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2-8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复临时,世人对「我的弟兄」的态度便决定他们与山羊或绵羊同站一处(非说山羊绵羊均代表外邦国(如 Toussaint;Walvoord))。以山羊及绵羊喻世人的性情是最贴切的,因山羊的天性乃固执与反叛,绵羊则柔顺无比。这时耶稣以王的身分宣判(「人子」称为「王」据自但7:13-14)的准则:当「我的弟兄」在困苦间,极需援助时而得支持(以供吃喝住宿衣物并照料疾病及看顾在桎梏中的人等作选例,语出自赛58:7,那里神以类同的选例要求以色列有这些真信的生活表现),这种爱心的行动就是真信的活证,再者神与信徒「是为一体」(参赛63:9; 亚 2:8;徒 9:5;太 10:40-42;18:5)是圣经一贯的启示,故为他们所作的一切便证明这人是「义人」,是「绵羊」了(25:35-40);反之是为「被咒诅的人」,是「山羊」,与魔鬼及其使者在永火里永远为伍(25:41-46a),而义人(再次申述)必得永生(25:46b;参但12:2)。
经学家 J.MacArthur极敏锐地综合上文数喻作结:五拙童女被拒婚筵门外非因她们犯了淫乱罪行,乃因她们没有严格准备迎见新郎;领一千的仆人被丢外面黑暗里非因他讹骗了主人的钱财,而是他不欲主人回来;如今世人往永刑去非因他们罪恶满盈,而是对神没有能结果实的信心(注155)。
3. 论谈的结束(26:1-5)
马太以其结构名句「耶稣说完了这一切的话」结束全篇论谈(26:1;参 7:28; 11:1; 13:53;19:1),这是全书最后一次(首次在 7:28-29),接着再宣布「两天后的逾越节」(表示「橄榄山论谈」 乃在星期二傍晚完结,亦即犹太人算法的星期三)(注156), 他便要上耶路撒冷被钉十架之事(26:2;参 16:21; 17:22-23; 20:18-19),此是全书中的第四次亦是最后一次,如先前预告他被害的启示里,每次增补某些以前没有提及的资料,今次则将时间确定下来(逾越节前两天),如 Ridderbos 言,可能耶稣视他之死乃应验逾越羊羔的预表而作此预告(注 157)。
「那时」(tote)(作者的回顾)公会的主要代表正在大祭司该亚法(18-36 A.D.)的庭院集会共商对付耶稣之策(26:3)。查大祭司之职本终身制,但自罗马接管巴勒斯坦后,大祭司则随时被更换,故该亚法后至犹太人暴乱时(37-67 A.D.)共有大祭司 28人相继接任)(注 158)。他们在「商议」(bouleuomai,意「谋算」)如何用「诡计」(dolos,意「狡行」;参约1:47同字译「诡诈」)杀害耶稣(26:4),只因那时过逾越节之人极多(约超其他节日五倍),恐防他们为了维护耶稣而「生乱」(thorubos,意「骚动」;参27:24;徒 20:1;21:34)(26:5),故接受犹大的献议,找适当之机会(指没有群众云集之场合)才下手(参 26:14-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