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1-6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十八章(续)
七·耶利米在陶匠的家(一八)
一八1~12 这是一段散文,以自传的方式,描述先知往访窑匠的家。犹太人有一种传统,就是认为即使是富有,也要留一技之长给孩子,因此家中都会代代相传祖先流传下来的特殊手艺,也因此,他们有些村庄,就是相同手艺者群居的村落,尤其是陶艺手匠们就是如此。这似乎只是一个十分寻常的经验,但对先知来说,却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有耶和华的话指示他,让他明白重要的信息。耶利米在观看陶匠弄泥之后,领悟了神如何像陶匠一样塑造他的子民。
耶利米用陶匠的工作状况来作比喻,说出上帝给他的启示;陶匠可以随心所欲地依照自己的意思来捏造他所需要的作品。在陶匠弄泥时,经常会出现样式、大小或结构的缺失,因为土质不佳。一旦如此,陶匠便会把泥拧成一团,重新塑造另一个新器皿。耶和华是窑匠,犹大(这里称以色列)是器皿。器皿弄坏了不是神的错,却是以色列的错。无论陶匠不满意的原因是什么,他会继续在泥土上工作,直到它符合心意为止。
同样,神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神对他的子民拥有绝对的掌控权,且会依他的旨意安排他们的道路。他就像一个陶匠般,可以依照自己的需要,欣赏的角度来制造陶器。换句话说,这是在表明神有绝对的主权,就像一个陶匠一样,有绝对的主权在陶土的工作上。泥土在神的手中随着他的心愿而作,不论是审判或是祝福。
耶利米强调神对全人类的主权,但是神不像地上的许多君王般反复无常,因为神有他一贯的原则。如果百姓不悔改,神便降灾祸。第八节和第十节的经文需要稍加注意,此处拟人化的字眼“后悔”,并非指神心意的变化,乃是指神因为以色列的行为转变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参:民二十三19)。
第八节可以说是整本圣经所提供的主要信息之一,说到神乃是个充满怜悯的神,他会因为人的改变从善,而回心转意改变原先计划要施行忿怒的惩罚。神本来就无意来将灾祸降与他们,所以先知也极力表达神的情怀。离开恶道是人应有澈底的行动,因为神盼待着他们悔改。第十节可以对照第四节一起看;在第四节说到这个陶匠如果因为手中的泥土不完美,他不是丢弃不要,乃是将之改用在其他方面的器皿,与原先所计划要制造的陶器不同。匠人会改变他原本所计划之造型。第十节就是用泥土来表明神对犹大人民的态度,如果犹大和耶路撒冷的人民不听从神的旨意,那神会改变原先对犹大人民的期盼,而改变计划。
陶匠可以随着手里所拿的泥土,改变他原本所要捏出来的陶艺品。上帝对以色列人民也是一样,他可以因为以色列人民的态度转变,也改变他所要捏出来的样式。以色列民必须承担完全的责任,因为他们的命运全在于自己。但他们的答覆却是,他们要照自己的计谋去行。当然,第十二节这句话犹大的百姓并没有说出口,而是上帝根据他们的心思和行为代他们说出来的。它所表达的,并不是一种绝望的态度,而是公然拒绝上帝在前一节所显示的慈爱。背道的人似乎在说:“不要指望我们会按你的意思去做!”充分显示出犹大人堕落的程度。
一八13~17 耶和华宣判他们的行径是前所未有和怪异的,外邦人尚且能忠于他们的假神崇拜,以色列人对上帝却是虚情假意。以色列人去拜那用人的手所雕刻出来的偶像,只会带来生命的枯萎。百姓拜偶像的结果就是把毁灭引来;而毁灭的程度,令那些看见遍地变为荒场的人大为惊骇。“惊骇”在这里表明的乃是严重到使人无法相信。
上帝是生命的泉源,就像是黎巴嫩山岩上的积雪一样,从来不曾间断过,因为该山高达海拔三千公尺,山顶终年积雪。但是犹大人民显然并不喜欢这样的泉水,他们喜欢的乃是他们所掘挖出来,但却不会蓄水,而是会干涸的水池。英文圣经修订标准本对第14节的译法是正确的:“利巴嫩山岩上的积雪融化过吗?山上清凉的涧水干涸过吗?”经文以自然界的恒常看以色列的反常和对神不忠。他们可以倚靠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但却不倚靠他们的神!
虽然积雪总不离弃利巴嫩,但以色列却忘记涌流生命的活水泉源。以色列怎么竟会忘记神,离弃耶和华呢?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但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现在最后的结局就必来到,以色列必会在歧途上走不尽的灭亡路。耶和华已经离开他们,他们所面对的,只有仇敌,无尽的灾难。
一八18 第十八节是那些反对先知耶利米的人的态度;我们看到这些人包括了祭司、先知、也包括了智慧者在内。就是因为他们的带头作恶(六13、八10),才使人民拒绝了先知耶利米的信息,因此,当先知耶利米又出来传达上帝的信息时,他们的反应就是马上联合起来要攻击先知耶利米。耶路撒冷的人仍旧信靠他们自己的祭司和先知;他们用毁谤的说话攻击神的先知。
这里说到“我们有祭司讲律法”,原本的意思乃是说:这些祭司乃是在教导人民怎样过圣洁生活的,并不像先知耶利米乱讲话。这些祭司并非是没有受过训练的,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并不比先知耶利米差啊。同样的,在这里有“先知说预言”,他们也是跟先知耶利米一样啊,都是上帝的仆人,跟先知耶利米有一样的地位,一样可以传出上帝话语。可是真正的问题乃是这些先知其实是王宫里的御用先知,是拿国王的待遇过生活,因此,他们传出的话语就是为了要讨国王、贵族们的喜欢,并不是真的传讲上帝的话语。
所谓智慧者可能是指族中的长老,他们平常指导人民守社会秩序、遵循传统道德规律,在犹太人的社会中颇受尊敬。虽然这样,但是他们也没有指导人民聆听上帝真实仆人先知耶利米的话语,反而是引导人民离弃上帝的话语!在第十八节这里,说这些社会领袖是想用“舌头击打”先知耶利米。所谓“舌头击打”,指的乃是用毁谤,或是传播不真实的话,用谣言中伤先知耶利米。因为这样,人民才不会去听他的话,并且又可以用谣言流传来“指控”先知耶利米,这样,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这种情形也发生在耶稣基督的身上,和使徒司提反、保罗的身上。
一八19~23 这段经文乃是先知耶利米的告白;也可以说是先知耶利米的哀歌;但是我们发现这段告白的经文跟先知耶利米的原本态度似乎配合不起来。从第二十节我们可以探出先知耶利米为什么会这样难过,因为他是用很善良的心在祈求上帝怜悯犹大人民,上帝尚且还提醒先知耶利米“不要替他们(指犹大)哀求,不要向我祈祷”(十一14)。他这样爱他们,但是犹大人民却用这样恶劣的态度在回应他,这怎能叫他心里不难过呢!纵然是这样,我们还是不太明白,为什么先知耶利米要用这样严苛的话祈求上帝惩罚犹大?很可能是他已经失望、难过到极点了吧。想想他连自己的出生的日子都会诅咒(二十14-15),就不难理解他内心深处的感受。
耶利米在祷告中表达他后悔曾求上帝饶恕他们。这种祷告并不适合恩典时代的信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