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529|回复: 3
收起左侧

[转帖]如何理解咒诅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2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如何理解咒诅诗?

1  传统观点

我们常有赞美神的诗,但对咒诅诗却没有过一次讲道,真是很难理解,有些现代人也许会觉得在理性上难以理解和接受这些咒诅的话。不过,我们若注意到它是一首诗歌,相信可以感受到这些咒诅的话,表达出诗人心中极大的气愤。今日的许多基督徒一致认为,《诗篇》是旧约圣经的心脏,它对人的思维与情感都极具启发作用。《诗篇》散布着敬虔与热爱上帝的情怀,源自个人与上帝亲密的关系。甚至在礼仪性教会的每日诵祷中,《诗篇》的内容在祈祷与赞美诗辞当中占有相当大的篇幅。由此看来,《诗篇》已经成为教会在信仰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现代人的观点

不过,在《诗篇》当中,明显有个别的诗篇令人费解以致在解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它们似乎缺乏历史或者文学的背景,这在旧约是绝无仅有的。再说,诗人的态度有时也让基督徒想不透,因为我们受到的一贯教导,是要承认自己的罪,并且要爱仇敌。可是诗篇却有这样的话:“将要被灭的巴比伦城啊,报复你,象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拿你的婴孩摔在磐石上的,那人便为有福”(诗1378-9)。这类与基督教伦理范畴看似相悖的诗篇被称作“咒诅诗”(imprecatory psalms)。

二、为什么会有咒诅诗?

1.谴责性的话语可以理解为预见性而不是祈求性的。刑罚已为诗人所预见,但与诗人的祈求无关。咒诅性动词可以理解为表示警告,而非表示愿望。

  2.希伯来人思维和表达方式的具体性似易把罪和罪人联系在一起。希伯来人很难理解罪这个抽象的概念,除非他看到罪表现在罪人身上。在他看来罪和罪人是同一概念,无法分开的,要消灭罪,就得消灭罪人。

 3.希伯来人知道他们在外邦人中间是上帝所拣选的代表,所以他们认为外邦人进攻他们就是得罪上帝,自己有义务对这种攻击进行惩罚。诗人自知为上帝所膏立。他说话的时候,是为上帝说话,敌人迫害他,就是迫害上帝。在这一方面,我们可以看看摩西。当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宣讲申命记的内容时,往往未加说明就从第三人称的语气,转到第一人称,好象是上帝亲口说话一样(见申11:13-1529:5,6)。诗人在上帝圣灵的感动下写诗,所以有权不仅斥责罪恶,而且对罪人宣判。这些对敌人的斥责,可以与记在利未记26章,申命记27,28章中为以色列人陷入罪中而宣布的咒诅相比,也可以与以赛亚书5:24,258:14,15;耶6:217:32-34中的斥责,耶稣责备文士和法利赛人的强烈措辞(太23),以及新约作家的话(徒5:3,9;加1:8,95:12;雅5:1-3)相比。如上所述,圣经中咒诅的话不仅诗篇中有,也不仅仅旧约中有,新约中也有。

4.必须按照写作时的背景来理解对罪人的斥责。当时人们惯于用强烈的措辞和生动的想象力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圣经的作者用人的语言和人所熟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圣经是人在圣灵的感动下写的,但其思维方式和语言不是上帝的,而是属于人的。上帝没有作为作者而显示出来,人往往会说出不象上帝说的话,圣经中的用语,修辞和逻辑并非上帝所口授。”(1

三、咒诅诗表达诗人的情感

1、不是咒语,是预期神的神判

  咒诅诗有预言的成分,预言不虔诚者必将被上帝灭绝,公义必须伸张,凶恶必定除去。诗人有先知的卓见与远见:上帝必除去凶恶,义者才可以存活而被建立(诗78-9)。诗篇里的咒诅,并不是以恶报恶,以牙还牙的报仇主义,所以根本不是咒诅语。只不过诗人预期,神有一日会执行他的审判,正像徒233保罗预期神要责打大祭司,又预期神必要严罚铜匠亚历山大,我们怎能称之为狭獈的报仇敌主义呢?(2

