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870|回复: 1
收起左侧

把七种属灵质素传给子女![转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1-25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宗文 著  经文:箴言四章1至10节  1. 众子啊,要听父亲的教训,留心得知聪明。  2. 因我所给你们的是好教训;不可离弃我的法则。  3. 我在父亲面前为孝子,在母亲眼中为独一的娇儿。  4. 父亲教训我说:你心要存记我的言语,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  5. 要得智慧,要得聪明,不可忘记,也不可偏离我口中的言语。  6. 不可离弃智慧,智慧就护卫你;要爱她,她就保守你。  7. 智慧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内必得聪明。  8. 高举智慧,她就使你高升;怀抱智慧,她就使你尊荣。  9. 她必将华冠加在你头上,把荣冕交给你。  10. 我儿,你要听受我的言语,就必延年益寿。   上述经文提到有一位父亲小时候如何在家中成为独子,成为父母亲眼中的娇儿,以及又如何从上一代承受属灵智慧,然后加上自己累积的人生经验,再将之传授给子女。他教诲子女说:"要把智慧放在首要位置─--圣经所提及,透过敬畏耶和华和认识至圣者,而获得的一种人生整全智慧。这不但是救恩的智慧,也包括待人接物以及处事的智慧,更包含了现代林林总总的IQ、MQ、SQ,EQ和AQ等智慧。若能对这智慧予以尊重,将之放在恰当位置,她便可以成为你一生的华冠,护卫你,保守你,甚至帮助你延年益寿。"这位父亲将其一生经验总结起来,成为"传家之宝"--要把上一代留给他的属灵遗产,传留给自己的子女。上述经文提到有一位父亲小时候如何在家中成为独子,成为父母亲眼中的娇儿,以及又如何从上一代承受属灵智慧,然后加上自己累积的人生经验,再将之传授给子女。他教诲子女说:"要把智慧放在首要位置─--圣经所提及,透过敬畏耶和华和认识至圣者,而获得的一种人生整全智慧。这不但是救恩的智慧,也包括待人接物以及处事的智慧,更包含了现代林林总总的IQ、MQ、SQ,EQ和AQ等智慧。若能对这智慧予以尊重,将之放在恰当位置,她便可以成为你一生的华冠,护卫你,保守你,甚至帮助你延年益寿。"这位父亲将其一生经验总结起来,成为"传家之宝"--要把上一代留给他的属灵遗产,传留给自己的子女。   今天,我发现许多父亲很吝啬,即使是基督徒父亲也不例外。为何这样说?因为他们吝啬于将最好的留给子女!  圣经说:若有儿女求饼,父母是不会给他们石头;求鱼,不会给蛇;求鸡蛋,不会给蝎子(路十一11-13)。主耶稣藉人间父亲对儿女们的爱,来显明天父对我们的爱!可惜的是,我们很多时候确如圣经所说,只把次好的给他们。例如儿女们要求爱,我们无法给他们,便改以其他物质来代之;儿女们要求时间,我们却因忙于事业,宁聘补习老师或佣人,来代替我们教导他们和陪伴他们成长的角色。  人生转瞬即逝,其中人所能赚取的,诚如传道书所言,或遭祸患,或是儿女们替他一夜间花尽,到头来,一无所有,因他不晓得把最重要的,投资在神赐给他的产业上--即是他自己的儿女(传五13-17)!今天,且让我们把最好的都给子女。除了供应物质所需,还应把精神和属灵上的质素传授给我们的儿女。使我们的儿女可以因着这些属灵遗产,受用一生,且是世世代代延续的受惠! 首先,我们对儿女避免两种极端的想法。 [B]1.避免视儿女为自己的拥有物[/B]   不要以为圣经说儿女是父母的产业,便把他们视为自己的拥有物,以为孩子的一切言行举止及思想等,均须由我们支配,由我们掌控,由我们安排,完全没有机会让子女有自己发展的空间,视他们犹如一台"机器",由我们来使用!电影《闪亮的光彩》(Shine)便有这样的故事,说在澳洲有一个犹太裔家庭,儿子是一位音乐天才,但长大后仍因心理问题而尿床。原因是他有一位没有成功感和安全感的父亲,经常把儿子牢牢抓住不放。即使儿子有机会获得奖学金出外深造,或有机会远赴到英国、美国等地方演奏,为父的仍要利用父子关系来逼使儿子留下来,不许儿子成为一位具有神形像样式能独立生存的人,不许儿子有任何机会走自己的人生路!结果,这儿子的音乐天分,在父亲的箝制下,从此被埋没,直至遇到其他人的爱和鼓励,才得以发挥。   因此,请各位父母紧记,儿女绝不该是由你我控制之产业,我们应该尝试"放手"(letgo),在适当时候让他们离开我们独立成长。