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107|回复: 1
收起左侧

经济学家赵晓弟兄:被基督信仰改变的人生【见证】华为任正非的自我突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6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gosurf 于 2022-4-10 23:16 编辑

http://production.lifejiezou.com ... i-bian-de-ren-sheng

(节选)

“边城”出生的学者

“我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是男人,然后是家庭成员,是孩子的父亲等等,经济学家是我的最后一个身份。”
赵弟兄有一段“边城”般的童年生活。1967年,赵弟兄出生在妈妈被下放的江西奉新县农村,童年对他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是青山绿水和蓝天白云间的自在、和谐。“这段生活对我一生有着重要影响。我崇尚自然,喜爱和谐。社会有贫有富,但自然、和谐最重要,很多权贵和富人内心其实非常痛苦,而穷人则照样可以有尊严与快乐。”他说,“经济学真正关注的是社会福利,说白了就是人的幸福,而幸福与自然、和谐等非财富因素有关。”

另一方面,赵弟兄也是那种对世界充满好奇的人,随时准备去发现,所以他很喜欢提问。“我一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全国各地讲学和做调查、向不同的人学习。每到一地讲学,有可能的话我都会要求提供一个调查的机会。我愿作一个草根经济学者,双脚踏在中国的大地上。”事实上,正是赵弟兄骨子里的探索气质引导他开始追寻信仰。
从小到大,赵弟兄一直顺顺当当,后来他的文章越来越多,影响越来越大,势头很猛。但2002年,35岁的他迷失了。“我无求于功名,也不想求助别人,我喜欢我的工作并且做得不错,我以一种孤傲的姿态生活着,最终被这种骄傲奴役了。”

“那时自我感觉最好,其实却是最迷糊的阶段,像喝醉了酒。我失去谦卑,直到有一天失去所爱和所求。”

然而,2002年的美国之行,成为赵弟兄一生的转折点,他不仅找到了学术上新的起点,也找到了精神上的皈依。




中美经济比较中的重大发现



和许多经济学者一样,赵弟兄持有极其乐观的经济学信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市场可救中国,可让中国人幸福。但中国市场经济的改革进入新的世纪,却明显出现了许多问题,财富的增长并未带来相等的幸福。

这个时候,2002年,赵弟兄来到美国,有机会专门考察中国的市场经济与美国的市场经济有什么不同,中国的市场经济转型还需要作什么样的重大建构?赵弟兄惊奇地发现,差别其实一目了然,就是美国到处是教堂,中国到处是澡堂。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有澡堂的市场经济高下立判。有教堂的市场经济背后存在着超越性或者说神性的动力和行为规范;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更多由人的下半身(欲望)来驱动,行为规范明显缺乏超越性和内在约束性。

赵弟兄站在哈佛广场上,发现半径200米的地方就有三座教堂。即便他到中部伊利诺州的一个小城市,也完全没有他想象中的灯红酒绿,而是特别平静。每到周末,走在大街上的人不是去教堂就是刚从教堂出来。”

“事实上,从美国的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城市到乡村,你都可以发现,这个国家最多的建筑不是别的,正是教堂。教堂而且只有教堂,才是美国人的中心,是凝结美国人内心中最主要的东西。”赵弟兄回忆道。

教堂和美国的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教堂的功用是什么?”赵弟兄开始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后来他得出了与从欧洲巡游美洲大陆的德国学者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和法国学者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1859)同样的答案,“西方的市场经济植根于他们的宗教精神(伦理)之上,他们的宪政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同样也是建立在基督文明的基础上”。

“原来,市场经济这个苹果是长在制度的苹果树上,而苹果树的种子则是基督信仰。”在美国考察期间,赵弟兄写了《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无教堂的市场经济》一文,他这样阐释,“市场可以让人们不偷懒,但是不能保证人们不说谎不害人,以基督信仰为根基的市场伦理有效支撑了美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后,他开始进教堂并研究《圣经》。有三个月的时间,他白天忙着和大量的科学家、物理学家、历史学家、神学家们探讨,晚上则研读《圣经》。他所拜访的名单,不仅有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这样的经济部门,又增加了波士顿神学院这样的宗教机构。那也是他最充实的时刻,他发现脑袋中的疑问越来越得到解决。