2、不是伪装,是真实的表白

像是语无伦次的申诉、哀求、和气愤以後,作祈求神的拯救,而以歌颂和赞美为结束。整篇诗章让我们看到作者在苦难中不同心境的改变,特别是祷告在苦难中人身上发生的功能。在以色列历史很早的初期,人们已常常使用咒诅的诗篇(模仿他们异教的邻族所做的事情),因为他们盼望透过这些诗篇,上帝会代他们向仇敌施行报复。这种诗篇使用了古老的一成不变的格式,它们代表了他们深切地期望上帝会更改一切。

3、不是利已,是义怒

  但是我们若从诗人的感受出发,便可以看出他们因正义感而有的义怒,尤其仇敌不只是民族与个人的,而且也是信仰的、属灵的。这些恶人竟然敌挡上帝,令人憎恨。这样的救助使人衷心感恩(诗351828),这实在是公义的报应。赏善罚恶是公义的原则。”
 
鲁益师指出,缺乏义怒是一种警兆,应当为震惊为义震兴,我们还学到痛苦的感觉,也能因神的同在得着解决,诗人不是紧握难处不放,而是交托神,神能了解罪人的感受,虽然他不能容忍罪,但他是公义的。(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如何解读咒诅诗?

 1、避免两个极端

一是忽略他们,因为他们使圣经主题模糊不清。二是大胆宣称咒诅诗的精神是善的,因为他们包含在圣经中。我们都不应按自己的爱好去解释,而应是认真面对,体会其中的挣扎,并思想它们怎么会是神的话,切莫以为不是神的话。(4

2、结合当时背景

  在以色列历史很早的初期,人们已常常使用咒诅的诗篇(模仿他们异教的邻族所做的事情),因为他们盼望透过这些诗篇,上帝会代他们向仇敌施行报复。这种诗篇使用了古老的一成不变的格式,它们代表了他们深切地期望上帝会把「事情归正」。他们祈求上帝,特别希望报应临到无理的恶人。「律法书」中的例子(利廿四19);「先知书」中的例子(耶十一20),投诉的人说:「我是无罪的,他是有罪的。所以,他想向我做的事,请发生在他身上。」

