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友之光』基督徒网络交流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章节:  
查经文:
查看: 18352|回复: 2
收起左侧

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张伯苓是基督徒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8 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而且,他还是天津基督教会的创始人之一。

作者:艾卜娜·加沙伊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7589289/answer/47603427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908年7月24日(六月二十六日) 
在北戴河休养即将结束。此前曾多次就入教问题与天津基督教青年会干事饶伯森交谈,今晚决定加入基督教。美国人G.赫伯特·科尔(G.Herbert Cole)在给吉恩(Gene)的信中谈到张伯苓入教的情况,谓:
暑假前的某一天,“盖利(即格林——编者注)在天津的街上遇到了张,并对他说:‘张先生,您已与基督教接触了这么长的时间,现在是否该是你决定接受耶稣及其教义的时候了呢?’张回答:‘您和饶伯森今年夏天在北戴河呆两周,到那时我再作决定。’张来到了这个美妙的海滨胜地,并加入了我们的生活。但到了星期五,他也一直没提他的决定,而且次日他即将离开此地返回天津。我们都失望了,因为我们都一直希望他会成为一名耶稣的门徒,并为此祈祷。随着当日下午天下起了大雨,我们的心情也开始下沉,因为中国纸(布)底鞋不耐雨。晚上,几个人聚集在盖利住所宽敞的走廊上,此时张穿过大雨,走上宽大的台阶,这里所有的秘书都大吃一惊。就在盖利向他问候时,他对盖利说:‘我已经作出了决定。’”
“经过简短的讨论,其间盖利曾问张是否清楚入会的步骤,然后,他们跪成祈祷的姿势,围成一圈祷告,张也参加了。随着最后一句祷词,盖利宣布祷告结束。但当他们要站起来时,张突然说,‘我想再次祷告。’然后他非常简单地说:‘主,我在心智上明白了,但请让我在精神上也明白它吧。’就在这时,似有一道闪电照亮了他。——这是后来他才告诉我们的。
“次日他乘火车回到天津,径直去见严修,并提出辞职。严修是其学校的主东和财政支持者,也是中国的一位著名学者,对此甚感吃惊。他规劝张放弃其信仰。张说,严先生,我可以为您放弃世上任何其他东西,但我不能放弃耶稣及其教义。”(美国基督教青年会档案《每年的报告书(1907—1908)》)
当然,他并没有离开南开中学堂。由于他的治校成绩过于卓越,政府没有接手管理,而是反而赞助了他一笔钱用于出国考察。
随后他又于当年8月16日在天津基督教青年会的秋季第一次德育会上发表演讲,解释自己信教的原因:
某少负不羁,父老见之辄目为聪颖。以此自恃,每与人谈论,必多方辩驳,举一切神道仙佛皆不折服,遂渐成一玩世之人。此二十岁以前之事,而放肆可知。然据一己之思,想人之生必非偶然而来,故未免自用。至二十三岁,尝从严范孙先生游。严先生为人甚道学,闻余所谈,颇不以为是,尝谓余曰:.子之言,皆不着服语也。.以太直率无文,故云。盖某因直情径行,言论所及,求诸人世有万万不能行者,遂生一厌世之心。幸尚未入世俗名利之圈内,迷途未远。然尝细心体会,人在世间无非生老病死,古今一辙。言念及此,遂厌世之极,甚有愿绝人间传种之意,自亦不解。有时研究心理学,而心理学亦不足余之乐。讲求明学、四书,而明学、四书亦不足慰我心。世俗既非所好,家庭之乐亦不足以解我厌世之思想。
