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31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十二章(续)
耶利米书第十二章可以说大部份是用诗体写成的一篇哀歌;很可能背景是在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带兵攻打侵入犹大,迫使约雅敬王臣服之时期。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先知耶利米所发出的哀声,他在形容那种犹大亡国后的凄惨状态。另一方面,先知耶利米也在问上帝,为什么这样不听劝告的子民,上帝还是要维护他们?还要让他们继续嚣张得意?这样的问题不是只在先知耶利米的时代会发出,就是在今天我们也常常听到有人在问这个问题。
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一章的第一至六节,乃是继续着第十一章,并且应该是跟在第十一章十八至廿三节之后。理由是第十二章六节很清楚说到先知耶利米的乡亲要杀害他,因为这段经文跟第十一章十八至廿三节的情节有密切关连。然后第十二章七至十七节,是上帝在述说他为什么要如此对待以色列人民?他让他们受亡国的苦难,不是没有原因的,为的是要重新改造他们,使他们成为忠实的子民。
一二1~6 第一至四节是先知耶利米在向上帝抱怨,因为他的亲人是如此对待他,而他自认是诚诚实实地在宣扬上帝的话语,但却遭遇到这样的生命威胁。耶利米询问为什么身为公义者的耶和华,竞容让诡诈的恶人得亨通,就如那些亚拿突人,却使象他这种义人受害。很多人也都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恶人的道路亨通?……为何在上帝统管的世界竟然有这样的结果?”(参:伯二十一4~21;哈一1~4)
如果我们将本章第一节跟诗篇第一篇所写的诗一起对照来看,就会发现截然不同的看法;在诗篇第一篇传递着一个信念:好人会有好报应,恶人不会顺利;只有义人才能扎根,并且成为一棵能结果子的树。但耶利米的经验——以及无数人的经验——却指着相反的方向:好人时常受到不平的待遇,反而是坏人常常得到非常好的际遇。就像先知耶利米所说的:为什么坏人事事顺利?为什么诡诈的人事事亨通?他倾尽全力为服侍上帝——这是上帝清楚知道的(第3节)——而结果是被拒绝且遭受逼迫。然而那些弃绝并逼迫他,而且不注意上帝之道的人,却顺利亨通。
先知哈巴谷也有这样的话说:“你(上帝)怎能忍受这些叛逆、可恶的人呢?你的眼睛太圣洁;你绝不罪恶,也不容忍人民做坏事。那么,他们毁灭比他们自己公正的人时,你为什么不说话呢?”(哈巴谷书一13)像先知哈巴谷这样的社会实况是一再重现在每一个时代里,也在每一个社会的角落中。其实这也就是人心中最大的痛!如果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那么好人受苦会比较甘愿些。就是因为时常看到坏人当道,所以就会有很大的郁卒,开始抱怨起来。
然而,这个“恶人为何亨通”的老问题,在此或在圣经他处都没有直接的答案。耶利米虽然知道神最后必会彰显他的公义,但他却不想等了,希望那日子早日来临。耶利米要求报仇,说他们倒应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好减轻他的痛苦。神没有用公式化的答案回答耶利米,反而问他如果目前的事情都应付不了,又怎么可以承受将来更不公义的事情呢?如果现在已觉得难以忍受,到真正的困难出现时,你又怎能担当得起呢?
神的意思是,过去他的一切苦难若和未来的遭遇相比,完全不值一提。这无异于在对耶利米说:“放心……还有更糟的要来!”耶利米已经够难受的了,神却说那更难受的还在后头呢!如果耶利米在家乡就跌倒,如何能在耶路撒冷过活?神指示耶利米要预备好,因为他的信心和勇气都要遭到更大的考验。他将遇到比现在更厉害的反抗,包括他的弟兄和父家也背叛他。如果他在这较为平静的境况中(与步行的人同跑)都难以应付,那么怎能面对即将临到的严峻试炼(与马赛跑)呢?