最令赵弟兄信服的是,《圣经》中有大量的预言都已被应验。他发现,圣经是一本充满预言的书,其中包含对个人(如亚伯拉罕)、城市(如耶利哥,推罗)、民族(如犹太人)和国家(如以色列)以及全人类的许多预言,有的预言时间跨度超过千年,这与只教人讲道德的书是完全不同的。奇特的是,这些预言居然一一应验。

美国柏赛第纳大学(Pasadena City College)数学系与天文学系的主任史东纳博士(Peter Stoner)就做过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证实了圣经的可靠性。赵弟兄也不得不惊叹《圣经》的权威性与准确性。因为他深知,证伪仍然是号称“社会科学”的经济学难以吞咽的苦药,经济学家们就连下半年的经济走势准确预测都很难。例如,2007年中国的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中国经济将持续过热,为此提出“双防”政策并首次提出紧缩的货币政策,其实这个判断是完全错误的,所以后来政策不得不一年内三次大变。以多年宏观经济预测的经验,赵弟兄深知预测的困难,并且完全相信凯恩斯(John M. Keynes)所说的长期预测根本超出人类智慧,因为长期只有一件事情是确定的,那就是人会死,至于其他从预测的角度来讲都是不确定的。所以当赵弟兄看到圣经700多处大的预言跨越几千年都实现了,他开始产生敬畏,相信上帝真的存在,相信《圣经》的确是来自上帝的启示而不是人的智慧。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当我看到《圣经》的信实,我只能信服。这跟买股票一样,如果我有一位朋友,每次都料事如神,而我又是个诚实的人,那我在股票买卖上只能信他、跟随他。”

2003 年1月9日,赵弟兄非常乐意地做了决志祷告。生活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后来在他的影响下,他和妻子的家族成员也纷纷信靠基督。

中国人往往崇尚无欲,我原来也如此。反省了两年才发现,仅仅无欲是不够的,还要有使命感与责任意识,而使命来自信仰。信仰让我更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生活得更坚实。”赵弟兄这样表述自己的使命:“扎根于中国大地,研究和参与中国包括经济转型在内的整个文明转型。”



放弃与守住自己

原来赵弟兄研究很多热点经济问题,媒体的约稿也很多。但现在,他更多做自己喜欢的研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年轻的时候,你是动物,被各种欲望驱使。但有一天你学会了放弃,你就开始成熟了。”
在人生转型之后,赵弟兄逐渐减少在媒体的发言,集中做两件事,一是研究经济学的伦理和信仰基础,二是参与到传统中华文明与基督信仰融合的文明实践中去。“此后我的为人态度宽容了很多,学术思考也深厚起来。”

“最为重要的是守住自己。”他说,“要拒绝野心的诱惑,还要拒绝媚俗。把握自己,首先不丢分,然后能拿多少算多少。”

有人曾问到他在整个中国经济改革中扮演的角色?他想了许久,“我努力做一盏照路的小桔灯吧!这盏灯也许能照亮别人一点点,却不一定能帮助我看清自己。所以我真的很需要信仰的光照。我永远不会以为自己知道很多,或者有多重要。”

赵弟兄认为是基督信仰更新了自己的心灵。现在的赵弟兄眉宇间非常开阔,容光焕发,笑容洋溢。没有了信仰之前的好胜心以及浮躁,骄傲逐渐被基督信仰的喜乐、和平、谦卑所代替。他解释说:“这是真正的喜乐,不是快乐。常人所谈的快乐常是在满足了某个心愿条件下才有的一种心情,是有条件的;而喜乐是来自于信仰的力量,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信靠与安全感,与外在环境和条件无关,也是旁人夺不去的。这是一种在上帝面前降服后内心深处完全的释放与快乐。”

