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905|回复: 3
收起左侧

[推荐]《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7-2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窦应泰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价格:24.00元

目录

序章  2002年,"口述历史"将公布于世

第一章 第一个想吃螃蟹的人――留美女学者傅虹霖

1. 1984年春天,采访张学良仍是禁区

2. 唯一的例外:周鲸文见到了幽禁中的少帅

3. 傅虹霖独闯复兴岗70号

第二章 20年前,曾有一位台湾记者冒险走近张学良 

1. 于衡对张学良口述历史的最初梦想

2. 若想采访少帅,必先经过赵四这一关

3. 张学良只谈《明史》和《圣经》,绝口不谈西安事变

4. “古今多少事,尽付谈笑中”

共五章,其他章节在此省略

书中的部分内容

第4页第2段――在人群里响起了基督教有友们虔诚的赞美诗。周联华带领众人依照故世者生前的遗愿,唱起了一首让逝者安眠的《圣经之歌》。

他是一位平凡的人,

因为他是真正的基督信仰者。

他是一位伟大的人,

因为他曾经指挥过一场历史的壮举。

安息吧,先生,

我们活着的人,

会永远记着你,

安息吧,先生,

你曾经写就的历史,

将在你西去天国之后,

被人永久的铭记在心间。

那些只有上帝才会知道的事情,

从今天起,

将成为每一个正直人心中的明灯!

第7页第4段――在一块块由花岗石垒砌而成的墙壁上,是遵照张学良和赵四小姐生前的叮嘱所缕刻的诗句,那是《圣经》中约翰福音中第11章25节中的诗句,张学良生前希望以此作为他们墓穴的座右铭。

墙壁上的铭文是: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

第41页第2段――当于衡向张学良问起对<明史>的研究时,张学良说:"我研究<明史>的动机,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一直受外国的欺凌,我想从明、清两代的历史中找出原因。因此计划去研究〈明史〉,接着去研究〈清史〉,再及于〈民国史〉。但是当我研究〈明史〉告一段落,刚想进入〈清史〉研究的时候,自己却成了虔诚的基督徒。我觉的〈圣经〉才是一部最完美的经典。由于专心研究〈圣经〉,研究〈清史〉的工作就放弃了。

第46页第3段――于衡记得,他在那本〈大使命〉圣经讲义的卷首,发现一位名叫周联华的牧师为赵多加作序。那时,于衡对坊间的传闻不以为然。在他的印象里,赵四小姐永远都是悟性超群、品位高雅的女性。即便她随张学良从仕途的顶峰陷入政治生涯的低谷,她毕竟还是不入俗流的清高人物。赵四小姐又怎么成么能成为基督教的信徒呢?即便她因某种政治形式所迫,不得不信奉基督,也决不会更名赵多加,更不会为基督教撰写讲义!可是,如今当于衡棉队向他传教的赵一荻时,才不得不相信坊间对她的种种传说,确非空穴来风。

“夫人,莫非你就是出过圣经讲义的赵多加吗?”于衡忽然吐出了心中的疑问。他希望能和她进行认真的对话,否则,于衡只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侧耳倾听这些高深难懂的基督圣教。

“是的,为着基督的需要,我情愿脱胎换骨。”赵一荻依然不用双眼正视于衡。她静静坐在一片灿烂的光影下,显的恬静自若。她的面色很凄美,全部思想仿佛都融入了无边的基督教意境中去了。一个为基督痴迷到忘我境界的人,是全然不会计较别人怎么看她。由于讲起了基督圣经,赵一荻再不像在楼下电梯间对于衡那么冰冷无情了。她的神情开始变得柔和起来,游移的目光投向那盆在阳光下下散发着幽香的兰花,对于衡说:“为了对基督的忠诚,牧师要求我在写讲义的时候,最好使用一个教名,于是,我就改叫赵多加了!其实,这并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名字就是个代号!关键是,我写的〈大使命〉在印刷出厂以后,到底有多少读者。于先生,你希望成为我的〈大使命〉的读者吗?”

第50页第3段――赵一荻的话是:“人生的旅途极短,我们真正的老家在天国!”于衡为此还加以评论说;“我访问了赵一荻女士,但她不和我谈张学良的事情,而是向我―――一个新闻记者传教。她和她丈夫相同,都可以在生人的面前背出〈圣经〉的某一章、某一节,她的这些话,在我和张学良晤谈时,张也曾说过:“人生在世,有如旅人。回到天国才是归宿。”等等―――――

发表于 2005-9-3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己任
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9-12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没有电子书提供下载的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9-12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换没有.但这本书只用12元就能买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2-5 20: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