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20-5-19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扫罗在试验中失败
扫罗在试验中失败
弟兄姊妹平安!今天是国庆中秋长假的第一天,辛苦了大半年,想必不少人都已经盘算好了去哪儿旅游散心,顺便在旅途中过中秋赏月。不过,我们做传道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没有假期的,除非是卧病在床,所以假期的灵粮我还是会继续提供。
当然,弟兄姊妹无论是利用难得的八天长假与家人阖家团聚,或是携家带口外出游玩,都无可厚非。其实我们不管身在何处,我们的心都应当时时刻刻在耶稣基督里。因此在这八天长假里,不管你身在何处何方,一定要分别出时间来读经祷告,千万不要荒废了灵修生活,以免给魔鬼留了破口。
昨天因为去探访孤儿院,给那里的孩子们送去中秋节的礼物;今天又是主日,再加上明天还有一场婚礼要讲道,准备工作比较繁琐,因此昨天的读经没能当天完成。再者,这段经文是扫罗堕落的转折点,需要花些篇幅来讲,因此拖到了今天,还请弟兄姊妹见谅。今天刚忙完教会的主日敬拜,就赶紧编写今天的读经指引,也希望弟兄姊妹用心来读。
好啦,回到我们今天的读经内容。从前面的经文里我们看到,扫罗从被拣选到登基作王,一路都是平顺的;并且他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也有作王的才能和风度,同时又有争战得胜的经验,堪负一个领袖的责任。但是他还差一样,很关键的一样,就是还未经过试验。扫罗能否承受神的托付,这是一个大问题。
当然从神的角度来讲,神是无所不知的,他很清楚扫罗是怎样的人。但是从试验的角度来看,扫罗是一个“中性”的人物,不好也不坏,必须等到他经过考验后,才显出他是否是一个合神心意的王。
要是神不给扫罗一个“考试”的机会,就直接判定他“不合格”,这样难以让读圣经的人心服口服,神的公义与慈爱就要遭到质疑。所以到了第十三章这里,神给了扫罗一个小小的试验,好让我们读圣经的人、也让扫罗自己知道,他是怎样一个人。
“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就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二千跟随扫罗在密抹和伯特利山,一千跟随约拿单在便雅悯的基比亚;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各回各家去了。”(1-2节)
第十三章和十二章之间相隔了一段时间,十三章第一节说到“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的时候……”这节经文在原文的意思很不明确,因为无法确定这节经文的正确读法,因此早期的七十士译本干脆把整节删除。
所以老实讲,扫罗登基时年纪几岁,实在无从考证;至于他作王多久,解经家们也是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查考这一章经文,所以我们就按照和合本圣经的译法“扫罗登基年四十岁,作以色列王二年”来理解就好了。
经文接着讲到扫罗“从以色列中拣选了三千人”来跟随他。过去士师时代以色列中没有常备军,当国家有难的时候,士师就吹号,召集各支派的人出来打仗。现在是君王时代,扫罗开始招募全职军人,共三千人,把他们分成两队,驻扎在不同的地方。这三千人有什么武装配备?从十三章十九至二十二节的记载,他们手中没有刀枪,可能只是棍棒之类的东西。
扫罗作王两年,成立了常备军,这样一个安排本来没有什么不对,因为既然成立了国家,就必须有正规的军队。但是扫罗成立正规军,他的目的是什么?这是我们读圣经的时候要留意的。如果是为了保护国家,只有三千人的军队根本派不上什么用场,因为人数太少。我们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他跟亚扪人打仗时,以色列的军队有多少?总数是三十三万哎!