成家立室及结婚的意义也就在此!圣经说,人要长大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创二24)。一位犹太心理学家JudithViorst指出,人的成长过程不外两个阶段,就是"分开"(separation)与"连合"(union)。子女在父母的荫庇下成长,父母的教养便是要帮助儿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当他离开父母的家后,他就要与伴侣结合,另组新家庭。可见,"分开"和"连合",原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然过程。圣经说,儿女是箭袋里的箭,意思就是说儿女犹如箭一样,终有一天会从箭袋里射出去。女的会嫁出去,男的也会往外发展。因此,作父母的,应避免把儿女视为只有自己才可拥有的产业。 [B]2.避免把儿女视作"金牛犊"[/B]   这是另一个要避免的极端想法:把儿女视为我们"金牛犊"。尤其中上阶级人士及具有传统价值观的中国人,总在养育子女方面,渴望他们有朝一日能"成龙成凤",可以像自己一样成为社会上的"顶尖儿"(elite)。这要求原不算坏,但我们若不按他们的个性,或在一个规格内,让儿女有自己应有的生存及活动空间,我们便可能适得其反,"好人做坏事"地害了子女。若把对子女的期望放在错误的位置,不但帮不了他们成长,也不能帮助我们成为好父亲或母亲,更不能帮助我们成为好的基督徒爸爸或好的基督徒妈妈。因为我们在教养子女上,没有把耶稣基督放在首位。   倘若子女的成长过程,尽在我们既定的目标和掌握中,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信心的空间,来让神塑造我们子女的生命呢?子女的性格可能会按年龄变化而飘忽不定,因此,在我们为子女前途作安排,或协助他们厘定人生目标的时候,我们该容让父神介入;透过祷告,邀请父神与我们一起来塑造他们。我们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尤其是不要效法中上层社会俗世文化的做法--把儿女变成我们的"金牛犊"!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极深远,你能使子女成为神家里忠心良善的仆人,成为社会上有贡献的人,但亦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诅咒!所以,用圣经信仰来厘定教导方针以及邀请神与我们一起同工,是至为重要的!   至于如何教子女,我认为作为基督徒父母的,该把七种属灵质素传递给他们。 第一个属灵质素:圣经的信仰   若我们什么都给子女,偏偏就不带领他们认识耶稣,那么你生他下来便等于害了他。即或他成为博学之士,却是个处处敌挡神的人,这样,在你走到人生尽头时,你就会为自己没尽神所托付的管家责任而愧对天父。我们该从子女年幼时开始,便带领他们认识耶稣,让他们一生信靠主、坚信神,这比让他获得博士学位更重要!我们除了带领他们参加教会崇拜外,还千萬不要"偷"他们的时间一-为自己能多睡一点,而不带他们到儿童主日学上课。我们应视带领子女守主日和返教会为星期日的优先活动!   此外,我们可尝试进一步把家庭生活的时间表与教会的行事历相配合,例如在为孩子等划暑期活动时,便把教会的暑期圣经班列入其中。当儿女稍长时,也可以把教会的夏令会及短宣体验等活动列入,让子女从小便在其中认识神及经历神。当要买一部游戏机给子女时,也不妨考虑改送他们一本圣经!在教养子女的同时,我们也要留心自己的属灵生命。倘若我们自己也没有灵修,没有祷告,没有生活见证,没有事奉,那么我们便无法如箴言书所说,把属灵传统传给儿女,也没有办法把圣经的信仰教导他们了。 第二个属灵质素:道德的原则   作父母的必须向儿女展示道德价值。在自己成功时,我们可以让子女明白成就的背后,自己是如何奋斗;但当失败时,自己仍有勇气承担后果的表现,这才能予以子女道德的榜样。   早一两个月,我从报章得悉一位上市公司的女负责人浮尸在一个地方,从她的年岁、姓名及照片,发现此人正是我中学一位同学的妹妹。她小时很有礼貌,很漂亮趣致,但其人生观却十分灰暗,原来她的父母在他们很小时便离了婚。其父当时才三、四十岁,相当健康的人,但每次我到同学的家,都看见这父亲身穿睡衣,足登拖鞋,意志甚为消沉。离婚的打击令他一蹶不振。我的同学和他的妹妹后来辍学,很早便出来工作。据报导,这女子相当成功,中五毕业由做银行初级文员开始,十七年后获升成为一所国际银行的亚太区执行董事,后更成立了自己的上市公司。