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xuzongguo16
收起左侧

教子箴言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I.故事在基督教教育的意义
??
说故事是一项年代久远的艺术,远在任何一种书写文字发展之前,它既已经存在。借着说故事,人们将他们的历史、传统及各种价值代代相传给自己的子孙。甚至我们的圣经,大部份原本都是口述的信仰及生活的传统及故事,借着反复的传述,一个传给一个、一代传予一代。
??
身为老师,今天我们也需要知道如何使用故事,使它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在教会学校各班级中讲述的故事,大部份都属于课程教材的一部份。这些故事有的选自圣经,有的来自其它记载,为的是达到教学的目标。那些不是直接选自圣经的故事包括:伟人的传记、与主题有关的故事,或是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真实生活事迹。
??
故事讲述的方式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方式,班级学生是听者,由老师讲述或读出故事。第二种方式,班级学生参与故事的讲述,可能由学生自己朗读,或是重述故事,或以另外一种参与的方式,表达故事的情节。让我们仔细思考这两种讲故事的方式。
II.班级学生是听故事者
??
这种方式特别适用在阅读能力尚未发展完善的孩童。这些孩童需要依赖你,才能听到圣经的故事,或是其它课程中的故事。如此一来,讲述的技巧就变得十分的重要。以下是一些讲故事的指引:
??1.
充份熟悉故事并预先好好练习。
??
你或许没有时间记住整个故事,但最起码应该熟悉整个故事的大纲,以便能够顺畅的讲述故事。讲述时,如果合宜的话,你可加些自己的看法或补充故事的情节,或者你也可以在讲述故事时,也提些问题,问问孩童。
??2.
好好安排环境,让孩童舒服听讲。
??
如果你的教室空间够大,在讲故事时,不妨移到教室的另一个角落。年纪较小的孩童会喜欢坐在地板上听故事的。
??
教室的温度及空气流通对孩童的听讲可说非常重要。而且,不要让孩童坐得太久。他们注意听讲的时间非常有限,超过时间,他们会变得烦躁不安。
??3.
了解你的学生并且让他们觉得舒服自在。
??
有些孩童坐在一起总是无法安静相处,那在讲故事时就要将他们分开。容易害羞的孩童需要特别的照应。你和孩童建立良好的关系将有助于每个人的快乐的学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III.班级学童成为参与者
??
班级学童或许有兴趣参与讲述故事,尤其是故事比较短,而又有不少动作。如果他们想要参与,那也应该了解以上的故事讲述原则,尤其是要熟悉故事及练习讲述故事。
?1.
让学童参与故事讲述的一个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讲述时,请学童配合故事情节,摆动双手及身体。
??
当你朗读或讲述故事,遇到主角感觉害怕时,学童可以用双手遮着眼睛;在主角遇见一个快乐的情节时,学童可以跳跃或拍手。许多有关手指动作的技巧,均可用来帮助较小的学童参与故事的讲述。
??2.
有些故事含有对话的情节,那就可以当成剧本来朗读。
??
你可以安排个学童念旁白的部份,其它的学童可以念不同角色的对白。
?3.
诗歌朗诵的方式可用来讲述圣经中诗歌部份的经文,或是带有韵律的故事。
??
诗歌朗诵包括,柔和的声调、低沉的声调,女声朗诵、男声朗诵,加上独白等方式,可以使得平凡的阅读变得美妙的阐述一个故事。
??4.
如果需要念较长的故事,那可以请高年级的学童轮流朗读这些故事。
??
这样的方法只能偶而用一次,免得学童觉得乏味。需要大声朗读的段落不可太长。宁可让学童默念故事,然后再摘要读出所读的故事。很多时候,当学童知道这个故事和其它课堂活动有关时,他们通常都会自己先阅读、了解故事。
??5.
或许对任何年龄的学童来说,最好的参与故事讲述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讲述自己的经验。
IV.重写及改编故事
??
老师经常会找到一个不错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须要加以修改,以适合特定的年龄层。或许这个故事太长、太复杂或者遣词用字太深奥等,需要加以改编才易被学童接受。有时候则是由于故事风格老掉牙了,会让学童觉得乏味。无论由于什么样的因素,需要改编故事时,总有些基本的原则可以采用来重写及改编故事。首先,当你要改编固故事时,你必须保持故事的基本架构,然后跟随以下的故事发展步骤改编故事:
??
故事的开始,用来引起兴趣、说明背景,逐步导引故事情节的发展,....
??
故事的本论,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带到....
??
故事的高峰,将故事的情节带到最高潮。以及....
??
故事的收尾或结局,处理完所有未解开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A、崇拜的意义
??
崇拜是人们对上帝及祂的伟大的响应,在人们与上帝的个人化交通中,人们称颂上帝,并聆听祂的话语。崇拜包括个人的全然交托、意念的洁净、心灵的提升,以及化意志为实际的行动。崇拜是一项活动,若是完整的话,包括以下六项要素:

