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更新
收起左侧

[分享]建立21世纪的坚强教会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改教运动与天主教间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 十六世纪的改教运动,主要是教义的冲突,因天主教的发展,已使基督的救赎工作完全被毁于一旦,使基督教白白恩典的救赎,完全成了靠律法、靠立功的行为宗教,致使改教者起而反对天主教,但他们都无意离开天主教,而是想使天主教的信仰能归回圣经,但由于教庭腐败,他们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竟逼迫为主忠心的改教者们,并把他们开除教籍。不过这时开除教籍已不像古代那样为人所惧怕,因为在古代被教会开除教籍的都是那些异端分子,故而,他们被开除就意味着不能得救,如同活下地狱一样,所以,历代的信徒对除教是感到非常羞耻与恐惧的一件事。但改教领袖深知自己的信仰立场,并知道是为真理作见证,就是被除教也是极其光荣的,“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徒5:41)。当这群改教者及其爱主的随从者,被开除之后,就不得不重新建立教会。 因此就带来了与天主间的次要矛盾,即教会行政的冲突。他们不但反对天主教信仰上的错误,也开始攻击天主教的教皇权势、教阶制度、独身主义、圣礼及圣礼的合理执行等等。为了推翻教皇权势就主张教会要民主化,为了反对天主教的独身主义,就强力结散修院,并强迫他们还俗,路德也起而与一修女结婚,以示反对独身主义,他认为独身既无需要,又不神圣,为了反对天主教的圣餐化质说,慈运理主张记念论,为了反对天主教偶像崇拜,就消毁所有画像和雕像,为了反对天主鼓吹圣传高于圣经的谬论,就极力批判并贬低教会传统的地位。所以,人们说以路德和慈运理为代表的基督教如同一把大锤,彻底拆毁了天主教。   讨论:(1)天主教的腐败与今日中国教会有何相似之处?     (2)天主教称改革者们为“誓反教”,这一说法是否合理?     (3)天主教说:“新教人士只是从教会中偷走了圣经,却不能偷去圣传,因此,七项圣礼也只能偷去两件,无法全部偷去。”这话是否全无道理?对我们有何启发性?     (4)在改教运动的拆毁工作中,有否忽略的地方?是什么? 八、加尔文与路德对教会体制的不同看法 在改教运动中,加尔文与路德虽在重要之问题上观点都是一致,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比如,圣餐的问题,加尔文认为路德与慈运理都走了极端,提出了“表明论”,即基督属灵的与饼和杯同在;对独身的看法,加尔文认为这是一种特殊的恩赐,并非人人可守;在圣像的消毁上,加尔文认为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艺术品,崇拜它们确是犯了第二条诫命,把它砸碎也是犯罪,关键是要从心里除掉偶像,从教会中把它们移除即可,应该让它们到自己的地方——“博物馆”里去。 特别是在教会体制的看法上,就有更大的分歧,路德为反天主教教长制的集权主义,就提倡教会民主主义(即会众制),并将教会的治权交于诸侯君王,后来为了治理方便虽又保留了主教或监督职,但其民主的性质并未改变。加尔文也和路德一样对教长制有同样的看法,但他又不同意路德所倡导的教会每个信徒都可参与的民主制度,他认为这两者都有害于教会,也不合乎古代教会的体制观,更与使徒们所建立的教会体制不相适合。为此,加尔文根据圣经以及教会历史,非常谨慎地提出了“民主集中长老制”的体制观,且在日内瓦建立了长老会,主张牧师、长老和执事各尽其职。 许多时候,我们对“信徒人人皆祭司”这一改革时期的口号都有所误解,以为牧师和平信徒已没有分别,因此就误以为凡由牧师负责承办的各种职事,如今信徒都有权承办,牧师可以擘饼、施洗,因此平信徒也可以擘饼、施洗。但应当知道这绝非路德和加尔文等改教者的原本意思,也非“信徒人人皆祭司”的实际含义。