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6-1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押沙龙败亡
押沙龙败亡
撒母耳记下第十七章后半段讲到,户筛把押沙龙要追杀大卫的计划向大卫通风报信,催促大卫立即过约旦河,免遭不测。接到消息之后,大卫和跟随他的人立即动身渡约旦河,来到了玛哈念。在那里,大卫受到了非常友好的接待,拥护大卫的人不断到大卫那里聚集,连外邦人都给大卫帮助与安慰。押沙龙得知大卫逃到玛哈念之后,便组织以色列大军过约旦河来追赶大卫,安营在基列地,准备围剿大卫,一场同胞之间的内战即将爆发。
“大卫数点跟随他的人,立千夫长,百夫长率领他们。大卫打发军兵出战,分为三队:一队在约押手下,一队在洗鲁雅的儿子,约押兄弟亚比筛手下;一队在迦特人以太手下;大卫对军兵说:‘我必与你们一同出战。’军兵却说:‘你不可出战。若是我们逃跑,敌人必不介意;我们阵亡一半,敌人也不介意。因为你一人强似我们万人,你不如在城里预备帮助我们。’王向他们说:‘你们以为怎样好,我就怎样行。’于是王站在城门旁,军兵或百或千地挨次出去了。王嘱咐约押,亚比筛,以太说:‘你们要为我的缘故宽待那少年人押沙龙。’王为押沙龙嘱咐众将的话,兵都听见了。”(1-5节)
大卫到了约但河东,有了充分的时间来整顿他的军兵,然后开始发动反攻。大卫亲自点阅军队,以三队出击迎敌:一队在约押手下,一队在亚比筛手下,一队在以太手下。大卫虽然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但他丝毫没有缺乏勇气,他愿意与跟从他的人一同出战,参与战争。但战士们不让他出战,要他与后备部队一起留在城里。无论战争发生什么转变,军队只要知道他们的统帅是安全的,就能为战士们激发力量与士气。
“你一人强似我们万人”这句话强调了大卫王的重要,表明所有的焦点都集中在两个人身上,就是大卫和押沙龙。二人之间只要有一人死了,无论死的是大卫还是押沙龙,内战的问题就解决了。大卫似乎不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准备冒险出战。但他的军兵比王更精明,知道要想获胜,首先要确保大卫王没有生命危险。当然,作领袖的在一般情况下要走在百姓的前面,但大卫也没有一意孤行,他接受了部下的建议,留在城里指挥支援。如果战争的形势对大卫的军队不利,他也能及时派遣援军。
另一方面,大卫仍爱着悖逆的儿子押沙龙,嘱咐将领不要杀他。或者说,他对自己将士的战力,有相当的了解和信心,相信他们会得胜,他放心不下的,是押沙龙的安全。因此,在送军兵出战的时候,他没有叮嘱采取什么战略,要如何作战,这些都不需要讲;他只当着士兵们的面,殷殷吩咐将领们,留意保留押沙龙的性命,不要对他下手太重。从父亲的角度看大卫对儿子的爱,也使我们想到了天父有多么爱罪人,即使我们一再地悖逆他,神依然爱我们。
在这里我们看到,无论押沙龙如何对待大卫,作父亲的大卫,并没有把儿子当作敌人。我们可以这样讲,大卫是宁愿丧失自己的性命和国度,也不愿看到他邪恶的儿子受到伤害。在面对押沙龙的事情上,大卫更多表现出的是父亲的角色,而不是王的角色,好象押沙龙只犯了家庭争吵等小事,可以透过道歉和握手恢复关系。他没有看见押沙龙是叛国者和反叛者,他的行动对国家的稳定和利益带来很大的损害,使许多人在内战中丧失生命。
大卫并不知道,他对押沙龙的溺爱,加强了约押要除掉押沙龙的决心。我们不得不承认,约押看这件事的眼光比大卫更透彻,以色列不可能有两位君王;而且从政治的观点看,父子握手言和,为期已太迟了。约押要确保押沙龙不再存活,只要他死了,战争也就结束了;所以即使大卫强调说不要伤害押沙龙,约押却在心里默默地决定,押沙龙必须死!
