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3-9-19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以受苦者的身分面对行逼迫的人(三9~四6)
三9 这书信的背景,正值信徒受逼迫与受苦之时。由本节起至四章6节,所讨论的主题就是基督徒与逼迫他们的人的关系。彼得再一次劝勉信徒为义受苦而不要报复。我们不应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相反,我们应当祝福那些对我们不好的人,并以仁慈回应侮辱。基督徒不是蒙召去伤害他人,而是要造福他人,不是要咒诅,而是要祝福。这样,神就会将福气赐给这样的人。
三10 从本节到12节,彼得引用诗篇三十四篇12至16节上,来确证神的祝福会归与那些避免恶言恶行、反而行善好义的人。
本节的要点是:任何人如要彻底地享受生命及经历美福,就应禁止囗出恶言或诡诈的话。他不应以同样的话回应侮辱和虚谎。
约翰福音十二章25节指责爱惜生命的人,但那节经文的意思是指人只为自己活,而忽略了生命的真正意义。这里却是指按神所喜悦的方式生活。
三11 信徒不但不可囗出恶言,更不可以行恶。报复只会加深纠纷。用世人的方法来招架回敬,只是一种屈从的态度。信徒应以善报恶,并谦卑地忍受伤害,藉以促进和睦。没有人可以用火来扑灭火。
胜过恶行的唯一方法,就是不要加以抵抗,听任其自行消亡。抵抗只会火上加油,制造更多的恶。恶行没有遇上反抗及阻力,对方只是默默地忍受,恶就会尖锋尽尽失,这时,恶所遇上的,确是一个无可匹敌的对手。当然,受害人要放弃任何一点的抵抗,并完全否定报复的意图,这才可能发生。恶行找不到目标靶子,就不能衍生更多的恶,而自行消亡了。
三12 主以嘉许的眼光看行义的人。他留心听他们的祈祷。诚然,主听他所有子民的祷告。对于那些为基督受苦,而又没有以恶报恶的人,他会特别照顾他们。
惟有行恶的人,主向他们变脸。这主要是针对逼迫神子民的人,然而,也会包括以暴力和恶言反击敌人的信徒。恶就是恶,神抵挡所有的恶,不管是得救的人还是失丧的人作的。
彼得引用诗篇三十四篇16节时,漏了结尾的一句:「……要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这并不是疏忽遗漏了,而是有用意的。我们正活在神施恩的时代,是耶和华收纳之年。神施行报应的日子尚未来到。主耶稣以万王之王、万主之主的身分回来时,就会惩罚一切作恶的人,并要从世上除灭他们的名号。
三13 你们若是热心行善,有谁害你们呢?彼得以问题的方式再展开讨论。这问题的答案自然是:「没有。」然而,殉道者的历史似已证明,福音的仇敌确会加害于诚信的门徒。
这样的矛盾,至少有两种解释:
1.基本上,走在义路上的人是没有人会加害他们的。实行不抵抗的方针,使反对者手足无措。会有例外,但基本上那些渴望行义的人,会因自己的义行而不致受害。
2.敌人对基督徒所能做的,无论多恶劣也不会是永恒的伤害。敌人可以伤害他的身体,但决不能伤害他的灵魂。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一位十二岁的基督徒男孩拒绝参加一个在欧洲推行的运动。那些人说:「难道你不知道我们有权把你处死吗?」他却安静地回答:「难道你们不知道我有权为基督而死吗?」他深信没有人能真正伤害他。
三14 不过,如果基督徒因对主尽忠而被逼迫受苦,那又如何呢?结果有三个:
1.神为自己的荣耀支配这苦难。
2.他透过这苦难将福气带给别人。
3.他祝福那因他的名而受苦的人。
不要害怕人,也不要因人的威吓而惊慌。殉道者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坡旅甲知道只要他肯亵渎基督,就可以得释放时,他说:「我服侍了基督八十六年,他从没有亏待我。我又岂能亵渎我的王、我的救主呢?」罗马总督恐吓他,要把他交给猛兽时,他回答说:「能够俐落地脱离这痛苦的人生,确是件好事。」最后,执政者恐吓要把他活活地烧死时,坡旅甲说:「这焚烧一时的火,不足畏惧;你可知道那永远不灭的火是何等可怕?」
三15 在14节下半部分和本节,彼得引用以赛亚书八章12节下和13节,经文说:「他们所怕的,你们不要怕,也不要畏惧。但要尊万军之耶和华为圣,以他为你们所当怕的,所当畏惧的。」有人曾说:「我们不大畏惧神,是因为我们过于惧怕人。」
这段以赛亚书的经文指出,应当畏惧的对象是「万军之耶和华」。彼得引用这段经文时,圣灵向他启示,他说成只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
尊敬主的意思,就是以他为我们生命的主宰。我们的言谈举止,都必须合乎他的心意,讨他喜悦,并使他得荣耀。基督应当主宰我们生命的每一范畴,包括我们的财产、职业、收藏、婚姻、闲暇,无一不包括。