此口号意即:所有人在上帝面前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比他人更圣洁,人人都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宝座前,直接向神祷告,无需经过圣人、圣女、神甫等中保来代祷。但加尔文又根据圣经特别强调信徒各有不同的恩赐,并且百节要各按各职尽责。牧师在教会中负责讲道,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圣洁,只有他能听到上帝的话,而是因为他具有讲道和教导的恩赐,并接受过适当的圣经和神学课程的训练。因此“信徒人人皆祭司”所强调的是属灵地位的平等,而非职事的相同。因此,凡长老会者都非常尊重教会圣职。 加尔文在当时虽然还没有建立一完整的长老制度,但的确为后来的长老会奠定了一完整的基础。所以,又有人说路德只是一个拆毁者,加尔文才是一个真正的建造者。   讨论(1)主耶稣是反对传统的,抑或也主张教会传统?(参太15:1-9,来7:11-17)  (2)教会是否应该注重属灵权柄的传递?若忽略教会传统会有何后果?  (3)会众制与监督制的优势各有哪些?这与从“机体化管理到制度化管理”有何关联?  (4)根据加尔文的看法,会众制与监督制将会给教会带来什么危害?如何才能防止问题的发生?  (5)女人是否可接受圣职?有何圣经根据?(参提前2:12-14) 九、对“长老会”教会体制之简要介绍 长老会(或称长老制)意即由长老治理的教会。在旧约中既然有长老团治理教会,加尔文主张新约教会也当采取同一性质的组织来治理,因此每个时代的教会都应当尽量与新约教会的模式相近。虽然加尔文相信长老制是最接近新约教会的,但他也承认其他教会的管理模式 根据加尔文的解释,新约教会有四种职分,即牧师、教师、长老与执事。一个堂会这四职应当齐全,牧师负责主持圣礼与牧养的工作;教师有神学教授之职,不负责执行训戒、施行圣礼和治理的工作,只讲解圣经,并协助牧师作教导工作;长老主要是监视、督导会众灵性上的需要,若区会许可,也可临时施行圣礼;执事主要是协助长老负责教会及会友的需要。 一般长老和执事都由本教会选出按立,而牧师和教师往往是由区会培养按立,然后分派到地方教会或由地方教会信徒同意后聘之。圣职形成的外部程序一般是:选召、应召、按立三个步骤。选召通常是要看他的学问、虔敬以及其他天赋,这些都是构成良牧的一些明显的外在条件。 长老制会中设有大、中、小三会。小会即堂会,由牧师、长老组成,权限无殊,主要是牧养、管理本堂会会友,解决本堂会诸事谊,若有无法解决之事,移交中会,小会要向中会负责。中会即区会,由各小会牧师及各教会推派一长老组成,监督与管理所治辖的教区,解决本区会重大问题,驳斥异端,并向大会负责。至于大会(有时也称总会),则由各地中会举出代表组成(一般为各区会监督),主要是起着联合各中会的作用,制定信条,抵挡异端,讨论解决教会重大问题,并监督各区会,但无辖管区会的权柄。要记住大会主席(或称总主教)与其他长老相比并非多有尊荣,也不是多有权柄管理其余长老,他仅是一临时主席,负责提出当议之事,收集投票,施行劝告与勉励等事谊。 小会中牧师与长老一起才有权按立长老,中会牧师组织的按牧团才有权按立牧师,大会的权力,除了解决教义上的问题外,还可在新开荒地设立治理会,协助建立新的地方教会。 凡属长老会者,大都是清教徒,但清教徒中也有极端自由派,偏向个人主义,不但反对监督制,也反对长老制。他们认为信徒都是平等的,因此,长老会所做的也必须服从全体信徒之多数意见,此派被称为公理会。所以,从宗教改革时期直到今日,虽然有许多人和团体都随从加尔文的教训,但他们却不是完全循着相同的思考与发展路线推进,因此在改革宗的传统中,教会之间虽有许多方面仍保持一致,但因着历史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他们彼此之间也确实存在着差异,因此也就产生了许多流派与分支。这些流派虽都有自己的信仰、行政与崇拜规程的标准,但是,由韦斯敏德大会各神学家所拟定的长老会基准,才是初次最完全的宣述,其中有信仰告白、大小要理问答、崇拜规程、教会法规及行政模式,直到今日仍为传统的改革宗教会所持守。 二○○一年,我见过北美教会的一负责人,他们的教会是“改革宗长老会”,意即信仰是改革宗信仰,体制是长老制教会。