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篇文章中,都是談到錯誤飲食如何造成身體不良的影響,在過去三、四十年來,大家都是以這種錯誤的飲食方式生活。雖然現在罹患文明病的人數激增,可是卻不見得每一個人都得文明病。因為健康的身體除了飲食的影響之外,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情緒。相信聰明的你已經想到了。
我常會以下列的例子來比喻飲食、情緒與身體健康的關係。若飲食是火藥的引線,那情緒就是燃點。因長期錯誤飲食方式所造成的體質酸化引線,碰上因重大事件而帶來情緒波動的燃點,如此慢性病就會爆發出來,特別是癌症。因此在我對癌症病人所設計的問卷中,會特別請他們回憶發病前的三至六個月,有什麼重大情事或刻骨銘心的事情於生命中發生?如:失業、失親、失婚,或情感遭受重創等等。這種破碎心靈的被了解、認同、再調整、重新邁步出發的過程,往往就是讓自己重獲健康的起點。我之所以能讓許多非常難醫的癌症患者情況好轉,甚至痊癒,就是在過程中著重身心靈的同時兼顧。許多人一輩子飲食習慣不好,但也沒得癌症!那是因為情緒上沒有特殊事件做觸發點將之引爆出來。那麼是不是癌症患者都是情緒事件的受害者?若以因心靈不能承受突發事件而爆發癌症的這個角度來看,我們當然可以說是受害者;但不要忘了,當我們在面對事情時,因著自己個性所選擇出面對事情的態度,就是我們自己所要負起的責任,所以癌症與性格非常有關。甚至在臨床上就發現,具有某類性格傾向的人,非常容易得到癌症。許多癌症患者會從自憐的角度來認為自己得病是一種懲罰,但我常要她們在思想上換個頻道,與其以消極的態度來面對,何不以積極的行動去克服因為疾病所帶來的難處。
我從小學時代開始就接受基督教的薰陶,所以我會用聖經經文來幫助我的病人,尤其喜歡這一段「上帝用疾病糾正人的過失,用身體的痛苦來管他」。所以疾病是我們過去生活習慣的一面鏡子,照出我們生活中的過失,藉以提醒我們「是應該改變的時候了」---改變飲食方式、改變生活習慣、改變個性及改變情緒的表達方式。當我在對癌症病人做初診時,會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其實只花十分鐘來診斷病情,大半的時間反而是花在破除過去錯誤的觀念和整個情緒的重整上。因為我發覺病情的康復與否,這是一個關鍵點。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許多癌症患者的個性,真是如城壘般地固守,不願撤退改變,這種情形就是華陀再世,也束手無策。下面就一些例子來讓大家認識因性格不同而帶來的不同疾病。
(一) 乳癌:在門診時會發現,許多性格非常溫和的好女人,就是對別人的要求都說好,往往得到乳癌的她們,是對許多事情默默承受的一群。心中壓抑了許多重擔,卻不表達出來。而心直口快、性格率真,有脾氣就發,有不滿就說的女人,乳癌是絕對不會發生在她們的身上。所以我對乳癌患者做出的建議是,要學習說「不」,以取代凡事都說好的習慣;要注意聆聽自己心裡的聲音與感受,以取代沒有原則一昧壓抑的順從個性。 (二) 胃癌:西方人罹患胃癌的比例比東方人少,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飲食,一是情緒。西餐中的生菜沙拉將食物的酵素完整保留下來,所以西方人在吃生菜沙拉的同時,也攝取了充足的酵素。反觀全熟食的東方飲食,不但食物中的酵素被破壞,甚至全無酵素可言。就情緒上來說,引發胃癌的重要原因來自於家庭的壓力。西方人與東方人的家庭結構與兩代關係不同,相形之下後者扛起的家庭責任與壓力更多,但重點不是扛起責任的多少,而是如何紓解心中的壓力與重擔,這就是胃癌患者所要學習的重點。 (三) 骨癌:此指的是原發性骨癌,而非其他癌症轉移擴散的情況。此種患者,其實在發病前的半年到一年就已經對人生絕望,對生命不再有希望,所以當我們在治療這類骨癌患者時,就必須針對這種懷著哀莫大於心死情緒的患者,幫助他們重燃對生命的希望。由於骨癌轉移的速度非常之快,所以我自己也常感到和病人一起和時間賽跑的壓迫性。可是如果將耶穌基督的福音介紹給病人,而願意接受救恩的人,因為從中發現到自己的獨特性、不可取代性及在世上存在的意義價值時,這樣病人的痊癒也就非常快。因此骨癌可謂是特別受情緒影響的病症之一。 (四) 肺癌:罹患肺癌的多是心中有話不說,即使是千斤重擔也是一肩挑的人。故找一個信得過的朋友,將心中的煩悶一吐為快,是治療的方式之一。所以我們應學習如何適當的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 (五) 心臟病:心臟病患者常是心中有話想說,卻沒人聽,如果您的爸爸媽媽有心臟病,那就表示您要好好檢討了---是不是您都不聽他們說話或是沒有花時間和他們溝通?所以美國心臟協會組織了一個「開心小組(open-mind group)」,讓這些心臟病患者經常聚在一起,彼此關懷,彼此交流,以紓解心事及沒人知的抑鬱。
其他還有一些癌症,因為篇幅有限,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但就上述的例子,希望大家知道情緒、性格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有著相當的關聯性。當然這些要馬上改變是有困難的,可是設定目標,不自我放棄,透過反省來一點一滴的改進卻是值得去做的。最後,我在此也深願大家有個身心靈健全的體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