今天她如此消极的寻短见,我相信,其父的失败与家庭的破碎经验,是导致她人生观灰暗的主因;据闻她也经历了一段破裂的婚姻。很可能是因为她父亲在失败的时候,没有展示做人应有的道德原则与坚毅品格,致使这个女儿在失意时,也无从知晓该如何振奋。   另在美国有一间称为CrystalCathedral的著名教会,整间教会均用玻璃幕墙建造,教会的传道人名为RobertSchuller。他来自肯萨斯洲的穷乡僻壤,他的父亲是一位农夫。当他年少时,农场荒旱,终年失收,生活极其困苦。许多农夫在这个时候都选择远走他乡,但其父却坚强地留下来说:"我们可以从头来过,就像初到异域的新移民般从零开始,再作奋斗!"最后难关尽去,他们终于再度富裕起来。这父亲的人生观就在苦难中,为子女存留了勇气与积极盼望的榜样。上述两个父亲对失败的反应很不同。若我们在失败中有正确的反应,便能为子女留下美好的属灵原则,为子女留下可学习的榜样,为子女塑造一生的品格,并为他们留下深远的影响。 第三个属灵质素:温馨的家庭   身为父亲在家中是有责任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让子女在爱的气氛中成长。不但爱你的子女,也要爱你的太太。若你只爱子女而不爱太太,你的子女会认定你是双重标准的人。你要爱你的太太,尊重你的太太,向子女示范爱的真谛。对不同子女要爱得平等,有缺欠的,不够聪明的,更要加倍的爱他们,孕育他们。这才是基督徒的爱。  有一出由西方名著"Jude"改编而成的电影,讲述有一位大学教授与一名有夫之妇私奔,并诞下三名儿女。当时的社会保守,他们一家因此受尽人的冷眼、奚落和排拒,不但找不到工作,连租房子住也不容易。一天他们在一个地方租了一间房子,但当地居民查悉他们的身份后,便下逐客令,要他们翌日搬离,为父的因此大发脾气。其未满十岁的长子忍不住问父亲为何別人不喜欢他们,这父亲一时负气的说:"他们不喜欢小孩子太多,太喧哗了!"却料不到在翌日清晨,准备收拾行李再度搬屋时,发现屋內出奇的宁静,跑到儿女的房间察看,却见儿女们仍像在憩睡中,便抚摸子女的手脚,发觉异常冰冷。原来大儿子留下遗书说:"那些大人不喜欢小朋友,小朋友不想拖累父母。"这长子先用枕头焗死小弟妹,然后自己上吊自杀。好悽惨的故事,原来大人一句不慎的说话,足可令小孩子顿失安全感。因此,即或家庭经济环境如何恶劣,作父母的仍应让小孩有一份安全感。为小孩提供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使儿女在心灵上有安全感,以致能健康地成长。 第四个属灵质素:宝贵的时间   请把宝贵的时间留给子女,与他们一起交流生命,共同成长,共同渡过喜与哀,让大家的生命印在彼此的心录上。人生仿如一本相簿,载满了许多深刻非凡的经历。有许多美丽的回忆,都是与儿女一起共度的难忘时刻。  记得多个严寒的十二月晚上,我们夫妇曾多次在半夜的寒风中,抱着患有哮喘的女儿,等候街车送她进入医院的急症室。能与儿女共度他们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是一种无比珍贵的属灵遗产。我又记得1997年是我们一家颇艰难的一年。当时我在烦忙的工作中,取了半年假期去到美国撰写博士论文,却先后要为一位患癌病的好朋友两度赶到加拿大多伦多探望他,并为他主持安息礼拜;然后又要为自己九十三岁的父亲赶回香港奔丧。返回美国时,又得悉女儿情绪抑郁不稳定,于是放下将要完成的论文,飞去陪她一段日子,与她一起在南加州的海滩和校园一边漫步、一边倾谈,期望尽自己所能开解她,鼓励她。虽然我放下了当时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论文,但我从没有后悔,因为我知道我是将我人生最宝贵的片段给了朋友﹑父亲及女儿!而在子女一生的回忆中,也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在困难的时候,爸爸曾陪伴在侧,没有离开过他们。因此,能与儿女共度欢欣和艰辛的时刻,你便仿佛在他们的生命里留下了一些极重要的东西似的。 第五个属灵质素:独立的思考   帮助子女成为一个具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是极其重要的事,因为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拓阔视野。我坚信基督教教育,特別是全人生命教育的价值。因为基督教教育不但能提供子女知识上的培育,也能在其个人品格与信仰上予以栽培。