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了觉得挺好,忘记是不是已经贴过了,再看一回吧:)
下雨的夜晚,她带著小孩回娘家陪父母用晚餐。七点半过後,孩子吵著回家。六岁的孩子,懂得如何打电话和正在加班的爸爸撒娇,「爸爸,赶快下班,来接我们回家啦!」
「爸爸还要忙一阵子喔,你乖乖,陪阿公阿妈看电视,爸爸九点半来接你们,好吗?」他温柔地哄著孩子,没有想到电话的话筒已经
被她抢到手上,让她听见了以上的对话。
「不用急,你慢慢来,没关系,如果她继续吵著要回家,我自己先带她公车回去好了。」她体贴地和丈夫沟通,希望他还是以工作为重。
二十分钟之後,他在车上用行动电话跟她联络,「我已经快要到巷口罗!这时间不太好找车位,我就不上去了。你们下楼来,在便利商店门口上车。」
「唉,你干嘛呢?不是还要继续加班吗?我说过嘛!我们自己坐公车回去就好了……」她急著想阻止他,但已经来不及了。
「太太,行动电话的通话费很贵喔。」他以轻松的方式暗示她该停止发言了。
● 愈是复杂的情绪,愈需要理智的沟通
几分钟後,她和孩子上车,她又不能自制地一路碎碎念下去,「没加完班就赶回来,不太好吧!你们部门那些同仁会怎么说呢?你一定开快车了,对不对?万一又超速被照相,把缴罚单的钱拿来搭计程车都搭不完了……我跟你讲我们自己搭公车回去就好了嘛!你何必这样呢…」
向来认为自己EQ还不错的他,已经被她的碎碎念逼得快要抓狂了,但仍理智地选择闭嘴,直到回到家,自己洗好澡,也把孩子安顿好了,他才跟她沟通。
「不忍心让你们母女两个人在下雨天还大老远走路去搭公车,所以赶回来接你们。我知道你舍不得我这样赶,又担心我工作没有做完。这些好意我都懂;我相信我的好意,你也懂。可不可以不要一路碎碎念,你这种表达关心跟好意的方式,反而会让我很难过。」
她听了他的话,顿时不知道该如何接口。
结婚七年,算是老夫老妻了,她恨自己为什么这个喜欢碎碎念的坏毛病,一直没有改过来,心里愈想愈觉得惭愧。
坐在梳妆台,她低著头不好意思看他。
他主动过来拍拍她的背,「别想太多,我知道你是为我好。早点休息吧!我把工作带回来了,还要忙一下子,你先睡。」
在卧室里,听见他在书房敲打电脑键盘的声音,回想这几年来的相处方式,她始终习惯以「责备」代替「感谢」。即使是年轻时收到他送的礼物,心中明明很高兴,嘴巴还是会念著:「你啊!就是会乱花钱。」幸好,他始终包容著她的无礼与无理,一直默默付出、奉献。
和他比较起来,她显然是个不够自信的人。既害怕接受对方的过多好意,也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感谢,自己觉得「对方不值得为我这样做!?才会经常以「责备」代替「感谢」。
● 坦然接受别人付出的好意,是一种自信的表现
这种情况,其实也经常发生在年迈的父母和壮年的儿女之间。父母亲明明很高兴儿女买东西来看他们,嘴巴却念著:「钱那么多,不会拿来给我花啊!」
儿女也很高兴父母帮忙做家事,嘴巴却念著:「叫你不要太劳动,偏偏不听。如果不小心滑倒,我还要送你们进医院。」
●再深厚的爱,都经不起这样碎碎念。
习惯以负面的挑剔,回应正面的好意,结果事伤人害己,造成彼此的隔阂。平日喜欢碎碎念的人,不妨换个方式想:「让我记得他的好,我一定要加倍地对他更好。」然後,也换个方式讲话。一句「谢谢你,我爱你!」胜过为了掩饰愧疚之心而碎碎念出的千言万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