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4-12-23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耶利米书——第四章(续)
四1~2 神关切的是拜偶像的以色列,是否真诚持久地悔改,而本章开宗明义便表明,第三章21~25节所陈述的光景只是期望而非事实。除非他们弃绝从前背道的恶行且诚心悔改,否则便不能重返故土。以色列人因此必须凭诚实、公平和公义,指着永生的神另起新誓,以示真诚悔改。他们必须诚心起誓,否则便是亵渎神,而这样的起誓亦等于是重续西乃之约的应许。在此基础上,神承诺履行那古老的西乃之约,也于是将再使用他的子民把福音传到万邦,因为列国将藉着以色列而称自己为有福。
四3~4 耶利米呼吁百姓要像开垦荒地那样开垦自己的心田,去除那拜偶像的坚硬外层,好露出较为柔软、较有反应的那一面。虽然以往有约西亚等好君王努力引导他们归向神,但他们阳奉阴违,暗中拜祭偶像,以致心肠越来越刚硬,不再顺从神的旨意。耶利米指出,百姓必须先除去令他们心硬的罪,然后神的命令才能像种子般撒进心田,扎根成长。
任何农夫都知道:把好的种子浪费在长满荆棘的田里是不合理的。农夫必须孜孜不息地开垦,把肥沃之荒地变成可耕种之地。若将悔改的种子撒在不适合的土地,结果只会是白费力气。耶稣基督曾用比喻将这道理阐述得十分透彻。
人们必须去除心里坚硬的赘疣,这赘疣长久以来,一直拦阻神的话语在他们心里生根。虽然割礼是神和人之约的印证,然而光是有宗教外在的表记是不够的,因此耶和华所发出的召唤是“你们当自行割礼……将心里的污秽除掉”,意思是要在心灵上受割礼。以色列人若真心悔改,则神必延续前约;但若他们对此呼求嗤之以鼻,便只能期待那可怕的审判临到了。内心的洁净是避开被火毁灭的惟一选择,耶利米在此以“神的忿怒……如火着起”、以及“无人能以熄灭”来表明轻忽神呼求的下场。
3.哀述从北方来的审判(四5~31)
四5~13 耶和华现在警告犹大和耶路撒冷人,再次劝诫他们悔改,除掉偶像。否则神便差派侵略者(巴比伦)来到,如同狮子、热风、云、旋风和鹰。由于耶利米知道将有外患来侵,故而他再三强调认罪悔改和灵里更新。吹角的目的在于昭告极大的危险。既然犹大全国显然无意悔改,耶利米只得宣告大祸临头。他以有力的诗歌式文字,叙述当敌军的奇袭席卷犹大全地时的惊恐。
耶利米此刻清楚看到,百姓真是被彻底蛊惑,但他们很快就会得知惊人的真相。事实上,外患来犯所带来的毁灭,已经从北方发出(参耶一14)。一个无心悔改的国家不能奢望逃过既定的命运,因为它已屡次对神的恩典嗤之以鼻。依照西乃之约,神不能强迫人相信或顺服。背道的犹大既侮蔑西乃之约,神除了惩罚她之外,别无选择。耶稣基督救赎的信息亦具有这一层面的意思(来二3),因为无论是犹大或是拒不接受救恩的人,都必将哀哭切齿。
第10节表达耶利米无法调和神先前有关赐平安的应许和现在审判的威吓,先知于是抗议神在这样的危机中任由百姓受欺哄。他向神倾诉感受之余,也为百姓代祷。这些百姓因过往得尝神的祝福和应许,加上看不见自己的罪和假先知的误导,令他们以为一切安好稳妥,对将来充满不真实的期望。而这虚妄的安全感,是由祭司和统治阶层的假先知所鼓动。
虽然先知深知神是信实的,但此刻他却犯上错误,这个转过来故意任由百姓被欺哄的上帝是怎样的上帝呢?我们能永远完全信靠他么?先知对于从前在光明中所认识的,现在却在黑暗中存疑惑。在困难和挫折中,我们都容易质疑从前所肯定的事物和信念。作为基督徒,与其质疑我们的信仰或相信我们的疑问,我们不如相信我们的信仰和质疑我们的疑问。
四14~18 犹大应赶紧离弃心中的邪恶,因为有关祸患的警告已从北面的但和以法莲山传来。由于犹大存苦毒的罪恶和背叛,敌人的围攻随时临到耶路撒冷。