??1. 自我朝向上帝的伸展
??2.
感觉上帝的同在
??3.
汇聚各样结果的交通
??4.
关于上帝及虔诚的事物。
??5.
对上帝及虔诚事物情感的反应。
??6.
平和、具有目标及付诸行动的响应。
B、崇拜与儿童灵命的成长
??
虽然崇拜经验本身就是一项客观的目标(上帝的荣耀),但它也包含主观的结果(崇拜者的改变)。如果没有一些个人的响应,我们无法与至高、神圣的上帝、万主之主有真实的交通。崇拜者的改变由内在开始,而至彰显于外。改变成长的方向,迈向成熟基督徒生命的目标,正是基督教教育最关切的主题。
??1.
崇拜使人察觉本身的需要。
??
当我们面对上帝的完全时,我们自己的软弱、失败、疏忽及罪恶都变得显而易见。在忏悔中,我们提出我们的需要、享受祂慈爱的赦罪并接受祂救助的确据(以赛亚书6:5;约伯记42:5-6)。如果儿童有机会透过崇拜,与上帝有个人的关系,那他也能体会自己的需要。
??2.
崇拜加强基督徒的信心。
??
当基督徒与真实的上帝面对面接触,而不会更认识上帝及祂的属性,那是不可能的(如同摩西在出埃及记卅四章的经验)。儿童也有单纯的信心,并借着崇拜表现这样的信心。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3. 崇拜产生委身的结果。
??
事实上,崇拜就是敬爱天父上帝,但敬爱不是只借着嘴唇表达而已,它包括全人的投入。这样的敬爱,如果缺少个人全然委身,只会是空洞的嘲弄而已。如此一来,崇拜者的心智、情绪及行为都反映出他本身的心志认同于神( 12:1)。这种委身的观念可用非常简单的方式教导儿童,你可以告诉儿童:「耶稣基督要你爱祂超过任何人或事,并告诉祂你是如此爱祂。」
??4.
崇拜带来个人的成全。
??
受造之物之所以受造,是为了与造物者有所关连,就如同在启示录四章十一节充份表达的,透过与神相交的经验,获得内在的满足。这样的成就,我们受造本是为此,导至产生我们能经验得到的唯一真实的内在平安及喜乐。借着唱诗、聆听及阅读上帝的话语,并向上帝谈话,儿童也能被引导崇拜并经验这样的平安喜乐。
??5.
崇拜产生能力。
??
以赛亚书四十章廿九至卅一节左证属灵的能力是借着等候上主而得到的。我们可以使我们基督徒的生命如鹰展翅翱翔天际。甚至是儿童也会疲惫,并由于属灵的失败而觉得灰心丧志,但借着崇拜,透过圣灵的能力,可以驱策及鼓励基督徒的新生命。
C、儿童崇拜的型态
??
崇拜经验通常可以相对的分成个人及公众、正式及非正式、计划及自发的崇拜。对儿童而言,这每一种崇拜都必须依照儿童成熟的程度加以考量。ViethMcGavran提供不少有助于了解各年龄儿童崇拜需要的资料。
??1.
对二至三岁的儿童,崇拜的特色最适合定为自发性的。
??
因为二至三岁儿童的注意听讲时间只有几分钟而已,他们理解的字汇及观念也很有限,他们对活动经验的反应好过对语言内容的反应。他们的活动是不停的,受着内在驱力影响而移动、探索、动这动那及问问题。他们多以个人或平行活动为取向,而较少合作性的活动。
??
如此一来,显而易见的是,架构在一系列活动上的团体崇拜,对儿童而言并不具果效。当然,这并不意味幼儿的崇拜全然不需要计划。它需要某种程度的计划,使得主领崇拜者提供的材料及经验能带至非正式崇拜的时刻。但因为崇拜是自发性的,我们何从预知那些儿童已能进入崇拜?又何时进入崇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2. 对四至五岁的儿童,崇拜的特色是非正式的。
??
儿童现在比较能参与合作性的活动,四岁到五岁的儿童能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内,经验简单的团体崇拜。虽然这阶段的崇拜有较多的计划,也有些形式,但还是多数于非正式的形式。
??
主领崇拜者必须具有弹性,擅长以对话带动崇拜,也能敏锐察觉直接的需要-沉考、迷惑、抉择、喜乐、成就-并将这些需要带入崇拜经验中。崇拜时,成人的态度及动作-容易被模仿-还有团体感觉的气氛-容易被体会-特别的重要。
??3.
对高年级的儿童及少年而言,崇拜由非正式变成正式的崇拜。
??
到了这个年龄阶段,崇拜经验和学习经验有了明显分野。由于学童更有能力出席崇拜、参与及汲取崇拜过程的意义,计划周详的团体崇拜可以增加。崇拜的材料必须要提升配合他们的理解力;内容也要与他们的经验有关;崇拜的节奏也要配合他们专心的程度。
??
崇拜主领者必须要特别留意学童的特点、能力及兴趣。例如,对少年而言,虽然他们易于突显嘲讽的情绪及叫嚣着要有行动,但他们仍能有一定深度的崇拜生活。他们逐渐成长的领悟力,日渐增加的字汇以及对美丽、次序的喜爱,再加上一点领受象征意义的能力,使得在比较正式的程序及架构上的崇拜更有果效。我们也不应该忽视小学生在有能力的成人帮助下,计划及主领自己崇拜的能力。他们越参与崇拜活动,他们的崇拜经验就越有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儿童个人崇拜


