空气后会更加兴旺。这恩赐是保罗借着按手在他身上,而在他里面显明的。这里应该不是指借着按手传递恩赐,而是指提摩太的恩赐,因着保罗按手承认,而更加被运用出来。慈恩是来自于神,不是按手的人给的。按手只是一个承认发掘的过程。既然提摩犹太已经传承他的母亲所传下来的信心。神又将恩此赐下来给他,他领受了一个责任,就是在困难的时候,仍然不要恐惧,要继续为福音作见证。

这个见证就是福音拯救世人的恩典,这恩典过去「这恩典是万古之先,在基督耶稣里赐给我们的,但如今借着我们救主基督耶稣的显现才表明出来了。」这福音能拯救人从死亡里出来,是耶稣基督舍身流血所成就的生命之道。我们传承的内容就是这个生命之道。生命之道的中心不是一套道理,而是耶稣基督。我们要让孩子认识耶稣基督,并不是用强迫的方式,把圣经中关于的耶稣生平灌输在他们头脑里面。而是要以身作则活出耶稣基督的生命。因为耶稣基督自己也是借着舍命把不能坏的生命流露出来。

1.舍己的榜样:只有母亲愿意为孩子放弃自己的时间、利益、理想、甚至生命。当孩子有需要时,陪伴在孩子身旁。主耶稣应许与我们同在,永不离开。我们常觉得孤单,需要有人在我们身旁,让我们知道自己不是孤军奋战,能够刚强壮胆。妈妈就是那位一直陪伴在儿女身边的。我妻子管教小孩,曾经因着女儿不听话,罚她不可吃饭,妻子就陪着她不吃。让女儿直到妈妈不是自己吃饱了忍心让女儿不吃,而是因着她不听话,妈妈与她一同受苦。纠正孩子品德最花时间的就是规劝,而且还是在孩子不愿顺从时,坚持是陪着他,耐心与他沟通。

2.恩典的榜样:母亲教导孩子知错能改,愿意用耐心挽回失足的孩子。母亲对孩子最大的爱,表现在对孩子不放弃的耐心,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永远不嫌弃他们。孩子有做错事的时候,然而母亲的爱心,能殷切呼唤他们回头,以坚忍的爱心挽回他们,脱离危险、脱离罪恶。这就是主耶稣向我们这群罪人主动怜悯、施恩典的体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4 04: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