此教会即设有:堂会(点)、小会、中会、大会、总会,会众不参与政治活动,不加入任何秘密结社,完全接受韦斯敏德大会所制定的一切。在崇拜时只唱诗篇,会众约有两万多人,分七十多间教会,有一所神学院和一所大学,魏司道和伯特纳即是此教会在解放前派往中国的宣教师,包义森和赵中辉老前辈也是属这间教会。   讨论:(1)长老会是历史的,抑或改教运动中的一个新派系?为什么?     (2)从性质来看公理会的教会体制是属哪一种?     (3)长老制与监督制有何相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4)长老制会对教会发展是积极的,抑或消极的?     (5)从长老制会的两大功能——牧养与治理来看,此二者是为了互相制衡,或是为了互相协助、配搭事奉? 十、中国教会体制的现状及前景 自十一届三中全前后,中国教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大复兴,教会人数急剧增长。于是不得不引起政府对基督教的注意,故而尽快地使三自复出,基协成立,天风也随之复刊,并根据19号文件制定了“三定”(即定点、定片、定人)政策,加紧了三自教会不合乎圣经的制度化管理,又根据党中央的精神于1992年召开了基督教第五届大会,更加强了对基督教会规范化管理制度,并颁布了两个法规。 对圣经稍有基础,且爱主的弟兄姊妹在老一辈的影响下,很快便识破了这一诡计,起而反之,于是,反三自运动就开始了,先是真理方面,后是行政方面,尤其受聚会处影响的教会极力反对三自组织的错误,许多书籍和培训对教会的解释是:教会不是一座建筑物,教会不是一个行政组织,教会是有生命的人所组成的信徒团契。为了反对三自教会的圣职,到处都能听到:“打开地狱门,长老、牧师一大群”的歌谣,并以“若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他们中间”为根据,处处设立礼拜点,并称之为教会,许多人一发热心,站起来就是教会领袖,大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感,甚至多年都不礼拜或一个初信的知识分子常常被鼓励成为教会的教师作教导,及主持培训工作。资格稍老点的信徒又是给人施洗,又是擘饼,后人看他能作自己也就照样行,所以一有意见就是分裂,即刻开始授洗和擘饼,还有些人特别喜欢给人施洗,以为施洗在神面前有大奖赏,所以到处给人施洗。二十年来中国教会到底是在复兴抑或腐败,各有所论,谁是谁非,难下定论,我们可用保罗的话安慰大家,保罗说:“有的传基督,是出于嫉妒分争,也有的是出于好意,这一等是出于爱心,知道我是为辩明福音设立的。那一等传基督是出于结党,并不诚实,意思要加增我捆锁的苦楚。这有何防呢?或是假意,或是真心,无论怎样,基督究竟被传开了。为此,我就欢喜,并且还要欢喜”(腓1:15-18)。在教会人数壮大之时,都看到了教会并不像起初那样单纯,过去若见到一位陌生人知道他是信耶稣的,彼此就感到非常亲热,现今一听说对方是信耶稣的,立刻对他就有了戒心,心想:会不会是东方闪电的?或是哪一派的?针对本教会所发生的一系列问题,教会不得不制定一些纪律(或说制度)来加以约束,所以,中国教会目前就存在了许许多多的条文,每个教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都有自己的一套治理手段,就这样各教会的“土政策”也渐渐开始成形。 与此同时,统战部与公安部门也联合起来加强镇压家庭教会,加紧取缔家庭教会,其实,构成威胁的本身并不是家庭教会,而是怕家庭教会可能会发展成一强大的行政组织,所以,他们常常注意的是有没有组织,负责人是谁?若再听说按立了牧师或长老,必然成为被抓的对象。其实他们不了解内情,对家庭教会而言根本不需如此费力,因为在无正规组织的发展中他们必然会不打自散,难成大气。 即然中国教会近二十年来的发展中,在人数上已经稍有规模,各种糟糕的问题也都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加之内部各种异端的骚扰及压力,使各教会都已开始思想教会体制问题,这也是教会体制建立的一个良好时机。如果中国教会能够照着神的心意建造与发展,或许会带来更大的复兴,反之,可能会自消自灭。