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6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七章(续)
三·耶利米在圣殿门前的宣讲(七~一O)
从第七章开始至十章,是耶利米谈论圣殿的信息的记录;这段记录跟前面几章所说的、所用的文辞很不一样,因为前面几章都是用诗歌的方式在表达,现在这段经文则是用散文的方式写出来。
1.犹大在宗教上的虚伪(七)
七1~4 第七章被称为“圣殿讲章”。这段著名的讲章,乃是抨击一般民众对于圣殿错误的信心,他们错将圣殿当作耶路撒冷牢不可破的绝对保证。犹大的百姓认为他们是安全的,因为神不会容许圣殿被毁。在耶路撒冷城因为有圣殿的关系,所以上帝会为了自己的体面、尊严而保护耶路撒冷城不至于被敌人所灭。他们误以为神一定不会降灾祸到圣殿和住在圣殿附近的人身上,这大错特错了啊!
先知耶利米传出上帝的话语说,百姓的想法其实是完全错误的,就像先知以赛亚所说的:“天是我的宝座,地是我的脚凳,你能为我造哪种殿宇,给我什么安息的住所呢?”(以赛亚书六十六1)其实上帝根本不需要我们人给他什么面子,或是为他造怎样的建筑物。会有这样念头的人,想法、心思都是对圣经了解上的错误。
耶利米这段讲章的目的,在于将百姓的注意力自宗教仪节挪开,转向西乃之约对过圣洁生活的道德要求。对耶利米而言,崇敬圣殿无异于盲目的迷信,因为对他来说,一栋建筑物的存在,并不保证神会与这个拜偶像、悖逆神的民族同在。然而他们宁愿错误地将信心放在建筑物上,也不信靠那位居住其中的神,可见这是极大的错谬。
百姓一面照常进行敬拜活动,一面却过着充满罪恶的生活,这是没有献身与神的宗教信仰。耶利米对百姓虚假空洞的信仰、膜拜偶像的行为和百姓与领袖同样沉溺于可耻的罪恶提出了指责和控诉。他预言犹大国受审判和被放逐的日子即将来到,这预言果然在约雅敬王执政时期应验了。
第4节经文概述了假先知的“圣殿神学”。假先知们深信,神若是对自己信实,绝不会有任何伤害临到他的居所,或在其中避难的人。一旦有任何危难,神必然直接插手拯救他的圣山锡安。因此,对他们而言,敬拜圣殿和以符咒避凶大同小异,于是他们便误导百姓相信建筑物本身,却忘记了神要求他的子民作他的殿。
我们也很容易犯同样的毛病。如果我们去教会聚会、守圣餐、教主日学或参加唱诗班,却不是真心为神而做,那么所做的一切只是虚有其表,毫无意义。
七5~15 在百姓正式取得西乃之约中的恩惠之前,必须要有彻底的改变,社会上不公义的现象必须立予匡正。只有实在离弃罪行,活得公义,他们才会得到真正的平安。第五至七节让我们看到一个重要的教训:人如果没有遵行上帝的教训,即使是有再好的礼拜场所,也不能得到上帝的赐福。换句话说:人是不能用外表美丽的建筑、装饰来掩盖内心的污秽行径。要得到上帝的拯救、保护,唯一的途径就是悔改、认罪的心归向上帝,这才是重要的。
在这里假先知的“耶路撒冷神学”再次遭到痛击,被形容为虚谎的话。他们倚靠圣殿,以为现在圣殿修复了,恢复了祭司制度和利未人的职事,恢复了在殿里的唱诗,他们国家就可以高枕无忧。他们以为走到圣殿说“我们可以自由了”,便能脱罪,但这是毫无事实根据的。神要求人心的悔改,之后才赐下平安与安全;神不要人迷信地尊崇石造的建筑或传统的圣地。
第九节说出以色列人民很严重的罪过,包括偷窃(第八诫)、杀人(第六诫)、奸淫(第七诫)、作伪证(第九诫)、向巴力献祭(第二诫)、拜他们不认识的神明(第一诫)等,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几乎犯尽了十诫中大部份的诫命,也因此完全断绝了西乃之约中神的恩典。在这样的罪大恶极当中,犹大人竟还天真地以为只要照常行礼如仪,便可获得拯救,脱离迫在眉睫的毁灭。一个犯罪而不悔改的人跑到圣殿去站在上帝的面前说“我很安全”,这种行径简直就是把上帝当愚呆的神、不存在的神一样!
