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忠心 剑桥七杰
梁以宁
“剑桥七杰”的委身,是神的工作;首先兴起慕迪的敬虔运动和属灵复兴,继而激起普世宣教运动。剑桥大学七个刚毕业未几的年青人,1885年接受内地会的差派到中国。他们的行动大大震撼那个年代,影响力不单在英国,且伸展至美国、加拿大、欧洲,激励更多有学问的弟兄姊妹踏上宣教路。 司米德 Stanley Smith
司米德(Stanley Smith),13岁接受耶稣基督作救主后便努力阅读圣经,祈祷亲近神。他的家庭背景相当良好,父亲是有名望的外科医生,家里全是基督徒,却属不冷不热。司米德进入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热衷运动,渐渐连灵修时间也放弃了。信仰对他来说,只是向善的挣扎。
神却没有放弃他,三一学院有一位学长叫华关韦,一直为他的灵性祈祷,并鼓励他,使他灵性复兴,热心传福音,参与事奉。三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司米德当了家庭教师,却没有忘记继续寻求神的旨意。那时,布道家慕迪经常从美国到英国举行布道会,司米德听后深受感动,立志要拯救更多灵魂。到国外宣教的意念渐渐进入他的心,而且越来越强烈。1883年初,神的亮光来了,司米德读到以赛亚书49:6下“我还要使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我的救恩,直到地极。”读了这节经文后,司米德立时获得释放,知道神要他到“远方的外邦”去,传扬神的道。他立刻顺服神的旨意。
一对兄弟:西瑟端纳和亚瑟端纳 Cecil Polhill-Turner and Arthur Polhill-Turner
西瑟端纳(Cecil Polhill-Turner)和亚瑟端纳(Arthur Polhill-Turner)的父亲是上校,又是郡长。他们出身于尊贵和富有的家庭,前途亦按当时的传统有所安排:大哥腓德理承继家产,老二西瑟当骑兵,老三亚瑟当家庭教师。尽管家人都信奉基督,但他们与一般年青人无异,喜爱运动和各种玩意,对信仰提不起兴趣。
西瑟接纳家人的安排,进入部队,亚瑟则进入三一学院攻读。1882年10月,来自美国的布道家慕迪到来,剑桥校园内贴满海报。校内各人心里都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受多少教育,竟敢向高等学府的大学生传讲耶稣;不过,为了凑热闹,亚瑟还是与同学联袂去了。
一周既过,慕迪在聚会中向会众呼召:“来相信福音,心中留下一空处给神。”然后带领会众唱诗:“像我这样,罪孽深重……救主耶稣,我来,我来。”很多人回应呼召,有200多人,其中一位是亚瑟端纳。
为了改变哥哥,亚瑟要西瑟每天至少读一两节圣经,西瑟虽然很不愿意,但也照做了。他的思想转变得很慢,但态度诚恳,没间断地思想生命问题。一次他到德国旅行,在火车上决定降服归主,“从那天开始,天天喜乐”。自悔改后,西瑟有一种强烈感觉,似乎神并不要他稳稳地爬上陆军元帅的位置,而是另有计划。
当戴德生回国时,西瑟约他见面,戴德生提议一起为这事祈祷。再过了一段时间,端纳家举行了一个家庭聚会,司米德也参加。端纳两兄弟与他祷告交通,二人在这次聚会里肯定神是呼召他们到中国服侍,于是写信给戴德生。两次会面后,内地会正式接纳他们为宣教士。
何斯德 D.E. Hoste
何斯德(D.E. Hoste)的哥哥威廉是三一学院的毕业生,因慕迪的讲道而灵性复兴,心里火热,希望弟弟也归向主。何斯德是军人,为着升迁和前途而努力。冬天里,两兄弟同时回家渡假,慕迪的布道团刚好从剑桥、牛津到布莱顿。威廉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希望弟弟也参加布道会。可是何斯德一直不肯去,到了第四晚,才在威廉的严肃语气和强逼下赴会。会中,神呼召他悔改,他已听过这类信息不下100次,但这次他的心不再刚硬了。
悔改后的两周,何斯德充满与基督同在的兴奋和喜乐。他发觉有一股力量推动他,要他为福音事奉一生。他决定退伍到海外宣教,并将这决定告诉父亲,以为父亲能体谅。岂料父亲一口拒绝,认为他只是初信,情感的火热会转瞬即逝。1883年5月,他收到父亲的一封信,说如果他还想去海外传道,他不会拦阻。这似乎是神对他非常清楚的启示,于是写信给内地会,得内地会接见。然而,戴德生在他的热心上浇冷水,强调在中国工作的危险和孤独,及可能受到当地西人及中国人的排斥。戴德生要他忍耐祷告,安静等候。在回家的路上,何斯德清楚灵_深处的渴望 ─ 到中国去。
