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的应许得了应验
基督应许他离去后圣灵就来,他的应许果然一字不漏地应验了。他死了、复活了。他曾多次向个别门徒和众人显现,让他们看见他是复活的主。他给他们一个最后的使命,然后重申他的应许,并吩咐他们等待这个应许的应验。
路二十四49:“我要将我父所应许的降在你们身上,你们要在城里等候,直到你们领受从上头来的能力。”
徒一4-5:“耶稣和他们聚集的时候,嘱咐他们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耶稣基督升天后(徒一10-11),门徒照着他的吩咐等候圣灵的降临(徒一12-14)。神应验的时候到了。在五旬节那一天(徒二1-4),神所应许的圣灵果然降临在信徒的身上,给他们施洗。
圣灵洗礼的两方面意义
圣灵降临在信徒身上,成就了两件既肯定又特殊的事
第一,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充满个人,进入他们的内心。借着圣灵的洗礼,被高举的基督得以住进每个信徒的心里。基督在信徒的心中得以被拥戴为王,并且成为信徒的生命。借着圣灵的洗礼,长远活着的主的丰盛生命得以实现在信徒的生命中。
徒二4:“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
第二,圣灵降临在全体门徒身上,为全体洗礼,使他们成为一个身体,就是教会。借着圣灵的洗礼,信徒们联于元首基督,彼此又如肢体一般,成为基督身体的一部分。被高举的基督借圣灵的洗礼成为教会的主,教会的生命。
林前十二12-14:“就如身子是一个,却有许多肢体,而且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洗,成了一个身体,饮于一位圣灵。身子原不是一个肢体,乃是许多肢体。”
圣灵洗礼后的果效
基督借着他的受死、复活、升天,不但除去了罪恶的刑罚,而且败坏了罪恶的权势。借着信,信徒与基督联合,得以享受他在天上的得胜、权能、圣洁的生活。这样的生活须有圣灵的降临、内住和充满,信徒才能享受得到。
在五旬节那一天,彼得、雅各、约翰及其他使徒都在楼上的小房子里受了圣灵的洗。这里我们要问一个问题:这次洗礼可使他们的生命有所改变吗?如果有,这些改变是什么呢?任何人若将门徒在五旬节前后的生命作一比较,总可以看出其间的重大改变。在过去耶稣的三年传道中,门徒几乎每日都与他在一起。他们从主的身上学过很深的道理,他们感受过基督的甜美祈祷生活;他们每日受着他的人格的影响,他是他们的师傅及榜样。
但是我们查看福音书,便会发现他们的种种失败和罪恶。他们嫉妒、争竞、骄傲、自私、自夸、软弱及不结果子。虽然主不住地帮助他们,但他们的生命大致仍与未跟从主以前相似。
这是什么缘故?因为那时主只能借着他的言行来感染他们,从外在方面与他们一起生活。但是在五旬节,基督借着圣灵的洗礼进入他们的内心,完完全全地管辖和得着了他们的全人。这是多大的改变!生命中的“己”被除去,代之而来的是基督。基督成为他们的生命。
从此他们的生命立刻出现了四方面的果效。
第一,他们成了洁净的人。那知道人心的神赐给他们圣灵,借着人的信洁净了人心。他们的内心先起了一个大变化。神给他们洁净的心,因为神的灵,就是圣洁的灵,只能住在圣洁的地方。所以,神的初步工作是要先洁净人心。他向得救的人发出命令:“你们要圣洁,因为我是圣洁的。”当门徒受圣灵洗礼的时候,神先洁净他们,除掉他们的骄傲、自私、胆怯、情欲、世俗、自我、死亡;使他们有谦卑、爱心、勇敢、悟性、神性和永生。
第二,门徒成了有能力的人。“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这应许果然应验了。内心既已洁净,能力也就随之而来。使徒行传是神借着圣洁的人所行奇事的记录。“活水的江河”借着使徒及门徒流传到耶路撒冷、犹太、撒玛利亚,直到地极。
第三,他们成了火热的人。他们把自己永远奉献作拯救灵魂的工作。
他们的内心充满了对主的感激和赞美,因为主深爱他们,甚至为他们舍去了生命。故此他们也热切地盼望别人能够接受主耶稣作个人救主,得着他所赐的喜乐和平安。信徒都成了大发热心的人。
第四,他们成了恒切祷告的人。借着祷告他们得与神交通,借着祷告,他们能与神同工,使基督所完成的救赎工作行在人的身上。祷告成了最大的快乐以及经常的事奉。使徒行传实在是一本记载祷告蒙垂听的书。信徒的一切工作,由始至终都是借着祷告来维持的。
细读使徒行传的人,都会反复地获得一个这样的印象,那就是信徒在五旬节中被圣灵洗礼后,由属血气的基督徒变成了属灵的基督徒,并且从那时起,就定意活在至高层面的生命里。所谓至高层面的生命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使徒行传里经常提到的一句话:“他们都被圣灵充满。”从以上的研究里,我们看到在主耶稣所完成的救赎工作里,这位长远活着、降世为人、被钉十架、死后复活、离世升天、被神高举的独生子,借着父神所差遣的圣灵得着了荣耀的冠冕。神已经为活在至低层面生命(属血气层面)的人预备了完全的帮助,使他们可以由至低层面的生命被提升到至高层面的生命上。(参阅图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