所以,即或这所基督教学校不是城中的名校,设备又也许不及其他学府完备,但我仍会考虑将子女送入有基督教信仰的学校接受教育,让子女从小学至大学都在基督教教育的环境下长大。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不妨与儿女多讨论各类型的话题,让子女能在思想上有机会与你交流;同时,也应培养他们阅读各类书籍的习惯,例如推荐他们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HowtoReadaBook)。这是一本在美国读书的学生都会被推荐阅读的书,是从中学到大学,甚至博士班的学生都要读的书。鼓励子女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要帮助他们从小已学晓在书本中寻找智慧的窍门,启发他们的思想。 第六个属灵质素:宽恕与接纳   我们要给子女无限的宽恕、接纳及机会!子女是人,和你我一样,也会有做错的时刻。当他们犯了过错,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在指责他们、放弃他们时,你是否仍愿意张开双手去接纳他们呢?   葛培理这么著名的大布道家,他的长子在四十多岁时才肯归信耶稣。在此之前,可能爸爸的名气太大,导致他的反叛性极强,他曾经食大麻,藏毒,逃兵役,做嬉皮士流浪至欧洲等地方。当全世界都在指责他时,这个爸爸葛培理从没放弃过他。我相信做父母的会很了解葛培理牧师的心情,认为倘若全世界都在指责他,又何苦要多我一双手去指责他?但若果我不去接纳他,全世界的人还有谁会接纳他、为他敞开回转之门呢!及至其长子信耶稣,后来更开创了一间福音机构,却又出了事,再度遭人指责,此时的葛培理牧师仍抱宽恕的态度来接纳他的长子。   你的子女,是上帝交托给你一生的产业。我不是要你去掩盖他们的罪行像祭司以利一样,而是盼望在宽恕和接纳中,给儿女们再有一次机会成长过来。我们要让子女感受到这是他们可以被接纳的家。 第七个属灵质素:成熟的品格   最后,要磨练你的子女有一种待人接物及处事成熟的品格,这就是我们所谓的EQ了!倘若儿女有了所有知识,却在待人接物处事上、品格上不成熟,那么他的一生将会是一塌糊涂的。EQ原是指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成熟程度,父母有责任帮助子女学习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意念与情感。倘若一个人只有外在粉饰,却不晓得如何把自己的內心世界表达出来,不晓得把想说的情感、意念说出来,其一生将会相当痛苦。所以,作父母的是有责任去帮助子女发展这方面的表达能力。   第一步是"聆听"。你要聆听子女的说话。你若愿意去听他们说话,你便在鼓励他们说话,鼓励他们与外在世界沟通。聆听的时候,要用心地听。你若在听他们说话时,而又作其他事,心不在焉似的,眼神又不放在他们身上,甚或常打断他们的说话,那么你并不是真正地聆听他们说话,也不是真正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第二步是"回应"。对儿女所说的话,当予以恰当的回应,让他们在你的回应中学习怎样对答得体。我常喜欢制造机会,鼓励儿女发问,例如有一次参观纽约的联合国,在提问题的时刻,我便鼓励女儿想想可有什么问题,可以恰当地提问。   总结来说,上述七项质素,都是建立子女精神生命和属灵生命的要点,我们可视之为一串珠链般的传家之宝,送给子女,这会远胜过送他们游戏机或其他娱乐!   我们该如此祈祷:主啊,感谢你,因你在人生中赐下最宝贵的人伦关系,是其他所不能代替的。愿你的爱活现在我们的生命中,并让我们的家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儿女──都能沐浴在你的爱中,分尝你爱中的永恒祝福。
发表于 2003-1-25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依枝弟兄的分享很好哦!送朵花哦:))加油哦 只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很难的哦,还得多祷告求主给属天的智慧,可以教养孩童吧?! 各位主内做父母的肢体们,有经验一定要分享的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14 01: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