数年前,已与青年会总董格林先生相识,谈及基督教新旧两约《圣经》,窃以为浅薄无味。其他宗教者,向余谈道,余亦不信,更以各种言语诘之,多方问难,方寸中有一无神之见存。妄揣如果有神,何不灭绝魔鬼,免其扰世害人,古时奇迹,何不有于今日,令我见而信之。即读英文《圣经》,亦不得其意旨。迨监督私立第一中学,时与饶伯森君往还,并请郝君瑞满同在敝学堂助教,相观而善。初仅佩服其学问,若论道德,总疑其不及中华,然往往动于其言之有力。此时之张伯苓仍系好高欲强,譬如作一事,为人所难能者而己独任之,究则事未就而心已灰。因见青年会诸君孳孳矻矻,乐善不倦,遂叩其为善之目的,彼云:‘为求上帝喜悦。’余则曰:‘此犹有邀福之意也,孰若无所为而为善者之光明正大,不较宗教尤高一层乎?’
然自揣名利不足以缚我心身,名利之外,所愿成就之事,每至有初鲜终,缺少坚忍之力,他人亦然。盖欲修善德,其境极苦,独力不支,必至中止。嗣得饶伯森先生赠以《事物原理》一册,系美国大学校长海德(Hyde)所著,以哲理统全世界之事物而发明之。其书颇佳,余虽乐看是书,究不信夫教理。伏前为学台派赴渔业博览会,藉资游历,因就格林先生处咨访一切。格公复以道理相劝,倾谈者久之,意犹未决。伏假随格、饶二君往北戴河小住一星期,远避尘嚣,静养脑力,乘暇翻阅《圣经》,潜心默会,冀得了悟。旋津之前一日,往别诸君,勉从诸君祈祷,余亦自祷,云:‘上帝如能使我明道,必信服,且愿遍传中国,劝人尽知有上帝。’此语近虚而确系实意,自一祷之后,颇有感动,心中愉快异常。自此恍然大悟,实觉今是昨非,愿将一己之身心全付之上帝而始妥。无怪泰西各国生理、法政、天算、格致诸科学著名博士研究莫能出此范围,违道继难自圆其说。
盖身、心、灵三者合为一完人,分言之各有其妙用,譬如持重须用身力,欲以思想代之不可;演算须用心力(或云脑力),若以运动代之不能。进而上之,推论纯灵之上帝,应以灵以诚对越之,自然之理也。彼徒恃脑力浅近之思想,囿于耳闻目见之迹者,乌足以测其神妙?归途兴会淋漓,思若泉涌,尽人皆有至宝之灵性可以对越上帝,不善用之,殊为可惜。诚能以信仰之心祈祷,则必屏除私智,广收佳果。
某今者每日早晚祈祷两次,所得之效验可举五要征之。一、心中之平安如操左券;二、能知己过,毫无遁情;三、读天道《圣经》,渐觉有味;四、如获重生,觉有神力之助,能胜物欲,曩昔有志未逮者,今竟改良自新矣;五、信有永生。所谓永生者,关于属灵之世界,其幸福无穷,不在世俗饮食之乐,居处之安也。令我信依盼望最有价值者,即永生。吾人同具灵明,即皆有得永生之资格,甚愿人人能得此福乐安平。如其不得,可惜孰甚焉!然而,求则得之,不求则不得也。天下事未有无因而至者,永生何独不然。方之人欲渡河,必经板桥,犹疑生畏,难登彼岸。若勇往直前,则为过来人,乃知无非如此,并无险也。
余为斯言,并非欺人,亦非因脑筋伤暑,侈口妄谈,实缘在上有全能全知之主宰以宗教普渡斯人,故不敢徘徊于玩世派中;且深信重生之奥义及将永生之希望,亦不敢流连于厌世派中。盖玩世之张伯苓一变而为厌世之张伯苓,再变而为乐天之张伯苓矣。由是静观自得,对于家庭、州里、蛮貊,安往而非乐境?一心向道,谓之有我可,谓之无我亦可,惟期以身心全献之上帝,待上帝复赐以新灵,则我始见真我也。
某宗耶稣日浅,非敢有所宣讲,兹仅据一己之实验来相印证,诸君其谅之。
1909年9月15日,老校长在天津西沽基督教公理会教堂正式接受洗礼。
为什么要明确指出他是基督徒呢?宗教信仰实在是个人的事情。对于某个为中国人在近代抗争和探索做出来贡献的人,如果不是为了消灭某种刻板印象,或是反驳某一暴论,我也绝对不愿意在比较短的介绍中说明这个人的籍贯、宗教信仰和族群归属。
以上引文来自新中国博物馆学资深专家,南开大学梁吉生教授主编的《张伯苓年谱长编》(上卷)。这套书共有上中下三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品,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之一。



