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得對.但掠奪式論斷的指向更為深入,是直接指向一個人的權能和位置的.
打個比方,一個富商的兒子繼承了父親的公司,這個兒子確實沒有什麼本事,但也並非心地邪惡,他確實想把公司做的更好,但因為學識能力的差距,導致公司連連虧損,入不敷出. 於是員工開了大會,有人在大會上就直接說:"這人在公司掌權,不過是因老爸做過董事,他亂搞一通,把公司害成這樣,也害我們財富都縮水,現在就要把他趕下去,我們自己成立新董事會來運營."而另有人說:"現在他確實把公司搞砸了,不過我們給他個機會,要求他吸取教訓,接受勸誡,更改策略重新再來."
這樣,公司本來就是兒子的老爸一手創建經營的,兒子承受老爸的遺產豈不是正當的嗎? 然而前面說話的人忘卻了這點,以犯罪為理由就剝奪了兒子的權力,這就是掠奪式的論斷,因為它打破了公正,只滿足人一時的公義,卻不能滿足神的公義; 後面說話的人雖然看起來愚妄,甚至懦弱妥協,但卻是維護了真正的公正,是批評卻不傷害,修正卻不更改.
再打個信仰上的比方,一個人從小是留守兒童,跟著老人過日子,父母在外地城裏又生了孩子,優越的生活都歸給了那孩子,這人卻留在老家種地照顧老人.直到成年信了基督,因著心中的怨恨和苦毒,他就極重視主耶穌關於家人要互相爭戰,兒子要敵對父親,父親要敵對兒子的教訓,常常傳講這些,告訴弟兄姐妹主來是帶來爭戰不是帶來和平. 他傳講這些引起紛爭以致被送到大會上,長老和牧者就對此發議論,有人就直接說:"你這偏差歪曲的信仰是完全錯了,是披著基督教皮的撒旦教,常常絆倒弟兄,應該把你開除教籍."且這人再怎麼爭論反抗,只引起更多的憤怒和定罪. 而有一位牧者卻在大會上默不作聲,散會後自己去找這人談話,又去尋訪他的家鄉,瞭解這人的生平和行事. 之後他便再次召開大會,讓眾弟兄都瞭解這人的生活,及此引發信仰偏差的原因,眾長老和牧者這才知曉,於是說:"不錯,我們這才知道自己先前的論斷是錯了,因為這人是個義人,一生擔負重軛,因著痛苦才出現信仰的偏差,他不但不危害教會,反而通過自己的經歷,讓我們更瞭解主話語中的真正道理,讓我們知道主說這話是因為人根深蒂固的罪性是連家人都要殘害的,他確實是弟兄!是主的僕人了!"
這樣,先前的論斷就是盲目的剝奪了這人的義,就是將他在神面前的權能和公義踐踏了,然而這人是被神視為義人的,所以這論斷就變成了和撒旦站在一邊,論斷的人自己佔有一切力量,卻不給這人一點力量,要他完全臣服. 而那位沉默的牧者,是真正的好牧者,他雖然批評這人錯謬的地方,但並不奪取他的義,反而探查清楚,將他的義歸還給他,這便是鹽了,是讓人得力量,也造就人的.
所以經上說:"盐本是好的,若失了味,可用什么叫它再咸呢?你们里头应当有盐,彼此和睦。"
我們掠奪式的論斷,是將罪推到別人頭上,不管自己對真相認知的是深是淺,做這種行為,我們口中是甜的,因為罪好像除掉了,我們無罪自然是吃蜜了. 然而主教導我們,不要想自己吃甜的,而要吃鹹的:別人的罪惡,不要推給別人,要拿來醃自己;自己的義,自己不要珍藏,要送給弟兄得力量. 弟兄間彼此有不對,要含鹽互相造就,不可將弟兄的義掠奪走,只顧自己吃蜜. 因為我們若是這樣做多了,我們就不能認識真正的訓練和磨煉(因個人局限性),空有蜜糖一樣甜美的信仰外衣,卻于誰都沒有益處,只能被神丟進坑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