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2521|回复: 1
收起左侧

读经时间:代上5:1-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0-5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圣经》和合本
历代志上:
5:1 以色列的长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秽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约瑟──只是按家谱他不算长子。
5:2 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
5:3 以色列长子流便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迦米。
5:4 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
5:5 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
5:6 巴力的儿子是备拉。这备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领,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掳去。
5:7 他的弟兄照着宗族,按着家谱作族长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
5:8 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所住的地方是从亚罗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
5:9 又向东延到幼发拉底河这边的旷野,因为他们在基列地牲畜增多。
5:10 扫罗年间,他们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倒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边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
5:11 迦得的子孙在流便对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
5:12 他们中间有作族长的约珥,有作副族长的沙番,还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
5:13 他们族弟兄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共七人。
5:14 这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
5:15 还有古尼的孙子、押比叠的儿子亚希。这都是作族长的。
5:16 他们住在基列与巴珊和巴珊的乡村,并沙仑的郊野,直到四围的交界。
5:17 这些人在犹大王约坦并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年间,都载入家谱。
5:18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剑、拉弓射箭、出征善战的勇士,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
5:19 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争战。
5:20 他们得了 神的帮助,夏甲人和跟随夏甲的人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阵上呼求 神,倚赖 神, 神就应允他们。
5:21 他们掳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又有人十万。
5:22 敌人被杀仆倒的甚多,因为这争战是出乎 神。他们就住在敌人的地上,直到被掳的时候。
5:23 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延到巴力黑们、示尼珥与黑门山。
5:24 他们的族长是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长的。
5:25 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 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这民就是 神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
5:26 故此,以色列的 神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们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与哥散河边,直到今日还在那里。

《圣经》现代中文译本
历代志上:
5:1 以下是雅各长子吕便的后代。(吕便跟父亲的妾有染,因此失去了长子的权利。这些权利归给了约瑟。
5:2 犹大支族最强大,从它产生了一个领袖,统治所有支族。)
5:3 雅各的长子吕便有四个儿子——哈诺、法路、希斯仑、迦米。
5:4 以下是约珥按父系传下的后代:示玛雅、歌革、示每、米迦、利亚雅、巴力、备拉。备拉是吕便支族的首领,被亚述皇帝提革拉·比列色俘虏过去。
5:5 (并于上节)
5:6 (并于上节)
5:7 在吕便支族族谱上所记族长的名字如下:耶利、撒迦利雅、
5:8 比拉。比拉是亚撒的儿子,示玛的孙子,属于约珥那一宗族。这宗族的人住在亚罗珥,也有的住在亚罗珥北边到尼波和巴力·免之间的地区。
5:9 他们在基列地有成群的牲畜,因此他们占领了东边的旷野,一直伸展到幼发拉底河。
5:10 在扫罗王时代,吕便支族攻击夏甲人,杀了他们,占领他们在基列东边的整片土地。
5:11 迦得支族住在吕便支族北边的巴珊地区,向东伸展到撒迦。
5:12 那宗族最主要的开创人是约珥;第二重要的开创人是沙番;巴珊地区其他宗族的开创人是雅乃和沙法。
5:13 迦得支族其余的人属于以下七个宗族: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
5:14 他们都是户利的儿子亚比孩的后代。他们的祖先往上推是:亚比孩、户利、耶罗亚、基列、米迦勒、耶示筛、耶哈多、布斯。
5:15 押比叠的儿子、古尼的孙子亚希是这些宗族的族长。
5:16 他们住在巴珊和基列地区,以及沙仑各处的草原。(
5:17 这些记录是在犹大王约坦和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在位时期编写的。)
5:18 吕便、迦得两支族和东玛拿西支族拥有训练精锐的军队四万四千七百六十人;他们善用盾牌、刀剑,和弓箭。
5:19 他们去攻打伊突、拿非施,和挪答的夏甲族人。
5:20 他们信靠上帝,向他祈求帮助,上帝垂听他们的祷告,把夏甲人和他们的盟国都交在他们手中。
5:21 他们从敌人那里夺走了五万只骆驼,二十五万只羊,两千匹驴,又俘虏了十万人。
5:22 他们杀了许多敌人,因为这场战争是出于上帝的旨意。他们住在那地区,一直到流亡时。
5:23 东玛拿西支族定居在巴珊地区,向北到巴力·黑门、示尼珥,和黑门山。他们人口增加很快。
5:24 他们各宗族族长的名字如下: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这些人都是杰出的军人,是族中有名的领袖。
5:25 东岸两支族和半支族的人民不忠于他们祖宗的上帝,离弃了他,去拜那地原先住民的神明;上帝曾经从这块土地上把那些原先住民赶出去。
5:26 因此上帝使亚述皇帝普勒(又叫提革拉·比列色)来侵略他们。普勒皇帝俘虏了吕便、迦得,和东玛拿西支族的人,把他们永久安置在哈腊、哈博、哈拉,和歌散河边。

读经指引:

1、雅各用诡诈手段欺骗父兄夺得长子的名分与祝福,流便则因犯罪而失去长子的名分。今天你对自己身为神儿女的名分与福气,存着怎样的态度?