“兵就出到田野迎着以色列人,在以法莲树林里交战。以色列人败在大卫的仆人面前;那日阵亡的甚多,共有二万人。因为在那里四面打仗,死于树林的,比死于刀剑的更多。押沙龙偶然遇见大卫的仆人。押沙龙骑着骡子,从大橡树密枝底下经过,他的头发被树枝绕住,就悬挂起来,所骑的骡子便离他去了。”(6-9节)
两军对垒,尚未交锋已看出两军的士气截然不同。押沙龙亲率士兵出战,大卫的军兵却不准大卫上阵;大卫有忠勇的精兵,有周详的战略;押沙龙虽然人多,却是一盘散沙。双方交战的地点是在玛哈念附近的以法莲树林里,那里杂木丛生,乱石嶙峋,不是正规的阵地战。大卫的职业军人经验丰富,比较能应付这种地势;而押沙龙的乌合之众,对于地形不熟悉。战争开始不久,跟随押沙龙的以色列人就溃散了,押沙龙的军队随即大败。
这是一场奇妙的战争,“因为四面打仗,死于树林的,比死于刀剑的更多”,虽然战争不特别激烈,阵亡的人却很多,因为许多士兵逃走时迷失方向,困死在树林中,明显是神在协助大卫。叛变所付上的代价从来不是便宜的;那一天,押沙龙军队中有二万人阵亡,以色列人败在大卫的战士面前。大卫的军队取得了胜利,押沙龙被迫落单而逃。
押沙龙由于人强马壮、声势浩大,满以为这次战争必胜无疑,谁知一败涂地,非他始料所及。他骑着骡子在橡树茂密的枝下经过,万万没想到,他平日里引以为傲的美丽头发,这时成了他致命的祸害——他的头发被大橡树的密枝绕住,他因此被悬挂起来,所骑的骡子也离他而去了。由此想到,基督徒的人生就是一场战争,自我就是最大的仇敌,我们天天与自我、试探、罪恶争战,若不是神的帮助,靠自己那是力量必败无疑,如押沙龙一样。
“有个人看见,就告诉约押说:‘我看见押沙龙挂在橡树上了。’约押对报信的人说:‘你既看见他,为什么不将他打死落在地上呢?你若打死他,我就赏你十舍客勒银子,一条带子。’那人对约押说:‘我就是得你一千舍客勒银子,我也不敢伸手害王的儿子,因为我们听见王嘱咐你和亚比筛并以太说:‘你们要谨慎,不可害那少年人押沙龙。’我若妄为害了他的性命,就是你自己也必与我为敌。’约押说:‘我不能与你留连。’约押手拿三杆短枪,趁押沙龙在橡树上还活着,就刺透他的心。给约押拿兵器的十个少年人围绕押沙龙,将他杀死。”(10-15节)
有个士兵看见押沙龙头发被挂在树上的无助处境,就向约押报告,却被约押责骂为什么不把那叛徒杀掉。这士兵小心翼翼地解释说,他听见大卫的嘱咐,不可伤害押沙龙的性命;所以无论多少的赏金,也不能引诱他去违反王的命令。这士兵说,若他杀了押沙龙,消息必定传到大卫王那里,而约押到时候也不会为他辩护,那时他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他也提醒约押,大卫曾给予全军要保全押沙龙性命的命令,他认为大卫的命令应该遵从。
约押却认为这番话是浪费时间,“我不能与你留连”意思是“你不用办理此事了”。你不干我就自己来,于是约押组织了十个人,拿着三杆短枪,刺透了押沙龙的心,然后让替他拿兵器的十个少年人乱刀将押沙龙砍死。从表面看,约押的行动违反了大卫王的命令,但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看,约押这么做对国家是最好的。大卫一再拒绝惩罚他犯罪的儿子,所以神只好用别人代行了。酝酿许久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约押吹角,拦阻众人,他们就回来,不再追赶以色列人。他们将押沙龙丢在林中一个大坑里,上头堆起一大堆石头。以色列众人都逃跑,各回各家去了。押沙龙活着的时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因他说:‘我没有儿子为我留名。’他就以自己的名称那石柱叫押沙龙柱,直到今日。”(16-18节)
