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时论(人物怀念和评论) 第382篇 访奶奶的娘家 清明节前回故乡镇江到姑妈坟上扫墓。信步走到演军巷,我幼年4岁时曾居住过的房子演军巷4号已经不存在了。但我高兴地看到我奶奶的娘家——陶家的房子。这引起我60多年前的回忆,在1937年冬镇江沦陷于日寇之手以后,陶家人都到外地逃难,人去楼空。这之后一两年,我还不到10岁,那时曾经从前到后地走过了陶家的这七进房子,还拿了《水浒》等几本小说。未得主人允许就拿了奶奶娘家的书,是犯了贪心和偷窃的罪,求主赦免。 现在这房子尚存三进,1995年4月已公布作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看到大门口有“五柳堂”这块横匾。再看傍边的碑石,才知道我奶奶是陶渊明的后人,陶渊明在东晋灭亡以后改名为陶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因作自传体《五柳先生传》而得名。为江西浔阳柴桑人(今九江)。我奶奶的先祖于乾隆年间迁居镇江,到陶蓬先这一代凭‘络丝’手工劳动逐步发展为江绸业的巨擘。五柳堂里有藏书楼,又名游经楼,取陶潜诗“游好在六经”之意。为陶蓬先写作之处,他曾在此编纂《润州唐人录》等书。 我回家以后,从网上检索了陶渊明的著作:《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归去来辞》,《饮酒》诗,再一次被他的文章和精神所感动。 陶渊明(365——427),享年63岁。生于东晋哀帝司马丕执政期间(362——366),卒于南朝南宋文帝刘义隆执政期间(424——454)。一生经历了两个朝代,九个皇帝。是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他任彭泽令80多天,就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为后人传为佳话。 以下摘录陶渊明著作中的佳句,与读者分享: 《五柳先生传》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饮酒》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登东坳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何疑? 在1600多年以前的陶渊明认识到要‘乐天命’,不慕荣利,热爱自然,读书著文,忘怀得失。他的精神境界是很高的。当时圣经和上帝的福音,基督的道理还没有从以色列传到中国来。但上帝不偏待人,也使中国古代的圣贤知道要顺天,奉天,敬天,乐天。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精华是可以与圣经的真道,希伯来的传统文化相融合会通的。我们中国基督徒不应当排斥任一种先进的文化,也不可数典忘祖,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 200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