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
昆明,这座美丽的城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正如一句广告语:“昆明天天是春天”。这样的气候,是上主赐予云南这块红土地上二十六个勤劳、朴实、善良民族的格外恩典。
冬去春来,周而复始,又是一年的春天来到了。春天预示着生机、活力和希望。整整两年的时间(何止两年,因为前期准备资料,已经是数年的时间,我只是想用时间来表达这两年的辛苦),在写这本小册子的过程中,身心相当疲倦。除了两会、教会的正常事奉以外,只要一抽出时间就坐在电脑前,不断地写,又不断地改,如今已说不清是第几稿了。但感谢上主给了我够用的恩典、信心和力量;给了我充沛的精力、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写作环境,我内心向神深深感恩!
回想过去的这两年时间,有时候为思想一个问题而不得头绪,不断思想,晚上夜不能被寐。但多少次,在我躺到床上反复思想的时候,圣灵的启示使我豁然开朗,使我马上开灯赶紧记录下来;又有多少时候,为思想一个问题而不得其解时,独自走到临近寓所那非常美丽的翠湖畔,能够静下心来深入思想,最终理出头绪,悟出真理;有时我望着静静的翠湖,望着翠湖上冬来春去成群的红嘴鸥,产生无限的感慨和联想,上主所赐予的大自然,所创造的小生灵,带给了人们多少欢乐,我怎能不从心里发出感恩和赞美呢!
在我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我的同学,后又同工十多年的张信德牧师,同工十多年的主内挚友、兄长江祝林先生,亲自为我审阅全稿,一个错字、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感谢中国基督教两会文字出版委员会副主任包智敏先生,他对此书原来的观点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也特别感谢我的同学河北省基督教两会代主席、会长,燕京神学院副董事长靳云鹏牧师给予的帮助,正是他多方的协调,才使本书得以顺利出版;也感谢同学仝平安牧师,他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来阅读全稿,并为此书作了序!愿父神记念这几位挚友、同学的事奉!
有机会曾向内地会创始人戴德生牧师的曾孙、前“华神”第一任院长戴绍曾博士请教有关问题时,他给予了极大的热情,他看了我的部分书稿后,来信说:“……得知您重视神的话语,不是单靠经历,而是由神的话来作引证,实在难得,因很多人往往只重视经历,但若两者不要配合时,我们仍是应当以神的话为主。我有一篇从《使徒行传》中看关于‘圣灵降临’的摘录,这两天会传真给您,希望能与您一同分享圣经的真理。盼望您的书能顺利出版,荣神益人。”戴牧师在百忙中,发来了文稿。为此,向这位主内前辈表示衷心的感谢!
向在百忙中为此书写序的周联华博士、曹敏敬博士、杨庆球博士、陈剑光博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几年前,周联华博士曾因翻译圣经的缘故两次来昆,每次都见到这位被主重用的神仆,并有幸请周牧师两次在“三一圣堂”证道,为其主领礼拜,甚为荣幸。过去,我曾因读一个神学学位,曹敏敬博士所著的《教牧心理辅导》成为我的课本,我不但用心拜读,而且按照课程的要求,做了书中规定的所有作业题,从中获益匪浅。杨庆球博士曾带“中神”的学生来云南访问,使我们有机会在主内认识和交通,并为杨牧师在“三一圣堂”主日崇拜讲道作主持。杨牧师不但是神学教授,也是文字事奉工作的先锋,作为《中神期刊》的主编,不但编辑了大量好的学术著作,同时也有多部著作问世,拜读之后受益良多。陈剑光博士几次来云南访问,我有幸陪同前往少数民族教会,从多次的交通中知道,陈牧师博学多才,对国内教会挚爱深沉,多有了解和帮助。承蒙四位牧师的厚爱,为我这个无名之辈作序,实为我的荣幸!愿全能的父上帝记念以上牧长的关心、爱心、劳苦和支持!
我知道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这个世界更忙碌,有很多人不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特别是长篇大论的书,我也知道我的书就属于这一类。但作为神的儿女,特别是上帝的仆人和使女,没有任何其它的事比亲近主、读书装备自己更重要,无论这个世界多么嘈杂、多么忙碌,我们总不能让其它事情作为借口占据我们读书和亲近主的时间,因为我们肩负着管理教会、牧养神群羊的重任。我认为,我们的教会应该有一本系统讲解圣灵的书,虽然这本书长了点儿,但我想,为了教会的需要,为了我们对三一真神之第三位的认识,请您宽容我。
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曾在金陵协和神学院函授科的《教材》、河北省基督教两会的《天友》报、湖北省基督教两会的《甘露》和其它省的一些基督教报刊上发表。有些认识我的同工反馈的信息是,对我关于真理圣灵的解释深表认同,这也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这次出版,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许多内容,使之更为严谨和丰富。我不知道这本书会给弟兄姊妹带来多少有益的启示和灵性上的帮助,但我已尽了最大努力,我恐惧战兢地等待。
要想做到对圣灵完全正确的认识,包括对灵恩运动做出全面、客观、正确的评估,实在困难!对于某一件事,可以容许有不同的观点,可以探讨、研究。但出发点必须是为了荣耀主名,发展教会,复兴教会,而不是为了攻击他人,打倒他人,更不可随便给人扣上异端的帽子,用难听的语言贬损主内的肢体。
我仍然认为,一些弟兄姊妹之所以追求灵恩,正显明了他们热爱教会,爱主自己;正显明了他们愿意讨主的喜悦,得着上面的能力,以更好、更有效地为主作见证,使福音早日传到地极。但有些不正确的做法必须予以纠正。
为此,在我写的这本书里面,若有不妥之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敬请主内牧长、同工和弟兄姊妹予以指正,不吝赐教,我愿虚心接受您们的意见和建议,因为我也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愿本书成为神学百花园中绽放的一朵馨香的小花!
2002年3月于昆明
(全书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