当心灵真实地被基督信仰更新后,赵弟兄坦言自己生命幸福指数上升了很多。作为学者,经常要面临学术观点的争辩,有时甚至会挨骂,以前好胜心切的他逐渐变得包容并充满了爱。此前他提出“现在买房,就是爱国”观点,被评为2008年十大网络语录,遭遇了很多网友的板砖。“如果是过去,我肯定会大大激怒,但现在都能坦然接受,不仅不予回应,还真心感谢所有批评的网友,因为他们愿意关心我的观点。基督信仰告诉我爱是凡事包容,只要坚信自己所讲的是真理就行了。”赵弟兄认为是信仰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心胸更开阔、更敢于坚持真理。

虽然赵弟兄信仰虔诚,但事实上,他并不会特别去向自己圈子里的人传讲信仰。比如说他很少给学生传讲福音。他觉得如果给学生讲他的信仰,会给他们格外的压力,是不公平的。他更祈愿能用生命活出信仰,有基督爱的馨香之气,自然地让外人感受其所信仰的上帝的美好。




处处传福音的学者

赵弟兄的妻子比他早几年信仰基督。后来,两边的家人纷纷信主,因为家人看到了他们婚姻生活的美好见证。
赵弟兄相信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基督徒将是中国以及世界的祝福,尽管现在还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能理解并接受这一点。他打比方说:

有一个人家里有十个儿子,开始都是种田、读私塾和做官的。后来有个儿子剪了辫子去外国留洋,家里就想:完了,这个儿子不再是中国人。但结果发现,读了洋学堂的那个儿子其实贡献很大,他给家里带来了科学。又有一个儿子,在改革开放后下了海,家里想,这下又完了,这个儿子以后没有出息。但结果发现,这个儿子其实很有出息,他给家里带来了财富。现在呢,又有一个儿子去信了基督,家里有人又不习惯,甚至想要不再承认他是家里的儿子。但最终,家里人会发现,这个儿子其实是家里最有爱心的儿子,是必将给家庭带来莫大祝福的儿子。

赵弟兄以此来表达基督信仰逐渐融入中国,中国人将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

赵弟兄现在工作之外也忙着全国各地听道、讲道以及去灾区赈灾。他说:神的爱不同之处就在于,这爱来自天上,来自无限与永恒,其长阔高深过于人所能测度,因此,神的爱让人更有能力自然而然地、更多地去爱别人,从而比以前做得好些。

赵弟兄还强调,人其实是缺乏力量来爱别人的,除非他得到了上帝的爱。他分享到,当他全家都一起跪下来祷告时,很多问题都解决了,并且那种洋溢着的浓浓的爱真的让人想起都很温暖。因为神先爱了人,所以人才能去爱。

赵弟兄刚信主时,常常传福音,写很多文章呼吁人的灵魂觉醒,充满激情。他的朋友,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何帆博士写文章称他“像个传教士,善辩而平易近人。”不曾想,何帆博士真的受到了影响,现在也已信靠耶稣。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成为基督徒,如今赵弟兄更多的是在做坚固已信者的信心的工作,并挑战他们将信仰活出来,同建山上之城,让中国变得更美好。他现在呼吁最多的是中国督徒们要用生命活出信仰,活出美好的见证。“我现在做的工作有点象当年‘五月花号’的清教徒,目的是让中国成为新的山上之城,一个更有道德,更能给国人及世界带来祝福的崛起大国”。在赵弟兄微微的笑容中,透露出更多期待、耐心、包容与安静。

他身边的香柏领导力机构成都办事处负责人崔立德认为:从赵弟兄起初写的《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和没有教堂的市场经济》,到《有十字架的变革和没有十字架的变革》,透视出他思想的深刻变革,这背后是他所体会到基督信仰的十字架上的舍己的爱,他很希望中国人都能得到这样的圣爱。