灾上加灾,祸上加祸——这是上帝给他的信息;这信息必须宣讲出来,但耶利米无法以平静漠不关心或故意自制的心情来宣讲。他是上帝的使者,但他也是百姓之一。他只能在他们的悲剧中与他们认同。在他的同胞灭亡之际,对于他来说,他个人没有可能有灵里安静的避难所。在国家生活的结构崩溃之际,他内心生活的结构也照样崩溃,像一座帐幕突然倒塌下来一样。耶利米深深体认国人的痛苦,他的爱国情操也藉此表露无遗。他之所以能如此热切、勇敢、客观地宣告他所预见的灾祸,完全是出于对祖国的挚爱。
四19~22 耶利米的感情再也无法自持,他以深切的哀伤呼喊出毁灭的前景。先知对同胞的情感在第19至21节中表露无遗:“我的肺腑阿!我的肺腑阿!”意指“我的悲痛,我的悲痛”。先知耶利米在这里描述自己内心的苦闷,当他想到即将来临的打仗,毁坏的信息不绝时,就受不了。
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到他内心确实很郁卒,因为耶路撒冷和犹大地是他的心所爱,眼看这片他所热爱的乡土即将遭到敌人的毁灭,而人民却又不听劝告悔改归向上帝,那又该怎么办呢?心绞痛,这是他所用最明确的字眼来形容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感受。先知耶利米眼看着自己的国家、人民即将面临来自巴比伦入侵的灾难,而他虽然受到上帝的差遣传出这个信息给他的同胞,但是他的同胞却听不进去,拒绝接受他的声音,仍旧生活在那腐败、堕落,敬拜偶像的状况中,这就是他感到心绞痛的原因。而先知此刻的感受,很快就会成为全国共同的经历。灾祸将一个个接踵而至。以色列人将无所遁逃,因为一切均将在瞬时间被毁坏殆尽,就像遭火焚烧一样。
在耶利米看来,作先知的代价不只传讲不受人欢迎的信息,而且又很少有人加以注意;此外还包含内心的混乱,情绪的起伏,使他感受到被撕裂的痛苦。他已被逼到一种境地,使他觉得再也不能忍受那压力。先知不禁急切地想知道,他还能忍受这种情感的煎熬到几时。因为他必须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同胞,像潮水般逃命至坚固的城邑,并因警告的角声吹起而战栗,而他明白这角声必会响起。对于第21节的问题:“我看见大旗,听见角声,要到几时呢?”耶和华在第22节回答他,而神实际上是说:“直到我的百姓从愚顽和罪恶中回转。”
四23~31 耶利米描述他所看到的异象,就是将要临到犹大身上的所有灾祸。罪的后果无可避免是毁灭和荒凉,因为锡安至今仍在寻求情夫埃及和亚述,却不愿倚靠她真正的丈夫耶和华。犹大这种水性杨花的女子,现在必须为自己的罪孽付出代价。犹大必遭毁灭,但是毁灭的景象不只在犹大境内。天地必无光而混沌(23节),大山小山都震动(24节),人都躲避或死亡,鸟类也都逃掉(25节),田地与城邑都荒废(26节)。
耶和华再重申他公义的审判“我意已定,必不后悔。”神的心意已定——要施行惩罚,不会因为耶路撒冷的标致美貌或有如妇人生头胎疼痛的哀号而改变。耶和华警告说,全地必然荒凉,却不毁灭净尽。上帝在极为生气的情况下,还保留了一丝的希望给人,希望人能从废墟中站起来寻求他的拯救,从荒芜的残骸中看到上帝的慈爱。
第29节说到原本躲在城内有设防地方的居民,现在反而要逃离跑到城外的森林、洞穴里。我们看到犹大国在先知耶利米的时代,人们都以为有坚硬如铜墙铁壁般的耶路撒冷城可以作为他们生存的屏障,但是,谁会想到当上帝兴起巴比伦帝国起来惩罚他们的时候,这个原本他们看为最为荣耀的圣城却是人去城空,再也无法保护大家的生命安全了。因为失去上帝,就是失去了一切!真正可以帮助我们的是上帝,这是先知耶利米所要告诉当时所有以色列人民的一个重要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