有人问你们心中盼望的缘由,就要常作准备,以温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基本上这是应用在基督徒因信仰而受逼迫的时候。信徒体会有主基督的同在,他们就有从神而来的胆量,引导他们作美好的见证。
本节也适用在每一天的生活上。许多时候,别人会问一些问题,令我们可以颇自然地与他们谈论关于主的事。我们要常作准备,将主为我们所成就的大事告诉他们。在任何情况之下,我们都当存着温柔和敬畏的心来作见证。谈到我们的主和救主时,绝不可有半点苛刻、苦涩或轻率。
三16 信徒必须存着无亏的良心。如果他自问没有犯过任何罪行,是清白的,那么当他经历逼迫时,就可以胆壮如雄狮。但他若是良心有愧,就会受罪疚感所缠绕,在敌人面前站立不住。事实上,即使信徒在生活上是无可指摘的,福音的敌人仍会找他的把柄来诬陷他。但当对簿公堂,发觉有关的指控是毫无根据时,举报的人便会自觉羞愧。
三17 有时,神的旨意是要基督徒受苦;基督徒若有必要受苦的话,就必定是因行善的缘故。但他不应因过失而为自己带来痛苦,这并没有什么可取。
三18 本章余下的部分,介绍基督是为义受苦的典型例子,并提醒我们,在他来说,受苦是通往荣耀之路。
他的受苦有六方面值得留意:(1)他的受苦有赎罪的功效,使罪人因信可以从罪的惩罚中得释放。(2)他的受苦有永远的功效。他一次受死,就永远解决了罪的问题。救赎的工作已经完成。(3)他是代替世人受苦的。义的代替不义的受死。「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五三6下)。(4)他的受苦有和解的作用。透过他的死,我们被带到神面前。那使人与神隔离的因素已经消除。(5)他所受的苦是很残暴的。他乃是遭处决而死的。(6)最后,他的受苦以复活作结。他在第三日从死人中复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一句的意思,是指他透过圣灵的大能而复活。
三19 本节和20节,是新约圣经中最令人感到费解的经文之一。一方面,这段经文被利用来支持炼狱的教训,另一方面又被利用来支持所有人都得救的说法;但这些教训都是不合乎圣经的。然而,在福音派的圈子中,这经文有两种较受大众接纳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基督在受死之后、复活之前,灵魂曾到过阴间,并宣告他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伟大工作。提倡这解释的人,对于「在监狱里的灵」到底是指信徒、非信徒,还是二者,意见不一。不过,有一点是颇为众人所接纳的,就是主耶稣并没有向他们宣讲福音。否刖,就牵涉有第二次得救机会的教义,那是圣经从没有提到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喜欢将这段经文与以弗所书四章9节一起理解;那里形容主曾「降在地下」。他们认为那是另一个证据,说明主曾在身躯以外,下到阴间去,宣告他在各各他所成就的胜利。他们也引用使徒信经中的一句话──「降在阴间」。
第二种解释则认为,彼得所形容的,是挪亚时代的情况。基督的灵,曾藉挪亚向洪水之前不信的世代传道。当时,他们并不是在身躯以外的灵,而是活生生的人,因不信挪亚的警告,结果遭洪水所灭。因此,他们现在都是在阴间监狱里的灵。
第二种解释最能配合这段经文的上文下理,所引起的问题也最少。让我们逐句研究本节经文。
他藉这灵曾去传道给那些在监狱里的灵听。所说的这灵,是指18节末的按着灵性说。这灵应理解为圣灵。一章11节指出「基督的灵」,就是圣灵,曾透过旧约的先知说话。神又在创世记六章3节指出,他的灵,即圣灵,对洪水之前的人已近乎忍无可忍的地步。
他……曾去传道。正如上述,传道的是基督,不过他是透过挪亚去传的。彼得后书二章5节将挪亚形容为「传义道的」。这里提到基督传道时,也用了相同的字根。
给那些如今在监狱里的灵听。他们都是挪亚传道的对象,是仍活着的男男女女,他们听见洪水要来的警告,以及凡进入方舟者可得救的应许。可是他们没有接受警告,结果就给洪水淹没了。他们现在都离开了肉体,成为在监狱里的灵,等候最后的审判。
因此,本节经文可以扩充成为:「他(基督)藉这(圣)灵曾(透过挪亚)去传道给那些(如今)在监狱里(阴间)的灵听。」
然而,我们可以根据什么来假定在监狱里的灵就是挪亚时代的人呢?答案就在下一节。
三20 本节清楚地指出了在监狱里的灵是谁。他们到底是谁呢?他们是从前……不信从的人。他们在什么时候不顺从呢?就是在挪亚预备方舟,神容忍等待的时候。他们结果怎样呢?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
我们也应在这里稍为停顿下来,重温整卷书信的思想发展。这卷书信写成之时,信徒正备受逼迫。彼得去信的对象,正因他们的生命与见证而受苦。或许他们会感到疑惑,如果基督徒的信仰是正确的,他们理应得胜,为什么这时却要受苦呢?如果基督的信仰是真理,为什么世上只有这么一小撮的基督徒?
