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3-12-10 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洋插队”的感觉
同时,瑶瑶也开始努力打工攒学费。在一个飘著飞雨和冷风的日子,瑶瑶在Boston近郊,沿著那条叫Brookline的街道上,一家挨著一家的中餐馆问过去,又一次接著一次地被拒绝。她有些沮丧。天,转眼就黑下来了。有客人陆陆续续地走进这条繁华街道上的餐馆。走了一下午,她肚子真的有些饿了。藉著餐馆内柔和的灯光, 她看见餐馆里渐渐多起来的人和一碟碟热腾腾的菜。真的,她肚子饿了。可她不敢乱花一分钱,因为每一分,她都要攒著,攒著交她的学费。
她心里知道,对于他们这群来自中国大陆的留学生,不可能依靠父母的经济供给,也不可能享受美国政府的教育贷款。她必须拼命读书争取奖学金或者必须省下每一分钱去支付那笔昂贵的学费。 片刻,只是片刻,她的脑海里闪过黑白电影《三毛》中,那个小流浪汉三毛在大上海繁华街道上某家餐馆橱窗外流连的片段。但她没有自卑自怜,一点儿也没有。她只深深吸了口气,因为,她有她的梦。
不久後的一天晚上,瑶瑶真的收到一个餐馆来的电话,说让她明天开始来做Waitress,就是那种餐馆服务员。第二天,瑶瑶兴冲冲地去了那家中餐馆。从此,开始了她的中餐馆打工生涯。刚开始的时候,还真有点不适应这种从早上十点半做到晚上十点半的体力活,不适应这种别人吃饭的时候自己饿著肚子,要等到下午三点吃午餐、晚上十点吃晚餐。 不适应这种“洋插队”时要放下从前的自尊骄傲打粗工的心态。不过,每天晚上拿回家的那几十美元,是对她一天辛劳的最大报酬和安慰,每一分她都小心地存进了她自己的Tuition Fund 小小教育基金中。
她深知道钱不是万能的,她这样做也不单单为了钱。记得在一次聚会中,有人说来美国的目的是为了赚钱,赚大钱,因为就算在餐馆里打工的月薪,都几乎可以和大陆公务员的年薪相比。当然,更多的人说,是为了到科技最发达的地方,进世界最知名的学府,拿个响当当的洋学位。 她则给他们说了小学课本里那个坐的故事,她觉得她和牛顿的梦,就是为了让自己不做那个自以为是,却只不过是坐井观天的小青蛙。虽然读书学习正是她当前一个最具体的目标,但她也深知道她和牛顿此刻的窘迫不会是长久的。她相信终有一天她会走出这个困境,她也坚信只要有合理的计划和不断的努力,就必定会实现她的梦想。为了这个目标,她也正满怀信心又坚持不懈地努力著。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在辛劳和期待中度过。夏天,终于到了,正如盼望地如期所至。
罗德岛上野游记
六月的一天,梦寐以求地,瑶瑶终于收到了Boston某大学电脑系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一天,瑶瑶出门的时候,脚下的路似乎走得更坚定,她知道她这就要有自己的学校,有自己的同学,有自己的功课,这就好比是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她将要踏上一条自己的路,将要走出家门,走出失去独立的那种感受。她在心里又一次告诉自己说,要有信心又坚持不懈地努力。
接著来的7月4日是美国的独立节,在朋友茵茵的一再邀请下,瑶瑶和牛顿和茵茵等一群朋友一起去罗德岛游玩。茵茵同样来自中国大陆,正在攻读哈佛大学生物专业的博士学位。瑶瑶对她既佩服又好奇。佩服的是,她聪明智慧又有女强人的魄力, 除了功课出类拔萃而且待人接物特别温柔热情,真可谓是德才兼备。
最让瑶瑶好奇的是,她堂堂一个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怎麽就被“和平演变”了,成了虔诚的基督徒,还对圣经这本书爱不释手。瑶瑶始终相信一切的成功,要靠自己努力再努力。她对茵茵总是挂在嘴边的感谢上帝,真是百思不得其解,难道茵茵的成功靠的不也是她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吗?哪有上帝什麽功劳?