显然,扫罗这三千人并不是为了保护国土的。既然不是为了保护国土,那他要这一批军队干什么呢?我们来看他怎么安排这三千人。其中一队两千人,由扫罗亲自率领,驻扎在密抹和伯特利山。另一队一千人,由扫罗的儿子约拿单率领,驻扎在便雅悯的基比亚,这是扫罗的家乡。其余的人,扫罗都打发他们各回各家去了。
这三千人一队跟着国王,一队跟着太子,弟兄姊妹你看出问题了么?军队是成立了,但不是为了保卫国土,也不是为了维持治安,说白了就是为了彰显作王的威风。可见不到短短两年,扫罗就变了,他开始留意自己的排场了。
自从亚当堕落之后,所有亚当的后裔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喜欢显露自己、高抬自己。两年前扫罗还很谦卑,觉得“我怎么配作王?”而两年后,他就觉得“我真是配作王。”既然我配作王,那我怎么表现我这个王的身份呢?于是他效法外邦的君王,成立了这一队御林军。
“约拿单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非利士人听见了。扫罗就在遍地吹角,意思说:‘要使希伯来人听见。’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又听见以色列人为非利士人所憎恶,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3-4节)
在新的君王制度下,以色列终于有了自己的正规军。但是我们从经文中看到,扫罗建立了这三千军队以后,他竟然要去攻打非利士地,化被动为主动。过去是敌人侵占自己的土地,士师才召聚民众抵御;现在则是主动向敌人的防地进攻。约拿单率领一千人攻击迦巴非利士人的防营,要把他们驱逐。
不过我们也发现这里面有一个矛盾,既然要对付非利士人,怎可以把那些出来作战的战士打发回家,应该加紧对他们进行训练才对啊!扫罗把他们打发回家了,还怎么打仗?换句话讲,扫罗一面裁军,一面准备打仗,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啊!但是扫罗就是作这样的事情。至于他为什么会这么决定?圣经没解释,我们没有办法了解。
想来想去,唯一的可能就是两年前他打败亚扪人的那一次经历。他以为那时候我们是多么的厉害,现在我们也可以照样得胜。但是很可惜,那一次的得胜,有撒母耳在那里为以色列人仰望神,神在他们中间,而现在的扫罗两样都没有。虽然撒母耳还没有死,但是他并没有求问撒母耳,扫罗自己也不会寻求神,何来得胜的把握?
他只看见我们现在有三千人了,只要再召集一些人,有我扫罗王亲自率军出征,那么攻打非利士人是轻而易举的事,当时扫罗的想法可能就是这样。所以扫罗就在遍地吹角,召集以色列人。以色列众人听见扫罗吹角,知道要攻击非利士人的防营,就跟随扫罗聚集在吉甲。
其实,当时的以色列人并没有足够的作战条件。第一,以色列百姓跟随扫罗只是一时兴奋,三分钟热度而已。第二,非利士人一直欺负以色列人,不准他们制造铁器,如果需要铁器,就要去非利士人那里买。所以,除了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外,以色列的兵丁并无刀枪可供作战,拿木头棍棒怎么跟拿刀枪的人打?
在这种势孤力弱的情况下,他们唯一的倚靠是耶和华;而他们偏偏不会倚靠神,所以说他们目前并不具备作战的条件。
“非利士人聚集要与以色列人争战,有车三万辆,马兵六千,步兵像海边的沙那样多,就上来在伯亚文东边的密抹安营。以色列百姓见自己危急窘迫,就藏在山洞、丛林、石穴、隐密处和坑中。有些希伯来人过了约旦河,逃到迦得和基列地。扫罗还是在吉甲,百姓都战战兢兢地跟随他。”(5-7节)
当扫罗要去攻打非利士人的时候,非利士人已经得到情报,所以非利士人就聚集在密抹。密抹是哪里?密抹就是扫罗带着那两千人聚集的地方。一下子非利士人聚集了大量的军队,第五节说,一共有三万辆车,六千马兵,步兵好像海边的沙那么多。以前非利士人来压迫以色列人时,他们并没有带这么多人出来,此时忽然来了这么多,扫罗跟以色列人都吓傻了。
扫罗跟百姓一看到非利士人这阵势,敌人满山满谷,他们就害怕得不得了,都不敢出来了。本来是要去攻击人家,现在人家一出来他们就藏起来,不敢面对战场,还怎么打仗?他们怕到一个地步,有的躲在山洞里,有的过约但河成为逃兵;根据第十五节讲的,跟随扫罗的士兵从二千人减为六百人,可见肉体的血气之勇是经不起考验的。
当以色列人惊慌的时候,扫罗才想起撒母耳来,因为这件事从一开始就没有看见撒母耳在那里作指示,都是扫罗自己在一手安排。扫罗看见危机才想起撒母耳,就像今天很多基督徒也是平常没有想到神,发生了事情才想到神。于是扫罗打发人去请撒母耳,撒母耳就告诉他说:“不必惧怕,你等我七天,等过了七天我就来。”
敌人已经大军压境了,还要等七天?扫罗可是一天也等不下去了啊!这样你就知道为什么以色列人“战战兢兢地跟随扫罗”,因为要等七天,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还要等七天!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要是非利士人突然打过来怎么办?这简直是要命啊!