彼得指着主耶稣,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基督也曾为义受苦,甚至被杀害。但神使他复活,并使他在天上得荣耀(参看22节)。荣耀之路,必经受苦的幽谷。
然后,彼得提到挪亚。这位忠心的传道者,花了一百二十年的时间,警告当时的人说神即将用洪水毁灭世界。然而,他所得到的回应,是耻笑和拒绝。神拯救了他和他的一家,免受洪水淹没,证明他是正确的。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我们是对的,为什么会这样势孤力弱?」彼得回答说:「曾经有一个时候,世上只有八个人是对的,而其余的人都错了!」人类历史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大多数的人都没有站在正确的一边。真正的信徒通常都只是一小撮余剩的人;因此,纵使得救的一群只属小数,但信心仍不应动摇。在挪亚的日子,只有八个信徒;今天的信徒已是数以百万计。
本节末这样说:藉着水得救的不多,只有八个人。他们不是靠着水得救,而是藉着水得救。洪水并不是他们的拯救者,洪水是审判;神带领他们平安地经过这洪水的审判。
如果要正确地理解这句话及随后的一节经文,我们就要先明白方舟与洪水的象征意义。洪水说明了神的审判。方舟则是唯一得救的途径。当洪水涌到时,只有在方舟内的人可以得救;所有在外面的都灭亡了。因此,基督是唯一的拯救;凡在基督里的,就安稳如在神的手里。那些在基督以外的,则彻底地失丧了。
这洪水并不是得救的途径,因为一切在洪水中的都被溺毙了。方舟才是避难所。这方舟经过了审判的洪水,完全承受了风暴的冲击。那些在方舟内的人,一滴洪水也没有沾上。同样地,因我们犯罪的缘故,基督承受了神忿怒的审判。凡在基督里的人,就不被定罪受审(约五24)
方舟之下是洪水,雨水又打在方舟之上;方舟的四周都是水。然而方舟却盛载着这几位有信心的乘客,经过洪水,平安抵达新世界。同样地,那些相信救主的,就得蒙带领,经过死亡与幽暗,平安地到达复活及新生之境。
三21 这水所表明的洗礼,现在……也拯救你们。到这里,我们又再一次要面对困难与争议了!提倡透过洗礼得救的人,与否定洗礼有任何拯救能力的人,在本节上争论不休。
三22 耶稣已经进入天堂,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主耶稣基督不单从死人中复活,更进了天堂,回到他原本居住的地方。他今天就在那里,并不是看不见,没有形质的灵体,而是一个永活的人子,有荣耀的躯体。这躯体永远带着他在各各他受苦所留下的伤痕──清楚而又永远地表征着他对我们的爱。
我们的主乃是在神的右边,这位置代表了:
能力:右手一般都比左手强壮,因而叫人联想起能力(太二六64)。
尊荣:基督被「高举在神的右边」(徒二33,五31)。
安息:基督既已作完了工,「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来一3;也参看八1,一○12)。这安息是因满足惬意的缘故,并不是要从疲劳中恢复过来。
代求:保罗指出,基督现今在神的右边,替我们祈求(罗八34)。
超越:「……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弗一20、21)
统治:在希伯来书一章13节,父神对圣子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彼得前书三章22节所强调的,正是统治权:「……在神的右边;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都服从了他。」
众天使和有权柄的,并有能力的,无疑是包括在天上各阶级的灵体。他们全都听从复活及得荣耀的基督的差使。
这就是我们的主因行善而受苦的经历。世人拒绝他,不管是他在降世之前透过挪亚所作的见证,还是他以人子的身分第一次降临的时候。他在各各他接受死亡的洗礼。然而,神叫他从死人中复活过来,并使他得荣耀,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边。在神永恒的旨意里,荣耀之先是受苦。
这教训不但适用于彼得原来的读者,也适用于我们。我们若因行善而遭遇反对甚至逼迫,也不用沮丧,因为救主在世上时也有同样的经历,我们不配比他受较好的对待。神既应许,我们若与主一同受苦,就必定和他一同得荣耀,这样我们便应因此得安慰(罗八17)。再者,现在的受苦,与将来我们要得的荣耀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罗八18)。现在的苦楚是轻微而又短暂的;那荣耀却是永恒的、极重无比的(林后四1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