为此,我们就不要为迎合人的心理而建立体制,像是讨人喜欢的,更不要存完美的理想主义,以为体制完善后,教会必将更加复兴。教会复兴是我们的愿望,当为此而祷告,但神的主权并不一定如此成就,即便神不成就,我们也要如此行,因为建立合乎圣经的教会体制是神的命令,是我们的责任,否则即是人的规条,这些规条正如保罗所说,只能使人“徒有智慧之名”(西2:23),也将会导致成私意崇拜。 即使有了完美的体制,也不要有完美的理想主义的思想,免得将来因教会的许多问题而气馁。想一想,保罗当年所建的教会,至今还有几间?彼得所建的耶路撒冷教会,后来情形如何?古代教会的五大牧区都哪里去了?尽管如此,仍要完善教会行政与体制,因为神吩咐摩西说:“制造帐幕和其中的一切器具都要照我所指示你的样式”(出25:9、40,26:30,27:8),因而,摩西就照着神在山上所指示他的样式建造了会幕和其中的一切(民8:4)。常话说:“无法不可以治国,有章才可方圆”,对于教会的建造与管理就更是如此。加之人的全然败坏,因而当某些人手中有了权、有了钱的时候,就必需要有体制,使教会各层都要接受监督。然而当教会有了制度的时候,也不要忘了单单制度并不能复兴教会,真正复兴教会的乃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圣灵的工作,所以,当教会有了完善的体制后,一定还要注意律法与恩典的平衡,压力与动力的并用,以调动同工们的积极性,使教会全体在合乎圣经的行政与体制内能有机地配搭,更好的事奉。 现在我们既知道教会体制的重要性,又知道它并非毫无圣经根据的某人的臆说,乃是神的命令,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传讲神的真理。因为,地和其上的一切都要过去,唯有神的道永远长存,愿我们都能忠心传扬?的道“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要用水藉着道,把教会洗净,成为圣洁,可以献给自己,作个荣耀的教会,毫无玷污皱纹等类的病,乃是圣洁没有瑕疵的”(弗5:25-27)。“但愿他在教会中,并在基督耶稣里得着荣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远远。阿们”(弗3:21)。 讨论:(1)为何三自教会有健全的行政组织,反而非常注意家庭教会建立行政组织?   (2)根据目前情况,二十一世纪中国教会的体制当怎样组建与归正?   (3)教会的圣职,即属灵权柄的传承如何建立?若要按立,应有什么人来按立?谁有权来按立?被按立者如何才能得到国际上的认同?   (4)洗礼和圣餐如何纳入轨道合理施行,并使属灵权柄得到尊重?(参弗6:5-9)   (5)普世基督教会的行政由于私立牧师造成许多混乱,以后中国教会如何防止此问题的发生?   (6)教会法规如何制定?在压力之下如何能有效执行教会纪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课:教会工人的再思 每天与时间赛跑的生活中,我学习到爱自己、牧养自己的重要。事奉主的人往往忙于牧养教会,却忽略了牧养家庭和自己。保罗论到「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恐怕我传福音给别人,自己反被弃绝了。」(林前九27)是谈及自律之重要。我常常要校正自己,好过节制自律、爱自己的生活。 讨论:今天教会工人的工作现状如何? 一.爱护自己 1、全人爱护   诫命的总纲分为二,首先是竭力爱神,其次是爱人如己。爱人要达到爱自己的程度,要怎样爱自己呢?要对自己身体保养顾惜,因为身体是圣灵的殿(林前6:19)更重要的是牧养自己灵魂,关心照顾精神生活和心灵的需要,要不断的充实自己,要不断的放松自己,要不断的放下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全人的关顾。 2、保守己心(箴4:23) 心包含了理性、情感、意志等三个层面。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远。   要保守自己常有喜乐的心,才能充满活力。「因靠耶和华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尼八10),心存喜乐,精力充沛;又要有积极的思想,心中才能有力。