押沙龙一死,约押明智地吹角,结束了这场战争。反叛的首领既然已被除掉了,他的主要目的已经达到了,就没有必要进一步流血了;所以约押立即宣布停战,毋须追击败兵。他把押沙龙当作死了的野兽一样,尸体扔在他被杀树林的一个坑里,上面堆起一大堆石头,不得葬于祖坟。这羞辱的葬法就是一个骄傲而英俊王子的结局,他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百姓、父亲和神之前,结果落得了如此下场。
从人来看,押沙龙拥有极大的优势,他是大卫王的三子,又是基述王的外孙;也就是说,他是大卫众子中,唯一记载拥有双重皇室血统的人。他聪明能干,冷静沉着,俊美非凡,富有群众魅力,领导力极强。这样一个拥有极大优势的押沙龙,为什么会一败涂地?首要的原因是因为他不敬畏神,悖逆神的旨意。我们注意到第十八节说:“押沙龙活着的时候,在王谷立了一根石柱,因他说:‘我没有儿子为我留名。’他就以自己的名称那石柱叫押沙龙柱,直到今日。”他把大卫赶出耶路撒冷以后,就立了这根石柱。
他为什么要立这根柱子?他的意思是说:“我现在可以作王了,但是我没有儿子,我的王位不知道将来要传给谁,但是我的名字却不能被人忘记,我必须要留名在人间。”怎么个留法呢?就是立一根押沙龙柱。押沙龙要名垂千古、为后人景仰,因而立石柱以留名后世。由此我们看到,押沙龙是一个非常喜欢高举自己、荣耀自己的人;他明知神并没有安排他作王,因为神早就拣选所罗门接替大卫的宝座;但他根本不理会神的拣选,一直在暗中筹划怎么样推翻他的父亲,自己篡位作王。
其次,他这个人骄傲自负,心胸狭隘,好大喜功,心狠手辣;他的一生全凭己意做决定,凭己力拚搏,高举自己,荣耀自己,他过的是一个无神的人生。在他看来,人生全靠自己,根本不需要神。在押沙龙的生命里,根本就没有神的地位,所以他才胆敢悖逆神,抗拒神的旨意。弟兄姊妹请注意,押沙龙死在什么场合?死在谁的手里呢?表面看是被约押杀的,实际上是死在他自己的头发上面。十四章那里说:“以色列全地之中,无人像押沙龙那样俊美,得人的称赞,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他的头发甚重,每到年底剪发一次;所剪下来的,按王的平称一称,重二百舍客勒。”(撒下14:25-26)
全本圣经只有在这里如此形容一个男人:“从脚底到头顶,毫无瑕疵”(当然,雅歌中对良人的赞美除外)。看来押沙龙不但面貌英俊,体格肌肤也都完美无瑕;在外表上,押沙龙可以说是以色列第一美男子。另外,押沙龙的俊美之中,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就是长了一头长而美的头发。在圣经中一般都是以女人的长发为美,只有押沙龙这男子以他的长发为美。然而,令他骄傲的美丽长发,反成了他的网罗;他在战败逃走时,头发被树枝缠住,以致丧命。
他想夸耀他的头发,结果他那头世间无双的美丽长发竟要了他的命。他立石柱想要为自己留名,谁知却成了他惨死葬身之地;唯一真正给他“留名”的,是他那在林中的坟墓,与他所立的石柱形成强烈的对比。根据第十四章的记载,押沙龙本有儿有女(撒下14:27),可能他们早已夭折的缘故,以致押沙龙无人继后,可见这是神对他的咒诅。这件事告诉我们,人活着若不是为荣耀神,而是寻求自己的荣耀,结果就会和押沙龙一样。