2、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虽然人数不多,却能以寡敌众,战胜比他们强大得多的敌人,有什么得胜秘诀?这对今天基督徒的属灵争战有什么提示?

3、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后来失败被掳,是什么原因导致?给今天的我们什么鉴戒?你从中看出神子民的成败得失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楼主| 发表于 2020-10-5 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河东两个半支派的家谱和兴亡
河东两个半支派的家谱和兴亡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我们的读经时间来到了历代志上第五章。作者在前面花了三章半的篇幅记述了犹大支派后,用半章的篇幅来记述西缅支派,接着就记述住在约旦河东的两个半支派。虽然这一章圣经只用了很少的篇幅提到流便、迦得和约旦河东玛拿西半支派,但却带给我们不少的属灵教训。

  我们若稍微留意历代志上记载家谱的写法就可以看出,在第四章以前,提到犹大支派时是一代一代记录下来;除了记录谁生谁、谁生谁之外,还特别提到每个家族的祖宗是谁。但第五章之后的记录,就不再一代一代记录下去,相反只是从被掳时的族长开始,往上追溯几代就草草结束,没有特别提到他们当中一些家族的祖宗,也没有讲到这个家族如何成为一个蒙神记念的家族。

  今天我们所读的历代志上第五章,记录的是住在约旦河东的两个半支派。读过圣经我们都知道,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他们虽然明知道神应许给他们的土地是在约旦河西的迦南地,但在进迦南的时候,他们却随从自己的喜好,挑选了自己眼中看为“好”的地方,就是约旦河东之地,以那里作为自己的产业,而没有渡过约旦河去得河西的土地为业。换句话讲,他们所求的是适合放牧的地方,而不是神应许给他百姓的土地。

  对于他们的这个要求,当时摩西可以说是跌破了眼镜!你想想看啊,这四十年他们为什么在旷野漂流?不就是希望能够过约旦河,进去得迦南地么!迦南乃是神赐给他们的美地,是应许之地;但现在他们还没有进到迦南,只是在迦南的门口发现约旦河东有一块地很肥美,很适合放牧,刚好他们的牲畜又是极其众多,所以他们就想要约旦河东这个地方,不想要迦南地了。民数记第三十二章详细记载了这件事情。

  神让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进迦南地。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流四十年不容易,但可悲的是,已经到了迦南地门口了,有人却不想进去,觉得我们在这边就已经很满足了。这两个半支派照着他们眼睛所见的进行了选择,神也尊重他们自己的选择,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这样流便就得了最南方的盐海右边一带,迦得则得了约旦河东部一带,玛拿西半支派则得了原来巴珊王噩所拥有的加利利海东北到北方的黑门山地。

  人常常为了眼见的利益,而忘记神对他们的旨意是什么。这两个半支派为了早些得到土地,情愿放弃神的应许之地,情愿与十个支派分开;他们的这个选择给他们带来一个悲哀的结果,就是不但常年受邻族的侵扰,没有平安,而且成为了最早失去土地的支派。当亚兰王哈薛攻击以色列时,首先占领的就是约旦河东之地(王下10:32-33)。这就像罗得选择所多玛一样,在审判的时候最先被毁灭,给后世留下了警戒。

  “以色列的长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秽了父亲的床,他长子的名分就归了约瑟——只是按家谱他不算长子。犹大胜过一切弟兄,君王也是从他而出,长子的名分却归约瑟。”(1-2节)

  历代志上第五章一开始就强调,如果按照出生的次序,流便应该站在长子的地位。但是流便藐视长子的名分,随从肉体的情欲,与他父亲的妾辟拉同寝,做了神不喜悦的事情。之前讲过,历代志是从祭司的观点来写,略过了诸多的过犯不提,但在这里却揭露流便“污秽了父亲的床”,因而失去了长子的名分。