发表于 2021-12-2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surf 于 2021-12-20 23:34 编辑

“燃志之师”张伯苓:“中国不亡吾辈在!

两园桃李 政坛起伏
陶行知曾题诗《张伯苓先生七秩大寿》:"有中国必有南开",两园桃李一手栽。从心所欲不逾矩(规,神的诫命),凯歌重上八里台”。陶在“两园桃李一手栽”句下加注说:“国共两党皆有先生高足。”南开校友在国共两党居高位者众。八里台,天津市南开区八里台镇。
张伯苓一生交游甚广,门生遍布国共两党。他历经甲午海战、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新中国成立等时代巨变,小心翼翼地驾驶“南开”之轮在惊涛骇浪中前行。他的性格充满了矛盾,既远离政治,又投入政治。黄钰生评论他,“机警而天真,急躁而慈祥,不文而雄辩,倔强而克己”,“能从辛苦中得快乐,能从失败里找成功,严肃之中又有风趣,富于理想而又极其现实。”(黄钰生《张伯苓先生追悼词》)

他的命运、他的南开、他的一生,实际上一直与三位“政坛大咖”纠缠:张学良、蒋介石、周恩来。

(节选)
第一、敬,即敬重伯苓。

“两张结缘”其实很早。1909年9月15日,33岁的张伯苓在天津西沽基督教公理会教堂正式接受洗礼。1916年10月16日,40岁的张伯苓应邀赴东北考察,三周内在各地演说39次,痛斥日本企图独霸东北的野心,呼吁东北和全国同胞警醒振作。10月23日,应奉天(今沈阳)基督教青年会之邀,为教友作题为《中国之希望》的演讲。

台下有名听众,就是年仅15岁的张学良。他当时身体不好,有病还吐血,正对东北和国家的前途迷茫踌躇。张作霖的医务处长是个基督徒、英国人,劝张学良别灰心,可以出去散散心,给他一张票去听演讲。果然,张伯苓的演讲激情澎湃,深入浅出,呼醒民众,燃烧斗志。开场就誓言:“中国不亡吾辈在!”

张学良年轻时很冲,开始听演讲很不服气,“哈哈!有你,你算什么东西?有你又怎么样?有你中国就不会亡?”后来越听越有味道,觉得张伯苓“是个好样的,说的话很有道理,首先是他给我以希望”;“我就是从这时开始醒悟过来的”。(《张学良对本家晚辈口述身世》


张伯苓还号召同胞作为千年古国的国民不能妄自菲薄:

“国家虽弱,国民之爱国热诚,决不当弱”;

“国为谁国?国家之主人为谁?余与在座诸君皆是也”;

“我不自亡,未有能亡我者,若其能亡,则早亡之矣,岂待今日哉”;

激励民众“人人从此做起!人人从自己做起!各人尽各人之事(圣灵带领),合则即一国尽一国之事矣,何事不成!”

怎么从自己、从现在做起呢?张伯苓建议三法:有哲学的脑筋(思辨);有科学的知识;有宗教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21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有家国情怀。

地上的国和家的兴衰会引起关心者心情起伏。

有的人的心过于注重国家与民族,以致于忘记了基督徒的身份,也容易落入政治相关议题。

有的人不注重国家民族,活在自以为是的自我中心的框框中。这样的情形都不可取。

有的人以地上的教会为家,信仰和信靠的对象不是永生神,未有建基于圣经真理,看人一定会跌倒。

亚伯拉罕没有把自己交托给地上任何一个国,没有在地上建造一座城而是仰望上帝预备的一座城。

这样信心的路,基督徒的脚踪岂不是在信心中一样吗?

主的国不属于这世界。

基督徒宗教和许多不信上帝,不信耶稣,不信福音书神迹的人是否是基督徒? 这是面对近一两百年西方对国人影响的浪潮中不得不思想的点: 科学知识不是基督徒信仰,西方人和国人一样,有人会反智。宗教精神不是基督徒的信仰,因为基督教宗教仅仅是西方学术宗教学科之中一个非常小的一部分。

哲学更加不是基督徒的信仰,歌罗西书第二章讲的非常清楚。

你们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稣,就当遵他而行, 在他里面生根建造,信心坚固,正如你们所领的教训,感谢的心也更增长了。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 (歌罗西书 2:6-8 和合本)
你们怎样接受了基督耶稣为主,就当照样在他里面行事为人, 按着你们所领受的教导,在他里面扎根、建造,信心坚定,满有感谢的心。 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不照着基督,而照着人的传统,和世俗的言论,藉着哲学和骗人的空谈,把你们掳去。 (歌罗西书 2:6-8 新译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奉献支持|恩友之光 ( 桂ICP备2023005629号-1 )

GMT+8, 2024-9-8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