如保罗为以弗所信徒祷告:「叫你们心里的力量刚强起来。」(弗三16)更重要的是存不断追求长进的心,永不气馁,一句座右铭:「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更长进。」不论在灵性、品格、知识及日新月异的科技上,都要具学生心态,殷勤学习,有好学不倦的精神,追求天天增长,否则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故此要天天不停止追求,学习各方面成长,保持心意更新的状态。 二.生活之道 1、事奉之道--「祈祷传道」 这是初期教会的事奉的规律,祷告与传道交织要一起,所以今于的传道人一定回归到使徒事奉的脚踪。   出道时如野马四处奔腾,以为为主做了许多事,其实所做的只是「草木禾秸」,没有多大果效。渐渐地,神教导我明白事奉要深远影响,如「金银宝石」,重质不重量。每逢想做任何事奉时,先下膝盖工夫,先祷告求神在人事上动工,等候明白祂的旨意。若祂的时候到了,事情成就如水到渠成。要「先」祷告,「后」传道(事工),因为事奉是一项属灵的争战。若祷告不足,不会看见圣灵大能成就超过我们所想所求。我学会了这珍贵之使徒事奉金律:先祷告,后传道。多祷告靠圣灵作工,过于靠自己智慧的策划。 2、独处之道   在忙碌事奉的生活中,「得力在乎平静安稳」(赛三十15)。 主耶稣的祷告独处面对神的生活成我榜样,每天多次在神与对面,接受圣灵的光照,祂话语的喂养,体会清晨亲近神的甜美无比感受。每天靠圣灵同行同工,身、心、灵复苏得力,整天事奉生活感受大大不同。吗哪要在日出前才检到,才能喂养自己那一天的身、心健康有力。 3、身体操练  身体状况的优或劣会直接影响灵性和心境。曾经患病一定能领悟操练身体之重要性,可以进行散步、打乒乓球等运动量较少的运动。发现运动不但可以强身治病,还对纾减压力大有益处,可以氛卒保持每天四十五分钟至一小时之运动。 提昌教牧体育运动。 4、兴趣之道   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让自己开心,让自己散心,这些对调节事奉之压力,十分有效,亦会带来成就感和满足感。学园艺,养花种豆、瓜、菜,欣赏植物成长和享受成果,实属赏心乐事。学烹饪厨艺,让家人品尝及款待别人,乐在心头。还学缝纫,布置家居,造衣服给自己和家人,满有成就感。学习医疗和脚底按摩,可以让主自己、家人及邻舍朋友都受惠,实在美好。每周至少半天或一天休假,带自己出门逛逛,做些自己喜欢的事真开心。 5、建立支持 A、属灵同伴 但以理能在异地几个王朝中都过得胜生活,秘诀在他并非孤军作战,乃是有三位属灵同伴,常在一起交通,分享分担,代祷扶持,用神的话彼此劝勉。保罗亦嘱咐提摩太要与清心祷告的人一同追求。我们今天每个教会都要有卫个同工团契,每周至少一次见面,一起祷告、查经,互相勉励。 B、代祷同工   在事奉的属灵战场上需要有后援部队「代祷同工」的支持。每一个人的多有事奉的 经历,多少次疲倦灰心,站在退兵之边缘,却同工的彼此代祷与劝免,结果让我们发酸的腿、下垂的手重振起来,沮丧的心重燃爱火,再能迈步向前,奋勇继续争战。感谢神赐我们有后援有力的代祷同工,他们如发电厂,给我无尽的支持。每个教会都要有一个强而有力的祷告队伍,来支援前线的同工们。 三.疗伤之道 1、善待自己,接纳软弱   研究《圣经》人物,特别从他们的软弱中学习功课。在《旧约》之记载,除了约瑟和但以理外,其它人都有其软弱。甚至先知以利亚与约拿曾向神求死。正如保罗说:「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林后十一29)我有过许多次灰心气馁,甚至想放弃走回头路的经验,却因为神的怜悯,得以在软弱中起来。保罗说:「因我甚么时候软弱,甚么时候就刚强了。」(林后十二10) 当软弱时,我们要确信经过软弱,必到丰盛之地,这叫每一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 当软弱时,我们要确信软弱是生命的必经之路,让人更加依靠神。 当软弱时,我们要确信软弱之后,让人更加刚强,学会得胜的秘决。 2、静思亲近神   在心灵受伤,四面楚歌时,给自己一些时间疗伤。