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箴言》9:7 指斥亵慢的人必受侮辱,
责备恶人的必被玷污。
不责备亵慢人,恐怕他恨你;
要责备智慧人,他必爱你。
教导智慧人,他就越发有智慧;
指示义人,他就增长学问。
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我发现原来远距离认识的人,等到成为同事,每天近距离接触后,他们的缺点也就暴露了出来,接着我心里的不满也就多了。最主要的,我感觉,作为他们领导的我,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常常被忽视,而且由于他们原来都有着自己的工作方式、工作习惯、工作作风、性格特点等多种因素,所以就造成了我由于不满而有的过多的批评、责备、不满、郁闷、乃至想到要炒掉别人。
我们都知道,彼此不怎么熟悉的人到了一起共事,天天地面对着彼此,大家对同一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乃至也会发生争执,发生不愉快,以及发生分歧。面对这种状况,我刚开始采取的都是自己的方式:直接批评,希望对方改正,强硬地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执行,不要求对方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把事情完成就可以。自然,这样的方法所带来都是反面的效果:员工觉得不开心,他们的心思开始游移不定,对我背后的批评也开始出现,甚至也有当面拒绝我的现象。
这样的时候,我也是处于痛苦的状态中的。那时候,我苦苦挣扎,苦苦向上帝祷告,苦苦地寻找出路,之后,在《圣经·箴言》中,我看到了这样有关责备,有关批评的警言:
《圣经·箴言》(27:5) 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后的爱情。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爱只深,责之切”的道理。很多的人,听到责备,首先都会发生不高兴、郁闷,甚至还有反感的情绪,也有逆返的言行。其实,当别人批评、责备我的时候,我也会有这样的情绪,这是人之常事,再正常不过的行为。而成熟的人则不同,受到批评、责备,成熟人首先会想想,对方为什么会责备、批评?又会考虑一下对方的性格特点,看看对方的语言是否批评的对?所以才会施行:“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新的员工一个又一个的来了,每来一个,我都会深深地思考着他(或她),他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品性坏吗?他的工作习惯是怎样的?我该如何让他看清楚自己?又该如何让他接受我对他的认识?特别是要让他如何接受我对他不好的认识?要如何提高他的素质、言行?
刚开始我对所有的人,都是一味地批评、责备,这样的作用只能是给我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也使我们之间相处的很不愉快。在痛苦的阶段,我又翻阅了《圣经》,看到了这样的话语:
【太7:1】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
【太7:2】 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
【太7:3】 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太7:4】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
【太7:5】 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太7:6】 不要把圣物给狗,也不要把你们的珍珠丢在猪前,恐怕它践踏了珍珠,转过来咬你们。
以上来自上帝的话语,让我思考良久,不仅思考别人,还对自己进行了反省。后来,我得出的最好的教训是:责备、批评也要看对象。不能一味地只顾着说真话、只顾着批评,而不看对方是谁,不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不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等。所以,批评、责备,要合时宜,还要被别人接受。如果别人不接受,那批评、责备是无效的;反而带来怨恨、埋怨、敌对等负面的效果。所以,能做到被别人接受的批评、责备,成为我学会批评和责备的目标。
正巧何老师也提醒我一句话:“敲鼓不用重锤。”
之后,我开始调整自己的批评、责备方法,先采取交流的形式,了解对方的心理感受,然后再发问几个为什么?并提出: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好?把问题、处理方式等分层次对待(分成上上策、上策、中策、下策、下下策;上上话、上话、中话、下话、下下话等。),然后让员工自己说出:“你觉得那种方式更加好”?这样,很容易他们就接受了上上策,并也同时认识了自己,了解了我的想法,接受了我的指点和批评、责备。
人行事为人没有统一的,要允许别人有看法、有想法、有不同的观点,而自己要立场坚定。但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想法,那就要有足够的说服力、依据、知识储备来与别人交流,
责备、批评之前,需要先了解对方的特点,看清楚对方是否能够接受这责备,做到有效的批评、责备,才能达到批评、责备的目的,才能做到说出去的话,不至于成为废话。
【箴言28:23】 责备人的,后来蒙喜悦,
多于那用舌头谄媚人的。
良好的批评、责备,最受益的还是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批评、责备的不对,自己也会痛苦,良好的批评、责备,则让我们仍然充满了平安、喜悦,一点都不抱愧于人,而且还非常甘美。
(写于2008年11月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