总之,瑶瑶对茵茵虽是既佩服又好奇,但对茵茵长期强烈推荐的“Bible Study(查经小组)"的活动, 既丝毫不感兴趣,也根本不愿浪费自己的时间。
不过通过罗德岛野游活动,倒是认识了一群基督徒朋友,使得瑶瑶和牛顿改变了多年来对基督徒反感的看法。他们曾经以为基督徒,多半会是感情脆弱,意志颓废,凡事推给上帝的一群自卑族。可是今天他们认识的这群基督徒,看起来人人都很积极进取,又热情善良,并不懦弱自卑。
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纷纷表示,正是因为认识基督成为基督徒以後,他们的生命有了新的改变,对自己也有了更正确的认识,不再那麽骄傲自大,凡事只以自己为中心,做事仍然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却又不再那麽患得患失的,成败都交在上帝的手中,心里也反而更加平安和喜乐。
这一天,他们意识到自己对基督和基督徒多年来的看法,未免有些偏颇。他们对这群基督徒的生命怎样得到更新和改变,对他们所极力推崇的圣经这本书似乎都有些好奇起来。这一天他们在海边吹海风,钓螃蟹,看焰火,欢声和著笑语,又随海风吹得好远好远。
生命就如此脆弱?
就在瑶瑶迫不及待地等著秋天,等著开学的时候,不幸却如一位不速之客闯进了她的生活。这天深夜,就在她拖著筋疲力竭的身子从餐馆回家的路上,一辆超载的大卡车从她身边呼啸地驶过时……朦朦胧胧中当她醒来时, 她已安安静静地躺在医院急救室的病床上,身边有焦急万分的牛顿。她好想跟他们说话打招呼,可这才发现自己浑身无力,除了右手和脖子,哪儿也动弹不得。鼻子里插了管子,胳膊上有吊针,头顶上有个显示屏,每分每秒地监视著心跳和脉搏。她忽地心里一紧,天哪,自己这是怎麽了?
此刻的瑶瑶,虽然浑身动弹不得,思绪却排江倒海似的,上下翻腾开来。真的吗?真的就这样一动也不能动了吗?几天前还在海滩嬉戏的她,难道生命就如此脆弱?难道崇高的硕士梦就要与她无缘了吗?难道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徒劳吗?难道她的目标计划努力全部要成为泡影了吗?
第二天醒来时,她觉得好多了。发现牛顿正坐在自己的床边,趴著睡著了。她想试著挪动身子,可动不了。而他一下子就醒来了,紧紧地抓住她的手, 彷佛抓住自己的命根子。她这才知道原来她的腹腔有局部内出血,医院後来采取了一些急救。本来计划在午夜动手术的。後来因为她对通过吊针输入的那种有止血功能的试剂,反应非常好,腹腔内出血已受到良好的控制。医生们决定采取保守疗法,不动手术。当然,这三天内她都随时有生命危险,仍然需要留在Intensive Care Unit加护病房观察。而他也在她床边守了整整一天一夜了。
瑶瑶发现自己的双腿被两个大套子罩著,每分钟都不停地压缩又输张开来。牛顿告诉她,医生说因为她不能动,整天躺在床上,腿部血液回圈会受到影响,必须用这种人工装置帮助血液回圈。瑶瑶好想和牛顿说句话,可她不能,因为她喉咙有管子。她摇动右手,牛顿立刻拿来了纸笔。此时此地,身处异国孤伶伶相依为命的他们,彼此紧紧握住对方的手,看著对方的眼睛,好像是守著全世界上最最珍贵的瑰宝。
再也不敢用“拼命”
茵茵,还有他教会的洋牧师和师母的来访,无疑给病床上的瑶瑶带来了无限的温暖。他们总是悄悄地来,悄悄地去,给牛顿定时地送饭送菜,像是在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他们为自己忙进忙出,瑶瑶深切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爱。温暖和友情是不分种族,年龄和国籍的。她的内心彷佛有无限的暖流轻轻流淌过,温暖著她的整个身心,带给她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三天的危险期艰难地过去了,瑶瑶虽然仍然动弹不得,但口中的管子被拔掉了,也不再有生命危险,并被转入了普通病房。每天,茵茵和教会中的人轮流给牛顿送饭。茵茵所在的查经班中,也有几个瑶瑶并不认识的姊妹,来为仍然卧床的瑶瑶轻声唱美丽的赞美诗。等两个星期後瑶瑶出院,茵茵他们就又换著花样地给她做各种可口的粥、汤。
为了免去爸爸妈妈不必要的担心,瑶瑶没有把这次的事故告诉他们,一个字也没有提。还按照惯例,在星期六的晚上,给他们挂了个电话,报了平安。
在这次的事故中,瑶瑶再一次地感受到生命本身的价值和意义。在经历了生和死之後,对生命、亲情、友情都倍加珍惜起来,生命也彷佛有了更深的份量。她反覆问自己说,我这一生到底要追寻什麽?难道是不惜生命和身体的一纸毕业证书吗?茵茵劝自己时说得多好啊:“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处呢?”
