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199|回复: 0
收起左侧

2023受难周第三天灵修默想——更大的祸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5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3受难周第三天灵修默想——更大的祸患

  受难周的第三天,我们来看约翰福音记载耶稣所行的第三个神迹。是什么神迹呢?就是耶稣医治一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这件事发生在一个名叫“毕士大”的水池边,这是耶路撒冷靠近羊门的一个池子,希伯来话叫毕士大池,意思是“怜恤之家”,意寓这里是一个满有恩惠与怜悯的地方。

  圣经介绍说,这里长年累月躺着许多瞎眼的、瘸腿的、血气枯干的病人。为什么这些病人不约而同聚集在这里?因为当时的以色列人有一个迷信,传说有天使会按时下来搅动池水,如果在水动的时候,谁第一个跳进水里,无论他患有什么疾病,都可以得到医治(约5:3-4)。正因为如此,毕士大池成了“绝症候诊室”,许多医治无望的病人在此聚集,希望水动的时候,自己能成那一个幸运儿。

  圣经记载,这一天耶稣来到了毕士大池。平时这里就聚集有不少病人在等待医治,这天人更多了,因为恰逢犹太人的一个节期(约5:1),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都前来耶路撒冷朝圣,毕士大池也因而增加了不少慕名而来的病人。在那里,耶稣遇到了一位已经瘫痪三十八年的病人。耶稣看他躺在那儿,知道他病了许久,就问他说:“你要痊愈吗?”(约5:6)

  在我们看来,耶稣显然是问了一个很可笑的问题,人家都病了三十八年,天天忍受着病痛的折磨,肯定希望自己痊愈啦,还用问吗?耶稣你直接医治人家不就得了,还搞这些花里胡哨的干啥?诚然,耶稣可以因着他的怜悯,直接医治这位病了三十八年的瘫子,但耶稣没有这样做,而是问他“你要痊愈吗?”耶稣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耶稣让这个瘫子自己来决定他要不要痊愈。在救恩上也是如此,上帝不勉强任何一个人信他,不代替任何一个人做选择。

  当瘫子听到耶稣这样问他时,他无奈且带着哀伤地回答:“先生,水动的时候,没有人把我放在池子里;我正去的时候,就有别人比我先下去。”(约5:7)瘫子的回答表达了他在无助之中的愿望,“我正去的时候”表明他当然渴慕被医治,如果他不想得医治,他就不会持之以恒地一直守在毕士大池边了。三十八年过去了,他仍然躺在那痛苦的盼望里,期待某一天轮到他成为那幸运儿。

  这个瘫子的遭遇很悲惨,对吗?他是那样深信毕士大池的传说,认为池子的水动的时候,只要他第一个跳下去,他就能得到医治。但因为他是个瘫子,无法靠自己的力量第一个进到池子里,结果一直得不到医治。他的这种苦况不正是我们人在罪中的真实写照?我们人人都像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瘫子一样,我们立志想要改变身上的一些毛病,可是我们想要改变那些毛病所需要的能力,恰恰是我们所不具备的。

  弟兄姊妹,你察觉到自己生命中的这种无助感了吗?罪使人的生命瘫痪,人活着却如同已死一样。靠我们自己,无法摆脱罪的辖制和捆绑,能够救我们脱离在罪里打转的那个力量,一定不是从我们自身而来的,一定是从我们之外来的,而这个力量就来自于我们的救主耶稣基督!人若是遇不到主,只能活在虚空的指望中等待死亡,就像这个瘫子一样。

  这个瘫子靠自己是没有希望得到医治的,所以耶稣来了,耶稣主动和他说话、向他施恩,就像他在我们每一个弟兄姊妹生命中所施的恩典一样。但从瘫子的回答中我们也看出,他对耶稣并没有存着太大的期待。过去三十八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经验,已渐渐将他内心的盼望吞蚀,就算他对耶稣有所期待,也不过是希望耶稣陪他一同等候水动,然后在水动的时候,第一时间把他放下水去。

  瘫子把希望寄托于池水,因为他不认识耶稣,也就不会求告耶稣。我们姑且先假设毕士大池的水能治病的传说是真的,即便神真的差遣天使下来搅动池水以医治病人,无非是藉此让人知道神是又真又活的神,他乐意向人施恩。可是人却只把目光集中在神施恩使用的“工具”上面,而忽略了施恩的神本身,这种信仰上的本末倒置,何等可悲!

  出埃及时,旷野中的百姓曾因着仰望那举起来的铜蛇而得着医治,可后来敬拜铜蛇的行为却是惹神发怒。过去的人如此,现今很多的基督徒也是这样,他们对“圣地”、“圣物”、“名人”疯狂崇拜,却忽略了神自己。有了病痛,就到处寻找“有医治恩赐的牧师”帮忙按手祷告;遇到困难,也是去找“有祷告恩赐的人”帮祷告,却忽略了神本身。

  我不否认,神会使用一些人,藉着他们彰显出神的作为和能力,但他们只是神的用人,他们不是神本身。把希望寄托在神使用的“人”或神显能力的“物件”上,却不求告神自己,何等可悲!试想一下,倘若这瘫子透过毕士大池水的传说,将目光转移到神身上,那结果又会如何呢?他还会受这三十八年的苦而迟迟得不到医治么?

