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694|回复: 0
收起左侧

《玛丽琼斯和她的圣经书评》:“摩罗:建设性的事都是小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9-1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建设性的事都是小事

摩罗

能为乡村孩子做一点什么?

读《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时,我老盯着玛利•琼斯这个小孩看,因为我是从农村来的,这个小孩的资源匮乏非常容易引起我的同情。这个小孩这么想看到一本书,因为自己没有《圣经》,她每个礼拜都要走那么多路到伊万斯太太家去读一次《圣经》,这多么可贵。我们当初不就是在这种无书可读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吗?玛利•琼斯还知道世界上有一本很好的书——《圣经》,我们小时候从来就不知道世界上有哪一本好书,不知道除了课本之外还有别的书,我们连产生读书愿望的条件都没有,所以我们的文化环境比她更封闭。我们不可能像玛利•琼斯那样觉得某一本书关乎自己的生命,关乎自己的理想,我们缺乏这样的冲动,也缺乏这样的引导,也缺乏一个像伊万斯太太这样好的基督徒说,只要你愿意走路,你到我家去读吧!我很羡慕玛利•琼斯有这样的机会。

在《玛利•琼斯和她的圣经》里面,玛利•琼斯在买《圣经》和读《圣经》的过程中,精神成长得这么好,我觉得很羡慕她,因为《圣经》里面的精神财富这么丰厚。现在生活在中国闭塞地区的那些孩子,就很缺乏这种精神财富丰厚的读物。给我写信的那个学生就是我的老家的学生,在这样的乡村他能读到《读者》就很不错了,因为乡村是没书的地方,但问题是他有幸读到的书竟然是并不适合他的书,不是能给他提供健康、大气的精神食粮的书,我觉得这很可惜。

我现在很容易想一个问题就是,我在文化资源那么贫瘠的环境里长大,我的这个过程已经成为过去了,是无可挽回,无可补救的,现在有很多人其实还处在跟我同样的环境之中,他们也同样在承受文化的匮乏,知识的匮乏。我前一段收到我的江西老家一个中学生写来的信,他说他很喜欢读书,能够常常读到《读者》杂志。一个人的成长期最重要的是精神食粮,可是他能读到的只是一种带有小资情调的休闲杂志,里面只有小聪明、小智慧,缺乏大气,缺乏给精神打底的厚重东西。一个少年人读这样的杂志肯定不能帮助自己的精神成长。我们有没有可能为这些正在文化匮乏中的乡村孩子做一点什么?看了这一本书之后,我又加强了这样的想法。我们可以不可以做那个让玛利•琼斯到她家里去读书的伊万斯太太,谁愿意到我家里来读书,我就给你提供某种方便。这个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麻烦的事,因为一个小孩跑到自己家里来念书,你的日常生活肯定要受到干扰。这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付出。我们能不能像伊万斯太太那样,通过这样的付出来满足别人的愿望?如果一时做不到,至少应该努力向她学习。此外,我们有没有可能做得更多一点,就是做教会后来做的工作,因为教会后来为此成立了联合圣经公会,专门为人们印刷和传播《圣经》。如果我们把《圣经》换算成普通的文化资源,能不能在这方面做一点努力,让现在还处于匮乏之中的乡村孩子,能够得到比贫乏的教材更多一点的文化资源?

检讨我们的文化资源

玛利•琼斯的父母能传授给她的技能非常有限,而她的心灵却这么健康。我们往往是过分重视了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精神的成长,这个问题在当下的中国非常严重。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父母就更加拼命地培养孩子的技能,而忽视了孩子在精神上的,心理上的发展,这是非常有问题的。可能中国做父母的缺乏那一种经验,也缺乏那一种资源。从经验来说,我们对孩子是倍加呵护,什么都为他包办了,在包办的过程中,强制他按自己的经验模式去体验世界,强制他按自己的理想发展,这方面很严重。从资源来说呢,中国本来就匮乏尊重孩子、放手让孩子发展的传统。等孩子长大成为青少年,发展得不好,才知道自己做父亲、做母亲失败了。但是当他意识到失败之后,一个方面是自己已经无能为力,无可补救。第二个方面,即使到了这个时候,他还是照样没有供他做补救工作的资源。

不因善小而不为

我这样说算是对传统弊端和资源匮乏的一种检讨,同时我也觉得,我们不能老是左一遍检讨缺什么,右检讨一遍缺什么,检讨完了批评几句骂几句了事。在检讨之后,我们也得一点一滴地做一点引进资源的事,做一点建设性的事。而做建设性的事往往都是做非常小的事,非常具体的事。任何建设性的事都是小事,你只能做很多小而又小的事,慢慢积累成一种规模,汇成一种声势。而更大的可能是,什么规模也没有,什么声势也没有,只能永远默默无闻地做着。做小事就是要从一个非常微小的点上来着手,从一个非常微小的角度开始。破坏性的事是惊天动地的,往往一声爆炸就导致毁灭。建设性的事是微不足道的,是在默默无声中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我们不要去做那惊天动地的事,而应该默默无闻地做这种小事,做这种建设性的小事,来一点一点地引进资源,一点一点地让我们拥有一些新东西。