扫罗和众百姓越想越不对,越想越害怕。然而,叫扫罗更觉得更可怕的,乃是过去曾经感动他、使他变得勇敢的神的灵,在他最危急和最黑暗的时刻竟然隐藏了。有过属灵经历的人都知道,若失去了圣灵的引导、光照和感动,那是最令基督徒困惑和难过的日子。
为什么神的灵此时不来感动扫罗给他力量呢?不要以为扫罗犯了什么罪,神才任凭他经历灵里的黑暗,神这么做乃是特意要藉此试验他。希西家王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我们知道希西家作王的时候,正是犹大国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候,但他却凡事寻求神,专心依靠神,所以神就与他同在,解决了他一切的困难,使他大大胜过了仇敌。
即便如此,圣经却说:“希西家所行的事,尽都亨通;惟有一件事,就是巴比伦王差遣使者来见希西家,访问国中所现的奇事,这件事神离开他,要试验他,好知道他心内如何。”(代下32:30-31)。过去神暂时离开希西家,为要试验希西家;今天神也同样暂时离开扫罗,为要试验扫罗。
新约里使徒保罗也说过:“神既然验中了我们,把福音托付我们”(帖前2:4)。这里很清楚给我们看见,神要将一个工作托付给人,就要先试验这个人,等到神验中了满意之后,才将责任托付给他。在这里扫罗虽被立为王了,但神还没有把以色列人的责任托付给他,他还必须先经过考验。
此刻神把扫罗放在一个极大的困境里,由于非利士人像海沙那样遍布山地,以色列人与非利士人相比,可以说寡不敌众;再加上十九节说以色列全地没有一个铁匠,所有打造铁器的设备都操纵在非利士人的手中,他们的兵器可能只是棍棒之类的东西。面对人数众多且武器先进的非利士人,以色列人完全不可能有任何胜算。因此,一种恐惧的气氛,已经弥漫在吉甲的以色列全民中。
有人说兵贵神速,为什么扫罗不立刻发兵,像两年前攻打亚扪人一样,出其不意进行突袭呢?理由有两个:第一、撒母耳曾吩咐扫罗在吉甲等他七日,他在那里要献上燔祭和平安祭,并指示扫罗当行的事;第二、当时开战之前,必须先由祭司求问耶和华。扫罗当时进退两难,等撒母耳来吗?百姓却不耐烦,相继离去;不等撒母耳吗?没有祭司献祭,如何开战?