施达德 C.T. Studd
施达德 (C.T. Studd) 生长在富裕家庭,在打猎、板球和赛马的世界中长大。父亲于1875年在慕迪的布道会中决志,此后一心一意希望家人和亲友归向基督。1879年,施达德进入三一学院,与司米德、章必成是要好同学。施达德担任过板球队长,由于球技出众,成为年青人的偶像。他的信仰变得可有可无。
1882年秋天,慕迪到剑桥布道,在学生中间产生旋风式的影响。施达德却在此时到澳洲比赛板球,错过了机会。当他回来时,司米德已彻底奉献事奉神。神是放弃了施达德吗?绝不!除他父亲外,还有两位年老的女士一直为他祈祷,求神使他重生得救。1883年底,在他为重病的哥哥祈祷时,他自己亦重生得救。
1884年7月他的好友司米德、何斯德,还有好几个“剑桥人”已准备赴中国宣教,施达德亦不断思想神在他身上的旨意。同年11月底,内地会元老麦卡悌要回中国,司米德出席了他的欢送会。会上,麦卡悌谈到中国急逼的属灵需要,千万生灵日夜走向灭亡,没有人把主耶稣告诉他们。会后,施达德只有一事犹豫,就是母亲若知道他要去中国,一定会心碎。后来他打开袖珍圣经来看,马太福音10:37上似乎给他回答:“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于是他决定到中国去。消息传开后,马上带来极大的震撼,因为这位板球明星竟为基督的原故,到贫穷的中国传福音。
章必成 Montagu Beauchamp
章必成(Montagu Beauchamp)的父母是敬虔的基督徒,一直关心内地会的事工,更盼望他们的家中有一人能蒙呼召到海外宣教。章必成对信仰却一直不冷不热,与其他学生无异,喜欢划船和各类运动。他的好友司米德和施达德先后灵_复兴,二人都为他祷告。慕迪来剑桥布道,章必成亦得着复兴,决志献身事主。一次,他无意间看到一本小册子《一个奇异而真实的故事》,以寓言方式把宣教地区的需要描写得丝丝入扣,章必成看后深受感动,好像是针对他的一个挑战。章必成的母亲对儿子决定去中国感到非常高兴,她鼓励儿子作宣教士,且“不但要去,同时要说服其他人一起去”。
凯色 W.W. Cassels
威廉凯色(W.W. Cassels)是圣约翰学院的毕业生,司米德的学长和好友。大学毕业时,他已决定舍己事奉主。最初当英国国教的副牧师,热心布道,特别是在贫民中工作,可是他一直感到神呼召他到海外宣教。未几,更写信给戴德生,表示愿意去中国。
凯色的母亲知道这消息后,十分伤心,因为她的七个儿子,只有凯色一个留在英国。她去信戴德生,要求他不要接纳凯色。戴德生答应绝不怂恿他。1884年9月最后一日,戴德生与凯色一起祷告。翌日答案来了,凯色收到母亲的信,信中告诉戴德生:“显然他认为去中国宣教是他的责任和权利,这条路已经够艰难;如果我加以阻挠,那我不就成了神好儿子的坏母亲?神已带领他走上这条路,虽不合我的意愿,但我必须跟上。愿神祝福他,也祝福你们的工作。”
司米德 一直在中国北方工作,成了语言专家,用中文或英文讲道一样流利。后来离开内地会,在上海东部自己开拓工场,1931年1月31日在苏州逝世。
西瑟端纳 长期在中国西北工作,曾深入西藏传福音,与妻子在一次暴乱中几乎丧掉生命,要回英国养病。纵使身体不佳,仍七次到中国传福音,且一次比一次时间长;终年80岁。
亚瑟端纳 一直在四川传福音。66岁退休,1935年逝世。
何斯德 1901年被选为内地会董事会执行主席,1903年接替戴德生为该会总负责人,领导差会逾30年。1935年退休后仍留在中国。1944年被日本人拘禁,45年才获释回国。他在中国住了60多年,是七人当中最长寿的一位。1946年5月在伦敦逝世。
施达德 因健康原故于1894年返回英国,后来有一段时间在英美为宣教事工宣传,甚有影响力。1910年,深入非洲内陆开荒。1931年于比属刚果去世,看他入土的当地人不下一、二千人。
章必成 喜爱艰辛的旅行布道,足迹几遍中国。义和拳乱时曾一度回国,在英国按立为牧师。1935年后再次返回中国传道,至1939年在其子(亦为内地会宣教士)的宣教站宝宁逝世。
凯色 先在上海工作,后在中国西部新教区当监督,一直很少离开中国。七人当中最先离世,1925年返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