  到底长子的名分是什么?有什么重要?以至于雅各不惜采用欺骗的方法,为要得到这长子的名分;而流便则因犯罪,失去了长子的名分。在这里我要先解释一下:在古时候的希伯来人中,长子的名分是很特别的;长子除了在继承产业的时候能得到双份的产业外,还承受了属灵的恩典——王权的应许和祭司职分。

  王权的应许是指神所应许的那个弥赛亚将要从长子的后裔中生出,从这个角度而言,圣经里的长子都是预表耶稣基督;而祭司职分是指他要在家庭中作祭司,负责带领全家献祭。在以色列人还没有祭司之前,每个家的长子就是那一家的祭司;直到出埃及后,神才拣选利未人专事奉神,并命定亚伦的后代作祭司。

  流便因淫乱失去长子名分;西缅和利未因残忍的行为,也得不到长子名分。结果,这长子名分一分为三:产业的双份权利归了约瑟,所以他的两个儿子以法莲和玛拿西各成了以色列的支派;犹大得了王权的应许,因此基督将由犹大支派而生;利未则得了祭司的职分,亚伦的后代世世代代为祭司。

  长子的名分是如此重要,关系着我们对神的忠贞与否,也关乎着神怎么样看待我们。我们是神用基督的宝血重价买来的,这个神儿女的名分我们应当看重并珍视。流便因犯罪失去长子的名分,给我们很大的提醒:今天我们蒙恩得救,成为神的儿女,我们要好好珍惜神所赐的名分,行事为人与蒙召的恩相称,免得我们失去了本来应当能够承受的福分。那时候你想要后悔,却已经不再有机会了。

  “以色列长子流便的儿子是哈诺、法路、希斯伦、迦米。约珥的儿子是示玛雅,示玛雅的儿子是歌革,歌革的儿子是示每,示每的儿子是米迦,米迦的儿子是利亚雅,利亚雅的儿子是巴力,巴力的儿子是备拉。这备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领,被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掳去。他的弟兄照着宗族,按着家谱作族长的是耶利、撒迦利雅、比拉。比拉是亚撒的儿子,亚撒是示玛的儿子,示玛是约珥的儿子。约珥所住的地方是从亚罗珥直到尼波和巴力免,又向东延到幼发拉底河这边的旷野,因为他们在基列地牲畜增多。扫罗年间,他们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倒在他们手下,他们就在基列东边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帐棚里。”(3-10节)

  这段经文记录流便支派的家谱。这份家谱只提到流便的四个儿子,然后从被掳时的首领“备拉”(6节)开始往上追溯几代就草草结束。这并不表示流便支派的家谱已经流失了,也不表示流便支派就这么几个人,而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结果。作者特别选了被掳前的几个名字来作为流便支派家谱的代表,为要表明他们被掳不是没有原因的。

  读过圣经我们都知道,“巴力”是古代迦南人和腓尼基人敬拜的主要神祗的名字。但这段经文却让我们看见,流便支派的家谱中有名叫“巴力”的人(5节),所住的地方也有叫“巴力免”的地名(8节),敬拜神的子民为何会取外邦神的名字?表明流便支派虽然“在基列地牲畜增多”(9节),但属灵的光景却一直在衰退,逐渐开始“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25节)。到了“巴力的儿子”备拉作流便支派的首领时,整个支派都被亚述掳走了。

  前面刚讲过,亚兰王哈薛攻击以色列时,首先占领的就是约旦河东之地。当时亚兰王只是占领这片土地,并没有把以色列人掳走。然而到了以色列王比加年间,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了亚兰,杀了亚兰王利汛(王下16:9),把以色列北部和东部吞并为亚述行省,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就这样被掳到亚述(王下15:29)。

  第十节提到,在扫罗作王的年间,流便人与夏甲人争战,夏甲人战败,流便人就占据了夏甲人的领地。这里的“夏甲人”是亚兰人的一个部族,诗篇八十三篇六节说他们的住地靠近摩押。

640-1.jpeg

  上图为1868年在约旦发现的摩押王米沙石碑,现存于卢浮宫。碑文以原始希伯来字母书写,大约刻于主前840年,碑文记录了摩押王米沙反叛,战胜以色列王。碑文上提到“亚罗珥”、“尼波”、“巴力免”(代上5:8)和“沙仑”(代上5:16)这四个地名。

  “迦得的子孙在流便对面,住在巴珊地,延到撒迦。他们中间有作族长的约珥,有作副族长的沙番,还有雅乃和住在巴珊的沙法。他们族弟兄是米迦勒、米书兰、示巴、约赖、雅干、细亚、希伯,共七人。这都是亚比孩的儿子。亚比孩是户利的儿子,户利是耶罗亚的儿子,耶罗亚是基列的儿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儿子,米迦勒是耶示筛的儿子,耶示筛是耶哈多的儿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儿子。还有古尼的孙子、押比叠的儿子亚希。这都是作族长的。他们住在基列与巴珊和巴珊的乡村,并沙仑的郊野,直到四围的交界。这些人在犹大王约坦并在以色列王耶罗波安年间,都载入家谱。”(11-17节)