百姓活在幻想的幸福中,信赖那些实际是谎言的话语,其实他们早已亵渎了圣殿。人若不能在生活上遵照上帝的旨意来行,则再好的宗教祭典礼仪,也只不过是一种掩饰罪恶的行为而已,不但不能彰显宗教信仰的情操,相反地是对上帝的一种亵渎。耶利米用辛辣的讽刺抗议说,他们把圣殿当成“贼窝”了(第11节),因为他们将神的殿作为犯罪中的休憩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在洁净父神的圣殿时,也看到耶利米所看到的这种徒具外表的信仰;他用以上第11节先知的话,说圣殿成了“贼窝”。
由于犹大玷污亵渎了圣殿,因此圣殿将被拆毁。神可以没有耶路撒冷的圣殿,就像当示罗不再是敬拜的中心时,神让敌人掳走约柜一样。
在以法莲山地的示罗,是以色列人在约书亚带领他们进入迦南后,第一次设立会幕的地方(约书亚记十八1)。在示罗的圣所曾存放约柜,这是上帝在他百姓中间与他们同在的神圣象征。示罗曾经是敬拜万军之耶和华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中心,正如在撒母耳记上一至四章的那些故事中能看见的;而在士师的时代,则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的圣地,在那里有会幕、约柜,和大祭司。
但是我们知道后来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争战时,虽然约柜是在以色列人当中,但却没有保证上帝是与以色列人同在,结果是约柜被非利士人所掳,有三万以色列军人被杀。在耶利米时代示罗是一个废墟,它曾于主前十一世纪被非利士人蹂躏,而且最后大概在八世纪末被亚述人毁灭(一般相信示罗圣所的毁灭发生在士师记或撤母耳记上的时代)。诗篇的诗人也这样说:“他(指上帝)抛弃了在示罗的帐棚,就是他跟我们在一起时的居所。”(诗篇七十八60)
上帝用示罗来比喻耶路撒冷城命运,耶和华警告说,示罗怎样,你们也必定会这样。时候将到,那时耶路撒冷的殿必定会变成像示罗的圣所一样,遭受同样的厄运,甚至连国家本身都会灭亡。此番警告显示,神绝不受任何特定的地点限制,亦不受任何宗教仪式物品之约束。不论这些事物对于人的灵命有多大的帮助,他们绝不可以取代对永活真神完全的信心。我们在这本耶利米书中第五十二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耶路撒冷城最后被巴比伦攻进去了,且圣殿也被毁灭了,城和圣殿几乎成为废墟,这是发生在主前五八六年的事。
耶利米如此言之凿凿,听在迷信的百姓耳中,必然如同最严重的异端。这是不受欢迎的信息,这太露骨了。人们不喜欢他们那些极深的偏见受到质疑——尤其是宗教偏见。敬拜是求安慰,不是寻烦恼。
然而,我们看到昔日犹大人看圣殿和今日大多数人看教会的态度有不少共同之处:
(1)与日常生活分离的敬拜是一种危险的自欺。他们不把圣殿视为生活的一部分。我们也是走进教堂才肃然敬拜神,一步出教堂,整个星期的生活就我行我素,忘掉了神。
(2)圣殿的外貌比信心的内涵更重要。今天,人把参加教会活动时个人的外表、形像和群体的归属感看得比为神改变了的生命还重要。
(3)信心是基于上帝的应许,但我们不敢把这些应许化为无条件的确信。在信心中忽视应许的条件,便招致灾祸。
(4)当时的人把圣殿视为庇护所。现在很多人也以为依附于宗教便可消灾解难。