当人很沮丧,一定要给自己时间退到神面前默想神的话,禁食祷告,接受圣灵光照,重整自己,默想自己过去怎样蒙拯救与呼召,神的手怎样带领自己走过不少艰辛路,让神过去之大能作为医治自己的软弱。清理自己积存在心里的污秽,求神宽恕,亦饶恕别人对自己造成的伤害。每主日晚上,我替自己做清理疗伤的工作。静思十分重要,能让圣灵在心灵作光照清理和心被恩感的治疗工作,使自己重新得力。重整自己与人和与神的关系,心灵得着更新。 3、记录生活体验   有时候心中有伤感、难处,借着书写,可以整理思想和纾缓压力,对疗伤上大有助益。这几礼拜,为教会崇拜的事,搞的我内心很伤痛,但是我当我写下心灵的呐喊之后,我的心灵就平静多,因为内心的情绪发泄在文字中。 4、阅读听带   无论怎样忙碌,皆应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神常用别人的灵命经历、神话语之领悟等给我启发,这如属灵维生素及强心针,有时候一句话把我从低潮中提起来。听属灵录音带和圣诗的果效也如此,对自己甚为重要。 5、积极盼望   要胜过自怜和消极的思想,让神的话和圣灵掌管自己的心和思想,凡事往好处想,心有不死的盼望。神让不如意的环境和人物来磨炼造就我,用患难操练我的忍耐。「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罗八28)神的美旨是用患难化成祝福,在四面楚歌毫无半点希望之际,心中因信靠神而坚定盼望。每次难处都是经历神恩典,看见祂作为的机会。   在灵程路上,有两个敌人要天天防备;一个是撒但,一个是自己。撒但经常会装作光明的天使,在我不经意时就试探攻击,所以要慎思明辨,以免因体贴别人而中了撒但的诡计,更要察验何为神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要谨防对老我、肉体之体贴,误了神的事。亦不让自己跌入自怜的怨天尤人或骄傲自大、抵挡神之陷阱中,谦卑敏锐地省察自己的心,常常调整自己,过自律、严谨、勤奋的生活,为自己定出长程及短程成长目标。待人要真诚,常常开放自己,不怕被别人看出自己的软弱,分享自己从过失中成长的经验,犹如耶稣说彼得回头以后,要坚固他的弟兄。我们在事奉中常常要牧养和坚固别人,却忽略了牧养和坚固自己,我们要花时间用神的话喂养自己,及与神有亲密的灵交关系,不忽略身体之运动,保养顾惜圣灵的殿,重视心境、精神、魂方面等牧养。正如保罗为帖撒罗尼迦教会信徒的祷告和祝祷:「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23)求主帮助我们看重灵魂、身体二方面的牧养,因为全人健壮有力,才能为主福音打美好的仗。 课堂作业:你今后要如何牧养自己? 第十讲:教会权柄的再思 一、 权柄与传承(太16:16-20) 权柄出于基督,他是权柄的拥有者,他是权柄的实施者,他是权柄的产生者。权柄本于他,权柄依告他,权柄归于他。权柄的拥有者基督,他将权柄传给教会,教会就拥有权柄。 二、 权柄与位份 1、 上帝的儿女(约1:12-13) 2、 基督的身体(西1:18、林前12:12—27) 3、 天国的大使(彼前2:9) 三、 权柄与范畴 1、 医治的权柄(可16:16-18) 2、 赶鬼的权柄(约一2:14、太16:19) 3、 管理的权柄(创1:26-28、林前12:28) 4、 教导的权柄(提后1:13-14、2:15、4:2) 5、 治理的权柄(罗12:6-8) 四、 权柄与失落 1、 教会世俗化的结果(时代潮流的影响:开后门、试婚等) 2、 教会人意化的结果(神的道稀少、虚浮的尊荣、人情事故) 3、 教会形式化的结果(教会组织的空有其表) 五、 权柄与重获 1、 向神忏悔 2、 归范管理 3、 注重惩戒 4、 善用权柄 5、 回归圣经 课堂作业:教会为何会失去权柄呢?何事上体现出教会失去了权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讲:结论-----面向廿一世纪的教会使命 上帝自从创造天地以来,就在不同时代,用不同的方式,彰显衪对世人的爱。首先在旧约圣经里,上帝藉 列祖先知们向以色列人启示衪自己,并以实际行动参与以色列的历史。并不是以色列人有甚么善德,完全是上帝拣选并赐予的特别恩典,作为「爱世人」的起点。