这答覆虽然似乎像冷漠的慰藉,确实触及耶利米的心灵问题。这答覆假定了他能、他必须、他必定会、甚至在前面风暴更加强烈的日子继续他先知的工作。在阳光照耀,一切都好时相信上帝,那是容易的,但当风暴乌云集结而且道路难行时相信,那才是信心的试验。神虽然垂听抱怨,但神在理论时,是显为义且无法驳倒的。耶利米受到的挑战是在愈来愈多困难之中仍要坚持,就是坚持上帝呼召他时对他的应许:“因为我与你同在,要拯救你,这是耶和华说的”(一8)。有了这应许,耶利米的坚持就有意义了,尽管许多问题仍然未能解答,正如我们的情形一样。神对我们祷告的回应也不全都是那么令人欣然接受的,凡经历过战争、丧亲之痛或病魔缠绕的信徒都深深明白这一点。即使情势每况愈下,神的回应也未必能立即带来解脱,但我们仍要完全委身于他,坚定不移。
一二7~13 耶和华用了很多爱慕的言词形容犹大,流露出他对犹大自取灭亡是何等悲痛。耶利米在此以预言性的完成式描写未来的灾祸,好像灾祸已经发生了一样。这点亦可进一步视为解答了耶利米早先的问题。虽然恶人目前亨通,但事实上他们已在灾难的边缘。
与别不同的雀鸟通常都被其它雀鸟攻击,所以犹大就如斑点的鸷鸟一样引人注目,它与众不同的羽毛只会挑起其他掠夺者的憎恨和攻击。这段经文最主要在描述:上帝如果弃绝了一个民族,这个民族将会如同死亡降临在其身上一样,且死状甚惨,不但有老鹰会攻击,甚至老鹰还会招呼其他的野兽一起来分享它所抢掠得到的美味食物。以色列人民如果是这种被上帝所弃绝的对象,那么,被一个一个巴比伦帝国攻击已经够惨了,何况还被许多列强国家同时攻击呢!先知于是才能重新体会到,神被迫舍弃他的子民,是何等的忧伤痛惜。
第十节,葡萄园所比喻的就是指犹大国,他们就是上帝栽种的葡萄园。上帝就是用这方式在跟先知耶利米说出上帝他自己心情之沉重,看到自己所拣选的子民被攻击,上帝自己也很难过。上帝栽种他们是“像栽种特选的果树;用的是最好的葡萄种”(耶利米书二21),但是现在收到的果子不是葡萄,反而是生长了许多荆棘,是一堆杂草,必须割起来烧掉。“牧人”就是那些给予百姓错误引导的领袖,当神审判这个国家时,他们必将亲眼看着家园惨遭蹂躏。
第十二节说到这些敌人几乎不留寸土是干净的,他们到处掠夺、烧杀,没有一个地方可以享有安静太平的日子,遍地都是哀哭的声音。这就如同当年他们要出埃及时,因为全埃及地所有的头胎生的都被杀死一样,全国各地哀声遍野,出埃及记的作者用这样的话来形容当时的景况:“在埃及只听见一片号咷哀哭的声音,因为家里都死了人。”(出埃及记十二30)
一二14~17 以色列人的恶邻因其掠夺的行为,将会遭到神的惩罚。巴比伦帝国虽然是上帝用来惩罚以色列人民的,但并不表示巴比伦就比以色列人民好,或是有什么值得赞美、夸耀的地方,如果他们也不知悔改,他们的遭遇也将和以色列人民所经验到的一样。然而,假如将来列国从偶像崇拜转回归向神,假如他们弃绝巴力诸神并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便可在神的百姓中间分享他的祝福,他们将在自己的土地上复兴。可见救恩不只为神的子民以色列预备,也是为普世的人预备。他们若是不听,不肯悔改信从,必被拔出,必遭毁灭,因为他们拒绝了神的恩惠,不肯承认神的权威。耶和华就这样将生死抉择,放在众人面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