五、咒诅诗的五种诠释方式
1
.有些咒诅诗不是表达愿望的祈使句,而是预告将来要发生的事情,诗人在那里是扮演先知的角色(诗69)在作预告。例如:
“愿他们的住处,变为荒场;愿他们的帐棚,无人居住”(诗6925)。
“愿他的年日短少,愿别人得他的职分。愿他的儿女为孤儿,他的妻子为寡妇”(诗1098-9)。
2
.里拉(Nicholas of Lyra1349AD-?)在综合
传统四种诠释(Literary, Allegory, Tropological, Eschatological)法则之后采用了历史字面解释,他说咒诅诗的确是表达愿望的祈使句,的确是诗人在咒诅敌人,但每一首咒诅诗需要看它的历史背景。例如诗篇五十八篇第十一节就可能是先知以利亚的一个宣告,他在咒诅亚哈王。此时以利亚是在上帝的差遣之下,去咒诅不义的亚哈王和耶洗别。里拉认为旧约的故事到了新约时代坚持这样一个立场,就是善恶相报(德行业果观)。里拉认为被逼迫的诗人,他不是为了寻私仇而诉诸咒诅,诗人是站在上帝公义的台前为上帝的公义大发热心,诗人把仇敌看作是敌对上帝公义的恶者。例如诗篇一百三十九篇第十九节到二十二节的内容所描写的状况就是如此。由此可见,诗人是站在上帝的角度为保障义人的利益而发出咒诅,因此上帝必须要赏善罚恶,惩罚罪恶是彰显上帝公义属性的表现。上帝的公义与慈爱是不会冲突的,上帝不会因为自身所拥有的慈爱属性而包庇、纵容罪恶,而是为了保证多数人的利益进行赏善罚恶。所以,有些咒诅诗(比如诗13919-225811等等)就是诗人采用上帝的角度对一些触犯摩西律法与伤害公共利益之人所进行的咒诅。
3
.咒诅是近东很流行的一种报复的方法,他们往往诉诸邪灵和恶势力的巫术来对自己的仇敌进行报复。因此,咒诅诗在近东的社会、在古代的部落社会相当流行,他们相信咒诅诗的背后是带着很神奇与很邪恶的力量(Magic Power)来报复他们所憎恨的仇敌;至于圣经中的诗人和上帝的子民,他们只不过是诉诸耶和华(YHWH)——他们的上帝。以色列人他们都相信这样的祈祷是带着能力的。以上这些带有异教色彩的手段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是拥有许多身行力践的笃信者。
4
.咒诅诗是一个诗歌体的表达方式。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和语言是受到理智的规范,而诗歌体是属于感性的语言,诗歌体里面的语言和抒发感情的语言就比较不受理智的规范;一些你平常不便表达的内心话语,你就可以透过诗歌体来表达。诗歌体是属于情感澎湃、感性洋溢的即兴表达。同样,咒诅诗也是如此,诗人在咒诅仇敌之时,他不一定希望别人不得好死,但是你在做那样发泄的时候心里往往都很高兴,至少你得到一个发泄情绪的机会;诗歌体的表达是容许夸张的表达法,例如:“我因唉哼而困乏,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66);“曾有死亡的绳索缠绕我,匪类的急流使我惊惧;阴间的绳索缠绕我,死亡的网罗临到我。我在急难中求告耶和华,向我的上帝呼求。他从殿中听了我的声音,我在他面前的呼求入了他的耳中。那时因他发怒,地就摇撼战抖,山的根基也震动摇撼。从他鼻孔冒烟上腾,从他口中发火焚烧,连炭也着了。他又使天下垂,亲自降临,有黑云在他脚下。他坐着基路伯飞行,他借着风的翅膀快飞。他以黑暗为藏身之处,以水的黑暗,天空的厚云,为他四围的行宫。因他面前的光辉,他的厚云行过,便有冰雹火炭。耶和华也在天上打雷;至高者发出声音,便有冰雹火炭。他射出箭来,使仇敌四散;多多发出闪电,使他们扰乱。耶和华啊!你的斥责一发,你鼻孔的气一出,海底就出现,大地的根基也显露”(诗184-15)。
因此,在咒诅诗中有些诗歌体的表达上,我们是可以接受一种比较夸张、比较即兴的表达,特别是在旧约智慧文学的语境中,《诗篇》的作者们比较夸张的表达方法只是诗人希望恶人的彻底灭亡、看到上帝来惩罚那些恶人,这只是诗人在宗教信仰里的一个主观性的心愿。他们完全站在神的一边,视神的仇敌为自己的仇敌,是要求神为他的荣耀和公义,毁灭那些不服从他的人,不守律法的人。(5
5
.咒诅诗是一种宣泄的方法。咒诅是诗人在沮丧之时所发的情绪发泄。同时,Depression(很沮丧)是现代人一个相当流行的字眼,几乎每一个人都曾经经历这个Depression与忧郁的时候,这是沮丧里面一个很自然的发泄。或者我们可以说,咒诅诗是无辜者他们的心路历程。通常心理医生会建议这种处于Depression的人不要过分压抑内心的情绪,最好能够藉着正常的管道把里面的不良情绪、愤怒、苦毒等恶性因素疏导出来;而咒诅诗就是提供这样的管道。
就宗教心理学的实际操作层面而言,利用咒诅诗进行宣泄个人或者集体的恶性因素,这是一个很好的辅导方法,而且这还是很健康的一种表现,我们可以用正面的角度进行诠释。不过,这样的“咒诅诗”只限于个人在上帝面前的发泄与倾诉——我们来到上帝的面前,不需要掩饰里面的情绪,就像在告解亭前向神父所做的修和(reconciliatio)一样,不需要强颜欢笑与心口不一。因为基督徒深信站在他们面前的不是世俗之人,而是无限仁慈的“在天之父”。上帝喜欢的是心口一致的人,当我们心中有苦闷、愤怒或者遭人误会与被人陷害、逼迫之时,我们可以来到上帝的面前很诚实地向他倾诉,把怨恨、苦闷、冤屈等不良因素交在上帝的手中。向上帝倾诉的精神就是把自身的主权交给上帝,自己不去寻私仇,一切由上帝来为我们解决与审断。就以上意义而言,《诗篇》中咒诅诗的解释就是把由个人的主权重新交还给上帝,而所谓的“咒诅”其实是提供给我们一个正常疏导情绪的管道。把这类诗篇视为祷告,“心灵治疗”(6