引进新资源的时候,我们不能期望一下子改变一大群人,不能期望一下子改变一代人——这是不可能的。像“五四”新文化运动,看起来声势浩大,表面上看它改变了一代人,改变了民族的命运,实际上你从民族深层的心理结构上讲,改变非常小。不过,尽管非常小,但是它毕竟有改变了,这是我们应该肯定的,它没有改变更大,我们不应该去批评它,我们只是耐心地接着它的工作做下去。所以我们不要对自己有太高的期望,觉得自己有改天换地的能力或者至少有惊天动地的力量。做破坏性的工作是惊天动地的,做建设性的工作都是微不足道的,而且多半是默默无闻的。可是,能够默默无闻地、从容不迫地埋头在小事之中,这才是一个人的修为。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那些点点滴滴的小事

我们不要对自己期待太高,期望太高的结果往往就是你什么都不做,因为做任何小事都实现不了那么伟大的目标。很多人不愿意关注受苦的人,他的理由就是天下这么多受苦的人,我管得过来吗?其实我们不要讲能够拯救天下所有受苦的人,你连拯救一个穷苦人的能力也没有。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对某一个人帮助一点点,那就尽可能帮助一点点,不要因为帮助别人太小太少而害羞。我们帮助他一点点,确实改变不了他的命运,但是至少可以让他晚上能够吃个烧饼。更重要的是,我们切实地帮助了他一点点,也算是履行了自己一点点责任。天下的乞丐很多,北京的乞丐也很多,我们谁也没有能力帮助这么多人,但是今天我看到这一个乞丐的时候,我就给他一块两块,或者几毛钱也行,不要让他那只生锈的杯子老空着。那只杯子其实是在检测人间的希望,大家愿意为那只杯子作一点一滴的小事,说明这个人间还有一丝温暖。我们对于世界表达爱心,也许可以从身边那个乞丐手里那只空荡荡的杯子开始。不要让那只杯子老是空着。

中国读书人的一个基本情结就是拯救世界,这种情结很容易蛊惑一个热血奔涌的少年人的心灵。我年轻时候也受过这种蛊惑,实际上这种东西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多少好处。它可能只会让你第一变得不切实际,第二,让你突然绝望得什么也不想做。因为总有一天,你会觉醒过来,知道你拯救不了世界,你很可能因为这种觉醒而绝望,而躺倒在地什么也不想干。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才知道,拯救世界的想法是不好的。千万不要老是去读别人编造出来的青年毛泽东的故事,然后成天迷恋着怎么像他那样去拯救世界。我们不是伟人巨人,我们也不要老是想着要通过拯救世界来成就自己伟人巨人的伟大事业,这样想其实是自私的。

我们在引进资源的时候可能也有误区,我们老是去引进那些伟人的东西,读伟大人物的伟大故事,我们给青少年提供读物很容易想到这一方面。其实一个社会未必就要这样,读普通人的故事也是能够得到启发和激励的。我们应该心平气和地做平常之人,理直气壮地做平常之事。我们只能是按照我们的平常能力,意识到自己能帮助别人的时候就帮助一点点,能够这样就很不错了。不要企图拯救天下所有的人,也不要企图拯救天下。假如我们能拯救一个人,那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功业了。如果我们连一个人都拯救不了的话,那我们拯救他半小时的劳累,比如帮一个病人跑一回腿,送一回东西,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应该把目标缩到这么小这么实际。有的时候,你没法送上实际的帮助,你可能只能给他一个笑脸,给他一声谢谢,让他感觉到一秒钟的快乐,这样的帮助也很不错。应该鼓励孩子立志做一个平常人,学会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中修炼自己,包括给乞丐一个硬币这样小小的善良行为,都是我们应该践履的。

我们为人在世应该在无限的层面去想问题,在有限的层面去做事。比如德兰修女,她一开始如果想一下子把全世界所有的穷人都帮助到的话,她肯定没有力量和勇气去做任何事情,因为她肯定没有能力去帮助天下所有的穷人。但是她当时看见一个穷人奄奄一息,她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这一个”穷人。她这样默默地帮助了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慢慢地就把事情做起来了。但是即使像她这样伟大、这样影响广泛深远,也还只能帮助极小极小的一部分穷人,她每天所做的事情还都是微不足道的。这也是所谓“不因善小而不为”。

根据2003423谈话录音整理,北京

玛丽和他的圣经购书方式:

全国各大新华书店和民营书店有售。可到以下书店邮购:

北京溪水边书屋,电话:010-84488348

上海天梯书店:电话:021-63573577

厦门尼西活水书屋,电话:0592-2191219

北京霖荟轩艺术发展中心,电话:010-62638419

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_detail/product_detail.asp?product_id=748255

也可以直接联系我要书:我的email:mingfeng5248@sina.com;小灵通是:010-8622247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