七16~26 因为是彻底的失望,所以上帝才会有这样的意见出来——不要替这些人祷告。神禁止耶利米为犹大代求,因为她不断地拜偶像,现在必须加以审判。本来为百姓祷告乃是先知的特权之一,但如今为百姓祈祷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没有丝毫现象显示他们有兴趣改变他们的态度,他们依旧沉缅于那些异教的宗教行为,最让上帝生气的是以色列人男女老幼全家一起去行那可恶的事——敬拜别的神明。犹大的老老少少都很热心地参与崇拜天后的宗教仪式,那时他们在街上敬拜天后和别神,百姓也吃他们的祭物。犹大人如此胆大妄为地污秽先祖的信仰,将遭到严厉的处罚。
也许有人认为在耶路撒冷圣殿中对耶和华的敬拜太严谨,与他们日常的需要相距太遥远。敬拜这位女神似乎就简单而又容易;烧一点香,献一点祭神的酒或献印有女神神像或形状像新月或星的薄饼。无害么?不,是致命的……那一套混乱的价值观部分会引致必然的灾祸。神所渴求的是顺服的心,而不是仪式。
第22节必须按着第23节的意思来理解:没有投身的献祭是毫无价值的。上帝并不喜欢人用隆重的献祭礼仪来表明他们对上帝的敬拜,而是要确实去遵行上帝的教训远比献祭更重要。如果人们忽略西乃之约对于听命和圣洁的要求,那么所有献祭的仪式都毫无用处。耶利米在此并非否定献祭的价值,而是在谴责邪恶和背道的人滥用献祭的仪式,将其当作最终的目的。在神订立西乃之约时,他要求以色列子民单单听从、敬拜他。十诫,就是我们视为约之最基本宪章的,并没有说到关于献祭的事。当神颁布这些主要的条例之后,他才规定了完备的献祭制度。此处的经文(22节)并非表示在旷野中没有献祭,而在告诉以色列遵行约中的规定有多么重要。
以色列人的问题就是在这里;虽然他们仍然按照节期的规定到圣殿献上祭物,且是献上最好的牲祭,他们以为这样就可以“打发”上帝,但是,他们错了,因为上帝根本连瞧都不瞧一眼他们所献上的礼物。上帝所重视的乃是真实的心,回应上帝拣选的爱。上帝所喜欢的就是人把生活与对上帝的信仰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先知弥迦也提出相同的教训,他强调上帝所喜爱的就是他的子民会真正地将正义实践出来,并且怀有真实的爱,以谦卑的态度和他同行(弥迦书六6-8)。但是以色列人民却是背道去行,这样即使他们献上再多的礼物在祭坛上,也是枉然。我们真的要好好想想,什么对信心而言是必要的“美事”?虽然这世上有许多事情无疑都有益而且有用,但到一天的结束,我们会不会发现,这些事没有做也不要紧呢?
七27~34 由于犹大坚持拒绝接受教训,耶利米便哀哭,以犹大的罪行和她必然的命运来结束这篇讲章。百姓必须剪发,立即开始哀伤,因为神已离弃他们,正如他们悖逆神一样。他们将可憎的偶像设立在圣殿中(王下二一5),亵渎神的行为莫此为甚!因为他们玷污圣殿,又献人为祭,他们将被大肆屠杀,该地必变成荒场。
陀斐特(意思是火烧之地)位于耶路撒冷南端,欣嫩子谷可能是山谷从前拥有人的名字。那里本是公共垃圾场和丢弃城中瓦砾的地方,后来以色列人在那里设立邱坛敬拜异教神祗,玛拿西时代曾在此举行献人祭的异教仪式,焚烧自己的孩子献与摩洛神(王下二三10)。
焚烧儿女是亚扪人及其他人敬拜摩洛时的主要仪式,也是摩西律法所严加禁止的(利十八21,二十2~5)。第32节的“日子将到”在本书有十五次出现,那会是一种极大的转变。以色列人拜偶像的行径,将导致他们被来犯的敌军杀戮,他们这个献祭之谷将被巴比伦变成杀戮之谷,尸首无处可葬。在这里杀害自己儿女祭拜偶像的人,必在这里遭到屠杀。他们的邱坛将变成他们的墓地,这对古时的犹太人来说,是不可言喻的恐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