六、现在对我们的意义

1、不要以恶报恶。

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或作‘让人发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所以,‘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吃;若渴了,就给他喝;因为你这样行,就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罗1217-21)。不用自己的方法,不自己去寻私仇,把主权放心地交给上帝,让上帝用他的方法和按着他的“时刻”来为你申冤与报应。

2、善待仇敌。

用真诚的神的爱去感化对方。这是罗马书所教导的有关咒诅诗所带来的基督教伦理精神。虽然凭借自身之力难予实践这样的高标准,但是依靠上帝的保惠师——圣灵,我们就有可能行出如此之高的境界。在旧约时代,摩西律法允许人们在遭遇别人不公正的对待之时可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在新约时代,当我们委屈受气以致不能控制情绪的时候,上帝仍然允许我们可以拥有摩西律法式的发泄,但是情绪发泄完毕之后,我们需要再次回到上帝的面前学习“以善胜恶”的功课。

3、把主权交给神

咒诅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正常疏导情绪的有机管道,但是这种在旧约时代所采用的方式未必适用于新约时代中的每一个基督徒,因为它明显与耶稣基督所教导“爱人如己、爱仇敌”的精神相悖。因此,当面临仇敌的迫害或者遭遇类似诗人的命运之时,我们不用自己的方法,不自己去寻私仇,应该借助于祈祷与采取正当性的措施,以缓解情形的恶化,最重要的是——应该把主权交给上帝,让上帝用他的方法和按着他的时刻来为我们申冤与报应。这就是咒诅诗的精神。

 4、等神的时候

因为今日社会许多枉屈正直的事,许多为非作恶者不但逍遥法外而且飞黄腾达,旧约说,耶和华是公义的是监察人心肺腑心肠的,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各人。耶稣说,当人子在他荣耀里,同着众天使降临时,他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7)先求神的国和他的义,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坚持神的原则过于自己的利益,坚持他的事工重要过于自己或儿女的以后生活,因为在神的救恩历史中,没有样真实的好处是在他国度之外,只要他的义得以高举,得以充满天下,这才真有乐土可以安居。(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

1http://www.sostv.net.cn/bible_school/BBgejuan/BBgejuan-15.html

2)《诗篇赏析》徐松石牧师著,海洋印务有限公司,浸信会出版社第156

3)《旧约诗歌智慧书导论》卡洛克著,赖建国,陈兴兰译,中华福音神学院1986年第126

4)《旧约诗歌智慧书导论》卡洛克著,赖建国,陈兴兰译,中华福音神学院1986年第124

5<<旧约精览>>詹逊,宣道出版社,198910有出版第286
6)《欢喜读旧约》杨腓力,徐成德译,校园书房出版社,2001年,第150

7)《诗篇的讲章》林政杰,道声出版社,第66页

(8)《从哀伤到欢呼——诗篇与人生》,杨牧谷,更新资源有限公司,1997,第54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2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顶一个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9-6 01: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