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踪之旅领队日记之四 1.25.2008 玛萨达---昆兰---隐基底---死海---钻石加工厂 今天天气晴好,我们的车驶出市区,向旷野开进。 车窗外几乎看不到绿色,却能见到一群群的山羊散落在不远处的山坡,还有牧人的帐篷,听导游讲,这就是“贝都因人”的家。“贝都因”为阿拉伯语译音,意为“荒原上的游牧民”。在以色列,受过良好教育的城市人是富人,农民和居住在村庄的人属中等阶层,而居无定所、四处漂泊的贝都因人则是以色列最贫穷的群体。多年来,作为阿拉伯民族一个分支的贝都因人一直处在以色列主流社会的边缘。贝都因人在以色列不受待见,他们喜欢未经允许和国家规划就搭建定居点,这些住房被视为“不受承认的定居点”,通常得不到国家提供的服务,没有水电供应,没有排水设施,没有安装电话,更没有教育、卫生保健。目前,以色列政府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也请邀请贝都因人进入都市,并为他们提供教育机会,可是更多贝都因人还是更喜欢这种简单、自由的生活方式。 导游让我们仔细看远处干旱的山坡上有一小丛绿地,仔细望去原有一小水泉流下,这么小的水泉,可能只有经验丰富的牧人才可以找到到。主是我们的好牧人,跟随他,相信只有他才知道哪里有水泉,哪里有青草地,能“领我们到可安歇的水边”。 车行一小时后,到了玛萨达。 在漫长的以色列历史中,西元73年犹太人在玛萨达反抗罗马统治的事绩,可能是最为人知晓的故事。这里本来是大希律王建立的城堡之一,位于死海边一座高台地上。 西元66年,犹太激进党人占领了玛萨达,并把它改建成反抗罗马人统治的基地。西元70年,耶路撒冷被罗马人攻陷,有许多逃到玛萨达继续抵抗罗马人。西元73年,当罗马国军建立好通上玛萨达的斜坡后,犹太守军自知无法继续守住阵地,遂全体自杀,以免沦为罗马人的奴隶。
我们在马萨达山顶上参观当年阵地的遗迹,甚至还有当年罗马人从城下打上来的巨型石弹。
如今,马萨达除了成为观光重点外,他也是以色列装甲兵宣誓典礼的场所。为要传承玛萨达的精神,他们铭记在心的一句话是:[玛萨达不可再次沦陷] 马萨达山顶坐缆车下来,就到了“死海古卷”的发现地:昆兰 主后一世纪中有一批爱色尼人为逃避罗马人和世俗的生活,在耶利哥以南不远的死海西北部建立了一个社区。爱色尼人是超级的法利赛人,非常重律法。他们将经文抄在牛皮上,并用布裹好,再保存在瓦器中。当罗马军队攻到耶利哥时,当时的爱色尼人在逃避之前,把无法带走的圣经抄本藏在附近山洞里。
在1947年一些年轻的贝都因牧人在寻找亡羊,他们丢石头到洞中想把羊吓出来,但却听到打破瓦器的声音,他们就如此发现了死海古卷。第四洞为最多古卷被发现的山洞,也是最靠近昆兰社区废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