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10-3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选民中的“非选民”
选民中的“非选民”
前面我们已经读过了历代志上第一章的前半段,列出了从人类始祖亚当到亚伯拉罕的家谱。之所以追溯到亚当,为要表明万民都是由同一血脉而出。世上人类种族虽多,却都是从同一个血脉里生出来的,包括神的圣民以色列,也是亚当的子孙。同时也是告诉被掳归来的犹太人,神的拣选并非临时起意,而是早在亚当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呢,前半段的家谱只是一个引子,为要引出亚伯拉罕,因而接下来的经文就记录了到处繁衍的亚伯拉罕后裔,应验了神所说“我必使你的后裔极其繁多”的应许(创17:6)。虽然亚伯拉罕肉身的后裔极其繁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蒙拣选,所以圣经先记录以实玛利和以扫这两个“非选民”的后裔,使被掳归来的犹太人确信他们作为神选民的正统性。
“亚伯拉罕的儿子是以撒、以实玛利。以实玛利的儿子记在下面:以实玛利的长子是尼拜约,其次是基达、押德别、米比衫、米施玛、度玛、玛撒、哈达、提玛、伊突、拿非施、基底玛。这都是以实玛利的儿子。”(28-31节)
读过创世记我们都知道,亚伯拉罕在漫长的等待日子当中,信心软弱走了“捷径”,娶了夏甲生下以实玛利。这段经文就是介绍以实玛利的后裔。以实玛利是撒拉的婢女夏甲所生,却因神的怜悯成为大国(创16:11-16;17:20)。以实玛利有十二个儿子,他们的名字被一一记录下来,为要证明神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创17:20)。
以实玛利的这十二个儿子作了十二族的族长,逐渐繁衍形成了阿拉伯、叙利亚、巴勒斯坦东南部等地的游牧民。值得一提的是,现今伊斯兰教的教祖穆罕默德就是以实玛利的后裔。从属灵上讲,以实玛利原是奴仆所生的奴仆,代表不信的犹太人(加4:23),所以这里我们就不花费篇幅去讲以实玛利的后裔了。
“亚伯拉罕的妾基土拉所生的儿子就是心兰、约珊、米但、米甸、伊施巴、书亚。约珊的儿子是示巴、底但。米甸的儿子是以法、以弗、哈诺、亚比大、以勒大。这都是基土拉的子孙。”(32-33节)
这段经文简要介绍基土拉的后裔。基土拉是亚伯拉罕的妾,创世记二十五一节记载:“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我们不晓得亚伯拉罕在娶基土拉时,撒拉是否还活着?我们也不能确定亚伯拉罕什么时候娶基土拉为妻,可能是在撒拉逝世以后。
圣经并没有解释亚伯拉罕娶基土拉的理由,记录也非常简单客观。有一种解释说,亚伯拉罕一百岁生了以撒以后,仍有相当好的体力和脑力,以致他的生育能力可以继续。所以在他与基土拉的婚姻生活中生下六个儿子。另一种解释说,亚伯拉罕可能因为撒拉去世后感到孤独,故此又娶了一个妻子来作他的伴侣。可见这位信心伟人也有普通人的需要,故此神并没有禁止他续弦。
虽然我们不知道实际情况是怎样的,但我们知道基土拉跟撒拉的地位并不相同,因她是次妻,不能享有家中正室当享的所有特权,因此基土拉的后裔不能与以撒一同承受产业。基土拉所生的六个儿子日后均成为阿拉伯各种族的祖先;直至今日,阿拉伯人都尊基土拉为列祖之母。圣经在这里记录基土拉的后裔,为要表明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是有血缘关系的。
“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的儿子是以扫和以色列。以扫的儿子是以利法、流珥、耶乌施、雅兰、可拉。以利法的儿子是提幔、阿抹、洗玻、迦坦、基纳斯、亭纳、亚玛力。流珥的儿子是拿哈、谢拉、沙玛、米撒。”(34-37节)
这段经文记录了亚伯拉罕的孙子、为了一碗红豆汤而卖掉长子名分的以扫的后裔(即以东人)。他们是神选民的仇敌,特别是亚玛力人,他们是最早敌挡出埃及之以色列百姓的外邦人(出17:8-16)。为此,神宣告要灭绝他们(出17:14)。这个宣告通过扫罗得到了实现,但扫罗却没有彻底顺服神的旨意,私自留下了几个亚玛力人的性命,从而惹动了神的震怒。
圣经把以扫的后裔记录在这里,为要给我们看见,以色列人在承受神应许的过程中,他们所遇到的仇敌是从哪一个地方出来的。以扫与雅各之间的敌对关系起因于创世记二十七章,在以撒的两个儿子中,历代志只有这里提到有关以扫的内容,以后就不再提起。因为他们虽是从亚伯拉罕而出,却是选民中的非选民,自然就被搁在一旁,不再提起了。
“西珥的儿子是罗坍、朔巴、祭便、亚拿、底顺、以察、底珊。罗坍的儿子是何利、荷幔。罗坍的妹子是亭纳。朔巴的儿子是亚勒文、玛拿辖、以巴录、示非、阿南。祭便的儿子是亚雅、亚拿。亚拿的儿子是底顺。底顺的儿子是哈默兰、伊是班、益兰、基兰。以察的儿子是辟罕、撒番、亚干。底珊的儿子是乌斯、亚兰。”(38-42节)
这段经文记录了何利人西珥的子孙。何利人早在以扫搬来西珥之前就已经住在以东地,他们是当地的原住民。后来以扫一家从迦南地搬迁到西珥,也就是说以扫是住在他们中间的。为什么以扫选择到西珥山一带居住呢?很可能他早就与西珥山的居民有来往,甚至跟他们有了婚姻上的关系。