“扫罗照着撒母耳所定的日期等了七日。撒母耳还没有来到吉甲,百姓也离开扫罗散去了。扫罗说:“把燔祭和平安祭带到我这里来。”扫罗就献上燔祭。刚献完燔祭,撒母耳就到了。扫罗出去迎接他,要问他好。”(8-10节)
扫罗好不容易熬过了七天,这七天对扫罗而言可以说是度日如年。扫罗在等候的期间,看见许多人离开他而散去,情形越来越危急。但最糟糕的事情不在这里,而是到了第七天,撒母耳还没有出现,简直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事情了。撒母耳没有来,那怎么办呢?扫罗没有办法了。
弟兄姊妹,撒母耳是不是迟到了呢?为何到了第七天他还没有来?我不知道当时撒母耳告诉扫罗等七天的那个“七天”是怎样一个算法,但是仔细读圣经,发现撒母耳并没有失约。因为第七天扫罗没有看见撒母耳,就自己去献祭;刚献祭完毕,撒母耳就到了。
我们不禁要问,撒母耳明知前线如此告急,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其实不是撒母耳故意要这样迟延,乃是神让他迟延;因为撒母耳的道路是跟随神的差遣,他的脚步是神所决定的。扫罗处境虽然危急,但神藉着撒母耳早已有了慎密的安排,要神的子民学习等候仰望神。如果百姓对神有信心,就完全不用怕。
而神让撒母耳迟延,目的就是要试验扫罗,看他肯不肯按照神的安排而行。结果撒母耳没有出现的时候,扫罗就自己出了主意了。他怎么说呢?他说:“你们把燔祭和平安祭拿来,我来献祭。”扫罗一经试验,就显出他的骄傲,不肯完全顺服。
扫罗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看环境。当时的环境是撒母耳没有来,而扫罗所组成的农夫军队都悄悄地回家去了。扫罗觉得如果我再继续等下去的话,恐怕我一世的英名就丧在这里了。所以他就说,我自己去献祭。
扫罗的第二个问题是自己出头。既然撒母耳没有来,那我自己献祭不也一样么?他以为只要作一些宗教的仪式,神的祝福和同在就会来了。他哪里知道,他这么做恰恰是背弃神的律法。
根据神的律法,献祭不是君王的事,也不是普通人的事,甚至也不是普遍的利未人的事,乃是亚伦的子孙的事;除了亚伦的子孙外,没有一个人可以献祭,这是律法很明确说明的。现在扫罗自己要来献祭,很明显是违背了律法。
神只拣选扫罗作以色列的王,但没有拣选他作祭司。献祭乃祭司的职事,他既不是祭司,怎可自告奋勇而献祭呢?这就是诗篇所说,犯了任意妄为的罪(诗19:13)。
律法乃以色列的立国之本,为什么神让撒母耳来晚了一点点,就是要考验扫罗这个国王对律法够不够重视。看看你作了王,你还尊重不尊重神,还是你觉得作王了,你就可以连神都不要了,你自己就是命令,神的吩咐你也可以不必管了。
“撒母耳说:‘你做的是什么事呢?’扫罗说:‘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抹。所以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我就勉强献上燔祭。’”(11-12节)
当撒母耳到了之后,看见情况不对,就问扫罗说:“你作了什么事?”扫罗解释说,因为撒母耳来晚了,情况已经十分危急,我就怕因为我没有祷告(他实际上也是没有祷告),非利士人下到吉甲攻击我,所以我就自己献祭了。
当撒母耳责问扫罗时,扫罗好像很有理由为自己辩护。第一,“因为我见百姓离开我散去……而且非利士人聚集在密林”,环境在逼我非这么做不可。
第二,“你也不照所定的日期来到”,他竟然把错误的责任推在撒母耳身上。究竟撒母耳是否过了日期才来到呢?从圣经的记载来看,扫罗是等候到差不多满了七天的时间,他就冒昧献祭了。而撒母耳在所定的最后几分钟才来到,是试验扫罗是否真肯忍耐等候的重要关键。
第三,他说:“我心里说,恐怕我没有祷告耶和华……我就勉强献上燔祭。”扫罗为自己辩护,开始的时候似乎理直气壮,但后来却不能掩饰自己内心的亏欠与不安,他只得说“我……恐怕……就勉强献上燔祭。”
“恐怕”和“勉强”这些词说出了他内心是何等的不安,说出了他里头的挣扎,也说出他献祭的时候,心里始终不能坦然,扫罗终于承认自己是勉强做了不该做的事。其实,神在造人的时候,就已经把“良心”放在人的里面,就算撒母耳不责问,扫罗的内心也会知道自己是错的。
神用这个处境来试验扫罗,扫罗在这场试验中失败是因为他畏惧人多过畏惧神。他害怕非利士人,又怕得罪以色列民,他却忘记了,为他们争战的是耶和华。这场试验暴露了扫罗灵性的软弱,他信靠的是人力马力,不是耶和华。
这场试验也让我们看到,扫罗一点耐心也没有。扫罗刚献完祭,撒母耳就来到,何等可惜!扫罗虽然曾有等候,却没有等候到底;他虽然有忍耐等候,却没有忍耐等成功,结果功亏一篑!其实扫罗肯忍耐多等一点点时间,就可以等着撒母耳的及时来到。献燔祭的时间并不长,他只要再等大约一小时,撒母耳就会来到。
扫罗就是在最后几分钟的时间不能忍耐等候,结果过去七天里所有的等候都成为枉然,前功尽弃了。这真是给我们一个何等深刻的鉴戒!学习等候神的人必须知道,往往等候到最忍不住,最难再忍下去的时候,就是神的答应快要来到的时候。今天作神的仆人一定要学习等待的功课,大卫因为不敢篡夺神膏立扫罗的王位,他足足等了好多年!