接 在新约里,上帝「道成肉身」成为人,指道在肉身之中,肉身就是世界的事物,包括我们人类在内。所以「道成肉身」不是一个神学名称,而是上帝不遗弃人,所开辟的一条通往救赎之路。衪一反当时犹太教 重表面的仪式,而忽略了内在生命的改变,以及外在善行的实践。所以衪斥责法利赛人的假冒伪善,而特别同情穷人和受欺压者。衪不但不要求人服事衪,反倒服事人,衪与我们一起面对与人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所以当法利赛人问耶稣如何得永生时,耶稣没有讲一大堆属灵的大道理,只是简单地回答说:「你们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路十25~27)很明显的耶稣要将宗教经验与实际行动相提并论。因此在面向廿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教会今後所扮演的角色: (一)教会意识的重建:教会是基督的身体,教会的成立,是立基於基督磐石上,耶稣基督道成了肉身,而教会也就是道在社会的具体化。教会的目的,就是承继及实践耶稣基督在世三年多的传道生涯中的所言所行。所以基督教是既出世而又入世的宗教,不出世,无以与上帝复和;不入世,则无以爱你的邻舍。 现在有些信徒愈来愈把自己规范在教会与一小撮会友之间,在意识形态上把世界一分为二,即神圣与世俗。刻意把某些人、某些职业、某些书籍视为神圣,而把其余的东西包括国家政治,社会动态视为世俗。这种自以为义的态度,与法利赛人自私,自高,自大无异;不但与社会愈来愈脱节,而且也与耶稣基督道成肉身的本意相违背。 基督既为世界而生,教会也为世界而存在,如果教会不关心世界,那末为何存在?近代神学大师巴特说:「神不愿高高在上,和人隔离,却愿意来到众人之间,因为神要担当别人的重担,因此上帝不只爱这个世界,并且进入这个世界,所以教会应该为世界服务。」 (二)教牧及领袖素质的提升:加尔文把教会比喻成「母亲」及「学校」,因为我们是软弱的一群,只有在母亲及学校的抚育与管教下,才能长大成人。在一个家庭里,母亲直接影响儿女品德的塑造,所谓「三岁定八十」。学校更是德、智、体、群培育的场所,有优良的师资,才能培育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据新加坡政府统计,孩子功课的优劣与母亲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前十名学生的母亲,80%是大专毕业生。致於学校,可从家长为子女追求名校,漏夜排队报名,志在必得的紧张态度中看出来。教会既然自比母亲及学校,如果没有生命丰盛与学识渊博的教牧及领袖,怎样能使会友得到造就?当今世界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先进工业国,大专毕业生占总人口的,台湾及韩国亦高达35~40%。马来西亚正在急起直追,以期到公元2020年,达到15%的指标。可以预见,将来教会传福音及教导的对象,将由目前大部份小学及小部份中学程度者,提升到中学及大专程度。传道人所传讲的信息,如果不能与时代的脉博一起跳动,那末很难吸引教育程度比较高的非信徒接受福音,也难引起有大专程度会友的共鸣,所以传道人应该如巴特所说的:「一手拿圣经,一手拿报纸。」目前资讯时代已经来临,进入下一个世纪,多数家庭至少拥有一台电脑,会友将藉 网际网络,可以任意浏览神学领域或查阅圣经资料,会友与会友间或会友与教会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分享信息,甚至可以向非信徒传递福音等。所以教牧及教会领袖必须掌握电脑,谦卑学习。加尔文说:「如果你要成为好牧者,必须要先成为好的学习者。」 (三)教会的社会责任:目前科技进步,固然促使经济繁荣,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如崇尚消费,自我中心,对社会冷漠及伦理道德观念的改变等。亚洲各国,近年来,破碎家庭、游荡少年、离婚率、弃婴、吸毒、同性恋、爱滋病、暴力等罪案不断增加,似乎正在走向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在此种情形之下,教会岂能袖手旁观?