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来书讲进步的最高点,是在第五至第六章。第五章是讲到麦基洗德。写这封信的人说:「论到麦基洗德,我们有好些话,并且难以解明,因为你们听不进去。」本来你们可以长大成人了,可惜你们是老小孩。本来你们可以吃干粮,学习义的道了,可惜你们成了必须吃奶的人;第六章就对教导人的人说,教导人的时候应当进步,不要老是讲那懊悔死行、信靠神、各样洗礼、按手之礼、死人复活、永远审判等六件道理,应当进步的去讲别的道理才可以。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希伯来书六章一至八节,不是讲得救的问题,乃是讲进步的问题。希伯来书的目的是讲进步,不是讲得救。如果我们把主题弄错了,就讲不下去了。
有些基督徒对于教会的道理、国度的道理,都不注意,他们的眼睛只注意得救,好像只要得救就够了。可是,全部圣经并不是只讲得救,它还有许多事要告诉我们。
我们要先把主题抓住了,然后来看希伯来书六章一至八节所说的话:这几节圣经可以分作三段:第一,一至三节是一段,题目是「不必」;第二,四至六节是一段,题目是「不能」;第三,七至八节是一段,题目是「不可」。
不必
不必的事提起六件:一、懊悔死行,二、信靠神,三、各样的洗(原文无「礼」字,下同),四、按手,五、死人复活,六、永远审判等。这里告诉我们不必再立根基;这六件都是根基之道,既已有了,就不必再立根基,不必再重复了。一个人造房子,不能立好了根基却不建造,而再立根基。这里说,根基已经立好了,就不必再立根基,应当往前进步。
不能
第四节的「已经」在原文是「一次」。一次,是说出历史上的事实。第六节的「从新懊悔」上面,原文里有一个「再」字,与「不必再立根基」的「再」字是同样的字。「离弃道理」的「离弃」,在原文有「跌倒」、「滑跤」的意思。「道理」在原文本来是没有的,是加上去的。这一段里所有的连接词,照原文读起来,只有一个「并」字,并无「又」、「若是」、「因为」等等的字。这段圣经可以这样读:「论到那些一次蒙了光照,并尝过天恩的滋味,并于圣灵有份,并尝过神善道的滋味,并觉悟来世权能的人,并滑了脚,不能叫他们再从新懊悔了,他们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并明明羞辱祂。」这就是说,一个人若有了那四件,他并不能因滑一跤就再从新懊悔,就是他要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羞辱祂,也是不能的。一个人若滑一跤,并不是离开了他所走的道路──因他所走的方向并未错误,所以他不能再从新懊悔,不能再把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不能再明明的羞辱祂。
写这信的人,在一至三节已经告诉希伯来人不必再立根基,那么,也许希伯来人中有人要问说,如果一个人有了四至六节所说的光景,他若滑了一脚,跌了一跤,他岂不是要再立根基么?岂不是这跌倒的人要再懊悔么?写这信的人回答他们说,就是有人像四至六节所说的光景,就是他真的犯罪,他也不能再从新懊悔了。
这段圣经里有两次用过「再」字,一次在第一节,就是「不必再立根基」,又一次是在第六节,就是「不能叫他们再从新懊悔了」。根基之道有六件,懊悔是第一件:写这信的人,在第一段告诉他们不必再立根基,在第二段告诉他们,就是今天有一个人在这里滑了一跤,他也不能再从新懊悔,不能从新再立根基。
我们能不能得了重生而又丧生呢?我们能不能再懊悔而再得重生呢?第六节的懊悔就是第一节的懊悔,就是立根基的懊悔。这并不是说,人不会再悔改;这乃是说,人不能再回头到立根基的地步而再懊悔。这就是这里的大关键。请注意再懊悔、再立根基的「再」字。不只不必再立根基,不必再懊悔,并且这是不可能的事。
这段圣经并不是告诉我们,一个人得了这么多属神的好处,如果滑一脚,就得再懊悔,再作立根基的事。重生只有一次,没有人在路上跌了一跤而又再从头来走这条路的。但是,有许多人是想,人滑跌了,是应当如此行的。这是错误的想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9:46:59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