忍耐等候耶和华,等候他来动工,等候他在环境上的安排,这对每个基督徒来说,实在是相当难学的功课。在属灵的经历上,最难熬的就是不做任何事;天然的急躁,肉体的冲动,往往叫我们不容易安静等候耶和华。盼望我们从扫罗的失败中学到功课,无论我们遇到多大的压力,也不应该妄自行动,除非你能确定知道这是神所定的时间。
“撒母耳对扫罗说:‘你做了糊涂事了!没有遵守耶和华你 神所吩咐你的命令。若遵守,耶和华必在以色列中坚立你的王位,直到永远。现在你的王位必不长久。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你的。’”(13-14节)
扫罗说完了他的解释之后,撒母耳立即责备他说:“你做了糊涂事了!”请注意,撒母耳不是责备扫罗作了恶事,因献祭给耶和华不是一件恶事;撒母耳乃责备他说,你作了糊涂事了,因为你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
凡不遵守神的命令,即使作了善事,也是糊涂!扫罗虽为一国之王,但在神面前却不过是一个仆人。仆人如果不遵主人的吩咐,凭自己的意思自由行动,那是何其严重的错误!新约的教训也是这样:“不要作糊涂人,要明白主的旨意如何”(弗5:17)。
今天许多基督徒,以为只要是在人眼中看为善的事,就可以尽量做,而不问这事是否合乎神的旨意;这就是糊涂人。唉!今日教会里糊涂人实在太多了,糊涂热心的人何止扫罗一人呢?
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随着微信日益影响人们的生活,人们不仅仅利用微信相互交流、商业营销,也关注一些微信公众号。常看到基督徒在朋友圈里转发所谓“主内公众号”的文章,我稍微统计了一下,有超过90%以上的都是效法世俗,采用震惊式标题的标题党,以雷人的标题吸引人点击阅读,而这种方式竟然被认为是“时髦”与“新潮”。
主内公众号也像世俗一样采用“绝对好文!”、“不看你会后悔!”、“不得了啦!”等等之类的诱导词语来吸引人阅读,不得不说是很悲哀的一件事。而你点进去之后,才发现有很多都是文不对题的,甚至一些文章根本没有半点属灵的营养在里面。但是不少糊涂人还是很热心转发这类文章,因为他们看不出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就拿今天的解经作例子,如果我不是用《扫罗在试验中失败》这样的标题,而是换一个标题,例如《太恐怖了,这个国王竟然做了令他后悔一生的事!》《万万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一位国王!》《做国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这篇文章一定要阅读完,跟你的永恒生命有关!》《自从知道了这个秘诀,再也不愁没有神的祝福!》我相信点击量必定会大增!