应负起责任,在道德教育方面,协助社会纠正这股歪风。因此教会面对的不再是抽象的神学思考,也不是鼓励会友个别追求内心的平安,以及参与内部活动如祷告会、主日学、布道会等为满足。教会不是与世无涉的至圣所,教会受上帝的呼召,为要服事世界。所以教会不可有二分法,如果有了这种观念,就容易关上大门,自筑城墙,与外界隔绝,因此教会必须进入世界,为拯救世界而努力。基督徒更不是要留在神圣的范围内,过 敬虔的生活,而是要在各行各业里,树立美好的榜样,关怀别人,并且告诉世人,神爱这个世界,这就是开始传福音了。 一向来华人多数对福音有抗拒感,教牧人员很难突破华人预设的心理防线。在面向廿一世纪的同时,如果教会鼓励有志服事主的大专生,接受完整的神学教育,然後分散在社会各阶层里任职,建立广泛的人际关系,有计划的影响别人,尤其是高级知识份子、专业人士等。因为社会需要宗教,造就人不能只有教育而没有宗教。福音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唯有藉 福音,才能改变人心,改变社会。所以巴特与潘霍华都认为「基督教既不是内在为解决个人问题的表现,亦非为追求神圣境界的一种逃遁。基督徒应该生活在现世界,并且在生活上表现是主的门徒。」因此不要到处寻找邻舍,你的邻舍就在你的眼前。 (四)祭司式的敬虔:宗教信仰的本意,就是你对所信的那位创造主的敬拜。旧约时代,祭司在圣殿为以色列人献上馨香之祭,以表达对上帝的感恩。今日教会教牧一样有责任使信徒明白,敬拜上帝乃是教会生活的中心,崇拜时所唱的是赞美上帝的诗歌,所听的是上帝的话语,所见的是上帝的尊荣,所领受的是上帝的恩典,所奉献的是对上帝感恩,整个崇拜程序,都以上帝为依归。致於崇拜气氛营造,福音派教会庄严肃穆,灵恩派教会活泼热情,姑不论何者为优,只要你在崇拜时有上帝临在之感,那么,你的敬拜必蒙上帝悦纳。 其次是培养信徒的祈祷意识,祈祷乃是信仰生活的启端,一个自动祈祷的教会,才会有生气、有作为、有力量与恶势力战斗。一个祈祷不息的教会,才是一个能担当苦难,吸引人、感动人、拯救人的教会。 (五)先知式的使命:   旧约中的先知,是历史时代的产物,为针对那时代国中有关社会道德伦理,国家政治管理,宗教生活状况等的弊病,谆谆劝告,泣涕悲痛,苦口婆心,斥责以色列人的罪恶,预言将来的祸患。他们那种当仁不让的情操,强烈的爱国爱民热忱,与大无畏的勇敢精神,成为走向灭亡之路的以色列人的中流砥柱。在新约里耶稣基督同样不畏强权,批评罗马统治者,犹太人祭司文士等当权者。今日教会如果把基督教信仰仅止於默想灵修,只鼓励会友个别追求内心的平安,以及开布道会,宣扬福音为满足。 而对世界的败坏如只皱皱眉头,耸耸肩,搓搓手,摇头叹息:「世风日下」,或说是政府法治不彰,学校教育失败,家长管教不严,似乎与教会毫无关系,且不免带些自义。如果有朝一日,外国同性恋者合法化,试管婴孩,代母,复制人等违背圣经真理的问题来到自己国家时,教会是否一如往昔像驼鸟般把头埋在沙堆里,默不出声,只当没有看见?这样可以说有负基督对教会的付托。教会当有先知般的精神,也是「旷野人声」,成为社会的良心,与基督一起参与苦难,担当忧患,教会才有自我。  面向廿一世纪,按历史的阶段,已进入後现代时期,人们因为不能适应急遽的改变,而感到旁徨与焦虑,从而诱发出种种社会问题,异端邪教乘虚而入。当今灵恩运动的迅速发展,新世纪运动藉 超异能治疗术所带来的迷惑,使福音派教会面对极大的冲击。所以教会必须提高警惕,对内加强全教会的整体性,在爱中互相接纳,互相宽容,与基督合而为一。对外则一本基督「道成肉身」的宗旨,使神的爱,在现实的世界里开花结果。教会的使命不仅是传扬福音,拯救失丧的灵魂,帮助人摆脱罪,冲突,焦虑而获得平安。 它也像一团面酵,由影响周围的人开始,而扩展至整个社会。教会应是团体中的团体,为世界而存在,并与社会的变迁息息相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8-11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3 20: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