  这段经文记录了迦得支派的家谱。前面记述流便支派的时候,至少还提到流便的几个儿子,而迦得的这份家谱,连迦得的七个儿子(创46:16)都没有提到,只是从被掳时的几个族长(12、15节)开始往上追溯几代就草草结束。同样的,这并不是说迦得支派的家谱已经流失了,也不表示迦得支派就这么几个人,而是作者精心挑选的结果。

  作者在这里特别指出,这些人“都是作族长的”(15节),为要表明他们在属灵上的责任。作为一族之长,他们最主要的责任是带领百姓敬拜耶和华,走事奉耶和华的道路。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虽然领袖有不同的类型,但不论哪一种类型的领袖,总是会影响被领导的人。因而族长的失败,不是个人的事,而是全族的事,族长一旦走错路,就会导致全族被掳。

  第十七节提到的“犹大王约坦”年间,就是北国以色列被掳前后的那段时间,那时北国以色列是比加作王。列王纪下十五章三十节讲到,约坦二十年,北国比加的一个手下何细亚获得了亚述的支持,带领宫中的人策划了一场军事政变,将比加杀死,并篡了他的王位,北国以色列沦为亚述的藩属国,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被掳到亚述(王下15:29)。

  不过,神依然给他们留下恩典和怜悯,并没有让整个北国以色列全都被占领,也没有让所有以色列人全部被掳,神只让亚述王占领了一部分土地,掳走了一部分人民。神盼望藉着这样的一个大痛苦,他们能够醒悟过来,归向耶和华。可惜以色列人没有醒悟,也没有悔改,结果这第一次的被掳之后,带进了后来以色列全体被掳分散。

  “流便人、迦得人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能拿盾牌和刀剑、拉弓射箭、出征善战的勇士,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争战。他们得了神的帮助,夏甲人和跟随夏甲的人都交在他们手中。因为他们在阵上呼求神,倚赖神,神就应允他们。他们掳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又有人十万。敌人被杀仆倒的甚多,因为这争战是出乎神。他们就住在敌人的地上,直到被掳的时候。”(18-22节)

  当初流便、迦得、和玛拿西半支派的人,看中了约旦河东土地辽阔,适于畜牧,就决定留在那里定居。因为住在约旦河东与其余的以色列人隔开,除了西边是约旦河之外,三面都受到敌人的威胁,因此常常要面临争战。这一段经文是历代志上一至九章的家谱中篇幅最长的争战记录,记述他们与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争战,这些人都是阿拉伯人。

  以色列两个半支派的军队,共有四万四千七百六十名,虽然看起来人数不少;但他们俘虏的敌人就有十万,这还不包括被杀死的人数,此外还有别的外邦人联军,数目更大,可以讲敌众我寡。但神的军队不是以人数的多少为得胜的基础,而是以神的同在为得胜的保证。二十节说,因为他们在阵上呼求神、倚赖神,神就应允他们,让他们以少胜多,在争战中大获全胜。

  经文记录他们在争战中获得的战利品数量大得惊人:“有骆驼五万、羊二十五万、驴二千,又有人十万,敌人被杀仆倒的甚多”,证明后来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被掳,不是因为神没有能力帮助他们,而是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25节)。因此,他们的争战“是出乎神”(22节),被掳也是出乎神(26节);这既是对从被掳之地回归百姓的警告,也是对他们的勉励。

  曾经得胜仇敌并掳掠十万俘虏的两个半支派,后来自己成为了俘虏,这提醒我们:一次得胜,并不代表永远得胜;人生有许多属灵的争战,我们要时刻保持儆醒,不能松懈大意。若我们像这两个半支派一样,在一次属灵争战中得胜了之后,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效法外邦人的风俗,“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25节),在安逸中犯罪得罪神,最终我们也要被仇敌掳掠。

640-2.jpeg

  “玛拿西半支派的人住在那地,从巴珊延到巴力黑们、示尼珥与黑门山。他们的族长是以弗、以示、以列、亚斯列、耶利米、何达威雅、雅叠,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也是作族长的。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这民就是神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故此,以色列的神激动亚述王普勒和亚述王提革拉毗尼色的心,他们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玛拿西半支派的人掳到哈腊、哈博、哈拉与哥散河边,直到今日还在那里。”(23-26节)