这种雷人标题不是我不会取,而是我立定心志不采用这种方式。我很清楚,我所做的不是“工作”,不是“兴趣”,而是“侍奉”,所以我有我的底线,我有我的原则,我知道我要讨谁的喜悦,我也知道我不要讨谁的喜悦。因此我的公众号不会采用雷人的标题,不会诱导人转发,也不会放置任何的商业广告,只为不让神的道被毁谤。
哥林多前书三章十二节给我们看见,在教会里有两种不同的工作:一种是用金、银、宝石在根基上建造;另一种是用草、木、禾楷来建造。用草木禾楷建房子很容易,一下子就建好了;而用金银宝石建房子很困难,建了几十年都没建好。最后保罗说到,有一天将会有火来试验各人的工程怎样。草木禾楷被烧得一无所剩,金银宝石经过火却能保留。
所以,文章有人读我感恩,没人读我也感恩,我做完我该做的,把结果交给神。如果神亲自吸引一个人来读,那是神自己的工作,不是我的广告做得好,也不是我的标题取得雷人,唯有这样,做工的果效才能存到永恒。一切属肉体的、出乎人的,都是草木禾楷的工程,最终必然会像扫罗那样,在人前瞬间辉煌之后便归于无有,在神那里没有留下任何被神纪念的东西。
责备完扫罗的糊涂之后,撒母耳接着马上就宣告一件事:“你的王位不长久了,耶和华已经选了一位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你留意“已经”这个词,就知道这件事不是当时发生的;那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我们不知道,但是一定在撒母耳宣告这句话以前发生的。
现在我们要回过头来问,为什么撒母耳叫扫罗等七天?在那么紧急的情况下怎么还要等七天?虽然圣经没有解释,但我们相信是神让撒母耳作这样的安排,用七天的时间来考验扫罗。
神很可能就在这七天当中跟撒母耳说:“扫罗如果能在这一个考验中走过来,他可以继续平平安安地作他的王。虽然他不是我本来所选的,但我既然选择了他,我就不会后悔,但是他必需通过这个考验。而如果他不能通过这个考验,撒母耳,我要你知道,我已经找到一位合我心意的人,我要让他管理我的人民。”
有人可能要说了,神早就知道扫罗不能通过这个考验。虽然无所不知的神知道扫罗通不过这个考验,但神并不因为知道他通不过这个考验,就收回他的恩典,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神容许扫罗作王的时候,在神那方面就已经赐给他够用的恩典。神有恩典让扫罗去支取,而扫罗不去支取,那么责任不在神,而在于扫罗。
扫罗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没有耐心等候撒母耳来到,没有好好祷告神寻求神的帮助,就凭自己的意思献祭,因此他失败了。一个不遵守神的吩咐命令行事的人,不配作神的仆人,所以在这个考验里,神才对撒母耳说:“既然扫罗不拣选我,而选择了按他自己的意思,为了我的百姓,我已经找到一位合我心意的人。”
当然,一次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神是给人机会的神,在他完全弃绝扫罗之前,他还要给扫罗一次试验的机会。不过这是后话,我们读到后面经文的时候再说这事。在这里我要指出,神对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有一个计划,但计划能不能够完全实现,我们也负有责任。人若犯错,或许会令神的计划改变,并且这改变也是在神的旨意之内。
扫罗因为没有遵守耶和华所吩咐的,所以他的王位就不长久。他不过是暂时被神使用一下,而不能蒙神长久使用,成为合用的器皿。历代以来,直至今日,多少人开头一段的历史,的确如扫罗一样有很好的开端和光明的前途,可是还没走到一半就骄傲自大,不肯谦卑受教,使自己属灵的前途毁于一旦。何等可惜!
撒母耳在悲痛的责备当中,却透露了一个荣耀的信息:“耶和华已经寻着一个合他心意的人,立他作百姓的君。”这给我们看见,神拣选扫罗的时候,他还没有找到一个合乎他心意的人。因着以色列人逼着撒母耳要立一位君王,所以神才许可照他们的愿望选立了扫罗。
而到了此时,神已经寻着了一个合他心意的人,我们读了圣经都知道这人就是大卫。现在大卫已经长大,他经过各种的试验与熬炼,已经满足了神心意中的要求。虽然神还没有在人面前选立他,甚至连大卫自己也不知道神已验中了他,但是神却早已看见他,而且已寻着他了。
神当日如何寻找合他心意的人,神今日也照样在寻找合他心意的人。今天许多人想要事奉神,想要给神大用,许多人迫切祷告求能力,求圣灵的充满,但结果看不见神答应。有的人便因而灰心丧气,甚至埋怨神不听他的祷告。
弟兄姊妹,我们要知道,不是神不愿意使用你和我,也不是神不听我们的祷告,而是你和我这个人可能也像扫罗那样,不堪给神使用。当我们在埋怨神为何不用我们的时候,神却叹息着找不到合乎他心意的人。
求主怜悯,帮助我们成为在每一件事上愿意专心倚靠圣灵的能力、在凡事上愿意寻求主的旨意和带领、又能在凡事上愿意耐心等候神命令而行的一个合神心意的人,成为神手中合用的器皿。阿们!
|
|