??
基督徒父母、老师有更多责任来教导儿童在团体以外的个人崇拜。这样的崇拜包括在一生中,对上帝生发的立即、自然的响应,以及经常性、简短的个人崇拜。个人的崇拜是在基督教教育中,最受忽略的教导。此时正是教会应负起责任,开始一个生动的课程来传递个人崇拜的价值,说明何时、何地、如何并使用何种材料从事个人崇拜。除此之外,我们盼望家庭能成为基督徒属灵生活实践的榜样,并安排时间训练儿童如何有个人崇拜,家庭可以成为这方面训练最有效的基督教教育场所。以下是关于个人崇拜方面,对父母、教会领袖及老师的建议:
??
A、对父母的建议
??1.
借着自动自发以及安排的崇拜时间,使崇拜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份。
??2.
为自己安排个人崇拜的时间,帮助儿童体会崇拜带来的喜乐及能力。
??3.
从小帮助儿童建立每日祷告的时间。通常可以是睡前的时间。更有价值的是由父亲与孩子有一段相处的时间,分享一天经验,并鼓励孩子向神祷告。
??4.
尽早在孩子具有阅读能力时,就引导孩子轻松、享受的读一段属灵读物。
??5.
尽快建立晚上睡觉前的灵修仪式,建立温馨、亲密、慈爱的引导灵修生活,避免要求而童匆忙的结束灵修。
B、对领袖及老师的建议
??1.
分享儿童你本身个人灵修所得的喜乐。
??2.
看看有没有任何机会提供个人灵修的经验。例如,透过基督徒营会中,领袖的榜样及带领、同侪的影响、环境及上帝话语的教导等每日的活动来影响儿童建立个人灵修。
??3.
经常和儿童谈论个人灵修的时间、地点及意义。
??4.
看看教会图书馆有没有良好的可供儿童每日阅读的灵修书籍,以及帮助父母训练儿童的书籍。告诉高年级学童如何使用经文汇编、诗歌本及其它资源。
??5.
将儿童个人灵修的议题纳入家长与老师的座谈会,以及老师的训练会中。
??6.
拜访父母亲,告诉他们如何如何带领儿童进行个人灵修。提供父母合适的参考书籍。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在童年生活中的角色


家庭是童年教育的基础
??
圣经晓示着,家庭是童年教育的基础。虽然强调这一点是满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教会或基督教学校是不需要的。今天的社会,如果父母认为他们能独力办好这角色,那他们是够天真的了。我们所处廿世纪文化的要求、压力及影响,不允许父母下这样的结论。父母在教导他们子女方面所需要的支持及帮助,远胜于以前的时代。
??
为何圣经如此强调家庭在基督化儿童教养的重要性?概括而言,答案就蕴藏在一项事实,那就是儿童在家庭所有的一些学习经验是在教会或学校遍寻不得的。家庭提供自然而且自动自发的学习环境。要在别的环境建立家庭一般的环境根本是不可能的。家庭提供面对面,全天候的生活环境。家庭环境的自然特性在民数记第六章中有很好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最少三项事情是显而易见的。
??*
父母需要的不只是知识方面的认识圣经。
??
记一段经文用来教孩子信仰,是不够的。比用言语告诉孩子上帝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生活来教导。尽心、尽心、尽力的爱上帝,会成为基督信仰及美德的最佳榜样。这样的功课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想教导儿童要有耶稣基督的爱心,那我们不是只有告诉他们要有耶稣基督的爱心而已,我们要实际行出耶稣基督的爱心。
??
如果我们要教他们祷告,那我们就要祷告;如果我们要教他们爱人如己,那我们就要先爱人如己;如果我们要教他们分享自己所信的,那我们就要先分享自己所信的;如果我们要教他们读经,那我们就要先读圣经。
??*
在家庭中有效的教导,不只是发生在一段特定时间的教导。