一代代的经济学家自然更迭,在赵弟兄看来,一个经济学家能否有些洞见为人记得,真的超出了可以把握的范围。
他竖起食指,在面前晃了晃,笑着说,“Don't care”(无所谓,无关,随意,超脱,桀骜不驯的样子)。


本文原刊于《商界基督徒》第3期
文章来源:普世佳音


 楼主| 发表于 2022-3-16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urf 于 2022-4-10 23:36 编辑

商鞅变法,秦吞六国

华为是中国高科技公司的代表。
跟国内其他大型商业集团相比,华为可能与人们惯常认知中的帝国的形象有点类似:辽阔的疆域、频繁的扩张、庞大的外籍军团、全球资源调配,对外四处征伐,对内强势铁腕,而执掌帝国的是一位如凯撒般威望空前的领袖,墙上挂的是“牺牲是军人的最高付出,胜利是军人的最大奉献”这样的标语。这在中国商业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内核:自我驱动的技术战军团

这家公司价值观始终一如任正非的讲话那般充满革命气息:忠诚,奋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狼性文化”, “艰苦奋斗”,放眼长远。

为了保证忠诚、奋斗和服从,设计出一套激励员工“为自己干”的薪酬绩效制度。

成立之初的1990年,本着“有福同享”的朴素思维,用每股1元的价格让员工参股,股票的分红非常高,长期维持在25%-50%之间,最高时甚至超过100%,打败一切理财产品。很多员工上午拿到工资,下午就去财务那里排队,争相去交股权认购款。

每股1元的价格,一直持续到2001年。这让华为从90年代末开始,便长期雄踞中国民营企业个人所得税纳税排行榜的第1名,老员工之间逐渐有了“收入靠分红,工资当零花”的说法。任正非不断给出股权,2000年底任正非的股权只剩下1个多点(真实持股数量未知)。

迫使其不得不于2008年,提出“饱和配股”补漏,规定每个级别的员工持股达到上限后就不再参与新的配股。

后来,规定员工股份仅用于分红,受限股。
2013年,又推出TUP计划,每年给员工配一定数量的期权,与受限股享有同等权利。随着时间推移,受限股不断被稀释,“老员工”又不得不起来奋斗。

而在2008年,新出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不能解聘工作超过10年的员工。任正非决定开展新一轮集体大辞职,要求所有工作超过8年的员工上交一份辞职报告。接着有两种选择:将过往工龄清零,签新的劳动协议;或者带着补偿金离开华为。

集体大辞职在日后成为华为内部不成文的规定,工龄达到一定标准后,合乎标准的员工会重新签一份新合同,丧失“奋斗精神”的员工会逐渐离开队伍(当然,会给予相当丰厚的补偿)。华为还趁这个打乱工号顺序,以消除由工号带来的历史阶层划分。

这给华为带来了持续的争议,但的确能调动战斗力。正如任正非对华为的精准描述:华为是一个由货币资本和劳动资本共同构成的价值创造和价值的分配体系。

这让人想起了商鞅对秦的改造:将大量产业国有化,紧抓利益分配的权力,借以充分动员全社会,让所有人都围绕“业绩”来工作,废除世袭制,将业绩(军功)作为提薪升职的唯一途径。

种种措施最终把秦国改造成一个农战国家,巅峰时秦国有8%-20%的人口都是军队,而其他人口都是提供军需和粮食的后勤力量。而东部六国自身都是社会属性相当重的国家,在面对这样战争机器的时候几无胜算,这其实是白起王翦战无不胜的大背景。

如果士兵们赚了太多的钱,就没有动力应对下一场战争;士兵们没赚够钱,就没有耐心等待下一场战争降临。

华为的管理层为利润的分配殚精竭虑,他们为员工开出高于市场的薪资和期权,又要时刻警惕员工的财富积累的太快,以至于丧失了“艰苦奋斗精神”。

华为不希望通过上市让员工一夜暴富,否则“大家都不干活了。”