同时,瑶瑶更被这群基督徒带来的真诚无私的爱和关怀所深深感动。她觉得基督徒的大家庭里真的是满有爱和恩典,充满了真、善、和美。她对他们的信仰不禁有了新一步的认识。此刻,她真实地感到这个信仰的背後,确确实实有著一种强烈的、可以改变人生命的力量。同时,她也觉得茵茵的话一点没错,凡事真的得感谢上帝,光有自己不懈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经历了这次事故後的牛顿,也更加珍惜瑶瑶,更加珍惜起除了实验室、图书馆和公共机房以外的生命的其它部分。他再也不敢用“拼命”这两个字。当命都拼掉了时,那成功、学历、名誉、金钱,又有什麽意义呢?这段时间里,牛顿回家的时间似乎不自觉地提早了很多。晚饭後,两人就一起散步,聊天,交流一天的心得。
也正是从这次事故以後,瑶瑶和牛顿开始参加茵茵他们每周一次的查经活动。
两大节日暖融融
转眼感恩节来了。瑶瑶和牛顿知道,这是美国最大的传统性节日之一。当年第一批移民来到这块土地的时候,他们在艰难的环境里开垦种植终获丰收。为了感谢上帝的祝福与保守,感谢上帝赐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他们摆设了丰盛的筵席,大大庆祝。留传下来,便成了今天的感恩节。
这一天,牛顿和瑶瑶一起去了学校专门为外国学生学者们举办的晚宴。在学习著西餐桌上必须从外往里地用刀叉的同时, 瑶瑶也学习到了感恩节的来历,并不由得感恩起来。她感谢上帝让他们认识茵茵,又藉著茵茵带给他们从天上而来的爱和温暖,让他们看到人生命的脆弱和渺小,让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接著而来的是圣诞节,在圣诞节的前夜,瑶瑶和牛顿一起参加了查经班的活动。Boston的冬天,六点钟天已经渐渐黑了下来。到处都灯火通明的,洋溢著节日的气氛。隔著窗户看过去,家家户户都暖融融的。这使他们越发想念起家乡的亲人和热闹的年夜饭来。到了教会,倒是一片热热闹闹的。看到瑶瑶和牛顿来,茵茵兴奋地迎上去,嘘寒问暖。新朋友、老朋友们,相互打著招呼,一种在大家庭中的温暖,让瑶瑶感到十分的亲切。
他们找了个靠边的位子坐下。很快晚会开始了。有小品,有合唱,还有牧师的短讲。一片欢声笑语的,和著歌曲“There's a free gift……” 牧师在台上一遍遍地问道:“你要不要?There's a free gift(免费的礼物),你要不要?”瑶瑶的思绪随著歌声飘落,飘到故乡,飘到美国,飘回她曾经住过的加护病房,还有病房里茵茵他们带来的美丽的圣诗,和那句“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麽益处呢?”……泪水模糊了视线。
回来的路上,都没有说话,谁也不愿打破那美好的平静。瑶瑶的心却出奇的平安。她知道他们已经把这个free gift带回家了,她也相信这个“免费的礼物”,也就是上帝的爱,上帝的爱子耶稣基督,会改变他们的生命……
作者来自中国大陆,现住北加州,曾从事电脑软件工作,现在是家庭主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