??它必须要是自然而且自动自发的-是在我们围着餐桌用餐,或者共同欣赏电视节目。它可以发生在我们在林中漫步时,也可以在街上。它可以发生在早上我们叫醒孩子时,也可以发生在晚上我们带孩子睡觉时。
??*
上帝的话语必须要弥漫在家庭整个生活气氛中。

??基督必须要成为家庭所有活动的中心-或者在严肃讨论问题时,或在快乐的在一起,共组乐高的房子。有些最自然教导圣经的机会就发生在每日生活中,而且,如果我们忽略了,那机会就可能不会再回来。此外,父母与孩子在一起的学习机会只产生在家庭,不在学校也不在教会。在家庭中,生活的实际面,是显而易见的,在那里,我们就是真实的生活着,父母孩子都一样。


教会与家庭同工
??
父母在属灵的环境中养育孩子,这是一个具有意义、无可取代的角色。幸运的是,这样艰巨的使命,并不须要由父母单独担当。关心的当地教会,便能有力的支持及提供父母这方面的帮助,以下是三则建议,帮助教会支持父母教导子女。
??*
教会要提供训练,帮助父母了解及抚养子女。

??许多父母对于子女发展的了解,并不如想象的丰富。此外,它们看不清正确的心理发展与灵命发展之间颇具意义的相互关系。而且也有许多父母并不了解儿童发展的自然阶段,以至于忽视他们成长的趋势。
??*
教会必须提供家庭基督教教育的节目,并支持父母养育孩子的任务。

??我们同时需要在家庭及在教会中养育孩童。有些养育的目标是教会无法达成的。家庭中自然而且自动自发的环境、父母的形象、面对面的经验,都是有效基督教教育的基础。
??
但是,仍有些目标是父母亲无法单独达成的。例如,一位受过完备训练的老师,在一个设备完善的教室中,能提供美好的学习经验,并应用圣经真理,这些都是父母亲难以做到的。
??
所以家庭实在须要教会帮助养育孩童。但是这样的需要,要的是提供辅助及支持性的节目,而不是与家庭竞争或鼓励父母逃避他们教养子女的责任。
??*
教会需要提供合于圣经教导原则的儿童教育计划。

??在圣经中,养育儿童是在一个非正式、温馨、及接纳的气氛。在圣经的时代,父母就是最基本的老师。学习是个别的,产生于小的、亲近的家庭关系。学习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着。
??
教会在帮助父母在家庭中实施基督教教育方面,有许多可做的。而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帮助父母做个称职的父母,提供帮助,而不是取代家庭的地位,去运用圣经中的教导原则来教导子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6-21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家庭与教会同工
??
基督教教育是双方面的工作。家庭须要教会,而事实上,教会也须要家庭。一个地区教会无法充份的达到教养孩童的目标,果没有基督徒家庭的协助。那么家庭可以如何帮助教会实施儿童基督教教育呢?
??*
父母不可期待教会解决唯有在家庭中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家庭中教养的问题必须在家庭中解决,不可期望教会解决家庭中的争端。
??*
父母可以与老师及教会同工合作,共同解决子女训练的问题,学习的问题,以及应用基督信仰真理的问题。
??*
父母可以鼓励子女参与基督教教育的活动。他们可以让子女准时到教会。他们可以谈谈主日学及教会的重要性。他们可以一起为老师及传道人祷告。他们可以鼓励子女好好备课。他们可以鼓励阅读圣经、背诵经文。
??*
父母可以鼓励教会中带领孩童的同工。父母可以邀请他们一起用餐,为他们祷告,与他们谈谈孩子,对他们表示谢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根本没有完全是的父母,强烈赞成,nislninini您说的好复杂,我没有足够时间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6-21 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有过强烈的PANNI叛逆心理,大学都没有读毕业,就是叛逆我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7-19 10: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