以扫娶了属何利的女子阿何利巴玛为妻,以扫的儿子以利法也娶何利女人为妾(创36:12)。因着有了这一层联姻关系,再加上以扫后来在西珥成了强大的霸主,结果西珥的后代就被以扫和以扫的子孙所征服。以扫征服了西珥何利人以后,他们就成为以东帝国的一部分,逐渐同化为以东人(申2:12,22),以东人就是以扫的后裔。
“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之先,在以东地作王的记在下面。有比珥的儿子比拉,他的京城名叫亭哈巴。比拉死了,波斯拉人谢拉的儿子约巴接续他作王。约巴死了,提幔地的人户珊接续他作王。户珊死了,比达的儿子哈达接续他作王。这哈达就是在摩押地杀败米甸人的,他的京城名叫亚未得。哈达死了,玛士利加人桑拉接续他作王。桑拉死了,大河边的利河伯人扫罗接续他作王。
扫罗死了,亚革波的儿子巴勒哈南接续他作王。巴勒哈南死了,哈达接续他作王,他的京城名叫巴伊,他的妻子名叫米希她别,是米萨合的孙女,玛特列的女儿。哈达死了,以东人的族长有亭纳族长、亚勒瓦族长、耶帖族长、亚何利巴玛族长、以拉族长、比嫩族长、基纳斯族长、提幔族长、米比萨族长、玛基叠族长、以兰族长。这都是以东人的族长。”(43-54节)
这段经文列出了在不同时期统治以东的八个王。他们被称为“以东王”,而不是“西珥王”,可见以扫的后代必定已经在那地住了很久,取得当地的领导权,并冠以“以东王”这个名称。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不是承继父亲的王位而作王的,这表示他们可能是被选出来的;如果真是这样,应该是被前面记载的“族长”选出来的。以东有王、有领土、有人民,形成完整的国家政治结构。
我们注意第四十三节说:“以色列人未有君王治理以先”,指出在以色列人建立君王政体以前,以东这个地方就已经有君王统治;表明以扫的后裔发展得不错,他们在以色列之前就有了王权制度,而那时以色列还是族长制度。但到了哈达之后,以东的王权制度暂告一段落,似乎又重新回到族长体制。不过也有一种可能,五十一至五十四节所记录的族长是从王授权的地方官员。至于真实情况如何,不得而知。
第三十四节记载:“亚伯拉罕生以撒。以撒的儿子是以扫和以色列。”从以扫和雅各(后来改名为以色列)二人后裔的对比可以看出:以扫的后裔有城有王,而以色列无王无国,因此从人的眼光来看,以东的发展似乎强过以色列。而且按照名单来看,以东有八个王、三个城、十一个族长,威威赫赫,很大的成就呀!反过来,看看以色列,他离开迦南地进入埃及住了四百多年,没有建国立王,似乎落后了,比不上以东。
若是我们仔细读圣经就会发现,那些爱神、对神有信心的人,若与世界来比较,往往比不上世人。例如圣经上记载,头一个建城的人是该隐,城的名叫以诺(不是与神同行的那个以诺,而是另一个以诺)。该隐的子孙也大大发达;有雅八是住帐棚畜牧的祖师,有犹八是弹琴吹箫之人的祖师,有土八该隐是打造铜铁利器的祖师……真是了不起!但请不要忘记,该隐是神看不中的人。而亚伯呢?给该隐杀了。虽然后来神以塞特代替了亚伯,但塞特还小,而该隐早已发达了。
今天神的儿女,看见属世的人耍手段、弄权术,一年比一年飞黄腾达,看上去非常诱人。就如诗篇七十三篇所讲的:“他们的眼睛因体胖而凸出;他们所得的过于心里所想的。他们讥笑人,凭恶意说欺压人的话”(诗73:7-8)。看见世间恶人得志,而诗人自己却身体不好、事业不就、到处碰壁,“终日遭灾难,每早晨受惩治”(诗73:14)。诗人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出原因,以至于忍不住说:“主啊,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我谨守神的话语有什么用?”
但诗人后来进入圣所,想得远一点,思想恶人的结局,气就顺了,便说:“你实在把他们安在滑地,使他们掉在沉沦之中。他们转眼之间成了何等的荒凉!他们被惊恐灭尽了。人睡醒了,怎样看梦,主啊,你醒了,也必照样轻看他们的影像!”(诗73:18-20)原来神让恶人有钱、让他们有好身体、让他们骄傲自负、让他们拥有一切,是在把他们放在危险的滑地,要使他们沉沦。他们享尽人生富贵,却不过如梦境一般,有朝一日忽然梦醒,他们就会惊恐地发现——自己已被破灭!
虽然以扫早已发达,雅各却还未立国;但将来有一天,以色列人要在迦南地立国,那时以色列人所蒙的福要胜过以扫,而以东却要变为荒凉!弟兄姊妹,“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约壹2:17)恶人得势不过是暂时的,他们最终的结局乃是沉沦。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一点,追求那长存之福,而不要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忘记了自己尊贵的身份。
求主怜悯我们,恢复我们的信心,不要让我们因身边不信之人的飞黄腾达,而迷失了自己当行的道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