  这段经文记录了约旦河东玛拿西半支派七个被掳族长的名字。就像前面记录迦得支派一样,这里并没有从玛拿西开始记录谁生谁,而是直接记录被掳时玛拿西半支派的族长名字。弟兄姊妹请留意,二十四节说到,他们这些人“都是大能的勇士,是有名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的结局不应该是被掳,而应该是他们去掳掠别人才对。

  但事实却不是这样,历代志上第五章最后两节经文总结了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被掳的原因:“他们得罪了他们列祖的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这民就是神在他们面前所除灭的……”本来是被分别为圣的耶和华子民,却随从周围的外邦人变了质,离弃了主,为什么?因为人在一起生活,是会相互影响的;当你不能影响别人时,就会被别人影响。

  弟兄姊妹还记得吗?起初约旦河东这两个半支派的人,很害怕河西的以色列人不承认他们,于是他们就在约旦河东建造了一座祭坛(书22:10-34)。他们说,我们虽然不能常常去到会幕的祭坛那里献祭,但我们还是在那个祭坛里有份,所以我们就造了这一个坛;不是为了献祭,只是作为一个见证,表明我们和你们是同一个信仰,免得我们的子孙“不再敬畏耶和华”(书22:25),这是他们造祭坛的初衷。

  但是慢慢的,他们就随从自己肉体的情欲而离弃神,被当地的居民同化,和他们一样行邪淫了。约旦河东的这两个半支派是以色列人中最早背道离弃神、走败亡的道路的;虽然当初所造的那个作为见证的祭坛还在那里,但是对他们已经不起作用了;人的心里若没有神的话语,祭坛建得再宏伟,也不能叫人的心归向神。在这样堕落败坏的光景底下,他们没法长久活在神的应许之地,结果神就让他们就被掳到亚述去了。

  为此使徒保罗提醒我们说:“他们遭遇这些事都要作为鉴戒,并且写在经上,正是警戒我们这末世的人。”(林前10:11)约旦河东两个半支派的下场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警戒,但你知道他们的失败是从哪里开始的么?他们的失败是从他们选择住在约旦河东时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有活在神的应许里,以后他们不信神的应许离弃神,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历代志的作者这样记录河东两个半支派的家谱,为要指出一个原则——什么样的选择,就带来什么样的结局。要知道流便和迦得支派在定居约旦河东之前,就已经“牲畜极其众多”(民32:1),之后更是“牲畜增多”(9节)、靠神得胜(20-22节)。但属地的福气并没有使他们更加专心跟从神、倚靠神,反而使他们的心思被眼前的好处所拴住,只注意自己物质上的需要,却忽略了神的心意。

  他们只满足于眼前的恩典,却放弃了神永远的应许,最终拉上玛拿西半个支派,坚持停留在自己看为“好”的约旦河东,放弃进入迦南应许之地(民32:1-5)。他们忘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不管他们在约旦河东所享受的好处有多少,都是在神的应许以外,因为神应许给他们的是迦南地,并不包括约旦河东之地。约旦河东这一块地虽然也不错,但这个不是“上好”的,而只是“次好”的。

  许多时候,“次好”常常是“上好”的仇敌;一旦我们满足于“次好”的福分,我们就不会去追求“上好”的福分。这两个半支派既然不看重神上好的应许,也就不会严谨地遵行神的话语;结果他们最早离弃神,“随从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也最早受到神的惩罚,被掳到外邦。今天我们若是执意凭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神也会任凭我们,但后果我们必须自己承受!

  人的失败会导致神的工作被阻断、废弃吗?不会的。历代志上第五章最后一节讲到,河东两个半支派“直到今日,还在那里”(26节)。为什么神带领被掳的犹大人归回耶路撒冷,却让约旦河东被掳的两个半支派“直到今日还在那里”?是因为回归的百姓行为更好吗?是因为没回归的百姓更糟糕吗?是因为神对河东两个半支派爱得不够深吗?都不是!

  犹大人之所以能回归耶路撒冷,并不是他们比别人更好,而是因为神特别拣选了犹大支派,定意要让君王从他而出,成就大卫之约(代上17:7-14)。因此,从被掳之地回归的百姓可以放心,神所定的计划,他必“亲手成就”(代下6:15)。人虽会失败,但神救赎他子民的心是从来没有改变的,所以在任何景况中,我们都可以回转归向他,放心倚靠他,这是我们跌倒后可以重新站起来的安慰和盼望。感谢赞美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5-5-9 19: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