押沙龙在神面前是个失败者。总结他的一生,有六点可作为我们的鉴戒:第一,他阴险恶毒。虽然他的妹妹被人污辱不是他的错,但他从未正面劝暗嫩认罪,且是不形于色,蓄意下杀手。外表俊美的押沙龙虽是少年人,内心却险恶而深藏不露,他不动声色地让人不提防他报复的计谋。押沙龙设计杀暗嫩,显出他不给人有悔改的机会,也不让人有拦阻他杀所要杀之人的机会,可见他是个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目的的人。
第二,他从未真正悔改。暗嫩被杀后,押沙龙逃到基述王那里三年,大卫没有认真追究。后来大卫手下的元帅约押设计劝说大卫让押沙龙回国,但押沙龙从未为设计弑兄长这件事知罪悔罪,便含糊地回国。虽然押沙龙获准见大卫时,曾俯伏在地,但这在当时只是朝见君王的礼节,押沙龙从未有知罪悔罪的经历,就被接纳归回了,这成了以色列国日后产生叛乱的祸根。正像那些未真正悔改就受水礼加入了教会的“信徒”,终必成为教会的负累。
第三,他自信而不自知。他十分自信,却没有半分自知,这正是今日潮流的趋势,只鼓励人有自信心,却没有教人自知,更没有教人追求与自信心相称的实际分量,充实自己,结果所谓的自信,常常变成狂妄虚夸。押沙龙有作王的野心,却没有神的膏立;有“大志”却没有大智;就以军事力量来说,押沙龙竟然看不出他的手下绝不是大卫的对手,由引可见他的自信,是完全不自知的自信,说不好听就是自欺。
第四,他有野心而无远见。押沙龙有作王的野心,却没有作王的生命量度;他有篡位的手段,却没有作为一个王的远见。今天教会里许多人所谓的“异象”,其实只不过是个人野心的别名,完全是属世的图谋,把教会当作普通社团,甚至当作个人的“事业”。他们完全把神家属灵的损益、神的名的荣辱,摆在陪衬的地位上,没有属灵的远见。这样的人必像押沙龙那样,自取败亡。
第五,他想要一步登天。押沙龙太轻忽大卫艰苦奋斗所换来的成就。他除了学会一些肤浅的手段之处,与神全无亲密经历。他没有祷告,没有倚靠神,只有人的计策和野心。当然,若单单是属世的“国度”,而不是治理神的百姓,押沙龙可能会成功;但他竟完全凭肉体的方法处理神百姓的事,在属灵方面他自己完全没有一点实际的内涵,导致他的“成功”像昙花一现,转眼成空。
第六,他自我蒙蔽。原来最会欺骗自己的,就是“自己”。我们常在不自觉中受了“旧我”的蒙蔽,所谓“事奉”,只不过是一个借口,争权夺利才是真正的动机,这正是押沙龙所作的。有些人因为社会上的竞争太厉害,而在教会里出头的机会较多,于是走“教会领袖路线”,进入教会表现热心,一旦被选为“领袖”之一,就被看作是德高望重的好人。还有人因为教会缺乏传道人才,喜见有人读神学,于是走“神学路线”,读一个神学高级学位,在教会中自然就成了“领袖阶层”了。凭这样的动机读神学,徒然浪费光阴与金钱,更是增添神家的混乱!
人很容易因自己一点长处而轻忽自己的短处,又很容易因自己某方面的长处,而不追求别方面的长进。押沙龙正是这样,圣经记载他的生平,都是关乎属世方面的仇恨、权位、计谋、凶杀、叛乱等类的事,没有一件关乎敬虔操练的事。他不知道,他的仪表、技巧与地位,并不能弥补他本身所缺少的美德。
今天许多人以为信主的时间长了,便是老资格的信徒;事奉年日长了,便是老资格的长执或传道。然而我们应当知道,岁月增加只会使人肉身的生命自然趋向衰老,却不会使我们的灵命自然长进。惟有切实地操练敬虔,真诚爱主,愿意接受真理的修剪,愿意为主负轭,灵命才会成熟。这种内在生命的美丽,远胜于押沙龙外貌的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