一系列持续至今的制度变革把华为变成了一个自我驱动的科技战争军团——巧妙的制度设计让员工的战斗力有增无减,他们永远活在危机和忧患意识里,无法停下增长的脚步——扩张没有极限,征伐永不停歇。

华为内部刊物记录了很多奋斗故事:在孟买恐袭时坚守岗位、在阿尔及利亚地震时开拓市场、在埃博拉肆虐时签订大单……越挫越勇,临危不惧,血战到底。
即要面子,又要里子,表里如意。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和有正确的集体尊严观,就是我们不能失败,不能落伍,不能丢掉客户对我们的信赖等等。直面批评、勇于改变。坦诚相待、互帮互助,从而快速成长。

不少公司痴迷于华为“狼性文化”,却往往在战利品分配上不慷不慨,没有诚信,最终适得其反。

商鞅变法,南门立木取信于民;摩西的铜蛇——信心与自我批判才能来到神的光明宝座前(行义路)。

旁观者可以指责批判,但面对别人丰厚的战利品,不得不自惭形秽。

这就是一个自我驱动的征战集团,一个压榨自身潜力的平台。


边界:华为的红旗能够插多远?

一个自我驱动的强大军团,什么情况下会放缓或暂停征服的脚步?没有对手能轻易反制,除非遭遇扩张的边界(像可口可乐、麦当劳等遍及全球)。


但扩张的边界在什么地方?恐怕连华为自己都不知道。在手机这个规模超万亿的市场里,华为只用了8年时间就坐到了接近全球第一的位置,国内市占率更是达到了令人咋舌的40%。下一个能够容纳华为庞大军团的万亿级别产业,恐怕就只剩汽车和电脑行业了。

当秦灭六国之后,嬴政之所以要在战后建长城、挖灵渠、修陵墓,搞一大堆超级工程,其目的就是输出因农战主义而形成的巨大产能。


入关:历史能教给华为什么?

在华为焦头烂额的应付制裁的同时,中文互联网的一些圈子也在试图深挖历史,他们整理若干种“学说”,比较代表性的就是入关学。

入关学的核心,大明以文明中心自居,认为西方是野蛮人,但人才外流出关,学习范文程,曲线“入关”回家——就像明朝被野蛮的大清征服,天下大同共凉热。


除了入关学,还有东进学和翦商学的“学说”在一些小圈子里流传。东进学是基于秦国东出征讨六国的历史,称霸世界;代商学,自封替天行道的周武王,把对手比作无道无德的商纣王,占领道德制高点。


兵精粮足,就能一统天下的时代过去了。
中国历史以来的王朝,缺乏一套对外交流的哲学和思想体系。

但在崛起的大背景下,华为的问题也会是其他中国企业的问题,它们在未来的二十年将全面涌来。

在中国的商业史上,没有一家公司完整的走过这样的一条全球治理的艰难之路,到底怎么走?二十四史里没有答案,黄老之术里没有答案,儒道哲学里也没有答案。


这个关怎么入,历史并没有给我们答案和解药,需要新一代的中国人自己趟出来。

(来自百度搜索,不代表本人观点,仅供参考)■

《天门为我开》:  http://my.god7777777.com/index.php/music/34838.html
间奏
梦一醒来就感受祢的爱
打开心门幸福走进来
恩惠慈爱堆满一窗台
喜乐如同活水来灌溉

主啊我向你屈膝敬拜
祢亘古的爱从来没离开
这爱让多少浪子都悔改
歌声不衰充满祢同在

主啊我仰望祢的慈爱
声声祈祷天门为我开
敬拜赞美天地的主宰
歌声不息直到万代
……
有你在我身边:http://my.god7777777.com/index.php/Music/34839.html
跨过高山低谷险滩,度过盛衰周期难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11-21 18: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