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5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撒迦利亚书——第四章(续)
五.金灯台与二橄榄树(四)
四1~6 这是先知撒迦利亚所看到的第五个异象。第一节说先知撒迦利亚看到这个异象,好像是从睡梦中被天使叫醒过来的。既是“好像”,就不是实际在睡觉。先知可能因前个异象的情景,陷入沉思之中,突然警觉过来,发觉天使又要向他说话。或者他受异象的刺激,使他神不守舍,在精神恍惚之中,有天使在旁都不立即发觉。他好似尚未准备好接受另一个新异象。
第二节开始提到这个异象是有关灯台和灯。先知撒迦利亚看到一个纯金的灯台,灯台上有七盏灯,且每盏灯都有七个灯心。从经文看来,那金灯台有一个底座,底座上有灯竿。竿顶是一个盛油用的灯盏。灯竿分出七个向上的管子,每个管子的顶部是一个细小的油灯。金灯台的两旁各有一棵橄榄树,橄榄树显然是要直接供油给金灯台的灯盏,然后透过管子从灯盏供油给七盏灯,这样,灯的油就永远不会枯干,这些灯就永远点燃而发出亮光。
读圣经我们很容易发现,“七”这个数字对犹太人来说是非常特别的,从经文可看出这里的灯有“七盏”,每盏有“七个管子”,都在表明这并不是单纯的灯台而已,而是和神有密切的关系。每盏灯上都有七根管子,各有一根灯芯,因此一个灯台上共有四十九簇火苗。在这里金灯台表示以色列是神在世上的见证人,这些灯盏象征神的选民因圣灵丰盛的浇灌而发出的照在世人前的生命之光。
在异象中,油自动自发地供应灯台,而完全不经人手,预表着只有借着油,即借着圣灵,她才能达到在世上作光的功能。这异象的即时解释是,复兴需要有属灵的能力,圣殿将要重建,但不是靠人的能力或力量,乃是倚靠耶和华的灵。各种困难将要除去,而所罗巴伯的手要完成重建圣殿的工作,正如他奠下圣殿的根基一样。
天使问先知撒迦利亚,是否明白这异象所要说明的意义?先知撒迦利亚的回答是“不知道”。就像前面的异象一样,每个异象都是天使和先知撒迦利亚在对话,都是由先知提出问题,然后天使回答。
四7~10 第七节说,虽然地势多山,不利建殿,但圣殿终必建成。这里的“大山”显然不止是指妨碍建殿的瓦砾堆,正如以赛亚提到山时,并没有意思要按字面解(赛四十4,四十一15)。这节经文指出,反对神之工作的大山,无论是实际的困难或人为的因素,都必成为平地,不能阻挠工作的进展。当最后一块石头放上去时,也就是圣殿建造完成之时,众人都会欢呼,因为整个建筑实在是太壮观了,众人因其荣美而大声欢呼说:“愿恩惠恩惠归与这殿!”
第八至九节并不是另一个新的异象,而是天使继续在解释这第五个异象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第一次的信息出现在第六节至七节,要先知撒迦利亚传达给所罗巴伯知道,建造圣殿并不是倚靠人的力量,而是倚靠圣灵的带领。现在第二次的信息则是非常清楚地要告诉所罗巴伯,让他明白不用害怕,也不用担心,在他的手中将会完成建造圣殿的工作。
第九节的下半句也同时出现对先知撒迦利亚的鼓舞,这句“你就知道万军之耶和华差遣我到你们这里来了”,在第二章九节、十一节,以及第六章十五节等处都有出现,主要是要让先知撒迦利亚知道,不用沮丧、气馁,因为神真的是和他同在,不会让他孤单,神要让他明白,他所传的信息一定会真确地应验,会使所有听他信息的人都因此加倍尊崇他。
第十节说出了当时建造圣殿的事因为有人阻扰而迟缓了一些时间。这些阻扰的事,有来自外族人的干扰,也有发生在以色列人内部的问题。虽然有上述的阻碍使建造圣殿的工作受到延误,但在这里,先知撒迦利亚却传出信息,要让所有以色列人明白:千万不要小看建造圣殿这件事。
那七盏灯是耶和华的七眼,代表他关心守望圣殿的重建和看守全地。兴建中的圣殿,虽然工程缓慢,规模又比所罗门的圣殿小,但人不可藐视它。那些嘲笑、不相信神能成就大事的人,将看见所罗巴伯手拿线砣;意思就是他们要看见所罗巴伯完成圣殿结构的那日。
四11~14 这段经文是先知撒迦利亚进一步询问有关两棵橄榄树的问题。天使解释说,他们是站在耶和华旁边的两个受膏者,也就是两个被选出来的领导者。
这里并没有说明这两个领导者是谁?学者一般认为那是指所罗巴伯和约书亚,代表着君王和祭司的职分的(旧约中大祭司与君王两职均须用油膏立)。就像前面已经提起过的,大祭司的工作是带领人民敬拜神,他进入圣殿里,代表着以色列十二支派向神祈祷,第三章七节说,神会垂听这位大祭司的祈祷。而所罗巴伯则是返乡群众中,被波斯帝国的皇帝任命为犹大省长之人,他负责管理这些回归故乡的以色列人,他并且是带领以色列人重建耶路撒冷城和圣殿的重要领袖之一。(参考以斯拉记五2)
这就很清楚了,所罗巴伯是一位政治领袖,而大祭司约书亚则是一位宗教信仰的领导者。他们两人要带领全体以色列人完成圣殿的重建,以及带领百姓敬拜神、事奉神。重建圣殿及两大领袖事奉神时所需的力量,不是人力(势力、才能)而是灵力,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一个应许,他们必得着圣灵的帮助,建殿工作必能完成;故此,这异象给以色列人带来莫大的鼓舞,尤其是对督工的领袖所罗巴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