  因着怜悯,耶稣主动接近这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主动和他说话。然而这病人并没有求告耶稣,因为他根本不认识耶稣。但这不是问题,因为从起初就是神来寻找人,而不是人去寻找神。今天,神的儿子要把怜恤显在这人身上,要叫受捆绑的人得释放。耶稣对他说:“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约5:8)这是一句赋予新生命的话,耶稣要这个已躺了三十八年的病人,从此脱离疾病的辖制。

  弟兄姊妹,假如你是这个瘫子,听见耶稣这话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你会立即拿起褥子走吗?估计是不会的,因为你都已经病了这么多年了,哪会因为一句话就好起来?这时候你正常的反应,就是觉得眼前这个人是不是在戏耍我,拿我寻开心?要知道,耶稣叫他起来行走,按常理来说是他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是三十八年来都做不到的事;他要是能走路,也不至于被病痛折磨了这么多年。

  今天在教会里,我们就是常常这样对待耶稣所说的话,我们像许多其他人一样,躺在毕士大池边等候得医治,却没有用心聆听耶稣在我们内心的声音:“起来,拿你的褥子走吧!”我们会找理由说:“主啊,你别跟我说这些大道理,这些道理我全都懂,但你的要求哪是人能够做到的?我们不像你,你是神的儿子,我们却是软弱的罪人,就像这个瘫子一样,你还让我起来走路,我走不动啊!”

  其实这样的借口在耶稣面前根本站不住脚,因为耶稣叫我们做什么,他就一定会赐给我们那样做的能力,我们只需要按照他的话去行,就可以了。请注意,耶稣并不只是说:“起来!”耶稣还说:“拿你的褥子走吧!”意思是你可以摆脱它了!耶稣这话对那些需要胜过罪的人而言,是很有属灵意义的,倘若褥子留在这里,说不定明天他又会回到这里。许多基督徒的失败就在于缺乏破釜沉舟的心,没有切断所有的退路,结果受不住诱惑,就又走回头路了。

  感谢主,这个瘫子没有找理由推脱,既然毕士大池的水是指望不上了,为何不试试看,勇敢地依照眼前这人的话去行呢?他似乎察觉到耶稣有所依恃,也许他在想,既然眼前这人明知我无法走路,还叫我起来走路,必然是他打算做些什么,让不可能的事成为可能。当瘫子下定决心这么一试,结果他发现,一瞬间能力进入他的骨骼和肌肉,折磨了他三十八年的病消失了,他能走路了!

  虽然经文没有详细描述,但我们能想象,一个躺了三十八年不能走路的人,如今重新能走路了,他该有多兴奋!这人高兴到一个地步,甚至连谢谢也忘记说了。耶稣见他兴奋的样子,也不想自己的作为引起太多人的注意,就悄悄避开了。以至于当犹太人问那得医治的病人:“对你说‘拿你的褥子走吧’的是什么人”的时候(约5:12),他答不上来。

  这位被医好的瘫子蒙了大恩,可他却不认识那位向他施恩的主;他根本不知道耶稣是谁,就已经痊愈了。这就是耶稣所行第三个神迹带给我们的启示:神的爱是如此主动临到不配的人身上!这个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整个得医治的过程都是由耶稣主动发起的,并不是这个病人有信心来找耶稣。同样的,我们今天能够得救,不是因为我们主动寻求神,而是耶稣主动寻找我们,拯救我们。

  我们以为故事到此结束,其实还没有。圣经告诉我们,后来耶稣在殿里再一次遇上这个人时,耶稣对他说:“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利害。”(约5:14)圣经没有明示,这人三十八年的病究竟与他犯罪有什么关连,我们也用不着去猜测。然而,耶稣的这警告却提醒每一个读这段经文的人:三十八年不能走路固然是一大祸患,但还有比这更大的祸患!

  耶稣的这个警告传达了两方面的意思:第一,身体的残疾并不是人生最大的苦难,罪恶才是,只是很多人自己并不察觉罢了。身体得医治,并不保证人的灵性也同样会得到医治;人在灵魂上的捆绑,比身体的病痛更加严重。耶稣要这个痊愈的人小心谨慎,不要让他的身体在自由中,而心灵却活在罪恶的捆绑中不能自拔。

  第二,身体再好,有一天也会老化、衰败、最后死去;今生再长也不过七八十年,耶稣要他为将来的大审判做好准备。当我们有健康的身体时,我们很可能会忘情地放纵自己,所以耶稣警告他不要再犯罪,因为落在圣洁之神的审判底下,就不是三十八年的痛苦而已,罪所带给他的可怕的结局,会比他的瘫痪还要悲惨千万倍!

  耶稣对这个得痊愈病人的警告,也同样是对今天的我们说的。今生我们的身体无论有什么样的疾病,或是遭遇什么样的不幸,这些痛苦都没有办法与我们犯罪所带来的永恒的痛苦相提并论。罪会把我们带向那永恒的灭亡结局,那个痛苦是我们今生任何痛苦都无法比拟的,我们需要慎之又慎!

  之后圣经再没有记载关于这个得痊愈病人的生活,我们不知道他是变成一个又健康、又快乐的人,还是继续犯罪而受苦。我想,既然我们从他的身上映照出我们的共同之处,就把这个答案留给我们自己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11 2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